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的身体会说话
4276400000020

第20章 身势中蕴含的信号(5)

咬眼镜架的行为也可以拖延做决定的时间,比如,一位戴眼镜的人在解决一个疑难问题时,如果他当时犹豫不决,则很可能会摘下眼镜,一手拨弄着眼镜,一手握着一些材料,认真思考。或者他可能还会将一只镜腿放在嘴边,皱起眉头,或仰起头,似乎这样他就可以想出答案。心理学家认为,这种行为暗示了他的紧张心理,也是一种拖延时间的下意识行为。

在讨论会上,我们时常见到上述情况,这是一个人被迫作出决定时,为了争取更多的考虑时间,拖延开口的一种努力。但是,如果当事人将眼镜摘下,并且将它放在镜盒内,然后用力将镜盒推到一边的话,这就暗示了他的另一种意思——将停止发言。

摘戴眼镜的动作有时也会产生特殊的效果。讲话时将眼镜摘下,听讲时再戴上,不仅能给对话者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而且也能使戴眼镜的人把握住谈话的控制权。因为当他摘下眼镜时,别人一般不会抢他的话头。当他将眼镜戴上的时候,对方就可以无顾忌地开口讲话了。

戴远视镜人的另一种行为就是“镜口窥人”。对于这一行为人们并不陌生,这是许多老年戴眼镜者的一种习惯动作。这种动作的目的虽然是为了避免将眼镜戴上摘下的麻烦,但是,对于被窥者来说,常会产生一种被打量、被评价的感觉。专家认为,“镜口窥人”容易使对方产生一种不平等的感觉,其效果犹如门缝看人。因此,许多戴远视镜上课的老师们,应尽可能地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避免学生的误会。

墨镜也是眼镜的一种,通常认为戴墨镜的人大都显得“高傲”、“严肃”、无法接近。因为墨镜能将人的眼睛掩蔽起来,使人无法通过眼镜观察他的瞳孔变化,给人以神秘感。因此,戴墨镜者在同他人交谈时,应主动摘下眼镜,亮出你的诚意来。否则,有碍于相互间的正常交流。

模仿的姿势

对肢体语言的研究显示,如果人们彼此之间有着相似的情绪,或是具有相同的思路,他们就很可能互相产生好感,而且会开始模仿对方的肢体语言以及面部表情。这种行为在我们还在胎儿时期时就已经开始——我们的身体功能和心跳节奏都会尽量与母亲保持一致。因此,模仿可以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倾向。

我们每个人也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一个人打呵欠时,他身边的那些人就会接二连三地打哈欠。事实上,打哈欠是一种模仿行为,它能够让人与人之间建立起友善关系,避免产生冲突。

和睦的恋人之间,无论是面部表情、行步速度,还是坐姿、站姿,都有相似之处。一旦他们发生争执时,其中一方就会立即改变身体的姿势。可能会不愉快地站起来,将双臂或双腿交叉起来,那种亲切的目光消失了,就连肤色也会发生变化。这时,他们消极的身体姿势也会表明相同的态度,即你气愤,我也生气。

通常,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想法和态度表示赞同时,通过模仿对方的动作就能传达出这种赞同的信息。这样,就用非语言的方式告诉对方:“你看,我的想法跟你一样,所以我模仿了你的姿势和姿态。”

举个例子,如果你在酒吧里,看见两个男人正站在吧台前聊天,他们同样用肘支着桌面,身体以同样的角度倾斜,表示同意时,以同样的节奏点头。我们因此有理由相信,他们正讨论同一个话题,而对这个话题两个人有着相同的看法。如果一个人放开了他交叉的胳膊和腿,改用另一只脚站立,那么,另一个人也会跟着这样做。如果一个人把手插进衣兜里,另一个人也会模仿,直到两个人的姿态完全一致。这种模仿常常发生在好朋友或地位相等的人之间,更常见于夫妻俩在路上一起走路或者站着、坐着的时候,而陌生人之间则会刻意避免模仿对方的姿势。

将这种行为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就可以通过模仿其他人的肢体语言,直接而便捷地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善意。

如果一个老板想同雇员之间形成一种融洽轻松的气氛,他只需要模仿他们的姿势,就能达到这种效果。同样的,一个有前途的雇员,可能也常常模仿老板的姿势,以表示对老板的认同。

假如你是一位商品或保险推销员,遇到一位棘手的客户。如果他双臂紧紧交叉,低着头,并且不停地将脚在地板上踢来踢去,那么,你就可以学着他的动作,一声不吭。如果他使用了一些积极的信号,如抬起头,一只手支撑着下巴,那么,你就可以迅速跟着这样做。这样,他见你同他保持了一致的姿态,就有可能会慢慢地从消极状态转化为积极状态。这时你再开始谈生意就有可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了解到这些知识以后,你就可以通过模仿其他人表达积极情绪的手势或姿态,来影响其他人对你形成的印象。一般来说,你的模仿行为会带给他人宽容而放松的心态,因为他能够“看到”你非常认同他的观点。

但是,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你在模仿其他人的肢体语言之前,还是应该首先考虑一下你们之间的关系。比如,一个大公司的低级员工要求增加工资,老板随后请这位员工到办公室面谈此事,当他走进办公室时,老板请他坐下,然后就做出了“弹弓式”和“4字腿”相结合的坐姿,以此向这位员工显示自己高人一等,占据主导的地位。这时,如果职员也模仿老板的姿势,那么他加薪的要求多半不会得到满足。

因为,就算这位职员说话的态度和语气都相当谦恭,经理仍然会因为他的模仿行为而产生被蔑视的感觉。由此可知,面对那些支配欲望比较强烈的人时,模仿行为能够对这种人产生胁迫感,甚至瓦解他们高人一等的做派。会计师、律师、管理人员在与他的下属见面时,就常常用这种姿势。通过采用相同的姿势,你可以有效地打乱对方的习惯,使之改变姿势,从而使你控制局面。但是,这一招千万不能用到自己的老板身上。

开放式指示信号

研究者认为,人体之间相隔的间距,同他们的亲疏程度有关。有时从人体与人体之间所形成的角度,也能传达出许多表明他们之间关系和所持态度的无声信号。

例如:大多数讲英语的国家,在正常的社交活动中,一般相互交谈的两个人站立时,身体所形成的角度为90度。这个角度向我们表明了他们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非是最亲密的朋友,他们的交谈也不属于亲密的或私人性质的谈话。因为他们站立时身体所形成的角度暗示出对第三者的邀请,也就是说,第三者随时可以进入空出的一角,加入他们的谈话。

如果再有第四个人加入他们的谈话,他们便会站成一个方形;如果第五个人也加入,他们可能会站成一个圆圈形,或呈另一个三角形。

因此,这种谈话时所形成的站立角度可以说明他们的谈话性质,是属于一般性的社交谈话。类似这种欢迎其他人加入谈话的角度所显示的信号,被称之为开放式指示信号。

封闭式指示信号

在日常生活中,封闭式指示信号一般发生在男女之间,尤其是初恋的男女青年之间。在许多场合,我们都可以看到热恋中的男女青年面对面亲切交谈。有时他们身体之间的距离,亲密到双手可以相握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形成了一个封闭式区域。这种封闭式指示信号也从侧面暗示了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和谈话性质。如果你遇到这种情景,最好不要前去“打扰”。

一个急切想赢得女性好感并想和她进行“私语”的男子,除了使用一系列求爱手势语和有声语言之外,往往还会显示出另一种信号,即封闭式指示信号。在这种情况下,他可能会将身体整个正面朝向着女方,而且缩小两者之间的距离,以至进入女方的密切区域。女方如果愿意接受男方的亲近,那么,她也会调整身体的角度,将身体朝向男方。这样,两个人的身体就形成了一个封闭式区域。一般说来,封闭式的距离间隔是较小的。

事实表明,在封闭式的谈话情景中,硬要介入的第三者是不受欢迎的。无论你与其中任何一方的关系如何,只要见到封闭式指示信号,就应该避而远之。当我们想加入他人的谈话时,应该首先观察一下他们的站立角度。若是冒昧插入,就会变成令人讨厌的人。

自我调节性体语

自身调节性体语指的是身体的一部分对身体另一部分的动作,如抠鼻子、扭手腕、搔头皮、舔嘴唇等都属于这类调节性动作。这些动作也可能要用道具,但不作为工具使用。例如:玩弄铅笔,转动火柴盒,用曲别针挠耳朵等。

最典型的是手对于身体其他部分的动作或者手的一部分对手的另一部分的动作。此外,舌头可以舔嘴唇,牙齿可以咬嘴唇,一只脚可擦或蹭另一只脚。

心理学家认为在这些调节性体语之中不能因为身体某些部分有接触就称之为自身调节性体语。在有些国家,用食指指着太阳穴表示思考,这可以归为“象征性动作”。但是它并不是自身调节性体语,而是活动说明性动作。同样的动作,如果不是用来表示所说的意思,就可以把它叫做“体调性动作”。

如何区分行为手段与自身调节性体语。脱鞋不是,但玩鞋带却是;划火柴点烟不是,但拨弄火柴棒却是;改变发型式样使自己的外表发生变化,这不算是自身调节性体语,只有当手的动作对头发不起美容作用时,才能算是自身调节性体语。

人们一般都意识不到自己的那些自身调节性体语。如果让他们把做过的事再做一遍,他们往往记不起来自己做过什么了。从这点就可以得出有意做的这些动作是为了向另一个人传递什么信息,但这并不是说人们观察这些行为时得不到什么信息。心理学家认为,自身调节性体语较多的人多处于尴尬、紧张或者不可信赖的状态。

这类自我调节性行为往往象征着“不自在”或“紧张”一类状态。心理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虽然自身调节性体语的绝对频率因人而异,但他确实随着不自在程度的加深而增加。有专家观察到,被精神病大夫诊断为有敌对行为的病人,搔头皮比别人都多。

象征性体语

象征性动作多半与我们的手或臂膀有关,但是也涉及头部和脸部的动作,姿态的变换,甚至腿部动作(或声音)。

象征性体语指那些标志性行为。这些行为中的一举一动都含有能被其他人所理解的非常独特的语义,因而常用象征性体语传递信息。点头表示“是”或者摇头表示“不”,就是象征性体语的例子。做出象征性动作的人,用自己的脸部表情或身体动作进行交际、传达某种意思。

当我们想说什么却又决定不说出口时,往往诉诸象征性动作。例如在戏院看演出时认出了坐在侧边座位上的一位朋友,因为嘈杂无法进行语言交谈,我们就会用象征性动作表示我们所要说的意思。

在谈话中无论是讲述者或者听众都可能使用象征性动作。每个人都会用象征性动作来代替一句完整的话,重复某一句话所表示的信息,对言词进行评论或者修饰。如果象征性的动作是用来重复已说出的话,这些动作可以出现在言词之前、之后或者同一时间,根据所说的内容、方式、说话人的态度,这些象征性动作的位置,可以随意改变,也可以不改变。

在不同文化中通过象征性动作表示的信息,存在着有趣的相似和不同。而用来表示某一信息的具体动作变化,则往往反映了不同文化中的人们表达方式的不同。在不同文化中表达一类信息的象征性动作的次数也不同。

使用正确的身体姿势

如果你希望给别人好印象,就必须控制自己那些负面的身体语言。在说话时,对自己的手势、姿态保持警觉。避免行为和言语出现矛盾,让别人产生不信任甚至是敌意。

此外,也要随时注意对方身体发出的信息,解读他们真正的想法。以下几种情境,可提示你如何借身体语言达到目的或解决问题。

你的孩子放学回家时,带回来一个你从未见过的玩具。他告诉你这是朋友送的,你却不信,担心玩具可能是他“顺手牵羊”拿回来的。怎么办呢?

如果你希望孩子爽快地认错,提问时,别忘了要求他的眼神正视你,缓缓拉近距离并摸摸他,握住他的手,解除他的防备和紧张。这种亲密互动能加深孩子因说谎带来的不安,为了缓解压力他会愿意吐露真相。当孩子承认错误之后,别忘了夸奖他的诚实。如果父母揭穿谎言后立刻动怒,孩子便会认为说实话不是好事,从此不再愿意认错了。

有一个新工作的面试机会,你跃跃欲试,但对手也很强,于是,你非常紧张,希望能给主考官一个好印象。你可以怎样做呢?

从见到主考官的那一刻,你就必须留意自己的身体语言:微笑并直视对方,如果他回以微笑,表示你有一个好的开始,假如对方面无表情,也不要使自己的焦虑流露出来。请注意眼神的接触,正面响应主考官的身体语言,突破他的防线:他紧绷着脸,你就面露微笑;他姿势僵硬,你就放松,像照镜子一样。

记住,别交叉手臂,也不要跷二郎腿;双脚略为平行,正对主考官而坐。双手轻松下垂或置于膝上,眼睛平视,不要乱瞄或东张西望。坐姿稍向前倾可以给人积极的印象,但别太靠近免得造成压迫感,如果注意到主考官不自觉后退,试着放松你的姿势,微微向后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