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求人:人生最大的生存和竞争本领
4300700000024

第24章 求人巧说话的15项规则(1)

求人办事善说话

一个善于求人的人,一定会讲究说话技巧,懂得注重礼貌,用词考究,不会说出不合时宜的话。

求人办事,说话技巧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可使你更顺利或以更小代价达到目的。人都有觅求同类或知音的倾向,要想使对方将你纳入知音之列,必须投其所好,不能惹人反感,叫人生厌。

求人时只一味地谈自己的事,并不停地说“请你帮忙,请你帮忙”这类的话,会让人感到万分的厌恶、不耐烦。

假如想把自己的请求向对方说明,就应该先摆出愿意听取对方讲话的姿态来,有倾听别人言谈的诚意,别人才会愿意听你说话。

谈话的话题应该视对方的情形而定,再好的话题,若不能符合对方的需要,就无法引起对方的兴趣,最好是想办法引出彼此共同的话题来,才能聊得投机,然后再设法慢慢地把话题引到自己所要谈论的范围里。

谈话的内容不要总是老生常谈,或是在家长里短的范围内打转。这样不但容易使对方厌倦,同时也是画地自限。无法拓展谈话的范畴,就不能进一步地使对方了解自己,更不必说与对方深入地交往了。

无论谈到什么问题,都要把自己目光所及、脑中所思传达给对方,对任何问题都能发表独到的见解是最重要的。但也不要夸夸其谈,显示自己什么都懂。

在日常谈话中,一般人都是说些身边琐事,这或许是想向对方表示亲切。在正式的交谈中,最好不要把老婆、儿女当做谈话资料,像这样尽说家务事,不能算是好的谈话内容。

谈话可以先从政治、经济等比较严肃的话题开始,然后再涉及到文学、艺术、个人兴趣等比较轻松的话题。总之,将自己的观念见解堂堂正正地公布出来,使得彼此都有共通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谈话。

谈话的语言要视对方的修养而选择,做到能雅能俗,才不会有格格不入的反感。

一个善于求人的人,一定很注重礼貌,用词考究,不致说出不合时宜的话,因为他知道不得体的言辞往往会伤害别人,即使事后想再弥补也来不及了。

相反地,如果你的举止很稳重,态度很温和,言词中肯动听,双方自然就能谈得投机,分别后也会彼此怀念不已。

所以,为了要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必须言语和善,讲话前先斟酌思量,不要不动脑筋,想到什么说什么,以至引起了别人反感自己还不知道为什么。

那些心直口快的人,平时要多培养一下自己深思慎言的作风,切不可像随地吐痰那样,不看周围是何处就脱口而出,那样是会被人瞧不起的,更别说顺利地展开谈话了。

求人说话看对象

求人必须看对象说话,了解对方的情况,知道对方底细,这是求人成事的前提和基础。

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求人成事必须看对象,了解对方的情况,知道对方底细,这是求人成事的前提和基础。

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说话不看对象,不仅达不到求人的目的,往往还会伤害对方的面子。反之,了解了对方的情况,即使发表一些大胆的言论,也不会对对方造成伤害,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看对象说话需要注意以下一些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根据对方的身份,确定说话的方式和内容。

有个叫许允的人在吏部做官,提拔了很多同乡人。魏明帝察觉之后,便派虎贲卫士去抓他。

他的妻子赶出来告诫他说:“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让他向皇帝申明道理,而不要寄希望于哀告求饶。

于是,当魏明帝审讯许允的时候,许允直率地回答说:“陛下规定的用人原则是举尔所知,我的同乡我最了解,请陛下考察他们是否合格,如果不称职,臣愿受处罚。”

魏明帝派人考察许允提拔的同乡,他们倒都很称职,于是将许允释放了,还赏了一套新衣服。

许允提拔同乡,是根据封建王朝制定的个人荐举制的任官制度,不管此举妥不妥当,它都合乎皇帝认可的“理”。

许允的妻子善于根据说话对象的身份来选择说话,深知跟皇帝打交道,难于求情,却可以“理”相争。

第二,求人说话,除了要考虑对方身份以外,还要注意观察对方的性格。

一般说来,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往往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表情等流露出来,对于不同性格的说话对象,一定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诸葛亮可以说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在调兵遣将时,他经常依据人的不同性格,采取不同的说话策略。

诸葛亮针对张飞脾气暴躁的性格,常常采用“激将法”来说服他。每当遇到重要战事,先说他担当不了此任,或说怕他贪杯酒后误事,激他立下军令状,增强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他的斗志和勇气,扫除轻敌思想。

诸葛亮对关羽则采取“推崇法”,马超归顺刘备之后,关羽提出要与马超比武。为了避免二虎相斗,诸葛亮给关羽写了一封信。

信上说:我听说将军想与马超比武别高下,依我看来,马超虽然英勇过人,但只能与翼德并驱争先,怎么能与你“美髯公”相提并论呢?再说,将军担当镇守荆州的重任,如果因你离开了造成损失,罪过有多大啊!

关羽看了信以后,笑着说:“还是孔明知道我的心啊。”他将书信给宾客们传看,打消了比武的念头。

第三,求人说话,要了解与对方的年龄差异、地域差异、职业差异、文化修养的差异等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鬼谷子曾经精辟地总结出与各种人说话的办法:和聪明的人说话,须凭见闻广博;与见闻广博的人说话,须凭辨析能力;与地位高的人说话,态度要轩昂;与有钱的人说话,言辞要豪爽;与穷人说话,要动之以利;与地位低下的人说话,要谦逊有礼;与勇敢的人说话,不能稍显怯懦;与愚笨的人说话,可以锋芒毕露。与上司说话,须用奇特的事打动他;与下属说话,须用切身利益说服他。

通名报姓有学问

进入一个陌生的人群求人办事,就必须掌握通名报信的学问。

求熟人办事,不可能一求即灵,有时还要动用自己的社会关系。这时,你有可能被引入一个陌生的人群。如何与陌生的人群尽快熟悉起来,这里面有大学问。

当然,最直接遇到的情况是被朋友引见和介绍,互相通名报姓。

根据卡耐基的说法,结交朋友、影响别人的绝佳办法就是记住对方的名字。记住并使用这些名字,有助于成就好事,但是你必须花点心思、集中意志,要有强烈的意愿才有可能成事。以下提供一些记名字的方法。

确定听清楚名字。如果对方只是不经意地说出名字,可能含糊不清或声音太小听不清楚,可以请他再重复一次。一般人绝不会认为你有敌意,反而会觉得自己受到重视。你可以清楚地复诵两次,以便念错时别人有机会来纠正你。

如果名字很难记,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心里逐字默念几遍,再用笔把它记下来。如果没办法随手记下来,就模拟想像自己已经把它写下来了。

记住特征。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与众不同的特征:脸部轮廓或头部形状、发型或肤色,设法利用这些特征和人名联想在一起。

深入了解。问些较深入的话题,如工作、兴趣或喜爱的运动等。然后在心里反复记忆上述内容,并试着和姓名、特征联系起来,用正面积极的态度取代消极被动的态度。

集中注意力。注视对方的眼睛、嘴唇、说话的手势及面部表情等。换句话说,专心注意他的一举手一投足。

当你被介绍给某人后,有时你还要再把这个人介绍给别人时,你却不记得他的名字,这时当然很尴尬,可是惟诚实相告才是自救之道。人人都有忘记别人名字的时候,忘记了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只要坦白承认自己记忆力不行,并说:“很抱歉,麻烦你再告诉我一下你叫什么名字?”

语气间的停顿也有助于解除你的尴尬,如“李先生,这位是……”此时那个人一定会自己报上名来。

俗话说:“贵人多忘事。”假使你和某人碰面,而对方已忘了你的名字时,别太苛责他们,立刻重复一遍自己的名字。

如果你想和某人打招呼,而对方可能已忘了你是谁,这时应走上前去说:“您好,韩总,我是李明,几个星期以前,我们曾经在王经理办公室见过面!”这样,不但可以解除对方的压力,并且马上可以获得认同。

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把你要求助的人引见给你自己身边的熟人。

当你正在等人,而他们一个个分别出现,当他们抵达时,须逐一介绍给在场所有人认识,这时候你可谦恭有礼地打断众人的谈话,把新来的人介绍给大家认识,如:“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张先生,这位是杜先生,这是王小姐,其他这几位是我们办公室的成员:赵先生、李小姐、钱小姐、陈小姐及孙先生。”

略过某人不介绍而私底下窃窃私语,声音不大不小刚好可以听到,这种行为是极不可取的。有些人在介绍时,把在场每个人都照顾到了,却漏掉了某个人,仿佛对其视而不见,你能体会在整个人群中被忽视的感觉吗?

如果你正是被遗漏的那一位,不要刻意引起别人的注意,或要求别人为你介绍,你只要起身微笑自我介绍就行了。

如果你被介绍引见,而其他人没有,你可以顺便替大家介绍靠近你身边的那位。

如果在开会或其他社交场合,坐在身旁的人恰巧不相识,这正是自我介绍的好机会。

表达求人意愿要委婉含蓄

委婉含蓄的语言能表达求助者谦和的态度,体现对对方的尊重,它能让对方在回味中理解你要说的意思。

说话婉曲,耐人寻味

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场合,会有一些不便直说的话题内容,需要把“辞锋”隐遁,或把“棱角”磨圆一些,使语义软化,便于听者接受。说话人故意说些与本意相关或相似的事物,来烘托本来要直说的意思。这是求人办事说话时的一种缓冲方法。

法国巴黎的某个影院,常有戴帽的女观众,坐在她们后面的人极力反对她们戴帽子,请求经理通告禁止。

经理却说:“禁止欠妥,还是提倡戴帽尚可。”

这天,在影片正式放映前,银幕上打出这样一则广告:“本院为了照顾衰老高龄的女客,特允许高龄脱发不便脱帽者继续戴帽。”

结果,全场女客的帽子全部摘下。

运用委婉的说话方式,就要掌握曲径通幽的技巧,在表达求人意愿时不直截了当,而是曲曲折折地表达意向,让对方在回味中理解你要说的意思。但迂回曲折并不等于含糊,那种头绪纷杂、枝节丛生、使人难以作答的问题,应该避免。

委婉的语言表达了求助者一种谦和的态度,这种情感必须是真诚的,在表现上是庄重的,既要讲究礼貌,又要注意分寸。

委婉语言的运用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对别人尊重的同时也体现了对自己的尊重,它能体现一个人的知识素养和处世态度。

善于求人者总是用委婉的口气把要求办的事儿说出来,如:

“能不能快点把这事儿办一下?”

装作自己没把握,把请求、建议等表达出来,给对方和自己留下退路。例如:“你可能不愿意去,不过我还是想麻烦你去一趟。”

向别人提出建议时,如果在话语中表示人家可能不具备有关条件或意愿,那就不会强人所难,自己也显得很有分寸。

一个斤斤计较、心胸狭小的人,是很难做到宽宏大度地运用委婉语言的,宽容是一种美德,委婉的语言是这种美德的外在表现。

委婉与隐晦、含混有所区别,它虽然不是直露地说出来,但仍要求表意明确,叫听者脑子一转就能明白,或依靠语境的提示、暗示等很快领会本意,表达的意思是明确的,语言的表达是迂回的。

有些人说话吞吞吐吐,词不达意,是说话者本身思维不清晰;有些人拐弯抹角、含沙射影,首尾两端,是说话者的心术不正。

好的委婉的语言,应当隐而不晦、柔而不弱,闪而不避、曲而不涩。用这样的语言表达的含义,可能会比直接表达给人的印象还要深刻。

旁敲侧击,巧妙游说

旁敲侧击这种委婉的说话方式,在表达不满和讽刺他人时经常用到,虽不点入正题,但侧重利害。

齐国有一位有名的辩士叫田骈,他自命不凡,标榜自己不喜欢做官。实际上,他依附权贵,气派和势头比当官的还足。

一天,他的朋友云奇来拜访他,对他不肯为官的骨气表示极为钦佩,并认为他是民间不可多得的雄才。

田骈闻言后非常高兴,他得意地问他的朋友:“你是从哪里知道我不屑做官的主张的?”

“听我隔壁的女人说的。”

“她也知道我?”

“不但知道,而且还说你是她的楷模。”

“她是什么人?”田骈更加感兴趣。

“她是个洁身自好的人,早就发誓不嫁人。可是今年30岁,却生下了7个孩子,她虽然没出嫁,可比出嫁的人还会生孩子。”

云奇用旁敲侧击的方法,指桑骂槐,着实地讽刺了田骈一番。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就是这样,旁敲侧击比正面指责更能有效达到目的。

学会和利用旁敲侧击这种表达方式,在求人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韩国修筑新城的城墙,规定15天完工。大臣段乔负责主管此事。有一个县拖延了两天,段乔就逮捕了这个县的主管官员,将其囚禁起来。这个官员的儿子设法解救父亲,就找到管理疆界的官员子高,让子高去替父亲求情。子高答应了这件事。

一天,见了段乔后,子高并不直接提及放人的事,而是和段乔共同登上城墙,故意左右张望,然后说:“这墙修得太漂亮了,真算得上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功劳这样大,并且整个工程结束后又未曾处罚过一个人,这确实让人敬佩不已。不过,我听说大人将一个县里主管工程的官员叫来审查,我看大可不必,整个工程修建得这样好,出现一点小小的纰漏是不足为奇的,又何必为一点小事影响您的功劳呢?”

段乔见子高如此评价他的工作,心中甚是高兴,然后又听子高的见解也在情理之中,于是便把那个官员放了。

那个官员之所以能够获免,原因大多在于子高的求情。子高把一顶高帽子给段乔带上,然后就事论题,深得要领,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绝。其实,一般人都存在顺承心理和斥异心理,对那些符合自己心意的请求就容易接受。

因此,顺应事物的规律,委婉而巧妙地游说,求人便容易成功。

讲究说话的时机和分寸

求人的事,要在适当的时候讲出来,要运用适当的语言,注意分寸地讲出来。

求人说话首先要抓住时机。

求人办事时,对自己要求办的事情不要着急,要很谨慎,在适当的时候讲出来。因为你想让对方接受你的请求,就只能在对方容易接受的时候讲出来,否则就会遭到对方的拒绝。一旦被拒绝,就再也难以让对方接受了。

求人说话,怎样才能知道该不该讲呢?那就需要认真观察,要看对方脸色行事。一般人的喜怒是形于色的,只要心中有事,脸上就会表现出来,想掩盖也掩盖不住,

如果对方与你一边谈话,一边很着急地打电话或看手表,那表明对方可能有一件很急的事。在这种情况下,你就不该把你要求办的事讲出来。

有时对方很热情也很抱歉,“对不起,我今天有点不高兴的事,不过没关系,你说吧……”这时无论对方多么热情,你也不要说。你可以这样告诉对方:“我没什么急事,回头再谈吧,今天你很忙……”然后就主动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