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的身体会说话
4276400000003

第3章 身体语言的地盘性反应(2)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金泽尔博士与15名自愿报名的犯人做了一次试验,其中8名犯人有前科,7名没有。这些犯人被要求站在一个空房间里,试验主任慢慢向他们靠近,如果他走得太近了,他们应说:“站住!”

这一试验经过多次重复,最后成功地得出结论,每个被试验的人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区。金泽尔博士把它叫做“人体缓冲区”。

金泽尔博士说:“那组暴行犯人与试验人员保持的距离是其他犯人的2倍,他们的人体缓冲区的大小为非暴行犯人的4倍。如果离这些暴行犯人太近,他们就会作出反应,唯恐靠近者有威逼或侵犯的企图。”

这一感觉和他们犯法时的感觉一样,当时他们就认为有人要向他们“寻衅”。

金泽尔博士由此得出结论,当有人侵入这些人比普通人大得多的私人空间时,他们就会被一种不可名状的惊慌失措所控制,因而变得十分凶暴。看来我们正在渐渐开始理解人类暴行的原因。

这些试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我们对其意义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则是另外一回事。

性别和“不存在的人”

一般来讲,在空间侵犯的所有情形下,都会贯穿着一种强烈的性别的连锁反应。比如,一个女子侵入一个男子的私人空间,与她进入另一个女子的空间所遇到的情形就大不相同。就男人来说,当女子入侵时,由于将其理解为“调情”的可能存在,会使他不大容易因为空间受到侵犯而产生敌意,反倒还有些盼望女人的光临。相反,如果是男人入侵女人的私人空间时,情况就会大不相同,她一定会采取防卫措施,以保证自身安全。

侵入别人私人空间的人,总是带着这样一种心理:“你在我眼里就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人,因此我可以任意走近,你也不会把我怎么样。”

对于商务界的老板和属下的关系来看,这种认识自然会使职员们沮丧,但老板却感到十分惬意,因为这样就在实际行动中进一步肯定了老板至高无上的领导地位。

在拥挤的公交车和地铁里,这种信号的解释就不同往常了。重要的原因是两个人互相都认为对方是“不存在的人”,如果说由于突然刹车而醒悟到了别人的“存在”,即使彼此双方互相撞击,他们也会把这种“骚扰”的责任,推到他们所面临的局势上。

反过来的话,在疏松自由的场合,再把活生生的人视为“不存在的人”,则必定会使他恼怒。这就解释了在图书馆或公园的长椅上,人们不愿意和陌生人挨得很近的原因。

索默博士认为,一个“不存在的人”与一棵树、一把椅子完全一样,他们是不能侵犯他人的,当然,“不存在的人”也就没有空间的侵犯问题。

比如,医院里的护士们在病床前毫无顾忌地谈论病人的状况,客人在餐桌上大谈种族与黑人,而黑人女仆却在一旁忙着端饭上菜,彼此无视对方的存在。另外,像守门人进入办公室整理废物桶时从来不用敲门,反过来说,在办公室里的人对于他的突如其来也从来不感到意外或头痛,对办公室里的人来讲,守门人不过是一个“不存在的人”,而守门人自然也视办公室里的人为“不存在的人”。

私人空间的灵活使用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应注意私人空间语言的实际应用。对各种交往距离得体的把握,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成熟和素养,回应给他人的是一种被尊重的感觉。否则,会让交往的一方感到不舒服,甚至有被攻击的错觉。

举个例子,如果交往的双方是陌生人,双方的谈话距离保持在一臂之间最为适宜。如果其中一方热情地进入对方的私人区域甚至是密切空间,就会引起对方身体的种种生理变化,如心跳加速、肾上胰素分泌、脑部血流量加大等,同时伴随着肌肉紧张,甚至产生厌恶、烦躁等负面情绪。

如果你想让与你接触的每个人都感到舒服,要把密切空间、人身空间、社交空间以及公共空间的不同距离装在脑海中,交往中根据与对方关系的远近,把握得体的交往距离。

譬如,你正在处异性朋友,你很想将两人的关系更进一步,又怕说出“我爱你”后遭拒绝,带来尴尬,怎么办呢?

如果你们的关系正处在社交空间中,你可以找机会试探性地侵入对方的人身空间里,以表示对对方有兴趣。面对你的入侵,若是对方后撤,你就应收敛起你的一厢情愿,退回到原有的关系区域。如果对方没有反感,说明他默认了你的意图,这是情感升级的好兆头,进一步努力可能会心想事成。

此外,对于私人空间距离的把握,还有两点需要注意。

首先,要有场合意识。

比如,你与单位的总经理私下交往很深,在家庭聚会中,或在业余时间打球、钓鱼时,你们彼此可以接近到人身空间或密切空间,但在办公室等公共场合里,要与总经理保持着社交空间,以维持这种社会层次的约定俗成。同样,夫妻在同一个单位,是上下级关系,在公共场合要有角色意识,保持恰当的社交空间。否则,会给对方造成尴尬,对周围人群影响也不好。

其次,要有区域意识。

在拥挤的火车、公共汽车或电梯里,人与人之间时有口角发生,有时甚至传出“流氓”、“不要脸”等刺耳的声音。此时,每个人都在经受着自己的密切空间遭受侵犯,人人存有防备心理,并伴随烦躁、厌恶、焦虑等负面情绪。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没有区域意识,因身体某一部位一时的不舒服,让眼神、手脚有异常举动,又不及时说明,极易让身边人产生反感,进而发生口角。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以下几条是西方人在拥挤的场合,所遵守的不成文规则:不可向任何人说话,包括你认识的人;尽可能避免与他人目光对接;保持着扑克脸,少带表情;有书报在身,就全神贯注地看;挤靠得越近,你越不可以有什么身体动作。要有动作,事先声明;在电梯里,眼睛盯着表示楼层的显示板最合适。

如果在电影院中,你没有选择位于排尾与邻近观众的正中间的位置,那位相邻的观众心里可能就会有想法。如果你离他太远,他会怀疑你是不是讨厌他这个人;如果你离他太近,他又会有受到胁迫的感觉。因此,坚持“正中间法则”这一礼仪,就是为了维持人与人之间融洽的气氛。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说,对这一行为准则似乎还需要多加练习。

座次位置的奥秘

在人类文明的长期推进过程中,公共场合的座次,实际上也是一种空间语言。它向人们暗示着在场人员的不同身份。

举个例子,在一间小会议室里,有一长方形会议桌,四周是椅子。你进门看到两人正在交谈,尽管你不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彼此谈的是什么事,如果你留意他俩选择的座次,便可有个大概的判断。我们将座次位置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桌角座次。谈话的两人以这种座次位置进行交谈,那么他们多半是在进行着和善轻松的谈话。因为这种桌角座次,可以让谈话双方有无限制的目光接触,且可以运用多种姿势,也可清楚地观察到对方的动作和表情。假设一方稍有异常的举动,桌子的一角具有部分屏障作用,而且这种座次没有私人领域的分隔。若甲为客户,乙采用这种座次是较为恰当的选择,有利于生意谈成。

二是合作座次。如果甲乙双方坐在长方形桌子的同一端,半斜身子朝向另一方,面对面交谈,说明两人关系不一般。此时是观点一致、或致力于同一项工作的时候,也许正在商量着重要或亲密的事情。其根据是他们彼此已进入了各自的私人区域。

这种座次最适合于向对方表达不同意见,容易使对方接受。另外,如果有意想靠近某人,选择这样的座次,实际上是在向他暗示一种友好意愿。如果是生意上的伙伴,暗含着我有意与你合作;假设是同事或上下级关系,则暗示我们是同类人;如果是一对恋人,则暗示对方“我爱你”。

三是防御座次。如果在会议室里甲乙双方隔桌相对而坐,那么他们多半是在谈公事。因为桌子已形成了他们双方的谈话屏障,使得双方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这种座次暗示的双方关系不是在谈判,就是在一方责备另一方。一般情况下,里边的位置是占主动的一方。

还有一种是独立座次。在会议室里,甲乙双方坐在桌子的对角线的位置上,这样的独立座次,可以判断这两人并不太熟悉,无意中碰到一起的,只是在闲聊几句。这种座次我们常在图书馆和饭店的桌前看到,这暗示着陌生人之间的防御心理和双方彼此不感兴趣。在社交场合,如果你是抱着积极的态度与人交往时,注意避免无意中选择这种独立座次。虽说你的态度是积极的,但你的体态传给对方的信息却是消极的。有时候你不明白对方为什么不领情,也许问题就出在这一细微之处。

不论从事哪种行业,只要是与人打交道,你就要随时注意对方的心态,使对方感到自在而乐于与你交往。防御座次是不会有这样的效果的,用桌角与合作座次才会使你有更好的进展,而防御座次的谈话通常比其他情况的谈话要短得多。

坐位的角度

假如你是一个公司的领导,当你的一个下属犯了过错时,你找他来谈话,这时你会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坐位角度呢?

在这里,我们将坐位角度分成三种来一一加以讨论。

一是三角形坐势。

采用这种坐势,可以让你与下级的谈话呈现出一种随意不拘谨的气氛,尤其利于进行劝说性的谈话。安排这种三角形的坐势,你再有意模仿对方的动作及手势,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向对方暗示出你的态度是善意的。

二是将椅子直接转向对方的正视坐势。

这种坐势将会给对方一种较强的威胁。比如说,当你向对方提出一个问题而对方在回答时吞吞吐吐,你就可以马上将椅子转向他,正面而视,并追问:“你说的这些都是真的吗?”这种坐向的突然变动,再加上你的有声语言,定会给对方产生一种压力,迫使对方说出真话。

三是同谈话者呈直角坐势。

这种坐势意味着压力点的转移。这是一种用来探问微妙的或不好开口的问题时的坐势。此坐势对对方不会造成很大压力,从而能使对方坦率自然地回答你的问题。

如果你同一个人融洽地交谈,可以采用第一种坐势;若想给对方施加压力,可直接转向对方使用正视坐势;为使对方减轻思想负担,轻松地回答问题,可以采用直角坐势。

圆桌会议

圆桌可以给交谈对方亲密感,并传达体谅、互信的情绪。信息学家在对交往中信息沟通的网络结构进行研究后认为,如同圆圈一样的环式结构的沟通效果,具有能激发人们积极性、提高人们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作用。这和圆桌交往给人的感觉是一样的。

根据这一心理,亚瑟王就曾使用圆桌来使他的骑士们感到,每个人都享有均衡的地位和权力,不使任何人感到有主从之分,因为在圆桌上,每个人都享有同等的领地。

如今,商业专家们在谈话和与他人会晤时,既使用方桌也使用圆桌,但目的有所不同:方桌主要用于谈工作、谈生意,用于简短的交谈和带有争论性的谈话;圆桌多用于非正式的、轻松友好的和规劝性的谈话。

从空间语言中把握他人

毛礼斯博士在他的书中提到,雄性的动物在宣布其领域权时,往往以小便或大便来表示其范围。人类本身则有把脚伸出坐椅之外的地方,或把自己的东西放在其他的空位上的习惯。

在社交场合或工作环境中,如果你的同事总要把自己的东西放在他人的空间里,或者将腿脚经常伸到你的领地,你可就要小心了,这说明他有支配和占有的欲望。

在公共场合,我们经常看到,先坐在椅子上的人,喜欢把各种带的东西——外套、皮包、书、报纸等放在周围的空位上,希望自己的私人空间不会被他人侵占。在图书馆看书,常把自己的东西散放在四周,希望别人不要靠近;坐火车,总爱把东西放在邻座上,别人问了,才不情愿地拿走;看电影时,看见前面有空位子,把外套放在上面,以免别人坐上去挡住了自己的视线。还有,人们在进入电梯时,会像职业拳击手一样,分别站在不同的角落,也是出于同样的心理。实际上,这还是出于一种防卫心理,是自我保护措施。

在另外一些公共场合,如果空位较多的情况下,女士一般选比较隐蔽的角落或靠墙靠窗的位置坐。如果在乘车时,想要赢得一位女性的芳心,不妨先坐在靠走道的位置把自己的包放在靠窗的座位上,一看到心仪的女孩在走道上找位子时,就主动把包拿开,让女孩子坐在里边,你这种主动放弃自己领域权的举动,满足了女孩喜欢靠窗位置的防御性心理需求,同时也让她感觉到了你的体贴和安全感。

此外,在交往中,身体比他人高,传达给他人的是一种支配或统御的感觉。如果你发现有人习惯于站起来或站在高处当众讲话,这人的支配欲一定很强。相反,你看到有人在与孩子讲话时,俯下身子,与孩子平视着讲话,说明这人有平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