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东方育儿经:0:3岁宝宝同步养育速查手册
4222400000067

第67章 幼儿期(16)

第一类:蛋白质以及矿物质营养源——牛奶、鸡蛋、鱼类、肉类、豆类及其制品。

第二类:维生素以及矿物质营养源——蔬菜、水果、海草。

第三类:碳水化合物——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谷类与薯类。

第四类:热量源——油脂类以及富含脂肪的食品。

从以上四类食品中选择一到两种组合配制饭菜,就是一餐营养均衡的菜肴了。

保证营养的均衡

营养来自于食物,食物所供应的营养物质基本能满足孩子对各种营养的需要,可以达到“平衡饮食”或“均衡营养”,可以使孩子身体健壮,精力充沛,活动能力强,同时为孩子的大脑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来源,使孩子的智力发育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每时每刻都要注意营养的均衡与全面。宝宝到了2岁之后,活动量日益增多,对各类营养的需求量也明显加大。宝宝每天都需要摄入肉、鱼、蛋、牛奶,以便从中摄入大量动物性蛋白质,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豆腐、豆浆等豆制品也是良好的蛋白质的来源。

除了补充足够的蛋白质以外,宝宝应该每天多吃蔬菜、水果和主食(包括米饭、馒头等),以保证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另外还要注意饮食上最好能够粗细搭配,咸甜搭配,干稀搭配。

另外,还需注意微量元素的摄入。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碘元素的摄入。钙虽然很重要,几乎每个父母都会注意让宝宝吸收足够的钙质,而对于碘元素的摄入却往往不够重视。碘是制造甲状腺素的必要元素。甲状腺除了调节身体的新陈代谢之外,还可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所以要在宝宝的食物中加入含有丰富碘元素的食品,如海带、紫菜等。

市面上销售的含碘食盐要在饭菜煮好之后放入,因为碘在受热、日晒、久煮、潮湿的情况下易于挥发。宝宝应该经常摄入含碘的食物,以预防因地方性甲状腺素缺乏症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影响宝宝的脑部及其他方面的发育。

日常饮食

宝宝的日常饮食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饮食要注意酸碱平衡:食物分酸性和碱性两类,鱼、肉、禽、蛋、米、面为酸性,蔬菜、水果、豆类及制品为碱性。人体内存在自动调节酸碱平衡系统,只要饮食多样化,吃五谷杂粮,就能保持酸碱平衡。

饭前喝汤:宝宝饭前喝少量的汤,好比运动前做活动,使消化器官活动起来,使消化腺分泌足量的消化液,能使宝宝很好地进食,饭后也会感到舒服。

吃好早餐: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餐的好坏关系到宝宝生长发育。如不注意,宝宝的发育就会出现迟钝、精力不足等保护性抑制现象,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全日总量摄入中,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

午餐前不要饮纯果汁:果汁易于吸收,营养丰富。但午餐前40分钟不要让宝宝饮果汁,否则,宝宝在午餐时就会少吃一些主食,而一日之内摄入量并无增加,失去的却是应在正常午餐中所获取的营养。

馒头营养好:面包的色香味都比较好,但由于是用烘炉烤出来,会使面粉中赖氨酸在高温中发生分解。而用蒸气蒸的馒头则无此弊,蛋白质含量高。从营养价值来看,吃馒头比吃烤面包好。

鲜鱼与豆腐一起吃:鱼最好和豆腐一起炖着吃,因为鱼体内含丰富维生素D,豆腐则含有较多的钙,若单吃豆腐,人体对钙就不能充分吸收,若将其与鱼一起食用,借助鱼体内丰富的维生素D,可使人体对钙的吸收提高20倍。

不宜喝过多饮料:如可乐里的咖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兴奋作用,这也是宝宝多动症的病因之一,而汽水会降低宝宝胃液的消化力、杀菌力,影响正常食欲。

吃鸡蛋的禁忌:鸡蛋不能生吃,蛋清中的一种蛋白质同蛋黄中的铁结合阻止铁的吸收,煮熟后就不存在这一情况了。鸡蛋不能多吃,蛋吃多了,消化不掉的蛋白质会和肠道细菌作用,生成对宝宝有毒害的物质。

喝豆浆的注意事项:豆浆不能与鸡蛋同吃,鸡蛋中的黏液性蛋白容易和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产生不被体内吸收物,使豆浆失去营养价值。豆浆内不能放红糖,红糖的有机酸能够和豆浆中的蛋白质结合,产生变性沉淀物。

不吃汤泡饭:汤和饭混在一起吃,食物在宝宝口腔不嚼烂就同汤一起咽进胃里去了。舌头上的神经没受到充分刺激,未分泌足够的唾液,食物不能被很好地消化吸收,日子长了,宝宝会变瘦,甚至引起胃病。

午后点心

2~3岁的宝宝活动频繁,食量也增加了,但食欲却时好时坏,很不稳定。同时宝宝外出的机会增多,见闻也多起来,对食物种类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因此会主动地要求增加饮食,如点心或果汁类。

有时母亲会担心宝宝的食量不足,便通过午后点心来补充营养与热能。但食用过多的零食,会使宝宝在正餐时食欲降低。另外,过量摄取糖分,还容易使宝宝出现蛀牙等口腔疾病。午后点心的次数增多,口腔内残留含糖食物残渣,使口腔保持清洁的时间变短,是引起蛀牙的直接原因。

2~3岁的宝宝,已经开始懂得“等待”,如果宝宝表示还想要吃某种食物时,告诉他“已经没有了”,他是可以听懂并理解的。

对2~3岁的宝宝而言,“甜味”具有很大诱惑力,不要因为糖对牙齿和身体有害而完全禁止宝宝食用,可选择较好的机会,适当给予他们适量的甜食。

宝宝喜欢的巧克力、糖果、奶油蛋糕、糕点、各种清凉饮料、乳酸菌饮料等甜味食品,所含热量很高,不仅容易使宝宝对其他食物没有食欲,而且也容易导致蛀牙。在宝宝3岁以前,尽量不要让他食用这些味道浓的食品。

合理安排正餐之外进食的数量和时间,不仅可以补充营养与水分,对于宝宝的情绪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表明,午后点心可以给幼儿带来精神上的安慰,能使宝宝精神振奋,达到稳定情绪的作用。午后的点心每天应在固定的时间给予一次,点心的量与内容,最好根据当日的食欲与活动量来决定。如果三餐已充分摄取营养或当日运动量较少时,可以只给他补充富含水分的果汁、水果、牛奶之类的饮料,并让宝宝适当休息就可以了。不规则或频繁的午后点心,不仅会引起蛀牙,还会导致食欲不振,打乱宝宝的饮食习惯,从而损害健康。

为了长久保护宝宝像珍珠般光洁闪亮的牙齿,要特别注意宝宝午后点心的摄取方法,吃点心后,要用牙刷刷牙,这一点必须在给孩子小食品之前就跟他讲好。

曾经有调查指出,大多数出现原因不明的不适感(身体没有明显的疾病,但出现头痛、腹痛、容易疲倦等症状)的幼儿,都是因从午后点心中摄取的热量比较高所致,也就是占了日总摄取量37%以上。由此可见,日常饮食与点心的给予方式对宝宝的健康有多么重要。

零食

关于是否要给宝宝吃零食的问题,很多的儿童营养专家和家长都持有不同的意见,争论至今,还是莫衷一是。其实对于零食的取舍,应该根据每个宝宝不同的身体和饮食状况而定,只要遵循宝宝的饮食原则,适量补充也未尝不可,不必因为某些固有的说法去死板地限制宝宝的零食摄入量。有的宝宝消化功能很好,但是胃的容量有限,对这样的宝宝来说,适量补充零食就可以避免宝宝老是饿肚子,还可以增加宝宝的营养来源,让宝宝更健康地发育。而对于胃口不好的宝宝来说,则要控制零食的摄入,以免影响宝宝正常进食时的食欲。若在正餐之外给这样的宝宝零食吃,宝宝就会在正餐的时间无法正常进食。此时,妈妈往往要在正餐之外用零食为宝宝补充营养,时间久了,便会造成恶性循环,导致宝宝的消化功能不佳。

在为宝宝选择零食时,要注意选择有助于宝宝生长发育而且比较容易消化和吸收的食物,例如水果、果汁、牛奶以及乳制品等,这样的零食既能增加水分,又可以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另外,还要以清淡为主,太甜、多油脂的食品会很容易让宝宝产生饱足感,到了该吃正餐的时候就没胃口了,久而久之,宝宝就会出现一系列营养不良的症状,如体重偏低、身高发育迟缓等。巧克力、奶油类的零食不宜多吃,此类的食品很容易引起肥胖症。而且,有出鼻血毛病的孩子一旦吃了巧克力,当晚常出鼻血。

尽量不要养成领孩子去逛超市、在玲琅满目的食品面前让孩子自己选的习惯,任性的孩子会坐在小食品柜前不走。不仅如此,孩子抱着小食品袋子回到家中,就认为这个袋子全都是自己的了,那母亲就做不到只拿出一部分给孩子吃、将剩下部分收起来了。

给孩子零食的时间,要看孩子的营养状态及父母的情形,一定要选择在家庭气氛最平和的时候给孩子。把少许小食品放到专用容器里,然后拿到孩子面前让他吃。容器很大很能装的话,孩子会有多少要多少。吃零食时,孩子就是撒娇也不能多给他。建议给宝宝吃零食的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左右为宜。

补充维生素和钙

这个时期是宝宝的骨骼和牙齿急速发育的时期,对维生素和钙质的需求量也急速增长,所以要适量补充维生素和钙质,来弥补宝宝自身体内合成的不足。2~3岁的宝宝在冬季服用的维生素量,应该每天保持在400毫克最为适当,每日对钙的摄入量保持在1克左右为宜,而且补充的方式要以牛奶为主。如果直接补充钙质,则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在温暖、舒适的季节,要尽量带宝宝到户外活动活动,晒晒太阳。阳光可以促进人体自身合成维生素D,同时促进钙的吸收,只要注意日常饮食营养的均衡,一般无需额外的补充。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烹调食物时,维生素很容易损失,所以在炒菜时应该急火快炒。对蔬菜尽量避免用煮、炖、熬、烩等烹调方法。可以尝试用铁锅炒菜,以增加铁的摄入。红枣、柑橘、番茄等水果和蔬菜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维生素B群指的是8种与消化食物、合成化合物有关的维生素。举例来说,我们平常摄入的食物中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这些食物在人体内的合成与代谢中,均需要这8种维生素分别发挥作用,体内的生化作用才能得以顺利进行。2~3岁的宝宝正当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所以,要格外注意维生素B群的吸收。

豆类、干果类、坚果类的食物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动物的内脏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2,尤其以肝脏、肾脏、心脏中的含量最为丰富;鳕鱼中则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12。以上这些都是补充维生素的最佳食物。

每个父母都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为宝宝补充营养时,尽量避免药物对宝宝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一点要切记。

如何控制宝宝的吃饭时间

2~3岁的宝宝基本上都可以采取一日三次正餐再加餐两次的喂养方法。采用这种喂养方法时,很多妈妈可能会面临“一天都在给宝宝喂饭,没时间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要控制宝宝的用餐时间。整天追着宝宝喂饭,一顿饭要吃2个小时,当然会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对2~3岁的宝宝来说,为了保证户外活动时间,吃每顿饭一定不要超过半个小时。那么如何控制宝宝的吃饭时间?下面的几个方法很管用。

让宝宝专心吃饭,不做其他事:这些其他的事情包括边吃饭边看电视、边吃饭边教育孩子、边吃饭边对孩子进行营养指导、边吃饭边游戏,等等。

让宝宝坐在饭桌旁吃饭:为宝宝准备专用的餐椅可避免宝宝到处跑,如果宝宝喜欢坐在里面吃饭,那最好了。但通常情况是,这么大的孩子很少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如果宝宝还没吃完饭就离开饭桌,妈妈不要追着喂宝宝,而要把宝宝抱回饭桌再喂。宝宝坐不住,可以让他围着饭桌转悠两圈,但不要让宝宝离开饭桌。

坚决只让宝宝吃半小时:如果宝宝在半小时内没有吃完饭,那就不要总是怕宝宝没有吃饱而跟着他喂饭。这样宝宝会缺乏对“一顿饭”与“下一顿饭”的时间概念,以后的吃饭时间会越来越长。

父母要身体力行: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模仿父母的,所以,不希望宝宝做的,父母首先不要做,如边看电视边吃饭,在饭桌上看书、看报等。

食欲不振怎么办

有些宝宝到了2~3岁时,常常会出现吃得很少、食欲不振的现象。

正如成年人也会出现时而食欲大增、时而茶饭不思的情况一样,幼儿的食欲也会出现波动,甚至有先天性食欲不振的幼儿。这与许多母亲神经过分紧张,对育儿没有自信或者对幼儿期待过高、过分关心有关。

那么食欲不振究竟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呢?什么样的状况才是食欲不振呢?

只有极少部分的孩子会因内分泌异常、感冒等疾病引起食欲不振。一般情况下,食欲不振是由疾病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

首先是吃饭时的态度与育儿方法有问题。父母应反省吃饭时有没有强迫幼儿进食的情况?是否创造了一个愉快的进餐气氛?在育儿方法上,是否有溺爱与骄纵的倾向?我们经常遇到认定宝宝吃得太少或食欲不振的母亲,完全不理会幼儿的态度与心情,一味强迫他们进食。

其次是确认幼儿在吃饭时肚子是否已经饿了,检视午后点心的分量是否适当,进食时间是否规律以及果汁、牛奶类饮料是否喝得太多。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幼儿的生活是否有规律,运动量够不够,并在烹调食物和装盘时多下一些工夫。比如,幼儿喜欢色彩鲜艳、形状可爱的物品,妈妈们可尝试变换食物的色彩,创造新的切割刀法,来引发小宝宝的食欲。偶尔让孩子与朋友一起吃饭,改变一下用餐气氛,或许会对宝宝食欲的增加有所帮助。

怎样对待偏食的宝宝

偏食是指儿童对饮食挑剔或仅吃几种自己喜欢或习惯的食物。偏食是一种不好的饮食习惯,既不利营养的摄入,也不利健康发育。由于儿童对食物不感兴趣,吃得少,或只挑自己喜欢的食物,会造成体重下降、面黄肌瘦、皮肤干燥,甚至出现贫血、低血糖、体温下降、脉搏缓慢、血压下降、营养不良等情况。

偏食的原因很复杂,研究发现,孩子偏食、厌食常出现在以下家庭:独生子女家庭;过分关注孩子饮食的家庭;家长与孩子关系过于依赖的家庭;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的家庭。家庭气氛,特别是进食时的气氛也会影响孩子的饮食习惯。愉快轻松的气氛可促进孩子的食欲,反之则会造成食欲不佳。影响破坏进食气氛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命令型:“吃呀,吃呀”。

恳求型:“好孩子,再吃点儿吧”。

说教型:“你吃饭要有点儿规矩”。

催逼型:“快吃,快吃”。

威胁型:“不吃就不让你玩儿”。

有的家庭边吃饭边看电视,或边吃边玩儿,这样会使孩子分散注意力,不能专心吃饭。有的家庭在孩子吃饭时,家长都盯着他,恐怕他吃不饱、吃不好,慢慢地孩子会把不吃饭当做威胁大人的一种手段,用偏食来换取大人对他的注意和关怀,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家长越着急让他吃,他越是不好好吃。

其实偏食是很容易矫正的,只要家长坚定信心,采用合理的饮食计划,宝宝一定能够克服偏食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