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创投中国:优秀创投家
4301700000034

第34章 曾之杰:冒险与抉择,一位中国创投家的励志奋斗史(1)

2012年2月,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旗下中信资本创业投资基金成功完成了首轮的募集工作,金额达6000万美元。该基金的目标募集金额为1.5亿美元。首轮募集的基石投资者包括谈马锡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祥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Vertex Asia Growth Ltd)及总部同样位于新加坡的毅创投资(Enspire Capital)。

该基金将重点关注于国内快速发展的中小型企业,行业主要涉及清洁技术、消费品、IT及其他新兴行业。此三大投资领域不仅被证明具有高成长性,而且还是中小型企业开展良性竞争的主要领域。该基金将积极寻求拥有创新技术、稳固商业模式及明确市场定位的企业投资机会,协力提高企业价值,助其成为所在行业的大型领军企业。

基金首期成功募集的好消息让中信资本高级董事总经理、中信资本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人曾之杰先生心情很好,但在高兴的同时他更多的是考虑中信资本创业投资基金的长远发展。

和很多创业投资家一样,曾之杰也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创业投资领域从业经验。拥有日本长崎大学经济学学士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具有超过15年创业投资的资深经历。

44岁的曾之杰,外表俊朗,神色沉稳,语速平和,从容但不迟疑。他是个职业创业投资家。20年间,他辗转于世界各地,从基层到管理合伙人,这个典型的创业投资家成长路径支撑了他清晰的战略思维和独特的商业气质。

1968年出生,现任中信资本高级董事总经理、中信资本创投基金管理合伙人。2008年至今,出任开信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兼管理合伙人。2001年起,担任全球知名创业投资机构华登国际董事总经理职务,期间主要负责中国及亚太地区的创业投资业务。此前,还在香港任职于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及在日本供职于三菱商事株式会。

目前,他还担任6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职务:长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上海爱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E—House(China)Holdings Limited(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Vimicro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美国纳斯达克);AutoNavi Holdings Limited(美国纳斯达克)。同时还担任中特物流有限公司、深圳国微技术有限公司、大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等几家公司的董事或独立董事职务。

他同时还担任中国投资协会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第一届联席会长、AAMA亚杰商会中国分会执行董事和欧美同学会2005委员会理事职务。

回忆起40多年来的人生历程时,曾之杰思绪翻飞,仿佛是在向我们描绘一部情节跌宕的影片。

负笈日本,历练之后的嬗变

时光倒回22年前,1990年,22岁的他,远渡重洋,来到日本长崎大学学习,开始了他七年的日本生活。

每一位海外学子在求学路上都有各自的酸甜苦辣,他们在承受繁重学业压力的同时,也品尝着异国他乡生活的艰辛。对于刚刚走出国门的曾之杰而言,语言障碍是他那时在日本遇到的最大挑战。它不仅会影响到专业学习,也关系到是否能快速地融入当地社会。为了使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更好的结合,和众多留学生一样,曾之杰选择了半工半读的生活。一个偶然的机会,曾之杰来到IBM日本公司工作。IBM的员工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职业,工作勤勤恳恳,对别人的帮助更是充满感激。目睹了这些事情,曾之杰发现和他们相比,自己的艰辛是那么的微不足道,IBM的工作经历一方面弥补了曾之杰单独在学校学习的缺陷,也获得了社会经验和劳动报酬。

长崎的学习生活,既为曾之杰增加了知识的砝码,也使他在为人处世上成熟了许多。从长崎大学毕业后,曾之杰顺利进入了三菱商事。三菱集团是日本最大的企业,拥有超过百年的历史,被视为日本经济的脊梁。三菱商事隶属于三菱集团旗下,是日本最大的综合性贸易商社,在日本国内和海外约80个国家拥有200多个分支机构,并且与500家合并结算对象公司在世界各地联合开展各项业务。

众所周知,在三菱商事,纪律性和勤奋早已成为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在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下,曾之杰每周至少工作6天,每天至少工作到晚上10点。经过高强度的工作历练,任何的困苦,在他的眼里都变得微乎其微了。三菱商事严格的纪律就如一把“利剑”,时刻鞭策每位员工要严于律己,也培养了员工良好的工作作风。受这种铁的纪律的影响,曾之杰逐渐养成了严谨扎实的作风,为日后紧张的投资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至今,曾之杰对待每一份工作任务都很敬业,除了简单的休闲外,在他的眼里工作就是自己的最大爱好,倾力工作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他人生的最大快乐。在三菱商事的工作让曾之杰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但心怀更大梦想的他那颗不安分的心开始蠢蠢欲动,最终曾之杰提交了辞职报告。

日后谈起这段经历,曾之杰记忆犹新。在他看来,三菱商事的工作经历让他收获颇丰,既得到了系统的商业训练又练就了敬业和吃苦的精神。有过大集团的工作经历,使曾之杰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也懂得了企业发展的所需,成为今后步入创投行业提供优质增值服务的源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时光倒回去15年,1997年,29岁的他来到香港,加入香港中信泰富。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是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综合型控股公司,成立于1990年。中信集团是公司的控股股东,拥有58%的权益,公司的其他股东遍布世界各地。中信泰富是一家拥有多元化业务的企业,其业务重点集中在香港及广大的内地市场,业务以基建为主,包括投资物业、基础设施(如桥、路和隧道)、能源项目、环保项目、航空以及电讯业务。集团在香港拥有多项物业项目,包括大型住宅及优质商用物业。中信泰富作为一家重点发展中国市场的龙头企业,有着令人骄傲的历史。

1998年曾之杰进入了中信泰富的电力事业部,参与了电厂、桥梁的投资。上海外高桥电厂就是他负责投资的项目之一。

当时,电力事业部管理着很多电厂,人员众多,工作涉及大量企业运营和管理,曾之杰潜移默化地学习到了很多关于企业管理的相关经验。日后作为投资方,曾之杰在给企业提建议时,会从管理层角度出发,想企业之所想,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因而多被采纳。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是曾之杰成为优秀创投家的资本,也是深得众多企业信赖的基础。

除了一线的管理经验,更重要的是,中信泰富培养了曾之杰很强烈的风险意识。

曾之杰加入中信泰富正值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10月下旬,国际资本围攻香港,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时隔一年,1998年8月初,国际资本又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跌至6600多点。

在金融危机的阴霾下,整个中信泰富的业务受到极大影响,公司运营状况非常不好,并且原来热闹的办公室也变得异常安静,大家对未来的经济前景非常悲观,甚至想方设法使资产变现,一时间人心惶惶。金融危机让曾之杰真真切切感受到风险的存在,也看到了任何事物都有盛极而衰的可能,从此他不再盲目乐观,分析事情也更加深入透彻。

因为亲身经历,所以感受倍深。经历了金融危机,曾之杰变得成熟了很多,既提高了风险识别能力,也提高了心理承受能力。金融危机后,曾之杰做了思考和总结,他认为,作为投资者,经历2个经济周期,才会变得成熟。如果以美国4~5年一个经济周期来测算,大概是10年的时间。在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强有力的调控使得投资者普遍缺少这样的经历,反而会想当然认为公司一定会迅速成长,市盈率一定会维持高位,对待未来的形势相当地乐观。然而,一旦出现危机,投资者往往缺乏应对的能力,损失也会是相当惨重的。

经历决定心态,心态决定命运。金融危机练就了曾之杰良好的心理素质,至今,曾之杰都保持着平和的心态对待各种困境与危机。

中信泰富为曾之杰踏入投资之路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也为曾之杰今后的创投之旅积累了颇多的经验。

曾之杰在中信泰富呆了近3年,为了全方位地提升自己,在未来的投资路上更上一层楼,从来没去过美国的曾之杰,萌生了去美国继续深造的想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时光倒回去13年,1999年,31岁的他,再次漂洋过海,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管理学硕士学位。其后,他加入华登国际,完成了创投生涯的华丽转身。

美国硅谷,是一个孕育了众多知名企业的地方,也缔造了颇多神话。1995年到2000年是硅谷的黄金年代,受益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硅谷到处都是疯狂而有激情的创业者。在那几年,很多创业者不费吹灰之力,凭着商业计划书就能成功融资。与此同时,创投基金获得几十倍、乃至几百倍回报的例子比比皆是,创业者和创业投资家在这场狂欢中都收获了大量的真金白银。想起在中信泰富,为了百分之十几的回报率还要精打细算,曾之杰受到很大刺激。众多斯坦福的大学生也受到硅谷热潮的影响,纷纷退学创业。

事实上到了美国之后,曾之杰进入了一个痛苦的转型期。学习日语出身的他,英文底子相对薄弱。一般美国人花几个小时能读懂的课程,他可能要花上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是肯于吃苦的他用时间来弥补最初语言上的不足,无止境的刻苦勤奋最终会铸就成功。虽然当时身边的年轻人大多投入到创业的热潮中,曾之杰心里很着急,但为了长远的发展,他终究还是坚持了下来,凭借着过人的毅力,奋发蹈厉,潜心学习,两年后顺利拿到了硕士学位。

在疯狂创业的时代,年轻人的激情与他内心的拼劲产生了共鸣,于是曾之杰决定从事创投行业。曾之杰是幸运的,每次想要高飞之时都会有宝贵的机缘与他巧然而遇。一次偶然的机会,曾之杰认识了华登国际创始人、华人创投先驱陈立武先生。两人一见如故,随即曾之杰加入了华登国际,并且和陈立武结成了亦师亦友的情谊。拿到硕士学位不久,他便如愿以偿,拥有了这份待遇优厚,颇有前途的工作。

然而,做创业投资和实业投资不一样,实业投资更多是通过货币投资从而转化成产业资本,而创业投资则需要更深的专业知识和更高的技术含量。文科出身的曾之杰很快体会到了创业投资行业的忙碌和紧张。为了让自己在新的领域做到专注和精深,在华登国际的头两年,曾之杰经常下班后带着很多资料回家学习和研究。这两年是压力与挑战并存的岁月,然而正是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他克服了重重困难,为今后的创投事业发展铺设了金色的坦途。

回想起这段经历,曾之杰总是坦然一笑。对于今天的成功,曾之杰总是对给予自己很大帮助的陈立武充满着感恩。曾之杰在创投行业上的快速进步,陈立武起了很大的作用。陈立武是一个对工作特别有激情的人,曾之杰刚进华登国际的时候,陈立武一个人担任30多家公司的董事,如此繁忙的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晚上12点睡觉,常年如此。为了让曾之杰更快地学习和提高,陈立武每次参加董事会都会带上他旁听。不论是公司的运营和管理,还是作为投资人应有的视角,曾之杰都受益匪浅。很快,曾之杰完成了合格创投人的蜕变。到2003年,曾之杰已成为华登国际中国地区的负责人,负责对中国及亚太地区具有中长期资本升值潜力的高成长性公司的投资,同时他也负责跟踪评价华登国际已投资公司的营运状况,为他们提供管理及其他方面的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服务。从此,他就在中美之间频繁地往来,平均每个月2个来回,有时甚至一个月4个来回。

在华登国际,曾之杰一干就是7年。期间优质项目迭出,包括当当网、高德等众多经典案例。

当当网:中国版的亚马逊

当当网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中文网上购物商城。当当网的创始人俞渝和李国庆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当看到亚马逊在美国网络经济的热潮下成为“时势英雄”,而中国的网络经济也在兴起和发展,坚定了他们在网络行业创业的决心。俞渝知道,要想获得海外创投机构的青睐,至少要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商业模式,而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借鉴那些已经在华尔街得到资本市场认可的模式。

1999年11月份,由美国IDG集团、卢森堡剑桥集团、亚洲创业投资基金(原名软银中国创业基金)和国内著名出版机构科文公司共同投资的当当网正式开通。当当网在线销售的商品包括图书音像、美妆、家居、母婴、服装和3C数码等几十个大类,超过100万种商品,在库图书近60万种,百货近50万种,当当网的注册用户遍及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每天有上万人在当当网浏览、购物。

经过几年的运营,公司的规模不断壮大,也吸引了更多国际知名的创投机构。2006年6月,当当网从DCM、华登国际和Alto Global三家基金引入了资金,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为充足的财务支持。此轮融资完成后,当当上市紧锣密鼓地开始进行。

美国时间2010年12月8日,当当网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完全基于线上业务、在美国上市的B2C网上商城。自路演阶段,当当网就以广阔的发展前景受到大批基金和股票投资人的追捧,上市当天股价即上涨86%,并以103倍的高PE和3.13亿美元的IPO融资额,连创中国公司境外上市市盈率和亚太区2010年高科技公司融资额度两项历史新高。

拓维股份:民族动漫产业的辛勤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