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创投中国:优秀创投家
4301700000036

第36章 曾之杰:冒险与抉择,一位中国创投家的励志奋斗史(3)

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主攻另类投资的投资管理及顾问公司。其核心业务包括直接投资、房地产基金、结构融资、资产管理及创投成长业务,管理资金约46亿美元。中信资本首席执行官張懿宸表示:创投成长业务的成功推出是中信资本在多元化综合业务平台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公司将为机构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另类投资业务合作机会。这一举动不仅意味着中信资本开始涉足创投业务,还意味着其完成了包括控制收购投资、创业投资、房地产、结构融资、资产管理等业务在内的全产业链布局。凭借中信资本对国内市场的深入了解、广泛的网络资源及一支由曾之杰领导的专业、成熟而又富有开拓精神的投资团队,坚信创投业务的拓展将使中信资本的综合营业业务发展得更加稳固。

谈到中信资本创业投资基金的募集工作,曾之杰认为还是比较顺利的。这应该跟他的人生积累有很大关系。他把该基金的目标募集金额定位为1.5亿美元。首期6000万美元的募集工作已圆满完成,并已顺利进入投资期。

每一段成功的募资和投资故事,都曾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低调的曾之杰很少主动讲起,在被问及过往的经历时,他认为那是一笔财富,帮助他形成了思维和处世哲学。

欣赏勤奋、刻苦且有责任感的企业家

勤奋是曾之杰长期以来培养的习惯,而吃苦更是让人钦佩的优良品质。在曾之杰的眼里,没有人天生就如何如何聪明,最终拉开差距的是有没有勤奋的作风与吃苦的精神。勤奋成就优秀,优秀是一种习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对于创业者评价,曾之杰更欣赏那种从零开始创业、特别能吃苦的企业家。除此之外,能不能善待员工、有没有社会责任感也是曾之杰非常看重的特质。概括地讲就是先做人,再做事。

曾之杰眼中的投资,不单是把钱投给企业,更重要的是要和企业一道同享阳光共担风雨。本身具有很高责任感的他,在选择投资对象时,会对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提出很高的要求。曾之杰认为,中国的中小企业解决了90%以上的就业,作为一个创投基金的管理者,他有责任为这项事业尽一份力量。因此,他偏重于投资对社会进步有益的创新型中小民企。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优秀企业实现快速成长与发展,把它看成是自己作为创投家应该履行的一份社会责任。

除此之外,曾之杰也特别看重企业的团队。他说:“我们曾有过粗略统计,VC投资过的企业,在5年内90%公司的业务模式与最初投资时相比发生了变化,这很正常。同样的商业模式,很多公司都在做,为何有的吸引投资者?这就是创业团队的作用,而其中核心人物是关键。作为团队的核心人物要专注、要有学习能力、要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上市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如何保持上市以后的业绩,对于公司核心团队来说是个挑战。”

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企业创始人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与奋斗,也与创投机构的幕后支持密不可分。取得成功的企业家受到众人的仰慕与赞美,但很少有目光关注在幕后作出贡献的创投家们,因此创投行业是一个需要耐得住寂寞的行业。在漫漫投资路上,这种寂寞有时是超乎常人想象的。靠自己的智慧与能力助推企业走向成功,是创投家的骄傲。但身为优秀创投家的曾之杰,在品尝每一次成功的喜悦时总是保持着低调的作风,从不对外大肆张扬。

追求双赢的增值服务

创业企业在发展的早期,通常仅仅拥有强烈的创业精神,而缺乏诸如资金、管理经验、行业经验以及外部关系网络等重要资源。这些稀缺资源是创业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自行获得的,但一个经验丰富的创业投资机构则能为被投企业提供这些资源,这些稀缺资源统称为增值服务。

在中国创投行业发展历程中,增值服务对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向企业投资后,在企业遇到困难时提出对策和建议,利用自身长期积累的人脉资源,帮助被投企业解决问题,是每个创投家不断思考、进行创新的动力。

曾之杰带领的创投团队长期以来,致力为每个被投企业提供最大化的服务,并在增值服务中追求双赢。他表示,对于创业投资基金而言,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是否能取得长期良好的投资业绩,为LP和GP提供丰厚的回报。而创业投资基金的回报又直接取决于由众多被投企业构成的投资组合的业绩。企业获得了增值服务,价值增长迅速,创投基金的回报率随之提升,从而使得LP和GP获得丰硕回报,二者相辅相成。因此,增值服务对双方而言,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曾之杰非常重视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即便只是跟投,一旦企业有需要,他都会亲力亲为,出谋划策。从长远发展来看,每个企业都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样每个创投机构也要有自己的生存点,曾之杰认为创投的生存点在于乐于并且善于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企业得到了帮助,创投团队也得到了锻炼,增强了竞争力,实现了双赢。

曾之杰带领着团队为众多企业提供了帮助,低调的他从不大肆宣扬,单从一两个案例中就可见一斑。

国微技术:资本助推、业务改制助其迅速发展

1998年,在中信泰富工作期间,曾之杰结识了国微电子的管理层。几番接触,有了策划改制上市的想法,但考虑到时机不是很成熟,最终没有建立正式的投资关系。

2003年左右,由于缺乏资本运作经验,国微电子的管理层再次找到曾之杰,希望能够给予相关支持。此时的曾之杰已经离开泰富,成为华登国际的董事总经理。他认为,投资国微电子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在华登国际等投资机构的介入下,国微电子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制。创投家和公司管理层经过反复商议,认为做有线电视的CAM卡(视密卡)更有发展前景,国微电子的主营业务因而定位为生产数字电视的视密卡。所谓视密卡,即可实现付费内容向数字电视用户的安全传输,无需机顶盒。其不仅达到了条件接收系统提供商严格的安全要求,也切合了付费电视运营商追求操作简洁、用户界面丰富的需求,是数字电视发展的一大趋势。当年10月,深圳国微电子完成了业务拆分,主营视密卡的深圳国微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简称深圳国微)。

2005年3月份SMIT Corporation(原名State Micro Technology Corporation,简称国微技术)在开曼成立。2005年4月国微技术完成了包括华登国际参与的A轮融资,金额为900万美元。有了资本这一强力助推剂,国微技术发展迅速。仅仅一年时间,国微技术就成功研发出第一代视密卡专用芯片,完全兼容国际DVB—CI标准和中国DTV—CI标准,并且顺利通过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CESI)的各项测试并获得国家首批机卡分离产品认证证书。这标志着深圳国微转型成功,视密卡量产指日可待。同年,国微香港公司成立,公司一步步发展壮大。

2008年,国微技术又展开了B轮融资,总额为3000万美元,华登国际仍担任投资方。此前,深圳国微刚刚完成了对北京国微的收购,并且成为了数字电视行业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国际组织成员。

目前,在数字电视行业,国微技术的研发能力居于领先地位,企业已获得超过20家条件接收系统供应商的授权,并且与全球前6大条件接收系统供应商中的5家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在数字电视行业视密卡细分市场,国微技术也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欧洲第二大提供商。截至2011年年底,国微技术员工已经发展到300人,除了深圳总部,在北京、香港、慕尼黑及硅谷都设有办事处。

2011年2月,国微技术完成C轮2200万美元私募融资,预计2012年启动上市准备工作。

高德:以敏锐的眼光助其选择最佳上市时机

高德(AUTONAVI)是国内领先的地图数据内容、导航和位置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自2002年起步以来,各项业务取得了高速发展,并已于2010年7月1日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成功上市,实现了公司发展新的历史性跨越。集团核心企业高德软件有限公司于2002年成立,拥有甲级导航电子地图测绘资质;下属北京星天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拥有测绘航空摄影甲级资质。高德集团在海内外设有各类分支机构,在广州、成都、深圳等十多个城市设有办事处及本地技术服务与支撑队伍。截至2011年6月,集团员工规模为2500人。

高德上市前,管理层由于缺少对资本市场的认识,认为只要公司优秀,什么时候上市都行。2010年,创投家们凭借敏锐的资本市场嗅觉意识到此时正是公司赴美上市的好时机,力主建议公司尽快上市。在创投董事们的坚持和努力下,高德软件最终在2010年7月以较高价格成功发行上市。

看好创投未来,注重把握投资规律

谈及对未来行业的投资机会时,曾之杰认为宏观大势是判断行业前景的基础,基于这点,他的投资方向主要关注消费和清洁能源两大行业。

对未来我国消费行业的发展前景,曾之杰表示非常乐观。各国发展经验表明,人均GDP从4000美元增长到1万美元的阶段会有很多机遇,其中也蕴含着行业整合在内的投资机会。目前我国人均GDP约4000美元,发展到中等发达国家还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发展将会由注重GDP的数量转变为注重质量。我们知道,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在出口屡屡受阻,人工成本不断上升的今天,中国日益需要依靠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国民的消费力也将进一步得到释放。强劲的需求是消费行业长期被看好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在供给方面,很多细分行业都存在行业整合的机遇。比如孕婴童行业,开信创投投资的乐友是行业的龙头,乐友在全国总共才150家店,市场远未饱和,而乐友和行业第二名已经有了很大的差距,其中的机遇不言而喻。消费品行业属于看上去简单,其实是很复杂、很难投资的行业,在这个行业中发现最佳的投资机会是一门艺术。曾之杰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判断,今后十年至二十年内,伴随着行业整合,会有一些本土的高端品牌陆续成长起来。

除了消费行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外,曾之杰看好的第二个行业就是清洁能源。

凭借低碳、清洁、高效等优势,清洁能源被公认为全球能源未来的发展方向。虽然目前发展清洁能源还面临着结构比重低、入网难等问题,但这丝毫不妨碍资本市场对其青睐有加,频频携巨资杀入该领域。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2011年第三季度数据,风力发电场和太阳能电站等新能源项目的全球资产融资增长至418亿美元。与此同时,该领域的并购活动也异常活跃。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国内清洁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在这一股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大潮的带动下,国内清洁能源很快会迎来市场“春天”。

目前,我国的空气污染比较严重,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在人们普遍希望改善生活环境的情况下,清洁技术、能源的清洁利用会成为未来的一个投资热点,这也是未来10年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

对于投资方向,曾之杰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并不简单地跟随投资潮流。对于时下最火的TMT行业,曾之杰表示,总体来看TMT行业过去十年投资的项目过多,有点投资过剩。现阶段,主要是把握机会,如果有好项目,也会不遗余力。

同时,曾之杰对项目的投资阶段也有独到的见解。对于创新型企业,曾之杰往往选择B轮融资;对于传统企业,他就会在相对成熟阶段再投,也就是Pre—IPO阶段投资或C轮融资。与晚期投资相比,早期投资往往需要承受较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里,初创型企业的商业模式并没有很多先例可比较,这更增加了投资的难度。

展望未来,曾之杰认为,2012年中国创投行业将进入洗牌阶段,未来将更加考验创投机构的专业能力与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未来三到五年,创投行业赚钱会越来越难,行业整合是大势所趋。目前在我国,对于GP的业务能力和投资回报率没有一个包含全行业的全面而客观的记录。而在美国,每个基金的回报率等资料都备案在册,清晰可查。反观中国,创投基金都倾向于不公布自己的数据,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发展中解决。

作为创投行业中一位优秀的创投家,曾之杰呼吁每位业内人士都要逐渐形成自律意识,为创造一个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曾之杰眼里,未来中国的创投分工会更加细致,专注投资早期、中期或者后期项目,各有擅长。最终,创投基金会各自形成自身特色,拥有自己明确的定位。

无论是从宏观经济发展势头、自主创新国家战略的需要、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来看,还是从创业投资业自身的发展态势来看,曾之杰都认为今后十年是中国创业投资“由弱到强”、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需要以长远眼光和全球视野来正视中国创业投资事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