书城养生千古中医养生
4302300000016

第16章 形体

调三关

养生的方法,就是应使三关经常处于调和的状态,这是固精强骨之法。三关:口为心关,足为地关,手为人关。三关调和则五脏和谐,五脏和谐则全身无病。

(南朝)陶弘景《真诰》

兼所爱

孟子说:“人们对于身体,各部分都得爱护,这样各部分都会得保养。没有一尺一寸的肌肤不爱护,没有一尺一寸的肌肤不加以保养。所以考察一个人对他的身体保养得好不好,难道有别的方法吗?不过看他自己所看重的是身体的哪—部分罢了。

身体的各部分有重要和不那么重要以及小和大的区别。不要因为小的部分妨害了大的部分,也不要因为不重要的部分妨害了重要的部分。只注意保养小部分的人是小人,能注意保养大部分的人是大人。

现在有这样的园艺师,丢下那些贵重的梧树和梓树不管,却去培植那些没有用处的酸枣和荆棘,真是个蹩脚的园艺师。假如仅仅注意保养一个指头,却不让肩背得到保养,那是个糊涂的人。

贪图饮食的人,人们看不起他,因为他只注意保养身体小的部分而忘了大的部分。如果喜爱饮食的人无损于品德的培养,那么满足口腹之欲的目的,难道只是为了保养一尺一寸的肌肤吗?”

(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上》

沐浴养身

《抱朴子》中说:“月亮栖息在东方时可洗澡,使长寿无疾。”

在正月十日夜深人静时,或二月八日黄昏时,或三月六日太阳开始落山时,或四月七日太阳偏西时,或五月一日日中时,或六月廿七日日食时,或七月廿五日小食时,或八月五日日出时,或九月廿日鸡叫三遍时,或十月十八日鸡开始鸣叫时,或十一月十五日过夜半时,或十二月十三日夜半时,或闰月视日入中时,可以沐浴,能够祛除百病。

居士少吃肉,用兰花与菊花之水洗澡,会使人长寿。春天三月,天天用菊花的花苗来沐浴;夏天三月,天天用菊花的根茎来沐浴;秋天三月,天天用菊花的果实来沐浴;冬天三月,天天用菊花的根部来沐浴,可以活三百年。这仅指沐浴而不服用,如果服用菊花则活得更长。

(宋)日本人丹波康赖《医心方》

养生十要

面部要常洗,眼要常揩抹,耳要常弹敲,牙齿要常叩打,背部要常保持温暖,胸脯要注意保护,腹部要常按摩,脚底要常揉搓,津液要常吞咽,睡觉要常曲身。

(清)徐文弼《寿世传真》

养目之慎

晚上读字体很小的书,长时间在烟火旁站立,抄写多年,长时间下棋,黄昏时节看书,长期饮酒,热食面食,雕刻细作,哭泣过度,不节制房事,晚上远视星火,多次看月亮和太阳,在月光、日光下读书,远眺山川翠木,这些都是保养眼睛的忌讳,易导致眼睛失明。懂得养生的人,最好熟记这些忌讳。

(宋)日本人丹波康赖《医心方》

爱己之身

尧时有一个巧匠,但人们不爱惜他的手指,而爱惜自己的手指,是因为它属于自己所有且有利于自己的缘故。人们不爱惜昆山的美玉,江汉的明珠,却爱惜自己的苍璧小玑,是由于它属于自己所有并有利于自己的缘故。

如今我的生命属于我所有,而给我带来的利益是极大的。就它的贵贱而论,即使高贵如天子,也不足以同它相比;就它的轻重而论,即使富有天下,也不能同它交换;就它的安危而论,一旦失去它,终身不可再得到。这三方面,是有道之人特别谨慎的。

(秦)吕不韦《吕氏春秋·重己》

伤目与养目

《千金方》中说:“在霜雪之中驰骋狩猎,迎风追兽,日夜不息的人,也是容易伤害眼睛的原因。”

又说:“早上起床,不要一睁开眼睛就马上用水冲洗,这会使眼睛变得干涩、失明、多泪。”

又说:“凡熊和猪的油脂不能作为灯油,一旦其烟气进入到眼中,会使眼睛不能远视。”

《中经》中说:“用冷水洗眼睛,会导致眼睛的热气外泄,使眼睛过早失明。”

《养性志》上说:“不要长时间的正视太阳或月亮,否则会使眼睛干涩、失明。”

靳邵在《服石论》上说:“洗头时,不要让污垢之水进入眼睛,否则会导致过早失明。”

《晋书》上说:“范宁,字武子,患有眼痛病,到张湛处求方治疗。张湛给出治疗的六种药物:一是减少读书;二是减少思虑;三是静心闭目内视;四是不要过于专注外界事物;五是早晨晚起床;六是晚上早睡觉。这六种药物用神火熬之,用气筛过滤,藏之于心中,连续做七天,不但可以使眼睛明亮、有光泽,而且还可以延年益寿。”

(宋)日本人丹波康赖《医心方》

运足健足

足不经常运动,则足力不能强健。走路时,应经常做踢脚的动作,就如踢足球一样。边踢足边走数百步,能保持足力的强健。

(清)佚名《养生密旨·远足诀篇》

梳头养发

《中经》上说:“头发是血之延续,每天梳发超过一千次,头发不会变白。”

《千金方》中说:“早晨起床后,一定要吃完早饭后再梳头、洗脸。”

唐临在《脚气论》上说:“应经常梳头发,每次梳头达到一百次,可以去掉体内滞气。”

《真诰》中说:“头发应常梳,以通畅气血、散风湿。经常更换梳子更有好处。”

《丹景经》上说:“经常用手来按摩头发,致使头皮发热,可使头发不白。”

(宋)日本人丹波康赖《医心方》

舞以导筋骨

古代阴康氏治理天下的初期,天地间阴气过盛,沉积凝滞,阳气阻塞不通,阴阳二气不能正常运行,以致人们精神抑郁不舒,筋骨难以舒展,故编舞来加以疏导。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古乐》

养生者思焉

眼睛是神的栖息地,宜时常闭合,这样就不会昏花。头发是血之所生,宜经常梳理,这样就会使气血畅通无阻。

牙齿是骨的延续,宜常叩打,这样就不会有蛀牙。唾液是心之液,宜经常吞咽,这样就不会出现口干舌燥。背是五脏所附之处,需要经常保持暖和,这样肺脏就不会被损伤。胃是人所食五谷的仓廪,腹部要经常按摩,这样五谷就得到消化。

头是清阳交会之处,无论是行住坐卧,都不能让风寒湿邪侵犯头部,否则清气上侵,头顶之疾就会发作。足是浊阴汇聚之处,无论是行住坐卧,都不能让寒湿之邪侵犯足部,否则腰足便会生病。养生的人,应好好想想这些啊。

(明)万全《养生四要》

形健则神居

神有形体,就像人有房屋,虽说是暂住于此,岂可任其损坏而日益颓废呢?世上没有露宿的人,更何况身体乃神灵所居、性灵所在、聪明所托者。

有所追求的人,必资形体而后能成功,故必先爱惜己身。积阳而生神,积阴而生形,形与神,片刻也不可分离。形体强健,则元神能够久留,就如屋坚而人能久居一样。

世间学者的大患,常是功业未成而身先衰。愚人不懂此理,自以为不重视身体,不恣欲耳目,看上去污浊卑贱的,乃是明了达观之士。而此等人一旦投身利害荣辱之境,终身无成,则与死有何异?不但要爱身,更要使身体与心神相互为用,让身体与心神的关系比骨与肉的关系更加紧密。

(明)王希巢《九天生神章序》

人身之首务

老子说:“我所以会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倘使我没有身体,又怎么会有疾患可言呢?”

张介宾则说:“我所以有快乐,是因为我有身形。倘使我没有身形,我怎么又会有快乐可言呢?由此可见,人所拥有的唯有自身,我们所依赖的只有身形而已,没有身形也就没有我们,难道说身形不是人身之首务吗?”

无奈人们昧于养形之道,不是用情志来伤其内脏的形体,就是用劳役来伤筋骨构成的身形。内的形体受伤,则导致神气消亡;外的身形受伤,肢体就会因此而偏废,甚至肌肉消瘦,形体则可想而知了。

身形败坏后,寿命也就可想而知了。然而善于养生的人,能不先养此形体,把它作为神明所居的处所;善于治病的人,能不先治疗此身形,把它作为康复的基础吗?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傅忠录·治形论》

按捺耳窍防耳聋

凡是耳窍中堵塞,或受到损伤,或为暴震之声所伤而导致突发耳聋,或耳鸣不止,此时宜用中指在耳窍中轻轻按捺,随捺随放,随放随捺,或轻轻摇动,以引导耳中之气。这样反复按捺数次,耳中之气必能引至。气至,耳窍也就自然通了。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手不运则不遂

手不经常运动,则不能保持灵活。每天早晨活动指关节,反复转动伸屈,不计遍数。如果将手伸入热的洗脸水中活动,则更妙。此法可使老人的手臂不颤抖,但应坚持而不能中断。

(清)佚名《养生密旨·运手诀篇》

齿甲的保养

《太素经》杨上善的注释中说:“齿为骨之余,如果能经常用杨树枝等物品清理牙齿,那么牙齿就会洁白,不易患齿病。”

《中经》中说:“齿为骨之余。经常坚持早晚叩齿,牙齿不会出现龋齿。”

又说:“饭后,要多漱几次口,否则会使牙齿生长蛀虫。”

《千金方》上讲:“饭后勤漱口,可使口香齿健。”

《中经》上说:“指(趾)甲是筋的延续,若不经常修剪,筋也就得不到更新。”

《千金方》中说:“应在寅日剪手指甲,午日剪足趾甲。”

(宋)日本人丹波康赖《医心方》

口干导引法

口干导引法,即先搓左足足心36次,再搓右足足心36次,并按时呼气吸气,有津液回至口中即咽下,这样反复做六遍。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默想喉下有一窟凉水,用意念把它提起到口里,或舌顶上腭,或舌压下腭,津液就会涌至口中,或是肾水上升,或是涌泉水上升。如果升上来膈热,口中干燥,就在心头把它推开。又想肾水升至背,流出心头洗之,不嘻而吸之;或意念注于背,舌托上腭,就会自然产生津液。

(明)曹士珩《保生秘要》

治目如治民,治齿如治军

有一天,苏轼和欧阳叔弼、晁无咎、张文潜一起在戒坛。苏轼患了眼疾,眼睛发昏,多次用热水洗它。

张文潜说:“眼睛忌讳冲洗。眼睛生病,应当将息保养;牙齿生病,应使之劳累,不可一同对待。治疗眼睛应当像治理人民,治疗牙齿应当像治理军队。治理人民就像曹参治理齐国那样安定民心,治理军队应当像商鞅治理秦国那样。”

苏轼感觉这些话颇有道理,所以回想着把它记了下来。

(宋)苏轼《东坡志林·治眼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