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富人富什么
4220100000008

第8章 我就是要与众不同——富人的特性(3)

已故的肖尔米克斯博士是世界经济理论界的泰斗,在他获得经济学界某个最高级别的大奖后,回到故乡,并拜访了当年就读的中学。他自己也很惊讶当时成绩的一般,再看智商时,智商分数不过90,也普通得无奇可言。他愉快地解释:“创造了不起的经济理论不算奇迹,只有战胜自己的智商才真正了不起。”

7.富人绝不安于现状

“只要安稳地过一辈子就行了,不必赚太多的钱。”这是现如今大多数穷人的想法。被这种想法占据头脑的人,一辈子也赚不了大钱。只有不满足现状,奋发向上,才是赚钱发财的前提。不愿意过单调无意义的生活,想过更充实的生活,这种念头是引导富人奋发向上的最佳动机。当然这并不是鼓励你欲壑难填或贪得无厌,而是鼓励你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我们不妨做一个假设,假设你是一个机关的职员,每天固定上下班,虽然收入稳定,但不免有买房和供子女上学的压力。如果你不满足现有的生活水平,那么你将会想办法使你的收入增加500元,甚至10000元。只要有这种需要,就会激发强大的动力,你就会通过努力不断实现这些目标。反之,如果你满足于现状,那么你恐怕不能保持现状,因为物价可能上涨,货币可能贬值,意外开销随时都可能出现。

汽车大王福特曾说过:“一个人若自以为有许多成就而止步不前,那么他的失败就在眼前。”

如今提起日本的索尼公司,恐怕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觉得非常熟悉。它从最初创立到现在不过数十年的时间,正是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的不断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使它由一个不起眼的小企业一跃成为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的知名电子制造公司。

在经营公司伊始,盛田昭夫就把“誓做开拓者”立为信条,并以此作为勉励全体职工的“公司训言”。正是依靠这种精神,他们大力研制开发新产品,不惜钱财购买外国专利。在盛田昭夫担任索尼公司总经理、总裁后,索尼公司继续以“誓做开拓者”为宗旨,接连不断地推出一代代世界首创的新产品,如台式电子计算机、单枪电子彩色真空管电视机、家用录相机、家用立体组合音响、电子摄影机等等。

所有的真正富人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在人生的道路上,最忌讳浅尝辄止,固步自封。因为赢得财富和成功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决不可相信自己是完美的,否则,便会走下坡路。

8.穷人走大路,富人过木桥

许多最终无所作为的生意人在经营初期通常都挖空心思地想哪行最赚钱,看到哪一行最热,便争先恐后都去干那一行,但结果往往是千军万马挤上一条道,谁也赚不了钱。

真正的富人有自己独特的做法,那就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现今名震中外的华商女杰胡仙的父亲、拥有“制药王”之称的缅甸华商胡文虎,当年就是这样做的。

胡文虎继承家业,做了药剂师。也许因为早年跟随父亲学了些药学和哲学的缘故吧,时局是否动荡,即使是炮火连天,药品总是人们需要的,换句话说,就是万业都有不景气的时候,但制药、卖药永远都会四平八稳地赚钱。在这种认识的推动下,他和弟弟胡文豹一起,开始了他们的制药事业。

胡文虎钻研制药业,除了继承家传的技艺外,还研究了缅甸的制药法,将二者融合,配制出万金油和八卦丹两种流芳百世的名药,尤其是被认为包医百病的“虎标良药万金油”名气更大,使他们的永安堂药店名气大增。直到今天,在东南亚的华侨及当地人的心目中,“虎标万金油”地位仍很高,它那治疗跌打损作、刀伤枪伤乃至牙痛、肌肉拉伤的灵丹妙药的地位,还是不可取代。

从此,胡文虎声名鹊起。他在祖国大陆上海、福建、重庆、广东等地开了十几家工厂,在东南亚一带也投资设立大批分厂,他的万金油制造业一发而不可收,成就了他的盖世大名。此时,当初笑他“犯傻”,不走“阳关道”,偏过“独木桥”的人,才开始醒悟过来,不得不佩服他。

华人富商中许多人正是像胡文虎这样,不囿于常见,不随波逐流,而是认真思考,大胆出奇招,看到别人注意不到的地方。认准一条道坚定地走下去,终获成功。

9.富人的肩膀能抵千斤

我们很多人或许都知道《为学》中那个单凭着自己的一双脚板、一只钵就到达了佛家圣地南海的小和尚。他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的心中有信念、有目标,并尽最大的努力去实现它。而富人们也是靠着强大的信念才走出了一条致富大道来。

“塑胶大王”、台湾塑胶企业首脑王永庆是台湾的巨富之一。他所经营的塑胶、纤维和合板等行业共有十多家分公司,资产总值二十多亿美元。但在很多年以前,王永庆不过是一家米店的打工者,家贫如洗。

那么王永庆是如何成功的呢?

一次,在美国华盛顿企业学院演讲时,王永庆谈到了他一生坎坷的经历。他说:

“先天环境的好坏,并不足奇,成功的关键完全在于一己之努力。”

15岁时,王永庆小学毕业后被迫辍学,一个人背井离乡,来到台湾南部的一家米店做小工。聪明的他每天在完成送米的工作外,还悄悄地观察上司怎样经营米店,学习做生意的本领。一年后,16岁的王永庆请求父亲帮他借了200元作本钱,自己在嘉义开了一家小米店。开始经营时困难重重,因为附近的居民都有固定的米店供应,王永庆只好一家一家去走访,好不容易才争取到几家住户同意试用他的米。王永庆知道,如果服务质量比不上别人,自己的米店肯定会关门。于是,他全力以赴,在“勤”字上下功夫。他把米中的杂物一粒一粒拣干净,有时为了一分钱的利润宁愿深夜冒雨把米送到用户家中。他的服务态度使用户非常满意,主动替他宣传,介绍新的客户。接着,王永庆为了改善纯粹卖米的困境,自己开设了一个碾米厂。当时他的隔壁也有一个碾米厂,而且条件比他的碾米厂要优越许多。为了同这家碾米厂竞争,他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最终在业务上胜过了那家碾米厂。

20世纪50年代中期,王永庆已经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但他仍不满足,仍在全力以赴地奋斗着。他看到烧碱生产过程中有70%的氯气弃而不用,十分可惜,就打算废物再利用,于是便筹集了50多万美元,创建了台湾第一个塑胶公司。

塑胶这一行业对王永庆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当时有一个化学家还讥笑他肯定会破产。但王永庆认准了就绝不放弃,他发誓要把塑胶事业做成功。当时日本生产的塑料粉充斥台湾市场,质量好价格低,台湾生产的塑胶产品很难与之匹敌。这时候,一些股东们心灰意冷,纷纷要求退股,台塑面临着夭折的危险。但这时候,王永庆的信念毫未动摇,他变卖了自己的所有产业,毅然购买了台塑的所有产权,独立经营。王永庆分析了台塑公司不景气的原因除日本产品的竞争外,还由于台湾地区所需量极为有限,而“台塑”产品则明显供过于求。面对困境,王永庆果断决定继续增加生产,他认为大量增产可压低生产成本及售价以便吸引更多的岛内外客户。在增加产量的基础上,王永庆筹集资金70万美元更新设备,改造生产技术。经过全力以赴、艰苦卓绝的努力,王永庆终于如愿以偿,达到了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售价的目的,逐渐打开了岛内外市场。

台塑公司之所以成为台湾最大的民间综合性企业,根本原因在于其首脑王永庆对信念的坚持,他奋斗不懈全力以赴,一步也不放松,一点也不偷懒。王永庆后来说:“管理合理化的过程是艰难的、缓慢的,但效果却是根本的、无限的。要懂得这些道理并不难,问题是人的惰性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引导着追求舒服的、易行的经营方式;又由于惰性使然,在因循苟且之间存在天真的幻想,耽于表面的功夫,这种心智的障阻比科技的落后更可怕、更无可救药。”

王永庆的全力以赴终于有了收获,台塑公司每年营业额超过了1亿美元。同时,随着电脑的逐渐普及,王永庆又同美国惠普科技公司合作创建电脑软件公司,向信息产业进军。

对于富人来说,他们做任何事时都会有坚定的信念,有双肩挑泰山的勇气,这正是他赢得财富的一大资本!

10.富人在生意场上能屈能伸

若你能掌握能屈能伸的法则,则你便可轻易地驰骋于生意场上,决胜于千里之外。能屈能伸正是富人成大事赚大钱的最大秘诀之一。

日本大神机电在沪登报征聘华籍高级雇员。不满30岁的邵先生凭一口自学的流利日语,轻松地通过考试,当场被聘为业务代表。上班第一天,商务处主任大竹先生向邵先生详细介绍任职后的工资、待遇、补贴、福利,去日本联系业务的机会以及晋升的可能。大竹又对邵先生说:“请邵先生多多为大神出力,拜托了!”说罢恭恭敬敬地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邵先生深受感动,连忙起身还礼,并暗暗地下了决心:一定要成功。

邵先生果然成功了,三年以后被提升为驻沪商务处的副主任,当上大竹深可依赖的副手。

邵先生在代表日商与中方谈判合同价格时,深懂其中的技巧。他熟谙反客为主的真谛,总爱先抓住中方报价中的漏洞,乘机掌握谈判的主动权,然后步步逼进取得成功。当然,邵先生得心应手地施行此计绝非一日之功,全靠平素的经验积累和勤于思索,尤其是第一次出马就走弯路的教训,给了他有益的启示。

那是邵先生首次代表日商与上海一家五金公司洽谈中国钨砂的购销业务。钨乃是冶金、机电、电子、航空、航天工业的重要原材料。中国钨砂品位居世界之最,向被国际市场器重,也是我国五金矿业的免检产品。但由于某西方国家的作祟,中西方的一些官方进出渠道不是很畅,于是民间的转口贸易就成为外商眼热的生财之道。此番大神公司沪办派邵先生登门,意在征询试探。他走进这家公司的业务科,见四处胡乱地堆着杂物,办公桌上散着碗筷,有的在看报纸,有的在闲聊,有的在电话里谈私事,却没有一个人接待他。邵先生掏出美国烟散了一圈,才被告知科长不在,继续遭冷落。过了一会儿,一个打完电话的小伙子有些不好意思了,上前答话。

邵先生极想通过这个小伙子促成交易,尽力把涉及到的双方利益全都说得清清楚楚、详详细细。可小伙子听完后却摇摇手,说自己“做不了主”。邵先生又介绍了促成这笔生意的方法、步骤。小伙子又笑了笑说:“不要讲那么多,生意成不成对你关系很大,对我没有一丝一毫的好处,不会多拿一分钱的奖金。”

为了等待可以做主的科长回来,邵先生就与小伙子闲谈起来。话题慢慢地由电影扯到歌星,邵先生说自己认识香港某著名歌星的经纪人,小伙子立刻来了精神,称赞邵先生“脑子活络”。邵先生是上海人,当然知道这句上海话中隐藏着的那种含义,他当即拍胸脯许诺:下午就送几张这个歌星在上海举办演唱会的票子来。这一招使小伙子竟有些眉飞色舞了。

邵先生虽没有搞到歌星演唱票的路子,但讲信用。从五金公司出来,他驱车赶到体育馆门口,高价买了10张黑市票,再折回五金公司业务科。小伙子惊喜了,全科人员也开始重新认识邵先生。于是,热气腾腾的香茶端来了,亲热的脸庞凑近了,并且不再把他当成外人。

“慢慢来,跟我们公司做生意,总是开头难……”小伙子劝慰邵先生。科里的其他人也七嘴八舌地告诉邵先生:只要能跟我们业务科搭上线,这桩生意随便你怎样做,公司头头没有一个懂业务,关键是叫他们愿意跟你做买卖。邵先生当即答道:“我想办法再弄点演唱会的票子……”“这对头头没有用。”小伙子断然否定。邵先生一脸沮丧,掏出十几只进口一次性打火机分送给各人,请求帮助。

同乡之情最容易贴近,洋买办在自己面前是个弱者,更能使上海人的自尊心获得满足并慷慨地付出同情。业务科的人替邵先生出谋划策了:只要邵先生把日本老板带到公司里来,公司领导就不得不出面接待,到那时大伙帮着说说,再特别强调一下你们商社是我们公司的老关系户,成交就不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