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必修的情商课
4299500000023

第23章 了解他人:用情商提高洞察力(5)

有一种人对于流行的状况毫不关心,这种人的个性可以说十分强硬,但也有一些人不敢面对外面的花花世界,而一味地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这种人认为,如果跟别人同调,岂不是等于失去了自我?这种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经常弄得大家索然无味。

对时尚不冷不热者处事中庸,情绪稳定

有一种人对流行既不狂热,又不会置之不理,改变穿衣也是渐渐实行。这种人处事中庸,情绪稳定,一般不会做什么出格的事。他们多有理性,不过于顺从欲望,也不盲从大众时尚,而且保持中间立场,适度地逐次选择适合自己的部分来应用。这一类人能够很适度地尊重自己的主张,比较可靠,值得结交。

突变服装嗜好的人想改变生活方式,也有逃避现实的成分

有时候,某些人会因为情况不同而改变嗜好,甚至穿起完全没有经过选择的服装,这种人显然是因为情绪不安所致。他们有意脱离单调的工作,希望过上富有变化的生活,所以说,这是表示一种逃避现实的愿望。

有的人一直都穿着固定格调的衣服,但是有时候,他突然改穿完全不同于平时的服装。例如,他平时穿着固定样式与格调的西装,但有一天,他却忽然改穿夹克和鲜艳的休闲长裤,甚至改换完全不同颜色的领带,结果引起同事的好奇:“他今天有什么事吗?”

不管从表象还是精神方面来说,这种人的内心必然受到了某种刺激,使他在想法上发生了若干变化,所以,在他的心理深层,通常都会怀有某种情绪。

对于这种突然改变自己服装嗜好的人,你若想与他保持良好的关系,应当显得不当一回事儿,或者赞美他穿什么都很不错,相信他的心灵大门一定会向你敞开,你的承认态度比别人的质疑态度要强,你会赢得他的回报——赞美。

由眼神看人心

人的个性是难以改变的,无论其修养功夫如何深远。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看人的个性还是简单的,而看人的表情则不那么容易。

性为内、情为外,性为体、情为用,性受外来的刺激,发而为情。刺激不同,情就不同。情所表现最显着、最难掩的部分,不是语言,不是动作,也不是态度,而是眼睛,言语、动作、态度都可以用假装来掩盖,而眼睛是无法装假的。

孟子云:“存之人者,莫良于眸子,眸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降。胸中不正,则眸子眩。”从眼睛里流露出真心是理所当然的,“眼睛是心灵之窗”。

我们看眼睛,不重大小圆长,而重在眼神。

你见他眼神流动异于平时,便可明白他是胸怀诡计,想给你点苦头尝尝。这时应步步为营,不要轻易接近,前后左右都可能是他安排的陷阱,一失足便跌翻在他的手里。不要过分相信他的甜言蜜语,这是钩上的饵,是毒物外的糖衣,要格外小心。

你见他眼神沉静,便可明白他对于你着急的问题,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向他请示办法,表示焦虑,如果他不肯明白说,这是因为事关机密,不必要多问,只静待他的发落便是。

你见他眼神呆滞,唇皮泛白,便可明白他对于当前的问题惶恐万状,尽管口中说不要紧,他虽未绝望,也的确还在想办法,但却一点也想不出所以然来。你不必再多问,应该退去考虑应付办法,如果你已有办法,应该向他提出,并表示有几成把握。

你见他眼神阴沉,应该明白这是凶狠的信号,你与他交涉,须得小心一点。他那一只毒辣的手,正放在他的背后伺机而出。如果你不是早有准备想和他见个高低,那么最好从速鸣金收兵。

你见他眼神散乱,便可明白他也是毫无办法,徒然着急是无用的,向他请示,也是无用的。你得平心静气,另想应付办法,不必再多问,多问只会增加他六神无主的程度,这时是你显示本能的机会,快快自己去想办法吧!

你见他眼神横射,仿佛有刺,便可明白他异常冷淡,如有请求,暂且不必向他陈说,应该从速借机退出,即使多逗留一会儿也是不适当的,退而研究他对你冷淡的原因,再谋求恢复感情的途径。

你见他眼神上扬,便可明白他是不屑听你的话。无论你的理由如何充分,你的说法如何巧妙,还是不会有高明的结果,不如戛然而止,退而求接近之道。

你见他眼神四射,神不守舍,便可明白他对于你的话已经感到厌倦,再说下去必无效果,你应该赶紧告一段落,或乘机告退,或者寻找新话题,谈谈他所愿意听的事。

你见他眼神下垂,连头都向下倾了,便可明白他是心有重忧,万分苦痛。你不要向他说快乐事,那反而会加重他的苦痛。你也不要向他说苦痛事,因为同病相怜越发难忍,你只好说些安慰的话,并且从速告退,多说也是无趣的。

你见他眼神似在发火,便可明白他此刻是怒火中烧,意气极盛,如果不打算与他决裂,应该表示可以妥协,速谋转机。否则,再逼紧一步,势必会引起正面的剧烈冲突。

你见他眼神恬静,面有笑意,你可明白他对于某事非常满意。你要讨他的欢喜,不妨多说几句恭维话,你要有所求,这也是个好机会,相信一定比平时更容易满足你的希望。

你见他眼神凝定,便可明白他认为你的话有一听的必要,应该照你预定的计划,婉转陈述,只要你的见解不差,你的办法可行,他必然是乐于接受的。

总之,眼神有散有聚、有动有静、有流有凝、有阴沉有呆滞、有下垂有上扬,仔细参悟之后,必可发现人情毕露。

就座位看心理

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坐什么座位,怎样坐,都反映了人的深层心理。

首先,坐什么位置,直接反映社会、集团传统的上席下席或优势、劣势的意识。在拘泥于形式的聚会或老年人多的聚会上,谁坐什么位置就常常会令主持者头痛,在会议参加者之间也常常发生不必要的相互推让或争执。

其次,所有的人都有在自己身体的周围保持自己专用空间的心理,如果被侵犯就会不悦,并产生不安。这个空间被称为“身体范围”。通常,人是互不侵犯这种范围的。

不难看出,对一个人坐的位置、坐姿进行标记、分析,简直就可以画出一张人心的“地形图”来。下面让我们具体看看。

座位的方向意味深长

座位的方向有两方面:一个是坐在对方的正对面或旁边;另一个是坐在背向房间的入口与里面的某处位置。

坐在正对面或旁边,其表现的心理状态就不同。

面对面坐着有一种距离感,这时,两人之间有一张桌子或其他障碍物隔着会感觉比较舒服。面对面的坐姿,双方都处于可以观察对方的最佳位置上,很容易发生视线冲突,产生一种对峙的感觉。

而坐在侧旁的时候,就没有如此的限制,大多数人采用亲密的距离并肩而坐,彼此朝着同一个方向,注视相同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某种连带感。

在男女关系方面也一样。中间放着一张桌子,两人面对面地坐着谈话,这也许是相当亲热的镜头了,不过,这种坐式说明他们彼此间的深度还不够,表现出他们在心理上存在着一种相互理解的意愿;反之,并肩而坐的两个人,在一般情况下,他们会比面对面而坐的男女少说些话,因为他们彼此早已相互了解,甚至在某种情况下早已以身相许也是很可能的事。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坐的方向来推测别人的心理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这样你若想采取什么行动就有了对策。

看到一对男女相拥而坐,你就别再有夺人之爱的非分念头了,只有祝福他们有情人早成眷属,他们才会对你产生好感。若是看到一对男女相对而坐,则表明他们还尚待进一步沟通,你若有意于其中一方,也许还有希望。

座位的物理距离代表着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

这种距离的大小,可以表示主观上想侵犯对方身体领域的程度。从而能判断出他的一些心理想法,知道他想干什么。

例如:一对以身相许卿卿我我的情侣,即使在很宽阔的沙发里,他们必然也会靠近对方的身边坐下,这当然并不是没有足够的空间,而是反映了他们如胶似漆的心态。

又如在大学的教室里,如果有人想积极参与讨论,这些学生大多数会坐在教室前面的位置上;反之,有些学生不常来上课,占用上课的时间出去打工,他们一定会坐在后头,对于本科目不感兴趣的人,也会选择坐在后面。

由人类的坐姿而表现出来的深层心理现象

有些人一坐下来就会跷起二郎腿,据说这种人深沉、不服输。不过,这是男人的情况,女性则就稍有不同了。

女人大胆地跷起二郎腿,表现了她对自己的容貌或衣着服饰相当自信。这样的坐姿,很有把握吸引男人的注意,同时也显示出了她极欲表现自己的欲望。这类女人的自尊心很强,热衷于做老板,她们一面很轻松地跟男人来往,一面也不轻易倾心于某个男人。

以深坐与浅坐的坐姿来识破对方的心理

对于人类来说,立姿是最适合活动的一般状态,因此,人们在坐的时候会以立刻可以站起为前提。在椅子上采取浅坐,即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也有人是因为紧张只敢浅坐在椅子上,常常处于将要采取行动的紧急状态里。人一旦松懈下来时,就会坐稳在椅子上,同时伸出脚,很悠闲,表示不会立刻站起。

这可以从狮子和马身上得到验证:狮子很凶猛、强大,所以它可以整天睡觉,似乎这代表着一种自信。狮子喜欢捕食马,所以马类就整天很神经质地站着,但仍然难逃厄运。

因此深坐的人在精神上占有优势,至少他希望自己居高临下。而浅坐的人,坐在位置上常感不安,显示出一种屈居劣势的状态。

浅坐的人,无意识中会表现出一种服从对方的心理来,在这种人面前,你千万不要显得自己太强大、傲慢,因为他们内心会有反抗。相反,你若表现得对他友好或关心,他一定会在心里喜欢你,愿意与你接近,这为拓展以后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如果很多人都愿意与你接近,这就给你造成了一种优势,起码在人际关系上你已经胜了,你的工作、学习就很容易走向成功,离得到别人乃至上司的赞赏也就不远了。

角色转换与情绪表现

每个人都有许多种不同的角色,每个人都有许多张不同的面孔,在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比如说,一位女性通常情况下同时可以是母亲、妻子和家庭主妇,她还可以有自己的职业角色,此外她还可以扮演女儿、阿姨等角色,而每一个角色在不同的场景中又可以分化出许多新的角色。比如说,一个当医生的母亲,对于自己的孩子来说,还可以是家庭教师、体贴入微的女性朋友、亲密的玩伴、给自己带来安慰的人、理解和体谅自己的人、决策者等。

其实,在生活中一个母亲所承担的角色远远不止这些,她在扮演不同角色的时候,都有着与这些角色相对应的情绪和心理表现。所以,要了解他人的时候,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情商,理解他们承担的每一个角色之间的关系,并且对此作出准确的判断。

从一个角色转换到另一个角色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说,一位母亲晚上在家里照料生病的孩子,而第二天早上她必须到工作单位上班。但是对于她来说,一下子从母亲的角色转换到职业女性的角色是很困难的,因为她的心里时刻都在惦记着自己的孩子。

这样的情况对于男性来说也是一样的。有时候男性在工作中暗自积累了许多怨气和愤懑,在公司里可能由于手头的任务忙不完而忽略了自己的情感。而到了晚上,他的太太最好表现得体贴入微,因为先生还没有办法完全从职业角色中转换出来,一点小小的刺激都可能酿成很大的家庭矛盾。

通常人们所承担的各种角色不都是可以被清楚地加以区分的,有的角色相互之间可能会有重叠的地方。但是每一个角色的要求都是不同的。一种言行举止对于某一种角色而言可能很得体,而对于另一种角色来说则可能不再合适。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分寸,那么情况就会变得令人尴尬。

设想一下:在家里捏捏自己孩子的鼻子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如果你在公司里捏同事鼻子的话(但愿你不要那么做),情况就会变得很尴尬了。

在人们平时所承担的各种角色中,隐藏着许多特定的感觉和需求,接下来请看下面这些例子:

——那些整天对别人的事情指手画脚的人,他们的意图是什么呢?通常说来,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表现得到其他人的肯定和表扬,他们觉得这样做可以使别人显得很渺小,却可以使自己感觉很了不起。

这一类人总是会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他们需要通过这种“自以为是”的行为方式,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其他人。

——那些整天无休止的抱怨者,他们心里可能对于现实世界十分不满,并且希望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视野能够得到其他人的认同。

如果遇到不同的意见,那么他们会觉得这再一次证实了自己对于外部世界的看法(这些看法在别人的眼中可能完全是偏见)。这些人在平日里多半会意志消沉,总是希望别人能够拉自己一把。因此,他们总是在寻找“精神上的同盟者”。

——那些总是觉得自己对别人有所亏欠的人,他们总是追求尽善尽美,总是希望能够达到所有人的要求,但这是不可能的。因此这一类人总是疲于奔命,永远为了那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辛勤努力。

在这些不同类型者的不同举止中,包含着许多不同的心理需求。如果你想了解他们的心理情绪,那么你就得积极有效地应对类似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