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奶爸经
4221600000005

第5章 改变认知——走出育儿的误区(4)

好一个“挂着钩”的,这句话我想在这里引申一下。老苏的话用现在的语言翻译过来,就是教育内容或教育资源从来不是孤立的,零散的,当孩子们掌握了学科之间的内在规律与联系性,就能轻易地识记更多的知识内容。再说通俗一些,语文、数学、英语也好,历史、生物、化学也罢,他们之间从来就有着深刻的血缘关系,而不是各自为正的。有的孩子偏科,并不是代表她学的这课有多么深入,而是她偏爱这门学科,有的教师和家长认为这是她拥有了自己的强项,其实是荒谬的。

各种基础学科就好比各种维生素,你哪一种摄入的少了,对成长都会很坏的影响。要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你就要做到营养的均衡;同样,你想要孩子正常的成长,各种基础学科一个也不能少。有人说我经常为“应试教育平反,为素质教育设障!”——其实,我的真实想法是,素质教育的载体依然是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不是简简单单被某些专家提出的“快乐教育”;应试教育的提法是在讽刺为了考试而学习这种功利态度,我们要改变的是学生乃至社会的这种态度或想法,而不是停止学习知识的脚步。

给大家举一些大家的例子,柏拉图既是伟大的哲学家,还是摔跤一流的体育家;马克思既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优秀的经济学家;苏轼既是卓越的诗人,也是旷世的画家;毛泽东既是军事家,同时也完全可以称为文学大家。

这样的例子可能数不胜数,也许你会说他们是大家,没有普遍说服力。我倒觉得,恰恰是他们各方面都会出色,才成为了大家心目中公认的大家。当代,无论中外,很少有人被我们称为大家,恰恰是因为没有各方面都很出色的人。也许你会说这个时代需要的是专家,但是在文化大融合,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一个只掌握一门学问的人也很难适应社会。甚至我们可以这样想,人人都是“专家”,将意味着我们有可能失去了共同的话题,导致了交流上的障碍——当然,一个人偏科所带来的危害还远不止这些。

可以想象,一个有多种爱好的人,会轻松与各种人打交道,她就会变得更加博通,更加的自如,更容易生存。很多家长过早地将孩子限制于一种特长的培养,是一种非常冒风险的事情。如果成功可能会成为丁俊晖和刘翔,如果不成功,实际上就丧失了再次选择的机会。

不需要,也不应该给孩子们过早地定向。“你将来一定是个画家!”“你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日后成为钢琴家!”孩子的发展轨迹会受到多重的影响,过早地定向对于孩子的发展是一种严重的约束。之前,我举过一个例子,有些低年龄的孩子被报名参加英语比赛,家长跟孩子说,“你呀!任务就是拿到英语比赛第一名!饭不用你做,家里的事情你都不用管!其他的事情你都放一放,全身心投入到备战中去,明白么?……”这样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很不利,在低龄,即0-6岁的时候,应该让孩子广泛接触不同的生活,而不是单单陷入一种学科的学习,因为在低龄阶段孩子们的好奇心最强,想象力也最强,了解外面世界的丰富性,是他们开始热爱这个世界的首要原因。一个不热爱世界的人,将来不会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也无论如何称不上一个成功的人。

我们再回到开头提到的老苏,看他的文章,你会发现他是一个热爱世界的人,他教授了语文、数学、生物、物理等多门学科,每门学科都琢磨出窍门规律,而且非常积极热情地传授给他的每一个学生和同事。因为他发现了一个教育的规律,准确地说是学习的规律——“各种知识是挂着钩的!”

如果家长、老师在教育的一开始,就不强调各种学科的独立性与重要性,而是把他们形容成一个大家庭,孩子们就不会感到他们是如此疏远与陌生,而会觉得自己经常去一个大家庭中去串门做客。我想介绍一些简单的方法供大家参考,看看是不是可以让学科之间“挂着钩”。

其一,散步时的学习。

秋天好美,我们总会忍不住看看落叶缤纷。是走马观花,还是驻足品味?老苏经常带着学生们去散步,走到果园他会问问孩子们看到了什么,感觉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给他们讲一讲各种树的学名与性状。这样一来,他训练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也为他的语文教学和科学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你说高不高?其实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孩子就收获了知识,增长了能力。我们可以让孩子为我们拍照、录像,谈谈他们对于自然的感受。有个培训机构让我给老师们讲写作,我说写作不是教出来的,是体验出来的,有了那么多的感性观察与理性认知,不怕没得写,写不好。

其二,听音乐时的学习

现在小学正在提倡学科综合,我很高兴。学科综合恰恰就是“挂着钩”教学法。然而这需要教师们极高的综合能力与全面知识。我们经常说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大概可以满足这个要求,但他们不一定都会教书啊!我想说,这条路我们还要走很久。我教过六年级的音乐课,我一翻课本,嘿!和我们小时候上的课一样!《盼红军》、《土拨鼠》、《阿细跳月》——连位置都没怎么变!我想想我小的时候,教师上课的模式是先练声、然后唱音符、然后唱歌,从来如此。我觉得,唱歌很容易,难得是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与情感。所以,我和所有音乐老师不一样的做法是,我先讲歌词。好的歌词更容易吸引学生关注这首歌曲的学习。在讲《盼红军》的时候,我第一个问题是“盼红军”三个字当中,哪个词最重要?学生异口同声“盼”!我微微笑一笑,摇了摇头,“是红军两个字啊!孩子们!”学生感觉不理解,一个个听得很认真。我继续说,“盼是一个动词,可以指向任何人,红军则不一样,他们是一类特殊的人,为什么会盼他们?而不是盼别人,是这节课我们要弄明白的唯一个问题。”也许学生听起来觉得不像音乐课,而我觉得能把歌词讲明白,对于孩子理解这首音乐格外重要。我让孩子们整体看了一遍歌词,他们找到了红军可以为穷苦老百姓带来的种种好处。我觉得这就是在音乐课上训练了语文阅读能力,甚至也可以说提高了政治思想。老师当然要高于学生一步了,我说大家把5段歌词对比来看,有什么不一样么?学生说不出来,有的孩子看出来段首的时间不一样。我说,“正月里来……三月里来……四月里来……时间在匆匆而过,大家盼望红军的心情越来越着急了,只有看到红军才能得美好的生活,这首歌曲里贯穿了浓厚的期盼,正在在这种背景下,这首歌才创作出来,好,接下来,老师用钢琴带大家来感受这份情感浓厚的作品……”当我说完这些话时,很多孩子的眼中流露出信服而顿悟的光芒,让我一生难忘。

其三,做饭时的学习

很多家长让孩子远离厨房,这是大错特错。在厨房中可以让孩子学到很多很多。从小参与做饭是培养孩子家庭观念与责任感的不二法门。如果你是大厨,他就是大厨助理。早期可以让他们完成一些简单动作:提供“一勺盐”,“拿三个碗”,“掰五头蒜”……大一些了,可以让他们完成买菜、洗菜、择菜、洗碗的工作……在这些简单的工作中,锻炼了他们的数字概念与统筹能力,我相信买错几次菜,他就可以精通百以内的加减法,这比多做几道数学题要有用的多。有一点请记住,如果小时候让他们接触做饭,他们就不会讨厌做饭,就像小时候我们让孩子穿衣服,没有长大了会讨厌穿衣服一样——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生活习惯了。

其四,阅读时的学习

其实,在少儿分社工作期间,我重点的研究方向是儿童的潜能阅读。我在我前面的文章中也重点谈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和阅读的方法,这里不想赘述了。记得老苏总是不厌其烦地谈阅读是孩子提高各种素质的最快的方法,现在我也是深有体会了。值得一提的是,针对0-6岁的功能性阅读我还是想说一说,0-3岁最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行为能力的培养上,因为这段时间错过了无法补习。4-6岁的时候是亲自阅读的最佳年龄,手捧绘本,家长可以让孩子感受他们的关心、博学以及各种生活技巧。我翻译《宝贝熊玩转数学》时,我就觉得孩子一定会喜欢!里面的故事情节既生动又现实,在感受各种人情世故的过程中,轻松接触各种数学概念,为日后数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方法当然还有很多,写了这么多,就是要告诉我们的家长朋友们:偏科如偏食,父母莫轻视。少壮多体验,方可获真知。我曾经提出了“托盘原理”,用在这里也比较合适:当一个厨艺精湛的大师做了一道珍馐佳肴,却用了一个破烂托盘呈现在你面前,你会怎么想呢?当然,太愚蠢了!人也是一样,你的优势就是那一道珍馐佳肴,你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素养就是那个托盘,怎么敢说对于你的一生没有影响呢?

注重孩子的各种基本知识与素养,就是给孩子的成长买保险,这该是理性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正确态度吧!

破坏性的行为与建设性的内心

林妈妈有一个两岁大的儿子,生性活泼好动。对周围的环境也是充满了好奇,为了开发他的智力,家长给他买了很多很多玩具。可是他的行为却让妈妈大跌眼镜!就说上个礼拜,母亲给他买了高级的积木玩具,本以为他可以搭出美丽的城堡,没想到他却拿着积木到处乱扔乱砸,简直是在“破坏”!这让林妈妈感到愤怒和无奈。

我在小学当教师的时候,我经常和一些家长说,你们看一个孩子,我要看30多个孩子,我的精神紧张程度是你们的30倍。一节课中,有的孩子打哈气,有的孩子放屁,有的孩子出怪样,有的孩子耍个花样会受伤,这些都会牵扯老师的精力和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在了解了学生的“破坏力”之后,我决定采用“大禹治水”的办法——我在课前设置“疯狂一分钟”,大家可以疯狂的呐喊、说话、敲桌子、跺脚,尽情释放自己的能量。后来发现这种方法,不能阻止孩子的破坏力。唯一有成就感的是,班上特别内向羞涩的孩子变得活泼起来,上课敢于发言了。

破坏性行为到底意味着什么?中西的学者众说纷纭。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弗洛伊德把破坏当做是人的本能之一。然而,我们似乎不愿意将我们可爱的宝贝与“坏人”相提并论。其实,如果我们不把自己看做是人,而是把我们看做是生物,很多问题又会变的简单起来。动物世界肉弱强食,并没有被看做是邪恶战胜了正义。而在我们的早教书却告诉孩子们狼是凶恶的,羊是善良的。就像钱钟书先生所说,“……这样做不是把孩子教坏,而是让孩子们变得过于单纯了……”前一段时间,类似《狼图腾》的书卖的很好,好的原因也是它所推崇的观念与我们儿时受到的教育大相径庭,冲击了我们的固有思维,形成了卖点。相信有很多孩子因为听了狼与羊的故事之后,选择了羊作为榜样,一生成为了顺从听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