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的身体会说话
4276400000028

第28章 工作中的身体语言(2)

一般来讲,能够顺利进行的会议大多是在宽大的会议室中进行的。因为,从身体语言学上说,在宽大的会议室中,与会者之间的距离自然会拉远,彼此之间有相当距离时,情绪会变得较为舒缓宽松,便不容易形成彼此对峙的状态,于是会议便可以在融洽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这些情况都曾经有过实验证明。而在融洽的气氛下,提出反对意见的发言者也相对减少,往往在美好的气氛中获得与会者全体一致的赞同,会议自然是顺利结束。

如果你是主持会议的领导者,希望依自己的意愿和方式来进行会议时,不妨尝试使用空间宽阔的会议室,相信会有很好的效果。

主持会议的人,通常有两种心态:一种是重视解决问题,哪怕是争论得面红耳赤,也得有个明确结果,不把问题留到会后解决;另一种是重视会议融洽的气氛,至于解决多少问题先不考虑,最重要的是大家商量办事,千万别吵起来,因为气氛一紧张,主持人就难办了。

日本一位学者认为,这两种不同心态的人,可以从他们选择的座位上看出来。如果主持人坐在长方形会议桌的短边的正中央,那么,他的目标侧重于解决问题,所以,他在整个会议进行过程中,总是紧紧抓住问题不放,并想法带动与会者,把精力集中在主要问题上。他并不太在意会议的气氛如何。如果主持人坐在长方形会议桌的长边的正中央,说明此人较重视会议中的融洽气氛,而不很在意讨论的问题能否得到圆满地解决。一旦讨论中出现了分歧的意见,他会尽力使争论各方平静下来,实在相持不下时,就提早结束会议,以免矛盾激化。

如果会议主持者,要求的不是卓越的意见,而是彼此沟通的能力、会场的松弛气氛、休憩时间、讨论内容等。那么观察出席者的姿态、动作、窃窃私语,便可以了解会议进行是否顺利。

第一,窃窃私语。

如果隔壁同事不断窃窃私语,可视为此人领导能力过强,如果对面同事喜欢窃窃私语,则表示此人领导能力微弱。

第二,出席者动作、姿势。

如果每个人姿势不同,又不停地抽烟、喝茶,表示大家精神不集中,疲倦不堪。要不,就是对发言者没意见,或没兴趣。

无论何种会议,在出席者之中,必然可以发现一两人低头,做出捏鼻梁的动作。做出此一行为时,如果问他:“你的意见如何?”他一定愈益三缄其口,甚至闭起两眼。究其症结所在,是因为他借着捏鼻梁的动作,下意识地想将难以作答,无从决定等内心产生的矛盾传达给对方。

反之,亦可有意地运用此种潜意识的行为。在会议场合上,不能随心所欲地发言而感到苦恼时,捏住鼻梁,做出沉默深思的姿态,其他的出席者,往往会认为“噫!这个家伙究竟在想什么?”所以,将手置于脸部正中央,使出席者的视线移向自己,也可以传送出希望对方听我说话的信息,而达到争得发言机会的预期效果。

另外,如果在一个讨论会上,有人做出与大家不一致甚至相反的动作时,说明这是个还没有发言并正在积极找机会发言的人。

如果你是单位的领导者,免不了要主持召开各种会议,当看到有人总做出与大家不同的姿势,并想以此引起其他人的注意时,你应当知道,这人是想发言,要是不安排他发言,他会感到很压抑,并对主持人产生看法。

不过,要是有人对大家讨论的问题不感兴趣时,也会做出与众不同的姿势。与那种想发言的人所不同的是,他做这种姿势并不去引起别人的注意,甚至还怕有人注意到他。

因此,同样是做出与众不同的姿势。到底是想发言,还是没兴趣,就要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形来作出判断了。

在会议上,特别是那种又臭又长的会,听众坐在那里觉得无聊,这种情况下,与会者通常表现出三种“懒得听下去了”的姿势。

第一种是半眯着眼。当听众觉得这个会与己无关、这个会开不开都行时,一般就会做出“半眯着眼”的姿势。身体语言学上把这种姿势叫做“似睡非睡、似听非听”的漠不关心态。如果这个会议是涉及大家都关心的问题,就不会出现这种姿势的听众。比如说,某单位召开会议,传达分房方案,与会者都与分房有关,你看吧,一个个睁大着眼睛,没有一个“半眯着眼”的。

第二种是用手支着头。听众中有人用手支着头,这表示他们已经听得厌倦了,不想再听下去了,头已经抬不起来了,只有用手去支撑着,否则,就要趴在桌子上睡觉了。西方的一位身体语言学者在谈到这种姿势时说:“一个人感觉厌烦的程度与他支持头部的姿势有关。极度的无聊,不感兴趣时,头是完全由手来支持的,而厌烦到极点就是倒在桌上呼呼大睡了。”

第三种是用手指头敲桌子或用脚在地上打拍子。手指头在桌子上轻轻地敲和脚在地上打拍子,常被职业演说家误解为无聊的姿势,其实它们是表示不耐烦。你若是会议主持人,当你发现到这样的讯号时,应该立即采取有效策略,使那些人恢复兴趣,以免他们影响了其他人。要是多人同时用了这种厌倦和不耐烦的姿势时,就是在告诉演说者该结束了。值得注意的是,敲桌子和用脚打拍子的速度是与这人不耐烦的程度有关,速度愈快,表示愈不耐烦。

以上三种姿势,一般规律是依次出现的。刚开始没兴趣时,主要表现是半眯着眼,似听非听;兴趣进一步减弱后,觉得头想往桌子上趴,于是,用手去支着;再到最后,实在是烦透了,马上想离开会场,这时就出现了敲桌子和脚拍地的现象,当然都是很轻的,怕主持人发现后对此有看法。这也是一种矛盾心态,既想表示厌烦和不满,又不想让上司察觉。于是就用手指头在桌上轻轻地敲,用脚在桌下轻轻捣鼓。借以缓解一些厌倦情绪。

会议开到这种时候,再讲什么人们也听不进去了。因为听众已经心烦意乱了。因此,聪明的会议主持人见到这种情况,最明智的办法就是——散会。

应对“恐会症”

在工作中,有的人特别害怕开会,认为开会是对自己的一种折磨,这就是所谓的“恐会症”。开会的时间往往会持续一至两小时以至更长,而有“恐会症”的人便苦于无法逃避,若将自己置身事外则易引起上司不满,甚至影响自己在公司的评价,因此最好在事前采取某些防范措施。

据身体语言学爱好者的试验研究,有一个方法对于治疗“恐会症”,是收效很好的。这个办法就是,在会议室里选择一个固定的座位。只要每次开会时,你都固定选择一个好位置,那么自然会引起大家的注意,认为你极有参与会议的意愿。

这是一位多年来主持研习会议及上课的老师所归结出的结果。他说,每回上课时,时常变换座位的学生总难令人留下深刻印象。虽然时常换位置大都是因座位不舒服,或是学校并无规定固定座位等因素,总之,他们总不在原先的位置上。相反的,总坐在固定座位的学生常会留给教授们深刻的印象,自然而然便会不时地加以注意。

开会时同样也可利用这种人们共同的心态,最好总比别人早一步进入会场,挑选面对主持者的位置或是主持视线容易看见的位置,并且每次开会都坐在同样的位置上,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大家自然了解“那是他的位置”,于是你的存在便被大家肯定。

同时,更奇妙的是如果你有固定不变的位置,往往也能加强你参加会议讨论的意愿,并能变为积极讨论者之一,要求发言的次数也会增多。这种现象已由美国大学的实验报告所证实。

如果你是个厌恶开会的人,不妨试试以上方法使自己成为积极参与开会的份子。

面试中的身体语言

跨入社会,入职面试是很多人的必经之路,这也是一个很考验人的过程,一旦做不好,就可能面临失去一份工作的严重后果。面试时,除了要向考官表现自己的知识与专业水平,更要体现出自己的修养及心理素质,这些表现更多是反映在身体语言上。下面我们就介绍在面试中应注意的身体语言。

当面试官喊到自己的名字时,就应有力地答一声“是”,然后再进门。如果门关着的话,就要以里面听得见的力度敲门,听到回复后再进去。开门关门尽量要轻,在向招聘方各位行过礼之后,清楚地说出自己的名字。

在没有听到“请坐”之前,绝对不可以坐下。面试官还没有开口,就顺势把自己挂在椅子上的人已经被扣掉一半分数了,从门口走进来的时候,也要挺起胸膛堂堂正正地走。坐下时也不要在椅沿上轻坐,要舒服地坐进去,并拢双膝,把手自然地放在上面。

使用过分夸张的敬语是一件令双方都很尴尬的事。所以,对这一点要在平时待人接物上下工夫,如习惯于对长辈说敬语等。

说话时不要低头,要看着对方的眼睛或眉间,不要回避视线,不要一味直勾勾地盯着对方的眼睛。做出具体答复前,可以把视线投在对方背景上约两三秒钟做思考,思考时间不宜过长,开口回答问题时,应该把视线收回来。

无论谈话投机与否,你都不要因此分散注意力,不要四处看,显出似听非听的样子。如果你对对方的提问漫不经心,或是随便解释某种现象、借以表现自己的高明,或是连珠炮似地发问、让对方觉得你过分热心和要求太高,这都容易破坏交谈,都是不好的交谈习惯。

在面试场上,常会遇到一些不熟悉或曾经熟悉现在竟忘记或根本不懂的问题。面临这种情况时默不作声、回避问题是失策,牵强附会、“强不知为知之”更是拙劣,坦率承认为上策。

服饰:自我的延伸

以前,人们穿衣服总遵守着一定的原则,因职业不同而穿不同的服装。古时候工匠穿着印有商号的外衣,18至19世纪,人们也因职业不同而穿着不同的服饰,服装首先标志着人的社会地位和职业。

如今,穿戴者不愿让人从穿着上看出他的职业和经济能力,而是想充分发挥个性。反过来说,人的内心比以前更直接地表现在穿着上。这样,对研究内心分析法的人来说,反而更有用武之地。

“衣服是人的第二皮肤”,服装能非常清晰地表现出人的性格和心理状态。

最初,人是赤身裸体的,人是为了将自己的身体隐藏起来才穿衣服的。实际上,穿上衣服却相反暴露了自己,这是因为人自己选择的服装,表现了从赤身裸体的肉体上无法窥知的内心情绪。

从这种意义上看,衣服是人的身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认为衣服就是“他自己”。人的自我暴露在外表上,心理学将这称做“延长自我”。根据“延长自我”的理论,人穿上衣服,戴上装饰品,反而暴露了自己。

喜欢穿着华美服装的人,意味着他怀有很强烈的自我显示欲,同时,他可能具有歇斯底里的性格,这种人对于金钱的欲望特别强烈。

此外,有些人非常喜欢结着本色的领带或爱用本色的物品。这类人的自我意识很强。当然,也有些人很不喜欢打领带,他们的类型属于同等性质。

有种人穿着朴素,他通常属于顺应型。不过,其中也有人对某部分装扮非常讲究,例如领带或袜子。这种人也属于顺应型,他们在某方面非常能够坚持自己的主张,也是颇有个性的类型。

但也有人对此持不同的观点,这种人所以要重视某部分的打扮,无非是要掩饰自己容貌上的若干缺陷。例如,有些女性对于自己容貌缺乏信心,也就是怀疑自己没有吸引男性的能力,所以,才喜欢穿上超级迷你裙。甚至有些男性秃头秃得很厉害,于是,他就故意穿上昂贵的鞋袜,借以显示自己的优点。这种类型的人对于自己的弱点,满怀着一种冲突与矛盾的心理。

此外,有一种人却保持着中间立场,他们适度地逐次改变流行,选择适合自己的部分来应用,这一类人能够很适度地尊重自己的主张。

有时候,某些人会因为情况不同而改变嗜好,甚至穿起完全没有经过选择的服装,这种人显然是因为情绪不安所致。他们有意脱离单调的工作,希望过上富有变化的生活,所以说,这是表示一种逃避现实的愿望。

有些人一直都穿着固定格调的衣服,但是有时候,他突然改穿完全不同于平时的服装。例如,他平时穿着固定样式与格调的西装,但有一天,他却忽然改穿夹克和鲜艳的休闲长裤,甚至改换完全不同颜色的领带,结果引起同事的好奇:“他今天有什么事吗?”

不管从表象或精神方面说,这种人的内心必然受到了某种刺激,使他在想法上发生若干变化,所以,在他们的心理深层,通常都会怀有某种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