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越来越多的历史故事中出现了这个古蜀国的名字,我们开始对它充满了好奇,可是史书中却常以简短几个字代过。许多人甚至在想,古蜀国真的存在过吗?纵观历史,古蜀国似乎知道我们在找它,却偏偏故意披着面纱与我们忽远忽近地玩儿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被遗弃的家园怎么了?
成都平原“宝墩文化”的发现,证实了这些宝墩人便是古蜀国的始祖。他们生活在离今天3700~45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他们过着安逸而知足的生活,由于极少开荒种粮,只是有限地耕种,并且大量地砍伐周边的林木,所以他们时常处于资源耗尽的状态,只得搬到其他地方,重建家园。长此以往,原本富饶的土地渐渐变得贫瘠,直到距今3700年左右,一个新文化的注入,才让这一现象有了突破性的改变。
金沙林遗址揭示了什么?
在三星堆被废弃后,古蜀国似乎也成了一个谜,他们到底去了哪里?2001年,金沙村的一项下水道挖掘工程使得沉睡千年的青铜器、金箔、象牙、玉琮、玉壁、玉璋、玉戈、石人等文物大量出土,让在寻找古蜀国的人们激动不已。从这些文物中的祭祀礼器上分析,这绝对是古蜀国留给我们的遗产。经过大量的挖掘工作,大批的文物和遗迹重见天日,而遗址的规模也带给了人们不小的震惊,那些居住地、墓地及宗教的祭祀活动区都让人们领略了古蜀国的似锦文化。
船葬下的岁月
在七雄争霸的战国时期,古蜀国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使用葬具船葬,这些船葬是将整个木头锯去三分之一,然后再雕凿成独木舟,用来装尸体及随葬品。其实早在1954年,考古专家就发现了古蜀国独特的船葬,后来四川又有大量的墓葬被陆陆续续地发掘。而最大规模的发现是在2000年,就在成都某机关食堂的下面,一个长达30.5米,宽20.3米的船棺被挖掘出来,考古人员发现,这些墓坑内最多被放入了30多具棺木,最长的有18.8米,均为楠木制成。但让他们困惑的是,这里葬下的竟然都是年轻人的躯体,只有两名女性年龄稍微大,也不过是35岁左右,两名男性30岁左右,其余的均在15~20岁之间,这些还都是未成年的小孩子啊!但关于蜀国为何有如此多的夭折者至今还是个谜。
是谁引领了丝绸的发展?
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有几件较大的文物。这些较大的文物均是青铜纵目人面像,当专家们对照历史细心观察后发现,这个青铜器的“纵目”,原来是仿照蚕丛的样子雕刻出来的。可是小朋友会问了,蚕丛是蚕吗?呵呵,他可不是什么蚕,而是将山里的野蚕变为家蚕的第一人,在他的耐心劝导下,很多羌民定居于此,与他一起加入了养蚕的行业。后来养蚕业逐渐兴盛,著名的丝绸之邦也于此步入了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