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常识:健康生活的5000个细节
4211400000003

第3章 医部(2)

在日常生活中,饮食宜清淡,避免高脂饮食,戒烟限酒,注意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防止激动,并注意防寒保暖,这些对预防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生都有积极作用。

5.心血管病的预防

1.测量血压,掌握情况。

如发现血压有增高的情况,应请医生查明原因和指导治疗,防止血压持续性增高。

2.合理饮食,控制体重。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清淡的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不应暴饮暴食。

3.不动烟酒。

酒精和烟碱可加速血管硬化,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生。

4.口轻味淡,少吃咸盐。

血液中钠的含量高,可导致高血压,应养成少吃盐的良好习惯。

5.劳逸结合,加强锻炼。

长期的精神紧张和疲劳可引起心血管病,每天参加适当的锻炼可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心态。

6.脑血管发病的先兆

1.眩晕与语言困难。

突然发生,视物有晃动感,持续时间较长,有时感恶心,出现复视,说话时舌根不灵活;突然发生语言困难,短则10~20秒,长至数小时即自行恢复,常是脑缺血的先兆。

2.剧烈头痛。

高血压患者突发剧烈头痛,伴有呕吐,甚至短时神志不清,要小心脑血管破裂出血。

3.偏身麻木。

中老年人经常性半身发麻,可能是脑内小血管病变的征兆。

4.突发遗忘症。

突然对数年以来的往事完全忘却,数小时后又好转,而自我认识始终良好,意识清醒,往往是急性脑血管病发作的先兆。

7.心肌梗死的预防

心肌梗死是严重的疾病,发病以午夜1时左右最为集中,其死亡率高达10%~15%。

其症状是胸部持续疼痛,并扩散到两臂、腹部、肩胛骨之间和下颚;胸腔常有一种强烈的闷压及火辣辣的感觉;突然出现虚脱,脸色苍白无血色,额头、上唇等出冷汗,但并未失去知觉;呼吸困难,不得不坐下或躺下。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情绪波动,不要过度兴奋激动,不要暴饮暴食,少荤多素,不宜长时间进行剧烈运动和强体力劳动,禁烟酒。

另外,夜间入睡时,将头位床脚垫高5~10厘米,可使心脏负荷减少,对预防心肌梗塞有积极的作用。

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或与潘生丁合用),也会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8.心脏病的隐匿症状

有时心脏病并没有典型症状,而是表现为其他部位的不适,这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

1.牙痛。

有少数人心绞痛发作时表现为牙痛。因此,中老年突然发生牙痛,尤其是伴有胸闷不适,或大汗淋漓时,要考虑是否是心绞痛发作,应及时处理。

2.下肢浮肿。

中老年人下肢水肿常是心脏病的症状,应及早求医。

3.肩痛。

有时心脏病也可表现为肩痛,特别是肩痛与气候无关,且表现为左肩、左手臂内侧阵发性酸痛。所以,中老年人左肩疼痛,应就医确诊。

4.长期持续打鼾。

长期持续打鼾的中老年人要留意心血管疾病。

5.耳鸣。

近年来有关研究发现,心脏病人在早期阶段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鸣。所以,中老年人若频繁耳鸣,应去医院检查。

9.心脏病人10不宜

1.不宜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或超量运动,会使心功能负担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引起旧病复发。

2.不宜精神激动。

发怒或大喜时,会增加心脏负担。

3.不宜大量饮水。

一次喝多量的饮料和水,会迅速增加血容量,并可影响心脏跳动。

4.不宜饮食过饱。

饮食过饱后,全身血液较多地集中到肠胃,使冠状动脉供血减少,从而诱发心脏病。

5.不宜吸烟。

6.不宜饮酒无度。

酒中的乙醇使神经中枢兴奋,心跳加快,容易引起心脏病复发。

7.不宜嗜食辛辣食物。

辣椒、胡椒、生姜、葱、蒜等刺激性食物,均能使神经兴奋,促使心跳加快。

8.菜肴不宜过咸。

食盐有增加血容量的作用,会使心脏负担加重。

9.不宜贪食美味佳肴和油腻食物。

10.不宜受寒。

受到寒冷刺激,心率加快,易导致心脏病复发。

10.高血压患者饮食须知

1.控制热能的摄入。

提倡吃复合糖类,如玉米、小米、燕麦等植物纤维较多的食物,少进食葡萄糖、果糖及蔗糖。

2.限制脂肪的摄入。

多采用植物油,多吃一些鱼,尤其是海鱼,因海鱼含有较多的亚油酸,能增加微血管的弹性,预防血管破裂。

3.适量摄入蛋白质。

以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为宜,平时应多吃脱脂奶、酸牛奶、奶豆腐、海鱼等。

多吃含钾、钙、镁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如土豆、芋头、茄子、海带、莴笋、冬瓜、西瓜等。

4.膳食宜清淡。

每日食盐的摄入量应在5克以下,同时,应注意食物中的含钠量,例如挂面含钠较多。蒸馒头时,避免用碱,应改用酵母发面。

多吃绿色蔬菜和新鲜水果,有利于心肌代谢,防止高血压病的发展。

少吃肉汤类,肉汤中含氮浸出物增加,导致体内尿酸增多,加重心、肝、肾的负担。

5.忌食用兴奋神经系统的食物。

如酒、浓茶、咖啡等,吸烟者应戒烟。

11.高血压的运动疗法

高血压病的运动疗法仅限于中青年人,且限于高血压病初期。对于高血压病中晚期及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来说,应以药物防治为主,运动治疗为辅。

运动时,不宜追求高指标的运动量。过量运动的危害十分严重,如剧烈运动时血压急剧上升,可发生脑血管意外,诱发心绞痛,甚至出现心肌梗塞。

因此,高血压患者应选择空气好、环境好,较为安全的地方作为锻炼场所,要慎重选择运动方式,并且活动量不大,如散步、快走、慢跑等。

12.动脉硬化的先兆

当出现以下表现时,多提示已有动脉硬化的可能。

角膜老年环:眼角膜周围会出现一圈灰白色的环,称为角膜老年环。

眼睑黄色瘤:眼睑内侧皮肤上出现一侧或对称性的黄色斑块,即眼睑黄色瘤。起初较小,稍高出皮肤,发展缓慢。

内耳反应:出现耳鸣、耳聋或眩晕等。

耳垂皱纹:耳垂上出现皱褶,是动脉硬化的一个特殊信号。

另外,多有记忆力减退,健忘;头晕头痛经常发作,时轻时重;情绪不稳定、易冲动,说话语无伦次;拿东西时,手指哆嗦;行动缓慢,反应迟钝;皮肤有蚂蚁爬的异样感觉等。

消化系统

1.便血与疾病

1.肛门及下肠疾病。

血便为鲜红色,血附在粪便外面,或便后滴出鲜血,肛门局部瘙痒、疼痛,或有便秘,多见于痔疮、肛裂;血便中混有糜烂组织,则可能为直肠癌。

2.结肠疾病。

血便为鲜红色,量少,伴有大量黏液或脓液,多以腹泻为主要表现,伴有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

常见疾病有菌痢、阿米巴痢、结肠炎、血吸虫病等。结肠癌除血便外,则有梗阻及腹部痞块等。

3.小肠疾病。

血便色暗,呈稀薄赤豆汤样,量多,常见于伤寒、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等。

4.肠套叠。

多见于2岁以内儿童,为果酱样血便。

2.呕血的原因

1.十二指肠溃疡。

有溃疡病史者,呕血色泽暗红,并伴有黑色粪便。

2.慢性胃炎。

出血量少,并有食后上腹部疼痛及消化不良等症状。

3.肝硬化。

由于食道静脉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出血,呕血量较多,色泽鲜红。

4.癌肿

食道癌:多为小量持续性出血,患者多为老年男性,还伴有吞咽困难、返食、呃逆、消瘦等症状。

胃癌:呕血为咖啡渣样,呕血后疼痛缓解不显著,发病多在40岁以上。

5.胆道疾病。

呕血前发热,呕血后绞痛缓解。

3.便秘的原因

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多种,常见的包括以下几个:

1.排便的肌肉无力,从而引起大便不通畅。如多次怀孕生育后可出现这种情况。

2.大肠痉挛会使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并伴有易兴奋、烦躁、精神不振、多汗等症状。

3.过于偏食,过于讲究精细,渣滓太少,使肠蠕动减慢而引起便秘。

4.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或憋便,从而引起便秘。

因此,便秘者有必要调节饮食,多饮开水,多食蔬菜水果或富有纤维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多做排便动作加强排便肌肉的功能。

4.便秘的危害

便秘常常导致上腹部饱胀不适、反胃、恶心。

便秘还会引起食欲减退、精神萎靡、头晕乏力,久之又会导致贫血和营养不良。

经常排便用力,可促使痔的形成;

长期便秘,体内毒素不能及时排出,可诱发皮肤病、炎症、肿瘤等疾病。

如果患有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便秘还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和加剧。

因此,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有规律的排便,避免久站久坐,多食水果、蔬菜,少吃辛辣燥热之品。

5.便秘者的宜忌

1.经常吃一些含有粗纤维的食品和蔬菜。

2.适量吃一些动物脂肪。

3.尽量少吃炒瓜子、辣酱等易上火的食品。

4.每天保持一定的饮食量,不过分节食。

5.早上起床后及晚上睡觉前不忘喝一杯温开水。

6.每天做到按时解大便。

6.便秘的治疗

便秘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后,首选治疗措施应是非药物治疗。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多吃一些粗纤维的蔬菜,如芹菜、韭菜等,多喝水,注意放松情绪,加强身体锻炼。

长期坐办公室者,应多做提肛运动,增加肛门周围肌肉的收缩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此外,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药物治疗,应选择毒副作用小和不产生依赖性的药物。自己买泻药服用,是不可取的。

7.腹泻的诊断

1.粪便的性状。

小肠病变所致的腹泻,粪便多为稀薄或水样便。

结肠病变所致的腹泻,粪便多呈糊状。

含有脓血和黏液的腹泻,同时伴有里急后重者,常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

粪便呈酱红色或血水样,含有脓血小块,量较多且有恶臭,为急性阿米巴痢疾的特点。

粪便量多,恶臭异常,呈灰白色油脂状,为脂肪消化及吸收障碍所致的腹泻。

2.伴随症状。

如急性腹泻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大多表示肠道细菌感染、食物中毒、沙门菌感染等。

慢性腹泻伴发热者,常见于慢性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和结肠癌等。

腹泻严重,伴剧烈呕吐、发热,严重脱水,粪便呈米泔水样,病情凶险者,应考虑是否为霍乱或副霍乱。

8.胃病患者9宜忌

1.营养均衡。

营养不良会影响溃疡的愈合,但高脂肪的酸性食物也对溃疡病的治疗不利。

2.晚上要少进食。

夜间或傍晚要少进食,尤其不要在就寝前吃东西,应该让胃得到休息。

3.避免止痛药物刺激。

应尽量避免使用止痛药物,尤其是阿斯匹林类,激素应禁用,它们会加重病情。

4.戒烟。

吸烟会延迟溃疡的愈合,而且合并症也比较多。

5.吃饭时多咀嚼。

多咀嚼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唾液中有些成分对胃肠粘膜有保护作用。

6.多吃卷心菜。

卷心菜含有一种抗溃因子,它能够加速溃疡的愈合。应尽量生吃,挤汁饮用也可。

7.少食糖和浓茶。

糖、浓茶和咖啡能够刺激胃酸的分泌,加重胃的损伤。

8.多吃马铃薯。

马铃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略带碱性,可中和胃酸。但不要油炸,也不要加入牛油、牛奶和肉类。

9.多做运动。

运动能够消除紧张压力,每天按时运动会有许多好处。

呼吸系统

1.打鼾是睡眠杀手

打呼噜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良性打呼噜者不是经常性的,鼾声均匀,且随睡眠体位改变而改变。

恶性打鼾则不仅呼噜声音大,而且经常发生呼吸暂停,两次鼾声往往隔了十几秒甚至几十秒,如果7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超过30次,就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HS)。

SAHS患者除了在夜间睡眠时打鼾外,有的会有憋醒、夜尿增多等症状,白天还会出现记忆力减退、反应能力下降等,而且容易造成多个系统的损害,并发高血压、心率失常、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肾病等,冠心病的患者还可能发生猝死。

肥胖、饮酒和吸烟是睡眠呼吸暂停的危险因素。平常改变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注意睡眠卫生,采取侧卧位睡眠,减少气道堵塞的机会。睡前数小时内尽量不喝含酒精饮品,还要定期锻炼减轻体重等,可以有效防止或减轻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

2.易忽视的慢阻肺

慢阻肺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呼吸道疾病,是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总称。其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长时间咳嗽、气喘并伴有咳痰。

这种疾病可在没有明显不适的情况下发病,尤其在早期阶段。病情持续加重,呼吸功能逐渐下降,最终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因此,当反复出现慢性咳嗽、咳痰、气促时,要小心这位隐形杀手。

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控制减缓慢阻肺病程非常重要。确诊患上慢阻肺后,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如戒烟、减少室内外环境污染、合理使用支气管舒张药等,以防止肺功能恶化。

3.肺心病的冬季防治

肺心病多是由慢性肺、胸部疾病或肺部血管慢性病变引发。冬春季是肺心病的高发期,因此,必须作好防治。

第一,加强锻炼,提高体质。

体育锻炼要常年坚持不懈,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第二,注意观察气候变化。

防止因气温、气压骤然升降,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要做好提前预防。

第三,药物预防。

可服相应的中药,或用淡盐水、食醋液交替使用,清除鼻内有害菌毒。

第四,食疗和药物治疗。

体弱未病者,可食扶正固本的食物,如母鸡、甲鱼、海参等补益之物。

另外,肺心病患者应戒烟洒,以健健康康地过冬。

4.感冒的预防

感冒多是因为病毒感染所致,与气候没有多大联系,只是在冬季,病毒更容易四处传播。

病毒最普通的传播方式,是通过另一个人的皮肤接触呼吸分泌物,例如,握手或间接地接触环境表面,例如接触到门把手,然后再用同一只手揉眼睛或擦嘴巴。

因此,勤洗手是预防细菌传播的最佳方式。但即使手洗得很干净,伤风或流感也会通过吸入被污染的空气传播,比如,如果你距离感冒的人太近,就容易被感染。

5.预防哮喘发作

引起哮喘发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接触过敏源、呼吸道感染、气候变化、精神刺激、身体过劳、剧烈运动等等,所以预防哮喘发作必须注意避免这些诱因。

过敏源明确者应该避免与其接触,过敏原不明确时,应当避免接触与哮喘发作有关的一些致敏源,像空气中的花粉、尘螨、灰尘、霉菌、羽毛等。

室内外要保持清洁,保持空气新鲜,不放花草,避免使用毛毯、羽绒被服等。不宜吃容易引起过敏或有刺激性的食物,如牛奶、蛋类、鱼、虾、辛辣食品等。

在寒冷季节,室内外温差大,加上冷空气的刺激,使人易患感冒和呼吸道感染,并可能诱发哮喘。所以为避免受凉,应及时增减衣服,注意保暖,避免接触感冒患者。

另外,生活中要适当注意休息,避免精神紧张和体力过亏。平时应坚持锻炼增强体质。也可选用哮喘菌苗、色甘酸钠等药物防治,有条件者可做脱敏治疗。

分泌系统

1.糖尿病早发现

经过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患者身上往往有以下迹象,必须提高警惕。

1.遗传倾向。

2.上体肥胖。

腰围与臀围之比常大于0.7~0.85。

3.菱形舌炎。

舌体的中央部位萎缩,局部无舌苔覆盖的菱形缺损区。

4.反复感染。

常见的有胆道、尿道、肺部、皮肤等部位,而且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5.皮肤瘙痒。

全身或局部皮肤干燥脱屑,瘙痒,难以入睡,女性阴部瘙痒更为多见。

6.排尿困难。

中老年男性除前列腺肥大外,应考虑患糖尿病的可能。

7.阳痿。

中老年肥胖阳痿病人应提高警惕。

8.周围神经炎。

表现为肩部和手足麻木,伴灼热感、蚁行感。

9.迅速发展的白内障。

10.餐后低血糖。

餐后3~5小时常出现头晕眼花、心慌乏力、面色苍白、脉搏增快,甚至发生昏迷抽搐。

2.皮肤上的糖尿病信号

1.皮肤红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