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懂一点人情世故
4221100000022

第22章 武林高手是这样炼成的(2)

黄金从矿山中炼出,美玉从玉石里磨成,不经历空幻就不能得到真理。道从酒杯中悟出,神仙也许能在声色场所遇见,再雅的事物也离不开俗的基础。

前段时间,看一个中央台鼓励青年创业的节目,请来成龙发言。

成龙拿着话筒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和元彪一起拍一个镜头,就是两个人从墙头往下跳,跳得腿都疼了。这时导演问,有没有事?成龙和元彪忍着痛,说没事没事。因为一旦说有事,第二天就没有工作了。好不容易拍了十几次,终于通过了。这个时候,两个人分到了一天的工钱。两个人躲在墙后数了数,每人是35块……讲到这里,成龙的眼泪都流出来了。

《菜根谭》中说:

“金自矿出,玉从石生。”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是经过艰苦修炼而来的,就好像矿石不经过冶炼就不能成为黄金,不经过雕琢就无法成为美玉一样的道理。每个人都应该明白,既然我们喜欢黄灿灿的金子,就要忍受炼金的过程,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我们又怎能轻易省略掉这个过程?所以我们要接受这个残酷的挑战。

不然,我们就是一个懦弱的人,一个缺乏坚强意志的人,一个在困难面前当狗熊的人!这样的人必定与成功无缘,无论做什么都将一事无成。要知道,一个只想得到金子却不把矿石看在眼里的人,其实就是一个“聪明”的傻子。

有一位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整天计划让自己的人生像比尔·盖茨那样辉煌,不说成为世界首富,至少也要在中国创办一家拥有千万资产的大公司。但是令人可笑的是,他连一份普通的工作都找不到。大学毕业以后,他先后去了4家公司,最后都因上班迟到早退被炒鱿鱼。

年轻人对辞退自己的公司非常愤怒。他对人事部经理说:

“我警告你,在不久的将来我会创办一家非常大的公司,自己当总裁。你竟然有眼无珠,炒我的鱿鱼,那咱们走着瞧吧!”那位经理笑着对他说:“你连一名合格的员工都做不好,连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都不会处理,竟然还想自己创办公司,这不就像一个人连路都不会走,竟然想跑一样吗?”

年轻人不把普通工作放在在眼里,一心只想当大公司总裁,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在现实中的做法无疑是错误的,这就成了一个只想要金子却不肯理会矿石的傻子了。要知道,日常的工作虽然平淡无奇,但就像蕴藏金子的石头一样,我们只有在其中经受千锤百炼,才能成就伟大事业。

一个人要想取到真经,就要经受九九八十一难。唐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我们都背得滚瓜烂熟了,但是其中的道理很多人还是没有悟透。很多人仍然只是追求结果,而忽视美好事物产生的过程,不肯付出一丝一毫的努力,只幻想坐享其成。这种浮躁心理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只是公子哥的浪漫想象。如果你没有含着金钥匙出生,做这样的梦就是不可原谅的。你一定要明白:朱元璋不可能生下来就是明朝皇帝,他必须经受乞丐、和尚身份的转换和炼狱!在他是和尚和乞丐的时候,就是连他的亲生父亲都没有想到他能够达到皇帝的位置!也许他自己在最初也没有料想到,但是他每天都在默默努力着,他的付出换来了光辉耀眼的结果--一个金灿灿的王冠!

我曾经听过一个专家的访谈,关于教育的,感触很深!以前的教育我们一味地追求结果,大都忽略了过程。在老师和父母们眼中,孩子能考出好成绩、考上大学,这才是最关键的,其他的教育细节都可以忽略不计。然而真的如此吗?在应试教育中我们虽然让孩子学会了知识,但丢掉的却是一生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往往是在日常生活中习得的!

认清自己的能力底限事事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招外忧。

做事要留有余地,莫用力太过,别做得太绝,这样即使老天爷也不会嫉妒我,鬼神也不能损伤我。如果事事追求圆满极致,则即便自己不出问题,也会招来外部危险。

记得小时候削铅笔,刚开始我总想削成最尖的,结果往往折断。

这给了我很深的教训,以后再削铅笔,我都会适可而止,不求最尖了。

关于这个道理,老子在《道德经》中曾说: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意思是,对已贮满的器皿,不如停止不注;宝剑打磨得过于锋利,就不能长期保持。同理,如果一个人迫不及待地想将一件事做到完美极致,最后因过于强求,反而导致失败。

世人往往忽视这一点,凡事总是求全求美,绞尽脑汁企图达到这个目标。其实,不论何事都应量力而行,因为有上坡就必然有下坡,也就是有上台必然有下台的一天,事情到了一定限度必然发生质的变化。这就是“天道忌盈,业不求满”的真义。

有一位武术大师隐居于山林中。

听到他的名声,人们都千里迢迢来寻找他,想跟他学些武术方面的窍门。

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大师正从山谷里挑水。

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水都没有装满。

按他们的想象,大师应该能够挑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

他们不解地问:

“大师,这是什么道理?”

大师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够用。一味贪多,适得其反。”众人越发不解。

大师从他们中拉了一个人,让他重新从山谷里打了两满桶水。

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摇摇晃晃,没走几步,就跌倒在地,水全都洒了,那人的膝盖也摔破了。

“水洒了,岂不是还得回头重打一桶吗?膝盖破了,走路艰难,岂不是比刚才挑得还少吗?”大师说。

“那么大师,请问具体挑多少,怎么估计呢?”

大师笑道:“你们看这个桶。”

众人看去,桶里划了一条线。大师说:

“这条线是底限,水绝对不能高于这条线,高于这条线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起初还需要画一条线,挑的次数多了以后就不用看那条线了,凭感觉就知道是多是少。有这条线,可以提醒我们,凡事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不管做人还是做事,我们都要牢记--为自己设定一个能力底限,不要苛求自己做勉为其难的事。挑水如同武术,武术如同做人做事,在制定目标时,一定不要脱离自己的实际情况,要循序渐进,逐步实现自己的计划,这样才能避免许多无谓的挫折。

为人处世其实并没有什么秘诀,一个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克制!如果看见一块田就想播种,遇到宝物就想据为己有,有个念头就想立刻实现,投入所有的心力,最后肯定会过犹不及,精力全部透支耗尽,不出错误才怪!所以,你必须克制自己求大求全的心理奢望。

越想把一件事做到百分百好,就越难心想事成,总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把自己搞得心神疲惫。当我们抱着一颗谦逊平和的心态做事时,内心不去奢求,反而能顺利实现目标。

从生活的积极意义来讲,不强求是获得心灵快乐的一种方法。一个奢求太多的人,体验不到幸福的滋味,因为他的眼睛总是盯着实现不了的东西。自己明明是条小蛇,却妄想一口吞下一头大象,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做人做事都会急功近利,一不小心就会误入歧途。等被大象踩在脚底下时,才蓦然醒悟,可惜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了!

标新立异没有错,但别在阴沟里翻船惊奇喜异者,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非恒久之操。

做事喜欢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人,一般没有高远的见识;一个自命清高、特立独行的人,操守也没办法保持长久。

人的本性总是喜新厌旧,正如那句老话说得好“新不如旧”。当我们要踏入一个新的领域,投入新的生活的时候,一定要有周密理性的分析和细致的安排,要从大局出发,从长远的利益考虑。只有这样,我们所谓的标新立异才会真正体现它的价值,否则就会把自己深深陷入,得不偿失。

明朝洛阳有个商人,一辈子都在经营绸缎生意--把南方的丝织品倒卖到北方,赚取差价。当时南方是全国奢侈品生产中心,量大质优,这项生意虽然奔波辛苦,但盈利一直很稳定。

商人快六十岁的时候,得了一场重病,卧床不起两个多月。临死前,他把所有生意都交到二十几岁儿子的手中,嘱咐道:

“江南盛产佳丝已经两千年,这是门绝不亏损的生意,你一定要把它守住,一代代地传下去!”说完商人就断气了。

这位少公子满口答应,起初也是谦逊地向店里的伙计请教,还亲自跑了一趟江南,跟当地的作坊主套交情。可父亲下葬还没半年,少公子就开始瞎琢磨了,他想:现在关外匪贼作乱,官军急需优良马匹,兵部也下文,重金求马。这可是地地道道的暴利生意,一匹好马抵得上十匹丝绸!恰巧,他刚结识了一个从关外回来的马匹商人,正好买马也有门路。想到这里,他就真的动心了,迫切想做成这门生意。

在家人和伙计的强烈反对中,他变卖了绸缎庄,成立一家马社,拿着钱和那位马商一起到关外草原买马。谁知刚出城门,就遇上了劫匪。几十万两银子被抢个精光,不仅于此,少公子在搏斗中还搭上了性命。这家生意红火的商铺,由于失去继承人,从此就销声匿迹了。

少公子标新立异,一心想干大事,这个志向值得肯定。但他忘了,做生意不但要考虑盈利,还要考虑风险。当时关外连年混战,事实上已经处于无政府状态。贩马虽然赚钱,但要冒着被土匪劫杀的生命危 险。事实证明,这位少公子“创新”的想法很好,最后的结果却很糟糕,连小命都赔上了。

做生意当然需要求新求变,一直活在过去的框框内,永远不去突破,早晚会变得暮气沉沉。但我们要牢记的是--绝不能刻意求变,跟旧的东西完全划清界限。凡是创新,都意味着冒险,如果不经缜密的调查,不制定详细的计划,不做最充分的准备,就很可能新机会没把握住,原有的本钱也全丢了。

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标新立异和哗众取宠的人,但成功者却寥寥无几。他们大都属于盲目的创新者,刻意搞怪,陷入一厢情愿的自我幻想中,制定的策略根本不具有可行性。这样的标新立异者,哪怕口号喊得再响亮,也只是水月镜花而已!

成功属于沉默和隐忍的人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

潜伏很久的鸟,飞起来必能飞得很高,开得早的花,必然谢得很快;人只要能明白这种道理,既可以免除怀才不遇的忧虑,也可以消除浮躁急求的念头。

民国时期的走红作家张爱玲,曾说过一句经典的话:

“成名要趁早。”这句话误导了不少20几岁的年轻人,他们以为趁年轻成名、成功才是王道,完全忘记了人生是需要踏实修炼和潜伏的。事实上,张爱玲本人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张爱玲晚年在美国发展,处处碰壁,最后病死一间阁楼,一个多星期才被人发现。这正对应了《菜根谭》

中说的一句话:“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年少成功、成名的快事,很多时候是可遇不可求的。真正能成大事的人,往往都是厚积薄发、后发而先至。他们在年少时并不显眼,甚至比同龄人还略逊一筹,但随着岁月的流逝、阅历的增加,他们渐渐显露锋芒,在人生的赛道上实现了超越。

德川家康是一个大器晚成的政治家。他在日本的战国时代能够成功,关键就在于能够做到默默地积攒实力。虽然成名很晚,但他的每 一步都走得很坚实。青年时代不当出头鸟,也不主动消耗实力,而是抓紧时间提升自己的政治军事经验,蓄力待发。不信你看,在他年轻时,最大的风光属于织田信长;到他壮年时期,丰臣秀吉独领风骚。

而他总是那个不被人注意甚至有些被人瞧不起的人。

后来,狂极一时的丰臣秀吉因为好战冒险,派兵挑战当时无比强大的中国明朝。明朝派出精兵强将,丰臣秀吉不堪一击,遭到史无前例的惨败,随之病死。这时,已经“潜伏”得差不多的德川家康横空出世,顺理成章走上历史的前台。一展才智,统一了日本战国,拉开德川幕府时代的序曲。这时世人才发现,原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德川家康每一年都没闲着,一直在增强自己的实力!

德川家康有一句名言:

“人的一生就像背负着沉重的行李走路,急躁不得。”这句话可以视为他对自己人生的总结。在不惑之年才登上成功舞台的德川家康,经历了充足的孕育,所以打下的江山持久稳定。这对我们有着很强的启示意义。

少年成功存在运气和偶然因素,与其相比,大器晚成则是可以追求和自我控制的。苏东坡的老爸苏洵,《三字经》中有一句是这样写他的: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他当了二十七年的文盲才开始读书,却在历史上留下了苏门三父子的美名,还教出了一个大文学家的儿子。再看看神童仲永的故事,从小聪明无比,长大后却一事无成,这不能不让人慨叹岁月的无情。在成长过程中,时间无时无刻不在起着优胜劣汰的作用,它会考验一个人的恒心、自控力,还有对未来判断和选择的能力。所以,少年天才并不可靠,与他们联系最多的一个词是“昙花一现”。只有那些甘于潜伏和隐忍的人,在残酷的竞争中才能笑到最后。

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他们的人生也验证了“老当益壮,大器晚成”

的道理。这些伟大人物,早年大都颠沛流离,作品不被认可,想法遭到排斥,直到晚年才受到追捧或者重视。艺术大师黄宾虹和齐白石,都是到了晚年才成名的。

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唱《歌唱祖国》的小女孩林妙可,一曲成名,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有人羡慕说:

“如果我的女儿也有这样的机会,就好了!

”恰恰相反,对大多数人来说,应该庆幸自己的孩子是平凡的,因为过早把孩子抛到大众面前,让她成为一个“优秀得让人嫉妒的人”,是非常危险的。一个孩子从小就面对闪光灯,潜意识中极容易埋下虚荣的种子,而虚荣是一剂毒药,很可能让孩子长大后滑入失败的深渊。如果父母引导不当,再聪明的孩子都会错过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

我们一定要牢记,上帝总是厚爱那些沉默和隐忍的人。年轻时看到他人风光,我们不必眼红嫉妒,只要持之以恒地做事,积极认真地做人,每个人都会迎来自己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