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东方育儿经:0:3岁宝宝同步养育速查手册
4222400000007

第7章 新生儿期(1)

(第一章)新生儿的体态特征及发育规律

新生儿的体格标准

婴儿从娩出到诞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一般来说,新生儿在出生时,体格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这些标准主要包括:身长标准、体重标准、头围标准等。

身长标准

正常足月的新生儿,诞生时一般身长在47~52厘米之间,平均为50厘米。男、女婴有0.2~0.5厘米的差别。正常同性新生儿之间,身长也略有差异,但差异很小。

新生儿出生后,到满月时,男宝宝身长平均约为54.5厘米,女宝宝身长平均约为53.5厘米。在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出生时的身长与遗传关系不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长增长的个体差异性就会表现出来。男宝宝和女宝宝身长的差别也会越来越大。

测量新生儿身长,必须由两个人进行。首先让新生儿躺在铺有毯子或被褥的桌子或木板上,然后,一人用手固定好宝宝的膝关节、髋关节和头部,另一人用两块较硬的物品,如书、硬纸板等分别放在宝宝的头顶和足底作为头板和足板。最后,用皮尺测量两板之间的距离。测量出的数值,即为宝宝身长。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宝宝出生时身体是弯曲状的,因此,在测量时应格外谨慎和小心,动作要敏捷轻柔,切忌强拉硬拽以免弄伤宝宝。

体重标准

体重是反映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是判断新生儿营养状况、计算药量、补充液体的重要依据。

新生儿诞生时平均体重为3000~3500克,正常范围为2500~4000克。所以,新生儿出生时体重如超过2500克,就可以认为渡过了人生的第一关。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低体重儿或未成熟儿,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新生儿出生3~5天内,体重会下降3%~9%。对此不必担心,是一种正常现象,在医学上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这是因为婴儿出生时,体内含有在几天内要丢失的过多的体液,因此就造成了体重下降。一般只要哺乳得当,在随后的5天内会恢复。但是,如果新生儿体重低于出生时体重的10%,或两周后还没有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时,就要考虑是否为饮食不当、吐奶、腹泻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应及时到医院请医生检查。

在重新恢复出生时的体重后,大多数婴儿发育得非常快。平均每天可增加30~40克,平均每周可增加200~300克。到满月时,一般来说体重增加1000克是正常的。

至于出满月时,新生儿的体重达到多少才算正常,与新生儿出生时的体重密切相关:出生体重越大,满月后体重相对越大;出生体重越小,满月后体重相对越小。计算公式是:满月体重=出生体重(千克)+月龄×70%。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这个公式计算出来的数值,只是一个平均值。实际上,有些出生时体重重的新生儿,满月时的体重,往往比平均值大很多。

另外,上面提到的数值代表的是新生儿的普遍情况,具体到每个新生儿身上会有所差别。通常情况下,只要每个个体在正态数值范围内,或接近这个范围,都应算是正常的。

为了准确称量新生儿的体重,最好使用电子秤测量。首先,把新生儿放在一个垫有软棉布的托盘上,然后,把装有宝宝的托盘放在电子秤上称量,并记录数值。接着,称量托盘和软棉布的重量。用前者减去后者就是宝宝的体重。由于新生儿的身体太软,因此,在测量体重时应格外谨慎小心,以免弄伤宝宝。

头围标准

新生儿诞生时,平均头围在33~35厘米之间。头围过大或过小都要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异常情况(如脑积水、小头畸形等)。

头围的增长速度,在出生后头半年比较快,但总的变量还是比较小的。从新生儿到成人,头围相差也就是从十几厘米到二十厘米。满月前后,宝宝的头围平均增加2.3厘米。

测量头围,要用软皮尺,从枕后结节开始绕过两耳上缘,回到起始点,所得长度即宝宝头围。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头围增长速度不快,变化不大,而头围增长是否正常,直接关系着大脑发育是否正常。所以,在测量头围时一定要认真对待,最好请有专业知识的医护人员来测量,数值准确,才能正确分析。

胸围标准

足月新生儿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平均为31~33厘米。一岁时胸围和头围接近相等,两岁后胸围超过头围。测量胸围时,软皮尺要经过宝宝两乳头,平行绕一周,测得数值即胸围。

首次体格检查

在新生儿出生的最初几天内,父母要请医生给新生儿进行一次详细检查,这种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新生儿的疾病,以便尽早治疗,更可以解除父母一些不必要的疑虑。这种检查是指全身检查,以确定无任何异常,包括:

医生测量新生儿的头围,并查看任何异常情况,还要检查囟门,并用手指触摸口腔顶部(即腭部),以证实腭部完整,无腭裂现象。

医生用听诊器听新生儿的心脏和肺部,以查明这些器官是否正常。在新生儿中心脏杂音是常见的,这并不表示心脏有缺陷。同时检查脉搏是否正常。

医生要用手触摸新生儿的肚子,以检查腹部各器官大小是否正常。

检查生殖器有无异常。如果是男婴,医生要查看两侧睾丸是否下降到阴囊。

要轻轻地来回活动新生儿的四肢,并检查两小腿和两腿是否对称,两腿是否等长,两腿有无畸形。

医生会把新生儿的两腿向上弯起并轻轻地让两腿做兜圈活动,以检查两侧髋部有无脱臼。

医生用拇指在新生儿的背部由上至下顺序触压,以确证所有的脊椎骨都沿脊柱排列在适当的位置。

在医生对新生儿进行全面检查时,父母可以主动介绍新生儿平时的情形,以有助于检查,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虑和担心,医生会给予满意的回答,以消除父母的疑虑。

贴心TIPS

不同类型的新生儿

不同类型的新生儿,在护理、喂养、疾病防治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要求。知道了你的宝宝属于哪一类新生儿,就可以按照不同的要求,来呵护宝宝的稚嫩生命,让宝宝健康成长。

根据胎龄(胎龄是指从母亲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到分娩为止这段时间,一般为40周)可将新生儿分为足月儿、早产儿和过期产儿。足月儿是指胎龄满37周到不满42周出生的新生儿;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到未满37周出生的新生儿,不论其出生体重是多少;过期产儿是指胎龄满42周或超过42周出生的新生儿。

根据出生体重,可将新生儿分为正常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正常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大于或等于2500克而又小于或等于4000克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者(不论胎龄是多少);巨大儿是指出生体重大于4000克者。

将胎龄和出生体重结合起来分,可将新生儿分为小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和大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是指出生体重低于该胎龄正常体重范围者;适于胎龄儿是指出生体重在该胎龄正常体重范围者;大于胎龄儿是指出生体重大于该胎龄正常体重范围者。

根据出生后的健康状况,可把新生儿分为健康新生儿、高危新生儿。健康新生儿指无任何危象的新生儿,而高危新生儿则指出现危象或可能发生危重情况的新生儿。

足月新生儿的外貌

特征

那些即将成为爸爸妈妈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想象过自己即将出生的宝宝究竟是男?是女?长的是什么样子?像自己还是像对方?其实,刚生下的宝宝一点也不好看,其特征如下。

头部

头看起来比较大,大约占了身长的四分之一,大多呈椭圆形,通过产道时因受压可出现头皮肿胀(产瘤),有如橡胶感,初产妇或高龄产妇所生的婴儿头扁得更加明显。这种现象可自愈,不必考虑如何用枕头等来矫正。

触摸头部时,在顶部发现一块软的区域,称为囟门,是头骨间所形成的缝隙,有利于胎头在通过产道时改变形状。新生儿前囟门的斜径平均是2.5厘米,也有个体差异。但宝宝前囟门如果小于1厘米,或大于3厘米,则应引起重视,因为前囟门过小常见于小头畸形,前囟门过大常见于脑积水、佝偻病、呆小病。

宝宝的头发也许茂盛,也许是个小光头;宝宝生下来时的发质,既不是母亲遗传的,也不是父亲遗传的,仅和母亲孕期营养状况有关,有的平滑,有的却是天生的扎扎毛。随着月龄的增长,头发逐渐发生变化,或像爸爸,或像妈妈,或与自身营养状况有关。出生时覆盖于孩子头部的精细头发将会很快脱落。如果孩子在床上摩擦他的头后部,该部位就可能暂时出现一个无毛发区域,而其他部位毛发完好。这种脱发不代表什么,裸露区域将在数周内长出新发。

几乎所有的新生儿刚刚出生时,都像爸爸,或像爷爷,这是生命自我保护的本能。新生儿用自己的长相向爸爸宣布:我是你的孩子,请担负起养育之责。

宝宝出生时承受到来自母体的压力是巨大和难以想象的。正因为如此,宝宝的眼睛可能充血,或是浮肿得睁不开,数天后即可消退。新生儿的眼睛多有些斜视,以后会慢慢消失。宝宝要到四五个月后才能产生泪水;鼻子扁平,两颊可能不对称,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

腹部

检查宝宝的腹部时,你会发现宝宝的腹部膨出,而且宝宝在哭泣时,腹部肌肉之间存在空间。这些空间可能呈线状下达腹部的中央,或者在脐的周围呈环状。这是正常的,大约满周岁时消失。

宝宝出生后,脐带的残端呈白色、半透明发亮状。如果用抗菌染料着色,可呈紫色并很快干燥而皱缩。肚脐在3周内会内陷。

皮肤

新生儿的皮肤细嫩而有弹性,呈粉红色,而不是白色,即便爸爸妈妈皮肤很白,宝宝刚出生时皮肤也不是白色的。如果皮肤很白,可能是贫血,或严重溶血等。在鼻尖、两鼻翼和鼻与颊之间,常有因皮脂增积而形成的黄白色小点。胎毛于出生时已大部分脱落,但在面部、肩上、背上及骶尾骨部分留有较少的胎毛。斑点及皮疹是很常见的,几天后会自动消失。在一些新生儿身上常见胎痣,如红色斑点、莓状痣、青斑等,但不久也会自行消失,当然,也有些终生不会消退。

新生儿出生后的三四天,全身皮肤会变得干燥,这是由于在此之前宝宝一直生活在羊水里,当他来到新的世界后,皮肤就开始干燥,表皮逐渐脱落,一周以后就可以自然脱净。

四肢

新生儿的四肢较短,呈外展和屈曲的姿势。颜色略呈青紫,这是因为新生儿的循环系统尚未充分地发挥作用,血液多集中于躯干,四肢血液较少,所以宝宝四肢容易发冷,血管末梢容易出现青紫,因此要注意给宝宝肢体保温。待一切正常后,青紫即消退。新生儿指甲较长。

生殖器

相对于幼小的身体来说,男婴和女婴出生时,其生殖器都显得比较大。

男性的阴囊大小不等,睾丸可降至阴囊内,也可停留在腹股沟处或摸不到,但只要睾丸大部分时间位于阴囊内,就是正常的。阴茎、龟头和包皮会有松弛的黏膜。有些男孩的阴囊内会有些液体,称为阴囊积水。随着液体被阴囊吸收,即使不治疗,阴囊也会在数月内皱缩。如果宝宝在哭泣时阴囊突然肿大或变大,可能是需要治疗的腹股沟疝。

女婴的小阴唇相对较大,大阴唇发育好,能遮住小阴唇,处女膜微突出,会流出少许清澈、白色或略带血性的阴道分泌物,这是由母亲怀孕期间产生的激素作用而引起的。

贴心TIPS

怎样透过囟门观察孩子的健康

平常的时候,囟门表面与头颅的表面深浅是一致的,或稍微有一点凹陷,摸上去,有时可以感到血管的脉动,在满月里尤为明显。这都是正常的。

如果囟门的部位比头颅表面突出,像个小鼓包似的,用手按一按,感觉很硬,绷得很紧,这说明头颅内压力增高。引起压力增高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如各种脑炎、脑膜炎,颅内出血或脑肿瘤、脑积水时也都可以引起颅内压增高。有时小儿吃鱼肝油过多,造成维生素A中毒也会引起。正常小儿哭时或用力时,颅内压也可以增高,囟门比较硬,不能算为异常。

颅内压力低时前囟门表现为塌陷,引起的原因最常见的是腹泻或频繁的呕吐使身体流失较大量的水分所造成的,严重营养不良、消瘦时,囟门也会出现凹陷。

以上是透过宝宝的囟门来观察宝宝健康状况的一个方法,特别是新生儿,更应注意对囟门的观察。

正常小儿1岁到1岁半时囟门闭合。有佝偻病的孩子,囟门闭合时间较晚一些,脑积水的孩子闭合也晚。若闭合太早也要注意,此情况有碍于孩子的发育。

囟门部位虽然重要,但也不是禁区,有的祖辈们认为,宝宝的囟门是命门,不允许碰,碰了囟门就会使宝宝变哑。上述说法没有科学根据,是明显不对的。其实,这些区域覆盖有厚而坚韧的膜,可保护颅内的组织。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新生儿各个器官尚未发育完善,生理功能也不健全,需要经过一个月左右时间的调整才会正常,因此新生儿有其自己的特点。

呼吸特点

新生儿的肺容量较小,但新陈代谢所需要的氧量并不少,故只能加快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来满足需要。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应该每分钟呼吸20~40次。

新生儿呼吸中枢不健全,常有呼吸深浅、速度快慢不等的现象,表现为呼吸浅快、不匀,特别是出生后头两周呼吸频率波动较大,这是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新手爸爸妈妈不要紧张。但是如果新生儿每分钟呼吸次数超过了80次,或者少于20次,就是不正常现象,应引起重视,要及时去看医生。

泌尿特点

人们常常担心新生儿什么时候开始排尿,正常应在24小时内排尿。健康的孩子也有在48小时后排尿的。用白色尿布时,父母看见砖红色的尿液可能会大吃一惊,这是由于尿中含有尿酸盐的缘故,可不必担心。

排尿是本体反射,小小的新生儿可不会有意识地控制,有尿就排。对孩子来说,排尿的自控能力,要靠爸爸妈妈平时的训练和孩子的慢慢长大,逐渐形成并最终具有这种能力。

新生儿泌尿的一大特点是:每天排尿次数多(正常新生儿每天排尿20次左右),每次尿量少。这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的膀胱小,肾功能尚不成熟所致。另外,奶液较稀,排尿次、量就较多;奶液较稠,排尿次、量就较少。

微黄色是新生儿尿液的正常颜色。如果新生儿的尿液较黄,不易清洗,就要到医院做尿检,看是否有过多的尿胆素排出,以便确定胆红素代谢是否正常。

与1岁以上的孩子相比,1岁以内的孩子(包括新生儿)的肾功能还远不成熟,不能及时排出体内多余的钠,所以母乳喂养的妈妈,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自身盐的摄入量。

与大一点的孩子相比,新生儿肾脏的浓缩功能也相对不足。不管是人工喂养还是母乳喂养,如果乳汁过浓,就可能导致新生儿血液中尿素氮含量增高。尿素氮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对新生儿来说,危害更大。所以,母乳喂养的妈妈,平时要多喝点水。人工喂养的妈妈,千万不要因担心孩子没有吃饱,而把奶液配制过浓。

循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