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屠刀集
4242400000115

第115章 千古谁识汉灭赵6

六、关键人物陈馀身处何地

与汉进入战争状态后,赵国的主力应该在什么位置呢?赵代国的主心骨陈馀又在什么地方呢?菜九以为,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赵国的主力应该在靠近荥阳一带,与汉军主力接近,至少不会在远离汉军主力的地方。在赵本国的军事力量有多少,会不会空壳化,是个需要讨论的问题。史料没有提供类似魏豹以国相属的提示,只能推测。赵虽然有心反楚,但并不像魏那么积极,因为他们没有底气,无论是赵是代,他们取得的过程都是非法的,没有经过诸侯共尊这种程序。以此为考量,估计赵加盟时的军队数量不大。这种考量也与后期赵向周边国家四面开战的情况相符合。因为如果赵尽遣主力出战反楚,无论攻魏还是攻燕,都会有诸多不便。如果赵加入反楚联盟的军队数量不大的话,那么到了对汉侵犯时,一开始可以动用的只有加盟的那支数量不大的军队,之后军队数量应该大有增加。因为赵不会满足于占汉一些便宜,而是要在汉彻底覆灭前最大限度地占领汉的疆域。而要实现这种目标,依靠其原本处于反楚联盟中的那支规模不大的军队就远远不够了。是否可以这样推断,也许赵趁乱侵犯汉时,军队的数量还不大,但开战后,肯定会从本土抽调援军,作好加大对汉打击力度或更大规模掠夺汉疆域的准备。所以,即使在新占领区的赵军数量起初不大,但后援军肯定是赵军的主力(满足了攻魏攻燕之余的主力),这种后援军可以进入新占领区,更可能留在毗邻的赵境内以为声援,具体如何分布要视情况而定。如果汉迅即溃败,则后援军会立即大量涌入;如果汉未显败象,则后援军可能部分进入新占领区。也许二者区别不是太大,因为新占领区与赵境极可能已连为一体。根据靳歙汉三年一开始就有与赵作战记录,推断赵侵犯汉的作战应该在汉二年。换言之,远在韩信对赵作战前,汉赵已经处于战争状态。只不过是那个时候,汉还没有做好收拾赵的准备,还在致力于清理内部,比如盘踞在关内的章邯残余势力,比如建立汉的统治制度,或者先打弱小之敌,比如王武之流,所以在一开始,汉取守势,赵取攻势;过了一段时间,赵见汉没有崩溃的迹象,也开始取守势;由于汉没有准备好彻底清除赵势力,故没有立即展开反击;汉赵战线在赵从汉境取得了一定地盘后,处于沉寂状态。形势不利于赵,但赵也不甘心把已经吞下去的地盘吐出来。所以,在两边相安无事的态势下,形势越来越向不利于赵的方向发展。因为汉的强大蓄势,很快就会发出强大的威力。

陈馀所处的位置应该是这段时间的关键问题。史料中只有陈馀被韩信击败的事例,但上述态势分析显示,陈馀远离赵汉战线是无法想象的。汉虽然有彭城之败,但总体实力应该远大于赵,赵在这种情况下主动向汉进攻,如此重大的行动,陈馀不可能不到现场主持大局,后人从现存史料中一点也看不到这种痕迹。还有一点并非不重要,即赵与汉开打的河内朝歌地域,是赵不熟悉的地方,赵的疆域从来没有达到这种地方。河内分给旧赵将为殷国,是项羽化解赵实力的手段。分封时赵的实力被一分为四,分别是河南国、殷国、常山国、代国,前二者是赵在战国时期也未能达到之境。所以赵选择对此二地进行占领(有证据的只有殷国/河内),没有重要人物坐阵,恐怕还真不行呢。赵与楚结盟也需要陈馀主持,尤其是赵与楚结盟在当时有一定的难度,即赵是破坏项记天下格局的罪魁祸首。楚方破汉,势头正盛,是否会接纳赵的结盟请求,还是很成问题的,而在与楚结盟未果的情况下,赵即选择与汉开战是否合适,也是一个问题。菜九据史料推断,赵汉开打是紧接着汉彭城失败后就进行的。虽然这种观点是新近提出,但因史料具在,要想否认是非常困难的。如果这条战线是存在的,韩信的攻赵,相当于在赵的背后插上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