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拈花惹草:新版家庭实用养花一点通
4278000000011

第11章 花卉的病虫害防治(1)

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什么是花卉病害

正常花卉的植株会不断地出叶、长枝、开花,而且绿叶光洁,花色艳丽。一旦植株受病害感染,就会导致植株变色、腐烂,甚至死亡,这称为花卉病害。即花卉受到伤害后,由生理机能的改变到组织和形态的改变,会发生病理过程。

这是因为花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会遭受有害生物的侵染或受到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使生长发育受到阻碍,出现枝叶发黄,叶面起伏不平,反卷焦枯,甚至发生霉状腐烂,直到脱落。

另外,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如果花卉受到雹害、风害、器械及虫伤、鸟兽等伤害,由于没有病理变化过程,不能称之为花卉病害。

花卉病原是什么

花卉病害发生的原因统称为病原,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生理病害。

由非侵染性病原引起的病害,由于相互不传染,称生理病害。即主要由外界环境所引起,如幼叶变黄或是下部叶片卷曲萎黄,这往往是因为浇水过多导致的;幼叶叶尖枯焦多是由于光照太强,或是空气太干燥所致;叶子边缘卷曲,多是由于室内空气过分干燥引起。

再如,老叶边缘枯焦常是由于施肥太多或浇水不当造成;叶子细长、脆嫩边缘发黄变焦而脱落,多是由于光照不足、空气干燥、盆土太湿、养分不足等原因引起;叶子上出现棕色斑或棕色边现象,多是由于日灼或干旱等原因造成的;突然落叶主要是由于温度忽高忽低,光照强度变动太大造成。

病菌感染。

由侵染性病原引起的病害称侵染性病害,又叫传染性病害。病原生物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类菌原体、类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等。这些病菌会迅速蔓延、繁殖,通过各种途径,主动地或借助于外力传播到健康植株上去,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后,花木常出现花叶枯斑、环斑、叶片黄化、畸形、丛枝等现象,常见的有病毒病。

花卉病害主要症状

了解花卉发病后的症状,是正确及时防治病虫害的基础。不论侵染花卉的病原生物多么复杂,都可以依靠发病后植物本身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作出判断,如叶片褪色、植物萎蔫等。具体症状需要参考以下主要内容。

变色。

花卉病害以叶片变色最为明显。常见的症状表现为,一些花卉叶片退绿或变黄。这是因为花卉生病后,细胞内的叶绿素等形成颜色的色素,其正常比例或形成过程受到影响,而出现不正常的叶色缺素。

坏死。

坏死是花卉生病后,由于细胞和组织死亡而引起的。其中叶部的坏死是花卉病害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

坏死在叶片上的表现有:叶斑和叶枯两种。即坏死的叶片上会经常出现圆斑、角斑、条斑、环斑、轮纹斑以及大面积的枯死等。

另外,植物的根、茎、花以及果实也会有坏死的现象,如根部坏死后形成根腐;枝干上坏死后形成疮痂和溃疡;茎部坏死后可以造成死苗等。

腐烂。

一般地说,腐烂多由病菌侵入引起,或者浇水过多,室内湿气过重造成的。花卉的花、果及球根等,生病后最容易发生腐烂。其中组织含水分较多的往往发生湿腐或软腐;含水分少而较坚硬的组织发生干腐。

畸形。

一般地说,畸形症状多数是由于病毒、细菌或线虫等侵染引起的。如花木根癌病、根结线虫病等,都是花卉组织的生长发生不正常的抑制或促进的结果。

具体表现在叶片上,会出现扭曲、皱缩、卷叶、缩叶等;表现在根、茎部位,会出现过度分枝,引起丛根和丛枝等丛生现象。

萎蔫。

萎蔫是指植物根部或基部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病菌侵染而发生的凋萎现象。具体包括:细菌性萎蔫病、真菌性黄萎病等。

病原主要病征类型

真菌是没有叶绿素的异养生物,以菌丝体为营养体,以孢子进行繁殖、微小的真菌肉眼看不见,它们靠风、雨、昆虫等传播,以菌丝寄生在花卉体内吸收养分。病原真菌主要的病征类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锈状物。

真菌在发病部位产生的锈状物,是由真菌孢子堆所构成的,如玫瑰锈病等。

脓状物。

发病部位出现脓状黏液,这是许多细菌性病害的病征。

霉状物。

病原真菌在花卉发病部位会产生各种颜色的霉层,而霉层是由真菌的菌丝体、孢子梗和孢子所组成,如霜霉、青霉、灰霉、黑霉等。

粉状物。

病原真菌在发病部位产生各种颜色的粉状物,如白粉病等。

点状物。

病原真菌在病部产生黑色、褐色的小点,多为真菌的繁殖体。

绵丝状物与颗粒状物。

在幼苗茎基部产生一层白色棉絮状物,也多为真菌的繁殖体,如苗木白绢病。

怎样防治花卉病害

患病的植株,不一定都必须放弃,一般患真菌性病害的植株,只要处理得当,都能够起死回生,重新显出枝繁叶茂的生机。具体做法如下:

要防止花卉病害的发生,首先要从根本上切断病毒侵染源以及病毒的繁殖途径,这就需要选用耐病和抗病优良品种。

其次,采用组织培养法繁殖无毒苗。另外,铲除杂草,注意田园卫生,注意通风透光,合理施肥与浇水,使花卉生长健壮同样很重要。

如果一旦发生花卉病害,要及时、准确地处理。如果由病毒引起的病害,要把植株上有严重病虫害的枝条或叶子剪掉,以切断传染源。注意剪掉的枝条要及时烧毁,另外,为防止人为地摩擦传染病毒,接触过病株的手和工具都要及时用肥皂水清洗。

由病菌引起的病害,除采取改善环境外,还要合理地施用磷钾肥料,增进植株的抵抗能力,是可以防止病害的发生的。

然后采用适当的药剂喷洒在植株上,常用的农药有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托布津、五氯硝基苯、甲醛水、代森铵、多菌灵、二溴氯丙烷等。

凡属生理失调所引起的病害,只要做好培育管理工作,这类病害就会得到防治和减少,如浇水得当,用肥适量等。

但要注意,如果植株已经受害,长势很弱,要注意花卉对光照、温度、浇水和湿度等的承受能力,不可按照正常的花卉管理。

最好把植株移先放到阴暗处,经常喷洒水雾。必要时还可以在植株外罩上塑料袋,用以保持湿度。直到它长出新叶,显示出健康的迹象,再进行正常的养护管理。

什么是花卉缺素症

缺素症是指,在花卉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缺少了某种所必须的营养元素时,表现出生长不正常的现象。

缺乏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土壤中某种元素含量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土壤过酸或过碱等原因,其可溶性物质或可吸收部分太少造成的。一般养花者,只要观察叶片外形,就可判断花卉是否缺少某种微量元素。

花卉生育需要的营养元素,需要量有大有小,在比例配合适当的情况下,才能正常生长、开花、结果。而且不能互相代替,缺乏哪一种都会引起缺素症。

这16种元素是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铜、锌、锰、钼、氯。其中前9种元素需要量大,后7种元素需要量小。他们在花卉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此缺乏时所表现的症状也不同。

如果症状先从老叶发生,是缺少氮、钾、镁、锌的表现。其中缺氮时,植株瘦小,生长势弱,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变黄,甚至枯死;缺钾时,花茎纤弱易折,老叶边缘干缩,叶尖及叶缘变成黄褐色甚至枯焦;缺镁时,先是老叶叶脉间失绿,严重时常出现坏死斑点,叶尖、叶缘向上卷曲,叶片呈勺状。

如果症状先从新叶发生,则是缺铁、硫、钙、锰、硼等的表现。其中缺铁时,先是新叶叶脉间褪绿,叶脉仍为绿色,进而叶脉也褪绿,最后全叶变成黄白色;缺硫时,植株矮小,有时叶脉间出现紫褐色斑点,影响花芽形成,花小而少,果实发育不良。

缺钙时,幼叶尖端弯曲呈钩状,叶尖、叶缘坏死;缺硫时,新叶黄化,叶细长而小,植株较矮小;缺硼时,叶片易变厚变脆,卷曲萎缩,花少而小,结实率或坐果率低等。

大体上确诊了是缺少哪些元素后,分别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首先要及时进行根外追肥,喷施0.1%~0.3%全元素的复合化肥。

其次要对症下药,如土壤的酸碱性不适宜,在换盆时须改变土壤的酸碱度比例。最后,在花卉生长发育期间,多晒土,以促进土壤潜在肥力的发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用来改善土壤性质。

如何防治锈病

锈病是花卉受一类称为锈菌的真菌寄生而引起的病害。锈病主要危害地上的叶片和芽。其共同特征是染病部位出现明显的橘黄色至深褐色的粉堆、疱状物或毛状物。

以后病斑逐渐扩大成多角形,病斑外围往往有褪色环。至秋季叶背面亦出现大量的黑色粉粒,嫩梢、叶柄、果实等上面的病斑明显隆起。

锈病的病原菌有多种,不同类型的锈病,发病规律也不尽相同。月季、玫瑰、蔷薇、牡丹、菊花这些植物常会发生此类病害。

如菊花锈病,发病初期叶面及叶背上出现淡黄色斑点,随后逐渐产生黄褐色隆起的小疱状物,后期甚至发展为深褐色或黑色椭圆形疱状斑,最终导致造成菊花全株叶片枯死。

玫瑰锈病,在春末或夏季时分,病叶正面出现退绿的黄色小斑,叶背面散生橘黄色夏孢子堆。夏孢子可常年生存,因此发病较严重。但寒冷和高温季节可以直接促使夏孢子死亡,病害发生一般不太严重。

对于上述病害,防治须做到以下几点:

选用抗病良种。

清除病枝、病叶及病芽集中销毁。

适当增施磷、钾、钙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发病初期,可喷药防治,常见的有25%粉锈灵1500~2000倍液、敌锈钠250~300倍液、50%代森锰锌500倍液、0.2~0.4波美度的石硫合剂等。

怎样防治立枯病

立枯病为真菌性病害,是花卉苗期的多发病,染病幼苗会成片枯死。常危害菊花、石竹、鸡冠花、百合、唐菖蒲、鸢尾、杜鹃等多种花卉的幼苗,但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严重影响苗木成活率。

患病部位初为水渍状,在一个育苗容器内一旦发病,很快就会蔓延全盆,继而呈暗绿色,凹陷变细,根部变黑枯死。

病菌在土壤表层最多,土壤带菌是立枯病发作的主要原因。土温在20℃以上,土壤潮湿、黏重,当幼苗出土后遇雨水常发生。

另外,苗株过密造成幼苗徒长,或温度低幼苗生长不良均易发病。光照不足,通风不良,幼苗生长衰弱,也易发病,且多年连作地发病严重。

对于立枯病的防治要采取栽培管理、药剂消毒和精心养护相结合的措施。

药剂防治。

土壤消毒是重要防治措施,常用的土壤消毒剂有五氯硝基苯、福尔马林等。种子应事先用浓度为1%~2%的福尔马林浸20分钟,或用50%代森锌500倍液浸种10分钟,或将生石灰放入100~200倍水中搅拌成石灰乳,待石灰沉淀后取上面辩的澄清液浸种30分钟。

另外,可试用生物制剂木霉菌,按土重的0.2%用量拌入土壤后再种植;或者使用五氯硝基苯8克制成药土,铺盖土表厚1厘米左右。

加强栽培管理。

种苗出土20天左右,严格控制浇水,适当通风,是防治立枯病的关键。苗床要施用充分腐熟肥料,底水要充足,避免刚出苗就浇水,或刚扦插小苗就马上浇水。平时要控制浇水,不使土壤过湿。

如何诊治疫病

疫病由真菌侵染引起的,寄生范围较广,病菌主要从茎基部和根部侵入,对茎部首先造成损伤。条件适宜时病害发展迅速,如遇到大雨,能造成大量花卉死亡。

常危害一串红、菊花、鸡冠花、矢车菊、凤仙花、长春花、芍药、牡丹、百合、郁金香、香石竹、人参、常春藤、丁香、苹果、桃、枇杷等多种花木。

一般说来,在高温多湿、地势低洼、栽种过密、通风透水差和连作地发病严重。受害初期发病部位出现水渍状绿色斑点,并逐渐扩大蔓延,发展为黑褐色斑块,进而腐烂,导致上部叶片先黄后枯,直至全株枯死。

对于疫病的防治,需要综合使用以下几种措施。

首先,在管理方面,要选择排水良好,地势高燥地段栽种。栽植不能过密,注意通风透光。其次,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销毁,并对周围的土壤进行消毒。

最后,植株发病初期可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用8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雾。另外,须做好防雨措施,以免疫病蔓延到其他植株上。

怎样防治煤污病

煤污病又名煤烟病,该病多由介壳虫、蚜虫等传播。因此,凡遭受介壳虫或蚜虫侵害时,就容易发生此病。这是因为介壳虫、蚜虫分泌的蜜汁提供了病菌的营养来源。

煤污病为害的花木很多,主要发生在马蹄莲、万年青、龟背竹、苏铁、山茶、栀子、茉莉、桂花、海桐、含笑、夹竹桃、石榴以及各种盆栽柑橘类花木的叶片和嫩枝上。

一般地说,每年春、秋两季危害较重,在湿度大,通风不良的温室内全年可发病。发病后,在嫩叶、嫩梢上生有黑色霉点,严重时叶面布满煤烟状物,影响光合作用,也影响植株的正常呼吸,使植株变得体弱多病,看起来没有光泽。

要想预防煤污病,首先要切断传播源,即杜绝蚧壳虫和蚜虫。其次在发病初期,须及时、准确地使用药剂,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一般用于大规模的花卉养植。

如果莳养的花卉数量比较少,也可用脱脂棉球蘸上低度白酒把枝叶上的煤污擦干净,擦净后立即用清水冲洗,放在通风的地方将植株晾干即可。

如何防治灰霉病

灰霉病是花卉的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寄生范围很广,植株的叶、茎、花及果实都是被侵害的对象。

常危害的花卉有仙客来、瓜叶菊、翠菊、荷包花、金盏菊、大岩桐、玻璃翠、四季秋海棠、大丽花、天竺葵、球根海棠、菊花、香石竹、唐菖蒲、金莲花、一品红、扶桑、山茶等。

病害初期出现水渍状斑点,然后发展成为褐色或黑褐色软腐病,最终导致枝叶干枯。尤其在空气潮湿时,患部长出灰色霉状物。

防治的方法包括药剂的使用和管理,即让植株尽可能地接受太阳光的照射,避免潮湿、阴冷的环境。同时,在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枝、芽和带病的花蕾,然后喷洒70%托布津1000倍液或50%代森铵800~1000倍液或粉霉灵。

注意喷药重点除病部外,还有土壤表面。或者用五氯硝基苯与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等量混合均匀,每平方米用药8~10克进行土壤消毒。

白绢病的防治

白绢病是一种重要病害,严重时导致全株枯死。病菌主要从茎部和根部侵入,多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发病。常危害兰花、凤仙花、瓜叶菊、金鱼草、大丽花、风信子、百合、香石竹、菊花、芍药、鸢尾、君子兰、郁金香、山茶、茉莉、仙人掌等花卉。

白绢病初发时首先在植株基部的茎叶上产生小块黑褐色湿腐,随后皮部组织逐渐下陷,出现羽状白色菌丝体,其后又在患部长出小的菌核。

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菌丝体逐渐变成橘红色或红褐油菜子状菌核,使茎部腐烂,进而迅速蔓延到土壤表面。

白绢病的防治,需要发病后应立即脱盆换土,调节盆土间干湿状况,可抑制病原菌蔓延。常用的消毒液有,生石灰和水按1∶15∶1500的重量比配合后浇灌消毒,或者使用五氯硝基苯进行消毒。如果是发病初期,可用50%可湿性多菌灵500倍喷洒即可。

花卉线虫病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