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情商:决定个人命运的最关键因素
4300600000021

第21章 识别他人情绪(3)

作家鲍威尔曾说:我们要聆听的是话语中的含意,而非文字。在真诚的聆听中,我们能穿透文字,发掘对方的内心。

人们都喜欢倾听者,有同情心的倾听者和亲密的朋友—样重要,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团体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且让人们感觉他们相当可靠、值得信赖和十分忠诚。

倾听者会在考虑自己的需要前,先考虑他人的需要,并且会支持和帮助他人。倾听者喜欢进入他人的心灵和头脑,他们乐于分享他人深层次的感受。人们倾向于向倾听者打开心扉,是因为人们渴望被关怀,而且真诚的倾听者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当他人受到伤害时,倾听者也同样有受伤的感觉,就如同他自己经历过一样,当他人心痛的时候,他们的心也真的痛了起来。为了帮助他人克服这种伤害,他们总是和他人更接近,所以他们愿意听更多人诉说,这有助于保持情绪沟通的车轮不停运转。

倾听者充满人性,并且极为忠诚。如果他们的需要在工作中得到满足,他们会更加努力,愿意倾听所有的声音,而不论其身份,他们对任何人都有同情心,这就是他们的魅力所在。

芭芭拉·沃尔特斯在竞争异常激烈的采访领域中,之所以会获得长时间的成功,就在于她在被访者面前都扮演成一个倾听者。沃尔特斯作为一个成功的倾听者,她拥有了好莱坞明星所没有的魅力,赢得了更多人的心。

每个人都喜欢倾听者,倾听者是无法抗拒的,因为他们富于同情心,愿意分享人们的弱点,愿意听人们诉说不愉快的情绪。如果你想要其他人喜欢内在的你,那么你就去做个倾听者,千万不要逃避。

从某个你感觉非常亲近的人,或者是与你有信任关系的人开始,不论他是一个家庭成员还是一个朋友。与他在一起度过一些不受干扰的时间,并且听他讲述他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篇章。

在这个过程中,随之而来的情绪可能会让你哭或笑。当你越来越多地尝试这一过程时,你会发现自己拥有了讨人喜欢的倾听者的特质。当这种特质增强时,你会擅长于对情绪的掌控,更能够运用你对他人的感觉去判断他人。

一个穷人来到一位百万富翁的家里,向他倾诉自己的悲惨遭遇,他讲得那么真切动人,百万富翁受到从来没有过的感动。他对仆人说:“约翰,快把这个穷汉赶出去,他使我的心都碎了。”

这位自以为在倾听的百万富翁,却不是一个真正的倾听者。

作为一个倾听者,并不意味着软弱和顺从,相反地,它需要大量的内在力量。

艾略特是个熟练的倾听艺术大师。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士回忆说:艾略特的倾听并不是沉默的,而是以活动的形式。他直挺挺地坐着,手放在膝上,除了拇指或急或缓的绕来绕去,没有其他的动作。

艾略特面对着对方,似乎是用眼睛和耳朵一起听他说话。他专心地听着,一边听一边用心地想你所说的话。最后,这个对他说话的人会觉得,他已说了他要讲的话。

弗罗伊德算是近代最伟大的倾听大师了。一位曾遇到过弗罗伊德的人,描述着他倾听别人时的态度:

“那简直太令我震惊了,我从没有见过这么专注的人,有这么敏锐的灵魂洞察和凝视事情的能力。”

“他的眼光是那么谦逊和温和,他的声音低柔,姿势很少。但是他对我的那份专注,他表现出的喜欢我说话的态度,即使我说的不好。你真的无法想像,别人像这样听你说话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做个好的倾听者

倾听别人的倾诉,是识别他内心情绪的最好方式,也是实现沟通的前提,只有用心去倾听,人们才能恰如其分地投入到谈话中。

在倾听时,以下这些原则都是值得重视的:

——自始至终目光应该注视着说话者。

——全神贯注于对方身上。

——显示出你的兴趣。

——不要让别人分散你的注意力。

——避免做一些容易分神的动作,比如浏览报纸。

——投入你全部的时间。

——当别人不能马上将一件事带入重点时,你也是有责任的。

——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

——设身处地想想对方的处境,尝试一下,假使自己身在他的处境之中。

——通过你的身体语言,向他传递你要传递的信号。例如用点头的方式表示你对他的赞同和兴趣。

——当然,你不应该在整个过程中一言不发,只知道死盯着对方的眼睛,只知道一个劲地点头。

——你当然也可以在倾听别人的时候喝一杯咖啡。

以上这些所谓的原则,只是一些可以用来参照的依据,而不是必须执行的行为准则。因为每一种谈话的方式,要求不同的倾听行为。

人们把通过耳朵对周围环境的感觉称之为听觉。可是如果一个人有意识地专心致志于一种声音的来源,并且目标明确地观察它,那么他就不仅仅是在听,而是在倾听了。

倾听可以被理解为某种方式的关注。

倾听时要注意不同层面的信息。因为,话里面除了有其本身的意义之外,还会有其他的引申义或是比喻义。一个高情商的倾听者,不仅应该理解表层的语言本意,还要理解话里所要表达更深层次的信息。

倾听者在倾听时,往往会设身处地为倾诉者着想,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许多倾听者被对方的情绪所驱使,认为自己能够解决别人的问题。

假定,你的朋友同夫人发生了争吵,并且对你讲述了这一切,你自然会对此作出反应。你可能会这样安慰他:

——我要是处在你的位置,我也不能忍受这一切。

——真是难以置信,我没有想到,你夫人居然会这样。

——这次又跟上一次情况一样,你们总是争论这种事情。

——对此,你必须总结你自己的结论。

——不要想不开,这一切不久就会恢复正常。

其实,你的这些反应,没有一种是你朋友所期待的,也没有一种建议能够对他有实质性的帮助。有些话听了甚至会使他感到更加生气,而其他则多半是废话。

而且,朋友感到你根本就不是设身处地为他着想,你的反应反而会让他觉得,你更多地是在表现自己,而不是在关心他。

一个倾听者应该清楚,你所表达的观点,并不能完全解决别人的问题。你惟一能对别人做的,就是表现出能够理解和体谅,并用心去倾听他的讲活。

在倾听时,你可以通过一些恰当的交流和引导,让对方在倾诉过程中,对于所面对的问题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并且鼓励他凭借自己的力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可以在谈话中采取下面的两种方法,引导别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用你自己的话,重复一遍你所听到的,例如:“你认为……”一方面,你可以借此向他表示,你用心倾听了他讲的话;另一方面,你也给他一个机会,使他能够对他再次听到的他自己所说过的话,进行一些修正和补充。

在谈话的过程中,你应该适当地分析对方的心理状态,可以从你的角度评价对方的感情状态。

例如,“你这样生气,对……”你所说的,可能正是对方自己并未意识到的事情,这样,你就有可能说中了问题的重点,同时也使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丰富无声的身体语言

了解他人的身体语言,是洞察他人情绪的重要方法和技巧,掌握这种技巧,就能够准确有效、迅速快捷地判断出对方的情绪。

人的心理常常被比喻为演戏的舞台,倘若把照明灯照到的地方当成人的意识焦点,那些焦点的背后,就是光线照射不到的“黑暗地带”,就是人类的深层心理区域。

如果不能探索到这个黑暗的地方里去,就无法真正了解人类的心理,要洞察对方的深层心理,就有必要了解语言之外的情绪表现。

这些情绪表现通常会通过一些非语言的信息传达出来,比如姿态、动作、表情、服饰、语调等,如果无法识别这些非语言的情绪,就无法理解他人的真意,当然也就无法成功地与人交流。

实际上,很多不快和冲突,都是由于当事人没有注意或准确判断对方的心理和情绪造成的。因此,识别对方的情绪,从对方的行为、姿态、表情、服饰等方面,看出对方的内心情感和欲望,这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文字并不是人类最基本的表达和沟通方式,来自身体的语言才是人类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表达和沟通方式。

理解和掌握身体语言,意味着在交谈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对方通过身体动作,有意或者无意之间向外传达的信息。

经验丰富的家长,很容易就可以察觉出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说谎,就如同格林童话中的那个故事一样:匹诺曹的鼻子,在他说谎的时候会变长。

当孩子费尽心机编造故事情节时,他的身体和眼神就已经出卖了他。这种情况下,真正说话的不是他的嘴巴,而是他的身体。

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尽管别人向你阐述了许许多多的理由和相应的论据,你对于他的话还是无法感到满意和信服。

某人向你吐了一大堆的苦水,试图使你相信,他现在的境遇有多么辛酸和令人悲伤——但是你还是不能相信他所说的情况。

某人特意在你的面前炫耀自己现在过得多么好——但是你并不相信他。

别人大声地表示,对于你赠送的礼物他是如何喜欢,如何满意——但是你从他的眼神中却看到另一种意思。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别人已经向你阐述了这么多的理由,为什么你还是不相信他呢?

真正的原因在于,他的身体向外界传达出了完全不同的信息,你通过他的身体语言察觉到他在说谎。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以及信息的传递,有80%是通过身体语言而非文字来完成的。因此,准确地理解身体的语言对了解别人的情绪来说十分重要。

熟悉和了解身体语言,可以使你更加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在人际交往中,一方面,你要把自己的意思通过身体语言表达出来,而另一方面,需要能够清楚地了解别人通过身体语言所表达的信息,并且作出回应。

好感和反感这两个概念,表达了内心最基本的感受。在身体语言的帮助下,人们能很好地表达这两种情感。

好感,意味着对于某个人或者事物倾向于友好和同情,你会尝试着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对于那些令你有好感的,你通常会笑脸相迎,比较容易理解和原谅对方。而对于那些你所反感的,你希望与之保持距离,对他表示拒绝,在这里,身体语言和内心的情感,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依存的。

萨米·莫歇是著名的哑剧演员,他曾经对身体语言作了这样的表述:在英语中“body”意味着“身体”,“somebody”表示“某人”,这说明一个人只有通过身体的语言才能与别人交流,因为身体会“说话”。而“somebody”的反义词“nobody”,可以被理解为“没有人”,这说明离开了身体也就没有语言,信息也就无法相互传递。

有人的地方就有身体语言,没有了身体语言也就没有信息的传递,多么贴切的比喻!

了解他人的身体语言,是洞察他人情绪的重要方法和技巧,掌握了这种技巧,就能够准确有效、迅速快捷地判断出对方的情绪,并能对自己在判断他人情绪时的失误和教训进行分析,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一个人认识和评估情绪的情商越强,在生活中也就更能轻松地把握住他人的情绪,做到言行得体、进退自如,成为生活的强者。

看他人的身体在说话

手语表达的情绪

脸部表情在反映一个人的情绪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鉴别情绪的主要标志。但是脸部表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随意控制。

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只是从脸部表现出来,当人们努力抑制脸部表情的变化时,他的身体其它部位会在无意中泄露真情。

例如,一个人用和蔼微笑的面容去掩饰对对方的愤怒时,他那紧握的拳头,僵硬的肢体,明白无误地告诉了对方他的真实情绪。

尼克松卷入水门事件后,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出现了摸弄脸颊、下巴等动作。而在水门事件爆发前,尼克松从未有过这种动作,心理学家法斯特教授据此认为,尼克松这次肯定脱不了干系。

摸自己身体这种“自我接触”,在心理学上可以解释为“自我安慰”。为了弥补自身的弱点或掩饰某种情绪,人们往往会无意识地做出种种自我接触的动作。尼克松的自我接触,就是由于证据确凿,不自觉地将其恐惧心理流露出来。

自我接触的基本意义多为内心不安、紧张、恐惧等。人在精神上受到伤害或产生紧张情绪时,便会不由自主做出种种举动,触摸自己的身体,如抚摸、抓、捏等。

这些举动与婴儿得到母亲的爱抚,保持心理平静的姿态颇为相似,是此类动作在人进入成年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比如,一个人不断地把两只手交叉在一起,那就是他内心紧张不安的一种客观折射。

摊开双手,是许多人要表示真诚与公开的一个姿势。意大利人毫不拘束地使用这种姿态,当他们受挫时,便将摊开的手放在胸前,做出“你要我怎么办呢”的姿态。

注意一下小孩子,当他们对自己所完成的事感到骄傲时,便会坦率地将他的手显露出来,但是,当他们有罪恶感,或对一个情况产生怀疑时,便会将手藏在口袋中或背后。

与开放接纳的姿势相对的,是一种保护自己身体、隐藏个人情绪、对抗侵侮的姿态。

每个球迷对下面这种情形都司空见惯:一个裁判做了一个判决,某队的球队教练对该判决提出抗议,忽而双手乱挥,忽而双手深插口袋中,甚至握拳相向。而裁判眼瞪着球队教练,双手交又在胸前,做出一种防卫性的姿势。

从教练一开口,裁判就已很明显地表现出他要坚持自己的判决,不管教练怎么抗议都无效。有时,他会背向着那个教练,以表示“我不要再听你的话了”。

有人一面打电话,一面用手敲打电话台,这也是因为他的思考或意识流动得很激烈,情绪在手足中自然流露出来。人们在大庭广众下演讲时,倘若心情激昂,或兴高采烈之际,也会很自然地手足活动起来,或者抚弄麦克风的架柱。

所以说,内心里激荡的思考活动、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都会趁着心情激荡的时候,透过手足的活动显露出来。

比如谈生意时,在你说明了来意或观点之后,对方却不置可否,不知道是拒绝还是应允。按照戴尔玛的经验,这时候就要注意对方手部的微小动作。手部放松,手掌张开,将手摊开放在桌子上,清除桌上的障碍物,抚摸下巴,这都可以看做是表示肯定情绪的动作。

如果对方内心情绪是否定的,虽然表面上他似乎也会装出感兴趣的神色,但其手部动作却会泄露内心秘密。当对方出现下列手部动作时,很可能表明他的心理状态是“我不高兴”、“不想听你说话”、“我不会答应”等。

比如:在身体前边握紧拳头;两手放在大腿上,张开手时,两手拇指相向;两手交叉按在头部后面,或手指按在额头正中央;手向着你而屈指数数;和你交谈时,不断地把玩桌上的东西,或将它重新放置;打开抽屉又关上,好像在找东西;两手支住下巴;用手指连续敲桌子。

心理学家还发现,当一个人用手摸颈后时,往往是出现了恼恨或懊悔等负性情绪,他们把这个姿势称为“防卫式的攻击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