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河水把他冲到河流中心时,他发现前面有一根浮木,如果他用力挣扎几下,是可能把它抓住的。但他想上帝会救他的,于是仍旧随波逐流。
最后,他被淹死了。牧师死后,他的灵魂愤愤不平地质问上帝:“我对你是如此虔诚,你为什么就不救我呢?”
上帝奇怪地问:“我还奇怪呢,我给了你两次机会,为什么你都没有抓住?”
伯利说:“每天都有一个对某个人有用的机会,每一天都会有一个前所未有的绝不会再来的机会。”所以,看到机会,我们不能一味地消极等待;有了目标,就要立即行动。
当你处在逆境中,感觉到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不要总是喊:请给我机会!其实,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充满了机会。只有那些抱怨的人才总是叹息自己没有机会,抱怨自己没有时间,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抱怨机会稍纵即逝。
你曾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在小溪旁散过步吗?溪流中央有很多随波逐流的落叶,有的飘忽而过,很快就不见踪影;而靠近河岸边的落叶,却慢慢地飘荡着,有的被卷入漩涡里,有的则飘到静水处,动也不动。
人生就像流水,有的在一个地方打转转,有的乘着急流往下游奔腾。你乘着这道流水,也许就在岸边优哉游哉,好几年才移动那么一点点,甚至完全静止不动。
随波逐流的落叶只有听天由命,是无可奈何的。它的前途完全由风向与流水方向决定。然而,你却可以自己决定前途,不必老待在静止不动的静水处。你可以向流水中央游去,乘着急流,去寻找你的机会。你所需要的,就是用自己的力量向着急流游去。
自信的高逆商者总能挺身接受考验,毅然跳进未知的世界中,在人生的海洋遨游。他们知道,只要不懈努力,必定可学到新的经验,必定能找到成功的机会。而低逆商的人,只好躲在原来的安全地方,眼巴巴看着他人寻觅到一个又一个成功的机会。
一切的成功和业绩,只属于那些富有奋斗精神的人们,而不是那些一味消极等待机会的人。成功者从不仰望天穹,坐等机会掉进怀里,只有弱者才会等待机会。优秀的人不会等待机会的到来,而是寻找并攫取机会,把握机会,创造更好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既定的目标。
机会靠自己创造
机会决定人一生的命运。机会是不会花费气力去找寻那些浪费时间的懒惰者,机会总是落在那些忙得无暇照料自己的有成就的人身上。机会是一种想法和观念,只为那些有梦想和实施计划的人显现。
机会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存在厚此薄彼,就像阳光雨露播散到大地上的每一块地方。面对机会的阳光雨露,你究竟能不能真正地把握住。
机会虽然有一定的神秘性,但也不是无法捉摸和预料的。聪明人总是一面从事手头的工作,一面注意捕捉取得突破和成功的时机。当时机没有成熟的时候,他积蓄力量,寻找出路;一旦时机成熟,就顺应形势或潮流,促成自己的事业达到高峰。
机会是不会花费气力去找寻那些浪费时间的懒惰者,机会总是落在那些忙得无暇照料自己的有成就的人身上。就逻辑而言,机会应该会找那些时间充裕的人,但事实上,机会却是为那些有梦想和实施计划的人显现。
我们总以为机会是活的,会动的,它会主动找到那些愿意迎接机会的人。事实上,刚好相反,机会是一种想法和观念,它只存在于那些认清机会的人的心中。
英国著名电视女明星约翰娜在成名之前,只能在电视中扮演配角,尽管她当时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艺术修养。为了给自己创造机会,她每拍完一部片子,就找主角一起拍照,然后将照片印成剧照,注明片名和演播日期,并用大字标出自己扮演过的角色。
后来,当她听到某电影公司将摄制一部新片,就把这些剧照寄给物色演员的制片人,自我推荐。制片人看到她为那么多名演员配过戏,在那么多电视剧中担任过角色,就认定她是个很不错的演员,从而选中了她。
就这样,她找到了这次难得的机会,终于担任了主角,继而一步一步成长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亚历山大在攻克了敌人的一座城邑之后,有人问他:“假使有机会,你想不想把第二个城市也攻占了?”
亚历山大怒吼道:“什么?机会?我不需要机会!我可以制造机会!”
不断地创造机会,正是亚历山大能成为历史上最伟大帝王的原因,也唯有不断创造机会的人,才能建立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
世界上到处需要而恰恰缺少的,正是那些能制造机会的人!
人不仅要把握机会,更要创造机会。培根说:“智者所创造的机会,要比他所能找到的多。”成就大事的高逆商者从不怨天尤人,从不会为自己寻找托词,他们总是迈步向前,审时度势,以寻求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机会。他们更不会等待别人的援助,他们自助;他们不等待机会,而且自己制造机会。
反之,低逆商者在等待机会,进而甚至成为一种习惯。工作的热情与创造的激情,就是在这种等待中消失的。他们之所以沉迷于逆境中,是由于他们对待机会的态度——他们总是眼界太高,欲望太奢,往往为着一心要摘取远处的玫瑰,反而将近在脚下的菊花踏坏。
时刻准备着,当机会来临时你就成功了
从很大程度上讲,人是机会的产物。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能力以及他的成就时,我们不能完全忽略机会的重要性。在时间的重要性和价值之间没有均衡,一个出乎意料的5分钟,就可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但是,人不是靠像偶尔撞在木桩上的兔子那样获得成功的。事实上,通常我们所说的命运转折点,只是综合我们之前的努力所取得成绩的机会。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校训就精辟地诠释了勤奋、机会和成功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刻准备着,当机会来临时你就成功了。
麦克阿瑟将军说过:“召集军队上战场的军号声对于军人来说,就是一种机会。但是,这嘹亮的军号声,绝不会使军人勇敢起来,也不会帮助他们赢得战争,机会还得靠他们自己来把握。”
促使一个人抓住机会并走向成功的,正是他的个性及个人能力,偶然的机会只对那些勤奋工作的人才有意义。
流传甚广的奥尔·布尔的一件轶事能够更好地说明这个道理。这位杰出的小提琴家,多年以来一直坚持不懈地练习拉琴。通过不断的练习,他的琴艺早已登峰造极,但是他始终还是默默无闻,不为大众所知。
一次,当这个来自挪威的年轻乐手正在演奏的时候,著名女歌手玛丽·布朗恰巧从窗外经过。奥尔·布尔的演奏使她如醉如痴,她从来没有想到小提琴能够演奏出如此优美动人的音乐,她赶紧询问了这个不知名乐手的姓名。
随后不久,在一次影响力极大的演出中,由于玛丽·布朗突然与剧场经理发生了分歧,就临时取消了自己的节目,奥尔·布尔被派到前台救场。
面对云聚起来的大批观众,奧尔·布尔演奏了一个多小时,就是这一个多小时,使奥尔·布尔登上了世界音乐殿堂的巅峰。对于奥尔·布尔而言,那一个多小时便是机遇,只不过,他早已为此做好了多年的准备!
成功的秘密在于: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已经做好了把握住它的准备。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你可以没有开枪的机会,但机会来时,你不能没有子弹。
对于那些懒惰者来说,再好的机会,也不会降临到他的头上;再大的机会,也只会彰显他的无能和丑陋,使他变得荒唐可笑。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者,他的运气才迟早会到来。
公司管理者总是喜欢办事认真、不出差错的员工。如果一个木匠必须亲眼看着徒弟的工作,才能肯定他没有做错的话;或是一个银行司库员必须亲自核查他的簿记员的账本,方能肯定准确无误的话,那么与其让别人来做,还不如自己亲自来做!所以,老板会马上炒这些不称职员工的鱿鱼,更不用说给他们机会了。
当一个人“撞上”了一个好职位的时候,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利用了什么有利的条件,而是因为他已经为得到那份工作做了多年的准备。
每一天,都要尽心尽力地工作,每一件小事情,都要力争高效地完成。尝试着超越自己,努力做一些分外的事情,不是为了看到公司老板的笑脸,而是为了自身的不断进步。即或是在同一个公司或同一个职位上,机会没有光临,但在你为机会的来临而时时准备的行动中,你的能力已经得到了拓展和加强,实际上,你已经为未来某一个时间创造出了另一个机会。
谨记哈佛校训:时刻准备着,当机会来临时你就成功了!
逆境中,有时需要选择放弃
在人生的追求之路上,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厄运。这时我们便会告诉自己坚持下去,不要放弃,终会获得成功。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应该学会放弃。
古罗马有一则寓言:两条河流从源头出发,相约流向大海,它们穿过山涧,最后到了沙漠的边缘。它们一筹莫展,讨论着怎么办。
其中一条河说:“我一定要流过去,找到大海。”
另一条河则说:“不如回去再等机会吧,如果前进,我们可能走不出沙漠就干涸了。”
结果,一条河执著地前进,干涸在了沙漠里。另一条河则放弃前行,就此停下。它积蓄能量,等待良机,等到雨季到来后最终流向了大海。
古代传说中有一种叫“泥鱼”的动物。每当天旱,池塘里的水逐渐干涸时,其他鱼类都因失水而丧失了生命。泥鱼却依然悠然自得,它只要找到一块足以容身的泥滩地,便把整个身体藏进泥中不动。
由于它躲藏在泥中动也不动,处于一种类似休眠的状态,所以可以待在淤泥中半年、一年之久而不会死亡。
等到天下了雨,池塘中又积满了水,泥鱼便慢慢从泥中钻出来,重新活跃在池塘中。其他死去鱼类的尸体成了它最好的食物。这时它很快繁殖,成为池塘中的占有者和统治者。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由于泥鱼有这种适应天道的能力,所以成为有不死之身的奇鱼。
泥鱼的聪明之处就是懂得适时放弃的应变之术。人在逆境之中,能不能随着外界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维护自身的利益,这是聪明和愚蠢的分别。不管具体情况如何,抱着既定的条条框框,不调整变革,一条道儿跑到黑,这是蠢人的做法。以自身利益为核心,以外界环境的变化为参数,本着灵活机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进退自如,随机取舍,这才是聪明的行为。
把一只蜻蜓放飞在一个房间里,它会拼命地飞向玻璃窗,但每次都碰到玻璃上,在上面挣扎好久后,它会在房间里再绕上一圈,然后仍然朝玻璃窗上飞去。当然,它还是一次一次地“碰壁而回”。
其实,旁边的门是开着的,只因那边看起来没有这边明亮,而追求光明是多数生物的天性,所以蜻蜓根本就不会朝门那儿飞。它们不管遭受怎样的失败或挫折,总还是坚决地寻求光明的方向。
当我们看见碰壁而回的蜻蜓的时候,应该从中悟出这样一个道理:有时,我们为了达到目的,选择另一个看来较为遥远、较为无望的方向,反而会更快地如愿以偿;相反,只盯着一条路走下去,则会永远在尝试与失败之间兜圈子。
百折不回的精神虽然可嘉,但如果面前望得见的目标是一片陡峭的山壁,没有可以攀缘的路径时,我们最好选择放弃,换一个方向绕道而行。为了达到目标,暂时走一条与理想相背驰的路,有时也是大智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