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挖呀挖,挖出一个大房子
4219400000008

第8章 河姆渡人的邻居

人们一直以来都在为人类的起源进行探索,生活在距今7000多年长江下游的河姆渡人从被发现一直就是一个谜,他们过着怎么样的生活?他们之后又去了哪里?人们一直在思索这些问题,并希望能找出这些答案。前几年,一个打井队给大家带来了好消息,一个沉睡在地下几千年的田螺山遗址将让我们和古人对话,也可以帮助我们揭开河姆渡人神秘的面纱!

神秘的河姆渡人文化

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河姆渡一带是一片沼泽地,人们不能从平地起房屋,于是河姆渡人建造住宅时,先打下长1米左右的木桩,木桩上架设纵横交错的横梁,然后再在横梁上铺上10多厘米厚的地板,地板上再立柱、架梁、敷橼、盖顶。这样的房屋构造很麻烦,专家把它叫做“干栏式建筑”,河姆渡人也因为这个建筑而一举成名。

干栏式建筑的地板能防湿、防虫蛇,而且河姆渡人还可以用下边来养家畜,虽然从他们的房子还原图来看,人并不能在地板上的居室内直立地行走,但是,这个建筑比起依据环境而进行的巢居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从建筑上来看,河姆渡人已较熟练地掌握伐木、加工桩、柱、梁、板等建筑构件技术,梁柱间已开始用榫卯接合,地板用企口板密拼,与现代的木工活已经很相似,而且在一些构件上还刻着双圆、直线、斜线、植物茎叶等装饰图案,可见河姆渡人虽然作为很古老的人类,但已经有很高的智慧和审美能力了。

人们在遗址中还出土了几支木质船桨,它与现代游船划桨大体接近,是目前中国已发现船桨中最古老的几支。看来当时河姆渡人已经开始用船、筏等进入到水中去采集所需要的东西了。除了这些外,还出土几百件木器,有刀、匕、锤等,与其他的新石器时代使用的工具有很大差别。

他们在食物方面已经有了人工栽培的水稻,从遗址残存物中还可以发现,有葫芦、橡子、菱角、枣子等植物,羊、鹿、猴子、虎、熊等野生动物,猪、狗、水牛等家养的牲畜也是他们的主要食物。对于七千年前的古人类来说,这一切都似乎都太先进了。与其说遗址是对历史的发现,更不如说是带给我们更多解不开的谜。

打井打出来的田螺山

很多中外古文化研究者一直在研究河姆渡,但总也无法知道这些近万年前的秘密。2000年初,一个个体企业为了建厂房开始挖水井,挖到两三米的地层时,发现了一些陶片、石器和木头。之后经过渐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专家的考古发现,这里埋藏着与河姆渡极为相似的历史。

这个地方在浙江省余姚市最东部的三七市镇最东边的公路北侧,当地的老百姓叫它“田螺山”。田螺山是四周生长有毛竹、杨梅等植物绿色山丘,但它却根本就不像一座山,最高的地方的海拔也就5米左右,顶多算一个小土堆,就是在这个小土堆周围地下约3米处埋藏着一个六七千年前的完整古村落,总面积近30000平方米呢。

在第一阶段的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就已经确认,田螺山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河姆渡文化中,地面环境条件最好、地下遗存比较完整的一处依山傍水式的古村落遗址。它与一样坐落在浙江省余姚市的河姆渡遗址遥相呼应,并且各方面与河姆渡文化极其相似。

田螺山与河姆渡是邻居吗

这里有与河姆渡文化相同的“干栏式建筑”,而且形式和技术更复杂,应该比河姆渡的更进步。并且这里也有如橡子、稻米、葫芦、蕨草等植物,同时也有狗、牛、鲸鱼、梅花鹿、金枪鱼等各种陆地和海洋动物遗骸,但这里更有河姆渡文化所没有的,甚至是国内新石器文化前没有发现过的全新发现。

人们在这里发现了形状和大象头相似的陶塑残块,有高度超过约90厘米的双耳夹炭陶罐,有镂刻着人脸的纹陶釜支脚,有器表装饰着多种纹样的红衣陶盘釜,有针孔不过毫米的骨针……一件件东西的发现让人觉得振奋!

之前人们在挖掘河姆渡时,挖掘到约7000年以下的地层时再往下就是淤泥了,所以它留下了许多谜,之前没有任何人生活,难道河姆渡是从天而降?为什么这个地方突然出现了这样一个有高度文明的村落?不过田螺山遗址的发现,向人们证实了长江流域不是只有一个河姆渡,这个田螺山应该就是河姆渡的近邻,就像现在相邻的村落一样。

在田螺山距今7000年以下的地层中,已经发现了一些木炭的微粒及人工使用的小陶块之类的物品,也就是说解开之前一直困扰人们的河姆渡文化之谜已经为期不远啦!

河姆渡人为什么不把房子盖高点儿?

小朋友们从书中看到了,著名的河姆渡干栏式建筑很像南方的吊脚楼呢!那为什么他们不把自己的屋子盖高点,能直立地在里面行走呢?

呵呵,在河姆渡人没有干栏式建筑之前,他们都是住在山洞或者树上的,就像现在很多动物一样,他们的屋子就是提供他们休息的地方,所以用不着在里面走来走去,当然他们学会了盖房子后,习惯没有改变,所以他们也就不会想把房子盖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