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奶爸经
4221600000024

第24章 剖析案例——分享身边的故事(3)

其四,举办各种风采展示活动。这类爱表现的孩子一般具备某种特长,那么就为他们搭建一些学习以外的展示舞台。他们得到了尊重与满足,会他们一种好学生的自我认同,从而约束自己不良的行为。

原来的老师都是严厉的,现在的老师应该是智慧的,通过智慧也可以让孩子们尊重你,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文化家庭的教育问题

勇赫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报社的资深编辑,上次偶然收到朋友送的《孩子独立“靠”父母》,我觉得里面的育儿方法很成体系,比起狼爸、虎妈之类的经验之谈,多了很多思考性与指导性。读后很受启发,再次表示感谢。您知道像我们这样的人,不好意思去请教家庭教育的问题,但我是觉得如今教育问题非常普遍,相信很多的人都需要您的帮助。我家小男孩初中三年级,他所在的学校是当地一家重点中学。我觉得现在孩子的压力很大,尤其是他们学校,成绩两极分化,成为不了好学生的团队,就得成为落后生的团队,我的儿子在学习过程中感觉非常吃力。他开始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运动上,他想在这里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可是买了球鞋、球衣,又发现自己不是运动的材料,这让他很挫败。还有一个问题,你知道,我们家庭应该算是文化人,所以不会骂人,可是男孩子之间可能多多少少会带出一些脏话,没有这些脏话反而不能正常交流。我的儿子也学着说一些脏话,但是同学们却笑话他非常做作,请勇赫老师给我一些指导,多谢。

一位南京的父亲

一位南京的父亲:

您好!感谢您对《孩子独立“靠“父母》的高度评价,真是愧不敢当,只是希望能提供一些家教的思路给我们的家长朋友们,为大家减少一些烦恼。

可以肯定的是,您很了解您的孩子,至少我们可以通过您的描述,大致清楚您孩子的现状。给我的感觉是孩子是一个比较听话懂事的孩子,而且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暗示与影响,缺乏自我的认同与规划。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比较听话懂事。我曾经是一个比较听话懂事的孩子,可以说现在也是听话懂事。我相信很多孩子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听话懂事就算是孝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就是封建残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母说的都对你好,父母说的都是对的——父母在家庭中处于一种权威的地位,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从属地位。但关键是,听话懂事并不能产生个人价值与尊严,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可能被冠之以“好孩子”的称号,而成人之后,却会被同龄人耻笑。可以说,往往是文化家庭或条件不错的孩子容易犯这种“乖乖病”。父母给了孩子太多的“正确答案”与“解决办法”,孩子不用做出太多的判断与思考,渐渐退化了他们的创造力。

容易受到暗示与影响。您是一个文化人,平常的耳濡目染定然让孩子受益无穷。也恰恰是您具有了丰富的思考力与表现力,让孩子在很多时间生活在您的思想光环当中。通过您的来信,可见您是非常确凿自己的结论的,这对于孩子而言,也是一种非常大的影响。从信息接收的角度上看,他们更习惯于被动的接受信息,而不是主动的寻找信息。

缺乏个人认同与规划。人家学习,他就学习,人家运动,他就运动,人家骂人,他就骂人……这种跟风的表现,对于形成个人的独立人格非常有害。换句话说,他不是非常独立。独立的人应该具备个人的独立意识(表现在个人认同上)与独立行为(表现在个人发展规划与行动上)。

突然想起了孔子说的一句话,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带有封建伦理色彩,我们姑且不谈。孔子的思想是很辨证的,一个完整的人格才是正常的人格,或者说完美的人格。心理学上有一个选择题,就是一个一丝不苟从不犯错的人和一个平常认真偶尔犯错的人,哪一个更容易受到别人的喜欢?很显然,后者。人们愿意接受一个有缺点的伟人或领导,因为那样会显得非常的真实与亲近。我曾经说过男人的标准四个字“粗中有细”,女人的标准四个字“柔中带刚”。虽然有些武断,但我觉得这样的男人、女人更让人喜欢,因为他们有共性,也有个性。在您的来信中,我觉得孩子少了一些应该有的叛逆,应该有的个性,我想给您提一些建议。

其一,鼓励孩子思考。文化家庭存在着一种共性的问题,家长容易拿主意,而且是非常“正确”的主意。我们鼓励孩子进行独立的思考,也许他们的想法是幼稚的,但是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多让孩子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看的图书、多听一些自己喜欢的歌、多看一些自己爱看的电影,逐渐培养自己的认知。

其二,鼓励孩子表达。您的来信可能是我所见到的字数最多的,一方面表明您对孩子的认真与关注,另一方面也表明您可能缺少对于孩子的倾听。说教再好,也比不过身教,道理再明,也比不上做到。让孩子做听众,不如让孩子做生活舞台的演员。可以鼓励他坚持写日记,鼓励他参与家庭讨论,在更多的时候亮出自己的观点,不必加上评判与批评,给予他足够的平台与机会。

其三,鼓励孩子接触不同群体。可能在您的眼中,文化人是高品位的,是值得交流的。其实不然,一个人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表现在他与异类群体的相处与交流上。很显然,社会上并不是都是“文化人”,同学当中也不是所有孩子都是内秀而文雅,他需要和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掌握人际交往经验,为日后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

其四,鼓励孩子说出梦想与需要。初中的孩子已经具备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他们应该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想要什么,但恰恰是缺乏方法与能力。我曾经说过,“学习是实现孩子梦想的天梯!”您是否了解孩子的梦想?您是否可以引导孩子将他的梦想与现实的学习结合起来?

其五,鼓励孩子制定个人的成长计划。您在行业里是位很优秀的很成功的人士,但这并不代表您可以照搬您的成功模式给您的孩子。时代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孩子需要有自己的成长空间。不可以代替孩子进行思考、表达以及人生规划。

0-6岁是独立教育的黄金时期,6岁之后孩子开始走向叛逆,学习的责任由父母身上转移到学校与学生自身。家长在家庭中不要过分追问学习与成绩的问题,而要多关心孩子的生活与心理成长上的问题。文化家庭的优势非常明显,不要让优势成为孩子成长的羁绊,让他们感受一个全面的世界吧!

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

勇赫老师:

您好!

我跟老公是经朋友介绍认识的,或许是缘分,我们很快坠入了爱河。通过一年的相处和了解,我们在2010年5月决定结婚,婚后的生活一直都非常地和睦。我一直以为,在这个爱情已是快速消费品的年代,我们会迎来我们的银婚,金婚,一起浪漫到老。可是在我们的孩子降生的那一刻,家的和睦和平静瞬间被打破。一直到现在,孩子已经8个月了,我竟有了离婚的想法。

我在家是全职太太,请了钟点工,每天来家里2次,为我分担家务和看孩子的重任。他在外边工作赚钱养家。我自己在家带孩子非常的累,每天晚上他回来之后我特别希望他能抱抱孩子,陪一会孩子,好让我安静一会。可是他一回来之后吃完饭就坐在电脑旁继续工作,我跟他说过多次,希望他能帮帮我,可是他总说工作还没有忙完。

每天晚上,孩子都会大哭一次,为了让他睡一个安稳的觉,第二天上班精力充沛,我跟他分开睡。他倒也乐意。我看的出他很喜欢孩子,每天早上他都会陪孩子一起吃饭,周末也会带孩子去小区楼下玩。

可是,我们的关系却逐渐疏远。我的把孩子看的我任何人和事都重要,因为我担心孩子会生病,会不小心摔在地上,每天的我都很紧张,可是每次想到他我就感到有些孤独。他有一次一晚上都没回家,我给他打电话他也不接。我很恼火,第二天他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对他大声吼了两句,两人吵了一架。孩子在里面哇哇大哭。从那以后我们开始冷战,很少跟彼此说话,这让我很痛苦。我整天闷闷不乐,孩子虽然不会说话,但我看得出他也不是很快乐。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的情绪已经影响了孩子的成长。我很爱我的老公,可是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去维系我们这段婚姻,我最近非常的痛苦,竟然想到了离婚。

希望勇赫老师能够帮助我!

年轻妈妈

年轻妈妈:

您好!

读到您的来信,我能体会到您非常需要专业的指导。这个指导并不是简单的心理疏导,而是一种家庭支持系统的建立。从两人世界到三口之家,看似只是数字的变化,其实背后是家庭结构的重组。

事实上,男性进入父亲的角色要比女性进入母亲的角色晚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的这位年轻的妈妈很显然没有接受这个客观的事实。从您的言语中,我们似乎能够体会到这样的情绪:孩子的爸爸非但没有尽什么责任,怎么还不如从前了呢?丈夫在有孩子之前是好男友、好丈夫,怎么会在有孩子之后,就不合格,不称职了呢?我们经常依据我们的经验来看问题,好男孩,必然会成为好男人,好男人一定会成为好丈夫,好丈夫一定会成为好爸爸,好爸爸一定会成为好爷爷……这里面自然会有连带关系,但并不是必然联系。这是因为社会角色越来越复杂,而角色本身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听话懂事、学习好可能就被冠以好男孩,但是我们并不能说听话懂事、学习好就是一个好丈夫。一方面,做好角色是个人经验与自我顿悟的结果,另一方面做好角色需要社会教育与帮助。可以认为,学校教育其实就是对好男孩与好女孩的角色教育。一些发达国家,包括中国的一些发达地区已经出现了“婚前培训”,这种教育培养目标就是好丈夫与好妻子,这是非常必要的。父母课堂的出现无论从科学性,还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都是大势所趋。

目前,父母课堂在大陆地区并不普及,我们可以依靠自身资源来解决这个问题,要知道好丈夫与好父亲都需要妻子的培养。

其一,改变自己的家庭观念。在信中,我们会发现,妻子是一个非常“相夫教子”的模范妻子,但是你要知道“相夫教子”是中世纪的传统理念,并不符合科学。丈夫与妻子有同样的育儿义务,并且父母共同参与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人格完善。

其二,强化父亲角色意识。相信“当爹”对于一个男人来说都是骄傲的事情,男人在外面很少说到自己的妻子,但是会经常炫耀自己有了儿子或闺女。那么在家中,请不要吝惜你的言语,是时候改变称呼了。从老公到孩儿她爸,这是一次质的飞跃。事实上,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暗示效应。丈夫向父亲的转型,需要一个过程,这需要妻子的参与与帮助。当丈夫出现在孩子的视野里时,我们要热情地说一声,宝贝,爸爸来啦!相信这句话就像充电器一样,让你的丈夫变得精力充沛。

其三,共同承担家务与扶养。全职对于儿童是幸运的,对于女性是一种比较大的负担。这种负担来源于精神上的压力与社会生活的闭塞。很多妻子因为全职变得沉默寡言,甚至与丈夫日渐疏远,最好的办法是让丈夫参与家务劳动与扶养。当然,我们需要在其中进行鼓励,毕竟很多男人不太擅长家务活。

其四,爱与需要的表达。中国的女性缺乏爱与需要的表达,这是与传统习惯紧密相连。事实上,夫妻之间非常需要爱与需要的表达,因为这样可以让对方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甚至是努力的方向。很多妻子把孩子打理很好,会给丈夫一种错觉,他是多余的。所以,你要经常表达,自己和孩子爱他,也需要他的爱。

有太多的新家庭,太多的年轻妈妈,她们虽然承认了丈夫是孩子爸爸,却没有给爸爸展现的机会。丈夫还是像以前一样,早出晚归的上班下班;睡觉变成了一个人,睡眠质量也没有收到丝毫影响;家里多了一件小玩具,想玩就玩一会,不想玩就在电脑上继续工作……年轻妈妈感觉非常委屈,她为爸爸着想,又辛苦带孩子,丈夫怎么就没有一点“表示”呢?有意思的是,丈夫做着原先的自己,她觉得把妻子安排在家看孩子非常正确,因为女人嘛,就应该做这些事情嘛!如果妻子抱怨,丈夫会说,我在外面挣钱多不容易啊!你不就看看孩子吗?丈夫与妻子的关系被埋下了深深隐患。

两种不同的家庭关系

在家庭支持系统里,亲子关系与夫妻关系应该是等长的。简单来说,你替丈夫做了父亲该做的事情,非但不会对丈夫有好处,还破坏了丈夫与孩子的关系,进而也会影响到夫妻关系。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丈夫回到父亲这个角色上来,共同进行孩子的喂养与教育,当然,要配合一些鼓励与暗示。鼓励不是说你可以做一个好爸爸,而是鼓励丈夫可以像妻子一样完成家务活动。暗示比较容易,就是经常在与孩子对话中,提到“爸爸”,这样丈夫会有一种存在感,当然也是归属感。

亲子关系不是母子关系。

很多专家都认为必须注意母亲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强调“母子一体化”的科学性,鼓励母亲陪伴、母乳喂养、母子同床……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这样做并不是说孩子的培养与成长问题由母亲一个人来完成。事实上,父爱对于孩子的成长也非常重要,男性天生会给人一种安全感,男性的勇敢、坚强、刚毅的品质也会对建立孩子完整的人格有着重要的帮助。除此之外,父亲与母亲不同的视角对于孩子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与空间。我们会在以后的时间里,和大家分享如何建立更好的“新家庭关系”——家庭支持系统。

丈夫不是育儿助手,而是育儿达人。丈夫应该做什么呢?我们看到过很多育儿图书,非常详细地介绍母亲应该如何成为育儿达人。很多母亲一个人承担,暗自叫苦。还有一些母亲成为了育儿的女王,父亲成为了助手,甚至是仆人,这也是不对的,这样很可能导致丈夫的心不在焉。应该积极地让父亲参与育儿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建立父亲的形象,对于丈夫的人格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父亲的一些思路与想法和母亲有很多不同,相信用心的父亲一定可以成为育儿达人。

很喜欢马克思?惠特海默说的一句话,整体大于各个部分之和。家庭支持系统就是将父亲、母亲与孩子三个部分紧紧整合在了一起,形成一股巨大的合力。有的时候,亲子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家庭支持系统可以做到;有的时候夫妻关系解决不了的问题,家庭支持系统可以做到。这一定是个值得探讨和有兴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