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求人:人生最大的生存和竞争本领
4300700000010

第10章 求人先谋划的10项措施(3)

生活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硬座火车上,有六个人坐在一个“隔间”里面,如果这六个人里面至少有一个人能主动交往,那么他们总是谈得热火朝天,一路欢声笑语;如果这六个人没有一个人主动和别人交往,那么,从起点坐到终点,他们会始终处在无聊的气氛中,看书也没劲,对望又很尴尬,所以干脆闭上眼睛养神。

与其尴尬地面面相觑,还不如主动打招呼,求得一路欢声笑语。当你尝试着主动和别人打招呼、攀谈时,你会发现,人际交往是如此容易。

第二是由于认识偏颇。

被动退缩者对主动交往有很多误解。比如,有人会认为“先同别人打招呼,显得自己低贱”,“我这样麻烦别人,人家肯定会烦的”,“他又不认识我,怎么会帮我的忙呢”等等。

其实,这些想法都极力偏颇,它实实在在地阻碍着人们在交往中采取主动的方式,从而使人失去了很多交往的机会。

不去尝试,永远不会真正有心得。有人说,尝试是成功的先导。当你因为某种担心而不敢主动同别人交往时,最好去实践一下,用事实去证明你的担心是多余的。

主动交往,会使你积累成功的经验,增强自信心,使你的人际关系状况越来越好,求人办事也会越来越顺利。

广结善缘易成事

求人办事一帆风顺的人,往往都是广结善缘的高手。人缘好的人,社会形象就好,社会评价也高,求人办事更容易得到理解、同情、支持、信任和帮助。

人缘,说到底就是人际关系。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个好人缘,人缘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作、学习、生活顺畅与否,更关系到求人办事能不能顺利地达到目的。

求人办事,首先必须给人留下好印象,与人结个好缘。人缘好的人,社会形象就好,社会评价也高,求人办事也容易得到理解、同情、支持,信任和帮助。所以,人缘的好坏,直接反映出人的办事能力和水平。

人都有感情,交流感情的工具是缘分,缘是一根无形的磁力线,彼此的情,全凭人缘才得以相通。

连结人缘,必有主动的一方,你取得主动的地位,你就有连缘的方法,别人的情,就会向你播撒,建立了大家对你的人缘,人人愿意被你所用,你才成为无往不利、所向披靡的办事高手。

佛家说广结善缘,什么是善呢?善的是出于互助的。你有需要,我帮你满足;你有困难,我帮你解决。我的帮助纯粹是为了你,除此以外,别无丝毫杂念,既不是想讨好你,也不是想借人情债。

什么是缘呢?将来我如果有需要,不待我请求,你自动来帮助我;我有困难,也不待我请求,你就自动来帮助解决。你的帮助,既不是报恩,也不是为还债。我来帮助你,你来帮助我,都是应尽的道义责任,这样的动机叫做互助,也叫做善缘。

无论是谁,求人办事时,求的是同样的人,办的是同样的事,用的是同样的方法,但人缘不同,结果就会大不一样。显而易见,人缘好的人,往往在求人之前便占有先机,办事也就顺顺当当。

建立好人缘不能凭一日之功,那么,怎样才能赢得一个好人缘呢?

要建立好人缘,就要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在遭遇人生危难的时刻,应顾全大局,忍辱负重。

翻阅历史,韩信不因受胯下之辱而自暴自弃,而是志存高远,终成伟器;张良不因黄石公让其捡遗落于桥下的草鞋而动怒,使老人认为“孺子可教”,终于学得满腹韬略。

老将廉颇忌恨蔺相如位尊权重,多次给他难堪,而相如处处谦让,他说:“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讯后心生愧疚,登门负荆请罪,两人遂成刎颈之交,将相和的佳话至今为人们所传颂。

唐朝贞观年间,高僧寒山问拾得说:“世间讲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又如何处之?”

拾得回答说:“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再看他。”这番禅道哲理,值得三思。

要建立好人缘,做人就要厚道。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能待人苛刻和使小心眼,“睚眦之怨必报”。别人有了成功,不能眼红,不能嫉妒;别人有了问题,不能幸灾乐祸,落井下石,更不能给人“穿小鞋”。

唐代《国史补》中记载了一个“呷酒节帅”的故事:一位名叫任迪简的判官,一次到军使李景处赴宴迟到,按规矩该罚酒。

倒酒的侍卫一时疏忽,错把醋壶当酒壶,给任判官斟了满满一盅醋,任判官喝一口,酸不可支。他知道李景治军极严,若讲出来,侍卫必有杀身之祸,于是咬紧牙关,一饮而尽,结果“吐血而归”。

事情传出,“军中闻者皆感泣”。这种为人厚道的品格,深为人们所称道。

要有好人缘,还要注意为人处世要有人情味,要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理解人。人与人相处,应当减少火药味,增加人情味。

想有好人缘,要有急公好义的火热心肠。人都有三灾六难,在人家最困难的时候,善解人意,急人所难,伸出友谊之手,替人家排忧解难,将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俗话说:“积财不如积德。”行善积德,能得高寿。旧时老城隍庙有一副对联说得好:“做个好人,天知地鉴鬼神钦;行些善事,身正心安梦魂稳。”这是求得好人缘的金玉良言。

要有好人缘,还要待人以诚。诚实是人的第一美德。在古代原始部落里,撒谎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该是真心诚意,忠厚老实,心口如一,不藏奸,不耍滑。

要想有好人缘,在人生舞台上就不要披上盔甲、戴上面具去演戏。不能像王熙凤那样,“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只有为人坦诚,才会有个好人缘。

要想人缘好,还要靠近好人缘。有的人在人群中很受欢迎,群众基础好,很有人缘。而有些人则不受欢迎,人缘儿差,像个社会嫌弃儿。

人缘儿好、受到大家普遍喜爱的原因是千差万别的:或者因为他诚实可信,值得信赖;或者因为他沉稳老练,办事踏实;或者因为他谦虚谨慎,待人和气;或者是因为他知识丰富;或者因为他机警灵活,善处人际关系等等。总之,他在某一方面或者许多方面被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

人缘好的人能被大多数人所喜欢,那么他的朋友肯定不少,他自己必然也有一个完整系统的人际关系网络。

如果人缘好的人成为你人际关系网络中的重要人物,他与你的关系很密切,那么他的朋友很自然地也会成为你的朋友,他的人际关系网络也会融入你的人际关系网络,成为你人际网络的一部分。这对于你迅速地建立或者扩大你的人际关系网络具有巨大的作用。你一旦有事相求时,这些人际关系都可派上用场。

像蜘蛛一样结网

在求人时善于借助关系网办事,难事就会变成易事。

一只青蛙遇见一只蜘蛛,便大吐苦水:“唉!命运真是不公平!我从蝌蚪时代便辛勤劳作,没有一天懈怠过,一生也只是勉强糊口。现在我年近老花,没有力气干活了,等待我的只能是饥饿而死。而我从来没见你劳作过,却衣食丰足。就是现在老了,你仍不愁吃喝,自有投网者送来美味佳肴。不是说天道酬勤吗?我怎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呢?”

蜘蛛回答说:“你说我没劳作,这是不对的。想当年,我每天辛辛苦苦,日复一日地编织我这张网。我是靠一张网在生活,网不会因我年老而衰。所以,我虽然年事已高,却不用为温饱而发愁。如果我也像你一样,靠我这几条纤细的腿来生活,我会过得比你还惨。”

这个寓言给人很深的启示,你是要做青蛙还是要做蜘蛛呢?答案不言而喻。但不幸的是,许多人不自觉地成了“青蛙”,所以一生都过得十分艰辛。

你想不想知道自己是青蛙还是蜘蛛呢?方法很简单。如果你至今仍然没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你就是“青蛙”;如果你为自己织就了一道完整的人际关系网,那么你就是“蜘蛛”。

青蛙与蜘蛛命运的差距如此之大,从理论上看,乃是本身能量与外延能量的差别。本身能量是个人所拥有的自然能量,而外延能量是由大脑活动派生出来的、对个人能量进行补充的一切外在能量。

本身能量是有限的,而外延能量是无限的。青蛙仅发挥了本身能量,所以生活艰辛,而蜘蛛除了本身能量之外,更借助了外延能量,所以生活轻松。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靠本身的能量搏不过狮子,但倚仗外延能量,却可以把狮子关在笼子里供人观赏。

人如何扩大自己的外延能量?方法很简单——织网。

织一张鱼网,可以捕鱼;织一张通讯网,可以远距离通话;织一张因特网,可以缩短世界的距离;织一张人际关系网,可以完成个人力量无法完成的活动,可以实现个人力量无法实现的事业理想。

既然人际关系网络是个人能量的基础,那么,加强人际关系即可增加个人能量。

也许有人会说,拿蜘蛛织网形容人际关系有点儿不合情理,蜘蛛织网是为了捕获猎物,填饱自己的肚子。抱着这种目的与人交往,是否太势利?

其实不然,人类的活动都是有目标的,社交也不例外。按中国传统心态来看,社交不应该有目标,应该以情会友,别无所求。谁要是在交往中注重了交往对象的利用价值,就被认为太势利。

而根据现代的交际观念,社交也是有目标的。在交际中,不能只强调信息共享、情感沟通而拒绝相求相助,也不能把相求相助都当成势利看待。为了相求相助而社交,这不是势利,而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一种社会性行为。

织好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首先要认清目标,接着找有相同需求的人,最后与之联系,建立关系。也就是说,目的┼有相同需求的人关系。

迪克一直在一家大公司做初级会计的工作,他希望从中西部调到佛罗里达州去。因为他同这个州的各家公司都没有任何联系。于是,他给他所知道的各家公司写信,或者与职业介绍所联系,但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

于是迪克决定通过关系网来办这件事,他动脑筋搜寻了一下他所能利用的各种关系,最后列出了一张分类表。

从分类表中,他选出可能帮上忙的一些关系。然后,他记下了这些人,他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同他想去的佛罗里达州有联系,且同会计公司有关。

最后他再进一步考虑,他们中间哪些人同会计公司联系更为密切。他选中了两个人:一个是他的老板史密斯先生,一位是南希,他妹妹的好朋友。

他的下一步行动,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找到这些能够帮助自己的对象,得到他们的帮助。而一旦这个能帮助他的对象需要得到帮助,他就去以报答的方式使其愿望实现。

他知道,南希对参加女大学生联谊会很感兴趣。办法终于有了,他认识他一个朋友的兄弟埃伦,埃伦的妻妹正好是这个联谊会的成员。

迪克结识了埃伦,通过埃伦介绍南希见到了他的妻妹和联谊会的委员。南希为此举办了一个晚会,并在晚会上把迪克介绍给她的父亲——一位颇有声望的律师。

尽管这位律师同在佛罗里达州的任何一家商务公司都没有直接关系,但他在那里的律师圈子里很有名气,通过他的一位朋友的帮助,找到了一家职业介绍所的总经理,并通过多方努力使迪克终于得到了满意的职位。

迪克通过事先的谋划,建立了这些盘根错节的关系,最终达到了自己求助的目的。

善于运用“认同术”

认同术就是寻找共同点,诱发共同语言,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进而赢得对方的支持和帮助。

求人办事前首先要拉近与对方的距离,俗称“套近乎”也叫“名片效应”或“认同术”。

套近乎就是寻找共同点,诱发共同语言,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进而赢得对方的支持和帮助。套近乎是一门学问,总的说来,要注意以下一些技巧。

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初次见面的人,如果能用心了解与利用对方的兴趣爱好,就能缩短双方的距离,加深给对方的好感。

多说平常的语言。尽量不去说意义深远及新奇的话语,而以身旁的琐事为话题作为开端。一味用令人咋舌吃惊的话,容易使人产生华而不实、锋芒毕露的感觉。

对于一个初识者,最好不要刻意显出自己的显赫,宁可让对方认为你是个善良的普通人,这样会使他对你产生好感。如果你摆出一副高人一等的样子,别人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

避免否定对方的行为。初次见面的对象,有时也会恐惧他人提出细微的问题来否定其观点,因此,应尽量避免有否定对方的行为出现,这样才能造成紧密的人际关系。

当然,这并不是让你不提相反意见,你尽可能地避免当着他的面提出,或者可以借用别人的看法,就不会引发对方反射性的反驳,而且还能够使对方接受,并对你产生良好印象。

了解对方所期待的评价。心理学家认为,人是这样一种动物,他们往往不满足自己的现状,然而又无法加以改变,因此持有一种幻想中的形象或期待中的盼望。因此,人非常希望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好的。

注意自己的表情。人的心灵深处的想法,都会形诸于外,在表情上显露无遗。如想留给初次见面的人一个好印象,不妨照照镜子,审慎地检查一下自己的脸部表情是否和平常不一样,过分紧张的话,最好先对着镜中的自己傻笑一番。

留给对方无意识的动作。初次见面,如果有一方想结束话题,往往会有看手表等对方不易察觉的无意识动作。因此,当你看到交谈的对方突然焦躁地看着手表,或者望着天空询问现在的时间,就应该早结束话题,让对方明白你不是一个毫无头脑的人,你清楚并尊重他的想法,必能留给对方一个美好的印象。

引导对方谈得意之事。任何人都有自鸣得意的事情,但是,再得意、再自傲的事情,如果没有他人的询问,自己说起来也无兴致。因此,你若能恰到好处地提出一些问题,定能使他心喜,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你与他的关系就会融洽起来。

坐在对方的身边。面对面与陌生人谈话,确实很紧张,如果坐在对方的身边,自然会比较自在,既不用一直凝视对方,也避免了不必要的紧张感,而且会很快亲近起来。

找机会接近对方的身体。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身体周围设定一个势力范围,一般只允许特别亲密的人侵入。如果你侵入了,就会产生与对方有亲密人际关系的错觉。

比如,推销员往往一边说话一边若无其事地移动位置,直到坐在客户的身旁,于是好感顿生。因此,若想早日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必须找机会去接近对方的势力范围。

以笑声支援对方。做个忠实的听众,适时地反应情绪,可以使对方摈弃陌生感、紧张感,从而发现自己的长处。在这些情绪反应中,尤其要发挥笑的作用。

即使对方说的笑话并不好笑,也应以笑声支援,产生的效果或许会令你大吃一惊。因为,双方同时笑起来,无形中产生了亲密的气氛。

找出与对方的共同点。任何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特征,比如,同一故乡或同一母校的人,往往不知不觉地因同伴意识、同族意识而亲密地连结在一起,同乡会、校友会的产生正是如此。若是女性,也常因血型、爱好相同产生共鸣。

如果你想得到对方的好感,就可利用此种方法,找出与对方拥有的某种共同点,这样,即使是初次见面,对方也会在无形之中涌起亲切感。一旦接近了心理的距离,双方就很容易推心置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