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东方育儿经:0:3岁宝宝同步养育速查手册
4222400000083

第83章 小儿常见疾病与意外伤害急救(9)

这种疾病两个最常见的症状是恶臭的腹泻和咳嗽。在婴儿小的时候,可能有频繁的排便活动,看起来很正常,但是婴儿吃了固体食物以后,粪便变得软糊糊、油腻腻、带有恶臭的气味。直肠也可能突出。得这种病的孩子刚出生的时候,肠子便被干燥的胎粪所阻塞,以后肠子还会被坚硬的、干燥的粪便断断续续地阻塞。大多数婴幼儿得这种病时胃口很好,有时甚至狼吞虎咽的。但是,由于没有能力适当地消化食物,随着身体成长,渐渐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持续的支气管炎也发作了。囊纤维变性是一种某些腺体的进行性的遗传疾病,是从家族遗传来的。胰腺分泌不充分的消化液,沿着支气管的腺体分泌的只是数量不充足的干燥的黏液,因此传染病就不能被充分地预防和处置。如果有可能,孩子应该在一个特殊的囊纤维变性中心接受诊断和治疗。

烂嘴角

口角炎俗称“烂嘴角”,又叫“燕口疮”或“口丫疮”。此病一般多发于春冬两季,主要是因为春冬的气候比较干燥,嘴唇上皮脂分泌减少,很容易引发嘴唇干裂,从而诱发口角炎。如果孩子日常饮食搭配不均衡或是常流口水,那么患此病的概率就更大了。此外,儿童患慢性腹泻痢疾时,也会有可能引发口角炎。小儿患口角炎不易愈合,且复发率较高,爸爸妈妈要引起注意,调整饮食结构,改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小儿口角炎分为营养缺乏性口角炎和感染性口角炎两种类型。这两种口角炎有着不同的症状,前者患病的位置多在嘴角的一侧或两侧。如果爸爸妈妈不及时带孩子去治疗,这种炎症很快就会转化为感染性口角炎。感染性口角炎最初常表现为嘴角发红、发痒,如果对其置之不理,很快就会形成糜烂,最后严重时就会导致小儿嘴角出现条条裂痕,严重影响小儿的进食、说话等日常活动。后者表现为两侧口角湿白,进而出现糜烂或溃疡,严重时还会并发唇炎或舌炎。糜烂部位常会化脓,渗出血液,进而结痂。

人体内缺乏维生素C和维生素B2时,就会引发口角炎、唇炎、舌炎等。因此,爸爸妈妈必须让小儿多摄取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吃些乳制品、动物内脏、绿叶蔬菜等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使孩子摄取到均衡的营养。此外,还要想办法帮小儿改正挑食、偏食的坏毛病,平时多喝水,常吃梨、荸荠等生津滋阴的食物。当孩子有口角干裂、舔口唇、吃零食,咬手指等不良习惯时,爸爸妈妈需及时给予纠正。

孩子一旦得了口角炎,家长可以将蜂蜜均匀涂抹在患处;或用烧熟的米汤洗口角,每日3次,均有一定功效。

肝炎

肝炎是肝脏发生的炎症,儿童肝炎几乎总是由几种病毒之一引起。有些肝炎儿童没有症状,而有些肝炎儿童则表现有发热、黄疸、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按照引起肝炎病毒的不同,至少有5种类型的肝炎:甲型肝炎,也称为传染性或流行性肝炎;乙型肝炎,也称为血清型肝炎或输血黄疸;非甲非乙型肝炎,也称为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或称为第四病毒性肝炎,引起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病;戊型肝炎,由最近新识别的一种病毒引起。

儿童,尤其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儿童,患甲型肝炎的风险很高,但由于常常没有症状,所以经常引不起注意。

甲型肝炎经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人类粪便感染病毒的情况很常见。饮用被人类粪便污染的水或吃来自感染地区的贝类食物的人,都可能感染。感染甲肝病毒的儿童,在接触病毒2~6周后发病。疾病通常在发病1个月以后消失。

乙型肝炎有时会通过体液传播。在感染病毒妇女所生的新生儿以及少年、未成年人中,乙肝病毒感染的发生率最高。当怀孕妇女患有急慢性肝炎时,在分娩时可以将感染传播给新生儿。

现在,大多数肝炎病例是由非甲非乙型肝炎引起。至少有两种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这些病毒的孩子一般只有轻微的症状,伴有一定程度的疲劳和黄疸。在许多情况下,这种肝炎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有时会导致严重肝病,直至死亡。

第四种肝炎病毒似乎有缺陷,或是一种不完全病毒,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病毒相似。只有患有急慢性乙型肝炎的人才可能感染。

有些孩子患肝炎可能不容易被觉察,因为他们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即使有,也非常少)。有些肝炎患者,仅有的表现是几天微恙和疲劳。其他患者,可能有发热和其后出现的黄疸(眼睛的白色部分明显发黄)。黄疸的原因是血液中胆红素(黄色色素)的水平明显上升,由肝脏炎症引起。

除了黄疸以外,乙型肝炎患者很少有发热的表现,但可能还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等表现。

如果怀疑孩子有黄疸,父母应该立即通知儿科医生。医生会进行血液检查,以判断是否由肝炎引起,或者由另一种疾病引起。任何持续时间超过几小时的呕吐和腹痛,或者患者食欲丧失、恶心、呕吐超过数天,都应该与医生联系,这些都是肝炎发生的征兆。

肝炎没有特异的治疗方法。像大多数病毒感染性疾病一样,身体内部的防御机制通常可以克服感染。可以根据孩子的食欲和精力,对孩子的活动和饮食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应该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因为肝脏功能不好的小孩会引起中毒。

大多数肝炎患者不需要住院,然而,如果食欲丧失和呕吐影响孩子的液体摄入,具有脱水的危险时,儿科医生会推荐孩子住院治疗。如果孩子出现非常困倦、无反应等,应该立即与医生联系,因为这些症状通常意味着病情恶化,需要住院治疗。

大多数肝炎患者可以毫无意外地康复,虽然恢复后有时会发生肝硬化,但仅见于严重患者。

甲型肝炎没有慢性感染,但大约10%的乙型肝炎患者康复后变为慢性携带者。有相当一部分急慢性乙型肝炎的母亲所生的婴儿,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乙肝疫苗的免疫,就会成为慢性携带者。在很多年以后慢性肝炎携带者有发展成肝癌的危险。多数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患者,最终也会发展成慢性疾病,也可以由感染的母亲传播给婴儿。

为了预防肝炎,家长应尽早教导儿童在饭前洗手。另外,肝炎不会因为托儿所的同一房间有人感染,或者与感染人谈话、握手或玩耍就会传播。只有在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或外分泌液时,才有可能传播,主要发生在亲吻、口舔玩具或共用食物和餐具期间。

如果发现孩子曾经接触过肝炎患者,父母应该立即与儿科医生接触,他可以判断孩子是否有发生肝炎的危险。如果有感染的可能性,医生会给孩子使用丙种球蛋白,并根据所感染的病毒给予疫苗免疫。

尿频

如果一个以前不尿频的孩子突然出现了尿频,可能表明他出现了一些疾病,诸如泌尿系统的传染病或糖尿病,应该即刻让医生检查。

另外,许多孩子在面临紧张的场面时,也会出现尿频。这时家长的任务就是找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的紧张。一种情况是家庭的,另一种情况是与其他孩子的关系,还有一种是孩子托儿所的状况。最常见的是这些情况的综合。

偶尔,在炎热的天气里,当孩子排汗很多而又没喝足够的水时,他可能不会尿频,也许在几小时或更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尿频。随之而来的是不充足的、暗色的尿液,发烧期间也会发生同样的事情。所以,处于炎热的天气或发烧情况下的孩子,家长应该注意提醒孩子在每顿饭之间喝水。

有些女孩的尿频是由尿痛引起的。尿痛的常见的原因是尿道口周围区域的发炎。这会使孩子感到好像她不得不频繁地排尿,尽管她不能排尿或只是排几滴尿。在此情形下,父母应该向医生请教,并做尿样化验,以确定孩子有没有膀胱传染病。另外,在洗澡之后,要轻柔地擦干孩子泌尿区的水分。

尿道传染病

大多数尿道传染病是轻微的,不会发生高烧的现象。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可能出现频繁的、有灼烧感的排尿。这些传染病在2岁以前的女孩中更常见。另外,肾或膀胱的传染病(膀胱炎)可能会引起伴有不规则高烧的猛烈疾病。对于这些情况,及时的医疗处置是必需的。

如果尿里有很多脓,尿液可能是模模糊糊的或有颜色的。如果只是有一点脓,裸眼可能看不见。被感染的尿液闻起来有点像粪便。另一方面,由于尿液里有一些普通的矿物质的原因,正常孩子的尿液也可能是有颜色的,尤其是在天气变冷的时候。所以,看尿液不能明确地判断出尿道是否被感染了,你的味觉更可信。不管尿液的颜色或是气味,如果孩子抱怨排尿时有灼烧感或疼痛,应该及时去检查。

在传染病的所有情况中,孩子整个的泌尿系统都应该通过特殊的试验进行彻底的检查。如果确实患了尿道传染病,通常要认真地治疗10~14天。然后,在一段时期内,还要有几次随后的检验,以便查清脓或细菌是否重新在尿中出现。

另外,在女孩排尿或排便以后,父母应该教会女孩从前往后擦。这样可以防止细菌从肛门区域到尿道口的传播。

扁平足

在孩子一两岁期间的某个时间,你可能会发现孩子几乎没有足弓,这种扁平足可能一直持续到儿童后期。这是因为孩子的骨和关节非常容易变形,在站立时导致足弓扁平。也可能因孩子的足内缘有一个脂肪垫而隐藏了足弓,如果你让孩子脚尖点地,仍然能看见足弓,但在脚后跟站立时足弓会消失。另外孩子的脚经常会外翻,从而增加了内侧的承重,使脚看起来更加扁平。

自然扁平足通常到6岁时消失,这时骨和关节不再容易变形,足弓也有所发育。只有大约不到20%的扁平足孩子到成年时仍然是扁平足。因此对于幼儿来说,只要骨和关节仍然可以变形,就没有必要感到担忧,也没有进行治疗的必要。要注意的是,那些用来治疗扁平足的特殊鞋子、插入物和锻炼方法不仅对疾病本身没有帮助,还会带来其他问题。

还有一些可能需要不同治疗方法的其他类型扁平足。例如,孩子的跟腱可能过度紧张,从而限制了孩子的运动,结果会导致扁平足。通常采取延伸跟腱的特殊锻炼法进行治疗。

孩子具有真正刚性扁平足的情况非常少见,这是一种会发生问题的疾病。这种患儿的脚可能难以上下运动或踝关节难以左右运动。它可以引起疼痛(通常在十几岁以前不会疼痛),如果不进行治疗,会引起关节炎。婴儿或非常小的孩子很少发生这种类型的刚性扁平足,但如果真正发生时,必须立即进行医治。如果孩子的脚痛、硬结或在脚的内侧有压痛点,或者脚部僵直,踝关节的左右或上下运动受限,应该及时去看医生。

肛门周围脓肿

肛门周围脓肿是肛门(直肠)周围的组织被细菌(金黄色葡葡萄球菌等)侵入时发生的化脓感染,肛门周围出现红、肿、痛,以2岁左右的男孩多发。虽然我们会察觉到患儿肛门疼痛,步态怪异,但在其突发高热的时候,不看肛门,则无法明确病因。发现后必须立即到外科切开排脓。如果只用抗生素治疗,往往会导致炎症扩散。

一般在手术后要服用抗生素。患白血病或患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儿童易患此病。对于本病的患儿要注意保持肛门周围的清洁,避免受伤。

小儿虽然很少见外痔,但也有出现的,症见与肛门相连接的小的圆形硬块,排便时疼痛。

跛行

鞋中有石头、脚底水疱、肌肉拉伤、切割伤、脚趾被夹等都可以引起孩子跛行,这些轻伤可以在家里进行最简单的急救。另外,一些严重疾病也会引起跛行,例如骨折和感染,因此应尽早确诊有没有严重的疾病。

有些孩子在第一次学习走路时跛行,早期跛行的原因是神经损伤(例如大脑麻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出现任何跛行都应立即进行观察,因为治疗开始的时间越迟,矫正的难度越大。

一旦孩子学会很好地走路以后,如果有突发性的明显跛行,通常提示以下几种疾病:儿童样骨折;髋关节损伤和炎症(滑膜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骨或关节感染。

儿童样骨折是在轻微意外时就会发生的轻度骨折,例如在新打蜡的地板上滑倒时,或大跨步跳时或摇摆时。有时孩子可以说明损伤是如何发生的,但孩子一天会做很多事情,因此他可能不能确切地回忆起如何发生损伤。

引起这个年龄孩子跛行的髋关节问题通常是病毒性关节感染。在孩子的骨和关节感染时,通常会有发热、关节肿胀和发红的表现。如果感染位于髋关节,孩子会将腿保持在屈曲位,且非常容易激惹,不愿意向任何方向移动髋部和腿。

有时,孩子出生时就存在髋关节脱位,罕见的情况下,直到行走时也没有发现。因为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孩子行走时表现有明显的跛行。

如果孩子在学习行走时出现跛行,应该尽快看医生确诊并治疗。

足内翻

足内翻是非常常见的疾病,可以发生在一只或两只脚上,发病原因多种多样。

婴儿期足内翻:脚的前部向内翻陷很常见,称为内收跖。发生原因是婴儿在子宫内的体位和其他因素。足内翻的孩子在休息时,如果从脚底进行观察,会发现脚的前部内陷。另外,足内翻的孩子脚的外部会呈类似半月形的曲线。通常这种情况比较轻微,在孩子周岁前可以解决。有时情况可能非常严重,或伴随有导致形成畸形足的其他畸形,这种情况需要和儿童骨科医生会诊,并早些使用石膏或夹板。

儿童后期足内翻:如果在孩子2岁的时候有足内翻,原因很可能是胫骨的向内扭曲,这种疾病称为胫骨内扭转。如果孩子在3~10岁之间患有足内翻,可能是由于股骨内扭转引起,这种情况称为股骨内扭转。儿童早期足内翻通常非常明显。孩子如果因为胫骨扭转而行走困难,家长应该与儿科医生协商,有时有必要请骨科医生会诊。如果9~10岁时,孩子的足内翻仍然非常严重,可能需要手术进行矫正。

因为足内翻的矫正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禁止应用医生不允许的方法,例如矫正鞋、绞扭器、白天支持和锻炼等。这些措施并不能解决问题,相反,由于影响了正常游戏和活动,还会带来伤害,甚至引起严重的畸形。另外,接受支持工具治疗的孩子还会因同伴的嘲笑而导致情感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