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突然了想起了儿时的一个记忆片段。
小时候我们经常在老屋里捉迷藏,有一次我躲在里屋装粮食的空缸里眯着眼向外看的时候,却发现爷爷颤巍巍的呆着里屋的财神像旁边不知道干什么,财神像也被他移开了,所以我后来就一直怀疑这里屋藏着什么宝贝,后来好几次,爷爷每次去里屋都打发我们几个小伙伴出去玩,就更证明了我的想法。
但因为还没来得及一个人去发现爷爷的秘密,就被爸爸接走了。时间久了突然将这件事忘却了。
但现在突然想起来,我赶快从西屋出来,跑到最东边的里屋里。
果然那尊财神像虽然破败不堪,但好在还在。
我赶紧挪开那尊财神,果然发现了这里边的秘密。
这老房子在北方七八十年代最普遍,外边是蓝砖堆砌,里边是土坯,房顶用木椽子大梁构架,芦苇稀泥铺顶,最后石灰打夯盖成。
这个财神像后面其实就是土坯墙,被人挖了一个小壁龛,然后外边加了一把自己焊成的小铁门,并上了锁。
我小心翼翼的用钥匙尝试着打开锁子,虽然年代久远但还算是没有完全失效,摆弄了一番之后,竟然打开了。
里边有一个类似老式牛皮纸之类的卷轴东西,被橡皮筋套住。
我和蓝凝相视一看,从里边取出这个东西。
我把它递给蓝凝,意思让她打开。
牛皮纸里卷着的的确是一本旧式的线装书,书皮上写着四个字,正是我们要找的《堪舆铁案》。
这个司马头陀先生,或者说有可能是我的祖宗,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在这个书中,我的确很想知道。
可刚打开第一页,我们俩就失望透顶了。
原来只是封皮是这古式封皮,而里边却好像被人整体换了,是一个文革左右时期的工作笔记本类的东西,每张纸上都是白纸,红线。
我俩又相互看了一下对方,摇了摇头,真晕了。
如果单纯是笔记本,为什么要多此一举的换成这个封皮呢?
但第一页却用不知什么年月的蓝色墨水钢笔写了大小不一的一堆字迹。
我们俩仔细辨别了一下,却发现是一首词。
并且作者正是我们好多人都喜欢的清代词人——纳兰容若。
这是一首《虞美人》。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字体还算端正,但有几个字却比较突兀,跟人一种不和谐的感觉。我们俩立刻敏感的意识到可能有所指。或者在暗示什么。
那几个突兀的字分别是:月,山,忆,画。
我一看到月字,又一下子想起了云南滇王墓里关于古月族的传说。
而这个山和画,却好像和刚才烧纸里的画有关系一样。虽然明知道是胡思乱想但还是下意识的像那里靠拢。
这一页最下边却有两个歪歪扭扭的大字,归和葬。分别用圆圈圈住。
我们再往后翻,却只是偶尔某一页有几个字,有些页却没有。
写的内容很凌乱很杂,我看了半天却看不明白。比如冉闵,闪佛,海师,李家道等等。
但突然有几个字让我一下子呆若木鸡。那几个字却是庄硚,鲜卑,慕容,中山,那陵格勒。
蓝凝小声地读出着几个字,试图从中找出关联。
我从她手里接过书,接着往下翻。最后却发现了一些奇怪的文字。
飞月道人,冷魂金刚,脱核婴儿,金山力士,蛮龙舌血,黑赢死冰,混沌螟蛉,芦头豹子,果生药王,洛面还丹,抱雪居士,绿剑真人,漠雪如来,含丸使者,骨鲠元君,洞庭奴隶。
我不解的说看着这些字,心想这是个什么名单呀。从字面上来看像是一些人的混号,莫非是爷爷馍馍刘当年上山入伙时的弟兄们名单?
但马上就推翻了自己的结论,又怎么看怎么像和道教有关系。
蓝凝却掏出一个小本子,拿出笔,一一记录这些词。
紧接着就在后面标上了备注,我一看她标注的东西,给几个字画了圈,然后在旁边重新写了一个字。
飞月道人她换成了飞风道人,冷魂金刚换成了冷翠金刚,黑赢死冰换成了黑山死冰,果生药王换成了丛生药王,洛面还丹换成了皱面还丹。
我困惑的问:这是些什么东西呀,小蓝同学。
蓝凝微笑了一下说:据我所知,这些都是中药名的另外一种叫法,你看这飞风道人就是牙硝,冷翠金刚就是石楠叶,脱核婴儿是桃仁,金山力士是自然铜,芦头豹子是柴胡,黑山死冰是白僵蚕,皱面还丹是人参,丛生药王是覆盆子,抱雪居士是香附子,绿剑真人是菖蒲,漠雪如来是白芨,含丸使者是花椒……
她一口气说了一大堆,也不管我听没听懂,使劲卖弄。
我赶忙打断了她:蓝小姐,我的推理智商不是太高,你能不能给我专业简洁的解释一下,为什么要写这些中药别名在这里呀。
蓝凝停顿了一下说:我感觉很有可能是在暗示我们,你看,替换的这几个字,如果不是我以前学过中医,懂得这些东西的精确别名,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这几个字分别是月,魂,赢,果,洛。要是你看,你能想到什么?
我想了一下使劲挠头说:我晕,月字肯定是敏感的,应该是古月族吧,魂会不会是魂教,这个赢字看着有点熟悉,但一下子想不起来了。那两个字没感觉。
蓝凝意味深长的看了我一眼,神秘的说:我倒是想到了一些东西不知道对不对?你看,这个月字是古月族,魂是魂教都没有问题,而这个赢字前边有一个蛮龙舌血,我觉得连在一起就是龙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