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的建筑艺术因吴哥窟的存在而闻名于世。吴哥窟由苏耶跋摩二世主持建造(1113~1150)。这座寺庙兼有佛教和婆罗门教义精神,同时也是国王的陵墓。柬埔寨建筑艺术在耶跋摩七世时期迎来再度辉煌。这位著名的国王在他在位期间重建了吴哥城,修复和新建了许多古寺,并在皇城中央建造了巴戎寺。这座寺庙为佛教寺庙,外观与吴哥窟有相似之处。寺庙建在三层台基之上,中央部分为人造的佛教最高境界的须弥山。中心基座上建有一座圆形神殿,周围有12个呈放射状分布的祭祀场所,中央神殿内有一尊“禅思佛”像,而其他12个小殿内则没有佛像。这些建筑物之上都建有一塔,塔的四面雕有佛像,象征着至高无上的佛陀审视着人间的芸芸众生,体现了南传佛教普度众生的思想,又表现了统治者无处不在的君权,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高棉王国的强盛。
柬埔寨的宗教建筑艺术对东南亚各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二节)东南亚建筑风格和特点
东南亚地区所处的范围主要包括今天的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这一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印度文化的强烈影响,佛教和印度教在这些国家中传播,在这里建立起了大量的宗教寺庙建筑。初期的建筑风格与印度建筑风格相类似,后来则逐渐显示出本地区的特点。
1.东南亚建筑风格
从东南亚的地理分布来看,东南亚系列国家的位置很特殊,处于非洲、欧洲、大洋洲、亚洲几大板块的交接地,大陆板块的地震作用致使国珠家板块破裂,号称“千岛之国”的国家在东南亚国家中不少。
东南亚是一个具有多样统一性的地域。大陆与岛屿并存,山地与平原同在的地理特点,亚热带与热带气候逐渐过渡的自然条件,加上频繁的民族迁徙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构成了多样的生活模式及多彩的民族文化。东南亚的建筑文化深受宗教的影响,主要以佛教为主,所以各国在宗教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建筑风格也是各不相同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大的方向:印支半岛、中南半岛上的5个以佛教为主的国家,建筑样式是佛教宽顶多角塔楼;马来半岛上的马来西亚和印尼、文莱等建筑风格以伊斯兰教尖顶塔楼;菲律宾、东帝汶和越南建筑样式是西方格调。
在世界范围内,东南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使它没能产生出具土有辐射力的地区文化,相反,却易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首先是大量移民的进入对当地文化发展的影响;第二是中世纪以来阿拉伯文化和西方殖民文化的影响。还有,东南亚是笃信佛教的地方,佛像也就成为家中不可或缺的陈设。
总的来说,东南亚风格继承了自然,健康和休闲的特质,大到空间打造,小到细节装饰,都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对手工艺制作的崇尚。东南亚园林对建筑材料的使用也很有代表性,如黄木,青石板,鹅卵石等,旨在接近真正的大自然。东南亚风格主要以宗教色彩浓郁的神色系为主,如深棕色,黑色,褐色,金色等,令人感觉沉稳大气,同时还有鲜艳的陶红和庙黄色等。受到西式设计风格影响后浅色系也比较常见,如珍珠色,奶白色等。
2.老挝建筑风格
老挝与泰国都信仰小乘佛教,因此,其艺术风格也十分接近。第一个统一的老挝王国是法昂于14世纪建立的澜沧王国,而在此之前,老挝一直缺乏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权,因此其建筑也未获得较大发展,同时由于他们使用轻质的不耐久的建筑材料,更使得其建筑难以保存下来。
从那些保留下来的建筑中可以发现当时使用的主要材料是大块的砖头,用灰泥将它们粘在一起。建筑内部一般为三开间,由柱子直接支撑屋顶。也有石制的神殿和建在台基上的木结构的建筑。老挝建筑的主要三种风格:
镇宁风格,水平伸展的大屋顶和低矮的围墙;
琅勃拉邦风格,特点是较少使用石材,不刻意突出屋顶形状;
万象风格,围墙高大,大厅宽敞。
万象是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首都,位于湄公河中游北岸的河谷平原上,与泰国进城廊开市隔河相望,是世界上少有的位于边境的首都。万象始建于公元前4世纪,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作为历史古城,万象的美还表现在它的古代建筑上。由于老挝85%以上的居民都信奉佛教,所以万象市内到处可见庙宇和宝塔。这些古老的佛寺、精美的佛塔以及精湛的浮雕,集中了老挝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因此,万象又被称之为“永珍”,即“庙宇林立的城市”。
“塔龙”位于万象市东北郊,又称“塔銮”,是几经修缮的16世纪建筑,在老挝众多的佛塔建筑中别具一格,被认为是老挝的象征,在老挝的国徽上面就绘有“塔龙”图案。塔龙寺模仿了当时的暹罗风格,将主塔与四周的小塔共同建在一个方形的基座上,塔尖呈莲花状,塔群周围环绕着一圈回廊,在回廊的南面设有大门。
众多的佛寺,既是万象市民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老挝传统文化艺术的保藏地。
3.尼泊尔建筑风格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南麓,山地约占3/4,分为南部平原、中部河谷、北部山地三个地形区域。公元前6世纪建立王朝,公元前563年释迦牟尼诞生于蓝毗尼园。12世纪先后建立了基拉底、索姆、李查维等王朝。12~18世纪建立马拉王朝。1769年沙阿王朝统一全国。1814年英国入侵,1923年独立。
尼泊尔的加德满都谷地数以千计的寺庙建筑大都出自尼瓦尔族的能工巧匠之手。这些建筑基本上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佛教的,一种是印度教的。在这里,既可看到佛教的砖木宝塔形的多层屋顶寺庙建筑,也可看到正统印度教的寺庙建筑。
从建筑艺术的角度看,巴德岗的杜尔巴尔广场简直是个“阿拉廷”(《一千零一夜》中的人物)的洞穴。这种说法并不夸大。在广场周围,是形形色色的宫殿、庙宇、佛塔、城楼、祭坛、石柱、灯台,以及用青铜和红铜铸成的天神、异兽,还有用石头雕刻的圣者、国王和魔怪。
尼泊尔的卡斯族房屋多建造在山坡上,一般都是两层楼,墙用石砌,屋顶用石板或茅草,楼下堆杂物,楼上住人。基本上都不用桌椅床铺,而是直接在楼板上坐卧。
居住在农村的婆罗门种姓的人有一种习惯,每年在德赛因节时将房屋用红色或红土泥浆涂抹一新,每天用牛粪和红土泥浆混合起来,洗刷地板、厨房和吃饭的地方。
斯瓦扬布寺是尼泊尔最著名的佛教寺院,其名为“自体放光”之意。寺院位于加德满都西郊的一个小山丘上,据说建于公元前三世纪。主要建筑为一个白色的巨大穹窿形屋顶,上接方基,基壁的四周绘有四对大眼,象征着洞察一切的“佛眼”,基上又有很高的锥形塔,从上到下由铜片装饰或用金箔镶镀,光彩夺目。塔顶嵌着一颗巨大的宝石,据说在中秋月夜,人们还可远方看到它的熠耀光芒。
4.泰国建筑风格
在泰国这个信奉小乘佛教的国度里,寺庙、佛寺、佛塔林立,手托僧钵的僧侣随处可见。佛教对泰国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产生着极深远的影响,泰国人对佛教的信仰和对国王的膜拜都植入了这个文化之中。同样佛像及与其相关的圣坛、祭坛、灵位也十分盛行。过去几个世纪,艺术家、建筑师、工匠建造了数不清的寺庙与宫殿,他们倾注了无比的虔诚和热情,这是理解泰国风格的一把重要的钥匙。也因此,佛教与宫殿建筑成为泰国最主要且引人注目的建筑样式。由于强大的佛教信仰,大量财富和人工被用于宗教建筑,从最早的以灰泥装饰和柱基人面饰著称的华富里三育佛塔开始,其建筑风格受到高棉和印度的影响,寺院布置反映着佛教的宇宙观,寺庙通常有两部分组成:公共祭祀部分和僧侣的住房,公共部分金碧辉煌,僧侣的居住之地则非常俭朴,很少装饰。佛寺的门向来是艺术家表现的中心,双扇的木门成为日常生活与宗教世界之间的过渡。门上的浮雕是精美工艺的杰出代表,门神和植物是常见的题材。相对来说,宫殿建筑并没有如此程式化,国王不光被认为是个统治者,更是主的化身,由此他的宫殿必须反映人们对佛国的幻想:有着明显内凹曲线的多层屋顶,覆以彩瓦,配以镀金的雕饰细节,极尽奢华。皇宫内部则受到西方装饰的影响,有罗马的壁柱,维多利亚样式的家具和具有繁复线脚画框的油画等。这种泰西合璧的手法十分奇异地显示着皇权的威严。
很多人都说最不朽的泰国建筑风格还在于泰国民居。为了防止野兽的袭击,便于空气流通,这里的民居通常都建在外露的桩基上面,三角形的外形,陡峭的山墙,由一个拉长的塔形渐变成弯曲的火焰形,这种复杂的轮廓展示了一种独特的热带风情的优美景象,其结构特征来源于对热带暴雨和季节性洪水的适应。这种民居都有自然开敞的平面布局,全木结构的形式,没有钉子的楔接组装,其形式与结构自然而完美地结合,悄然应和着当代设计观。泰语中经常使用的“prung”的意思就是装配,所以房屋可以组装,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
5.柬埔寨的建筑风格
柬埔寨地处中南半岛中部,与越、老、泰接壤,中部和南部为平原,东部、北部和西部为山地、高原环境。公元一世纪建国,历经扶南、真腊、吴哥时期。吴哥时期(9~14世纪)国势最为兴盛,文化宗教发达。1863年沦为法国的保护国。国民笃信小乘佛教,男子二十岁之前须剃发为僧,一般为期三个月,但女子没有出家的权利。
柬埔寨主要是由高棉人组成,高棉人像以前的印度人一样,想像庙宇并不仅仅是信徒们的集会场所,也是他们所信奉的神的家。他们相信神以神像的形式实实在在地生活着,高棉的寺院因而相应地很小。祭殿建筑包括一座供奉神的塔,另外一座或多座塔供其配偶或“战车”使用,还有其他一些与礼拜仪式或经文有关的附属建筑。一道带有大门的墙围绕着整个建筑群,里面还有用不耐久的材料建造的第二道墙。
寺院以凝固的形式用建筑符号表达出这个国家的宗教信仰特征。神圣的建筑表现出严格的向心性并朝向四个主要方位,主要祭殿象征着作为世界中心的圣山。寺院建在城市的中心,紧靠着王宫,国王掌握着神所授予的权利。
高棉人所采用的基本建筑类型是“塔形祭殿”和“寺院山”,后者还加有一道走廊。再重要的建筑也不过是这三种元素的不同组合而已。
高棉艺术的名望与吴哥窟组群有着极大关联。这座寺院坐东向西,由一道壕沟加以限定,一条两侧有蛇神主题装饰栏杆的道路通往一道再现了缩小尺度的寺院寺院立面的围墙上的主入口,中央主塔两侧翼由柱廊构成,其终点也是小塔。带有三层叠置梯台的锥体屹立在中心部位,每一层梯台都有柱廊环绕,梯级高度随其升高而缓慢增加,面积逐层缩小,具有稳定的效果。
高棉艺术的最后一个伟大创举是吴哥城。在吴哥城的中心,建造了塔形寺院山,即巴戎寺,塔上巨大的四面像注视着各个方向,观察着整个国家,使统治者与神力相结合,同时也反映着神化了的君主所拥有的宇宙统治权(一种理论化的和广泛的统治权)。
(第三节)东南亚建筑类型和典范
东南亚有两个主要文化区域:一个区域是印度的影响;另一个区域包括东京、安南和交趾支那,随着15世纪印度化的占婆王国的覆亡,中国的影响便在这区内居于支配的地位。但东南亚各方面的固有文化并非仅是印度或中国的文化附属物,而各自具有极为显明的个性,在吴哥、蒲甘、中爪哇和占婆古国曾开放灿烂奇葩的艺术和建筑,与印度教的和佛教的印度的艺术和建筑相比,都有显著的区别。通过本节的东南亚建筑类型和典范认识,你会感受到差别所在。
1.佛塔建筑
东南亚佛塔建筑以缅甸为首。缅甸建筑常用建筑材料是砖。砖上用灰泥抹面,然后雕上花饰,也常用釉质灰土的彩片镶嵌为装饰。建筑内部也有木雕装饰。塔和祭殿保持着厚重的外观,其室内空间看起来就像是在岩石内挖掘而成的。这也反映出印度石窟建筑的影响。
在东南亚各国中,缅甸的建筑最显著地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11世纪,国王阿奴律陀统治缅甸,在全国推行小乘佛教,并在都城蒲甘建造了大量佛寺和佛塔。
(1)缅甸率堵坡
缅甸率堵坡通常由四部分组成:一个方形石平台、正多边形底座、钟形塔身、顶部有伞盖的圆锥形塔尖。率堵坡的造型变化多样,常见的有圆柱形的、圆锥形的、内凹的圆丘形的、球茎形的,而传统的圆顶形式的则较为少见。虽然缅甸一直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但缅甸的率堵坡与印度的有所不同。它去除了塔顶部的带护栏的平台,叠层的方形平台形成了供人活动的步道,通过竖向的台阶则可以到达各层。
闵加拉则蒂率堵坡是已知的距今年代最近的蒲甘的建筑。它建于1274年(一说1271年),是最具缅甸式风格的率堵波。其基座为三层方形平台,之上为带有圆形基座的率堵坡,主体为一个钟形的鼓座,最上端为锥形的塔尖。每层平台的四角上都建有宝瓶,在最上一层的平台的四个角上建有四个与中心率堵坡造型一样的复制物,但体积要小得多。每层平台的中央都有台阶通向上层平台。圆形的率堵坡塔身与方形的台基形成对比,而四角上的小率堵坡则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呼应和庄重的氛围。
阿难陀寺是缅甸最重要的洞窟建筑,建于1091年。这座由江喜陀国王修建的寺庙建筑,平面为希腊十字形,中央的方形结构为一个巨大的实心结构,支撑着上部的希卡罗式的方形屋顶。在室内,中央的方形结构的四面设有壁龛,内立有高达9米的巨大佛像,室内有两圈狭窄的回廊,供僧侣们围绕佛像进行祭拜活动。建筑的顶部由一系列逐渐向上缩小的平台构成,平台的四角上都建有与中心圆塔造型相同的小型复制物,来衬托中央主塔。
(2)仰光大金塔
缅甸素有“佛塔之国”的美誉,无论是名城故都还是穷乡僻壤,佛塔随处可见。如果把缅甸的诸多名胜古迹比喻成皇冠的话,那么仰光大金塔就是这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
仰光大金塔的有3个主要特点:
金属罩檐。塔顶有做工精细的金属罩檐,檐上挂有金铃1065个,银铃420个,并镶嵌有7000颗各种罕见的红、蓝宝石钻球,其中有一块重76克拉的著名金钢钻。
贴金塔身。塔身经过多次贴金,上面的黄金已有7000公斤重。
小塔环绕。大金塔四周有68座小塔,这些小塔用木料或石料建成,有的似钟,有的象船,形态各异,每座小塔的壁龛里都存放着玉石雕刻的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