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玩到5岁,学啥都不晚
4185100000046

第46章 一直玩到5岁——孩子学啥都来得及(1)

玩耍对幼儿成长的积极意义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玩耍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和劳动同样重要的意义”。

孩子出生以后,在没有学会说话和走路的时候,就学会了玩耍。孩子是伴随着玩耍成长起来的。玩耍使孩子学会了许多技能,活跃和发展了孩子的思维,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孩子在不断玩新东西、新花样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创新能力。

玩耍对5岁前孩子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玩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还有利于孩子的学习。这个年龄的孩子就是从玩中获得知识,培养才能的。

玩耍,对于孩子的成长,就像维生素一样必不可少,它是孩子众多活动中最喜欢的活动,是适合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活动。我们随处可以发现,孩子在玩耍时很投入,很快乐。虽然是在玩耍,但却像认真的做事。对于孩子来说,玩耍并非是成人眼里的随意玩耍,而是一种“严肃的工作。”

我女儿依依在三四岁时,总爱拿着小碗玩米袋子里的米、夏天玩水弄得浑身湿透、在厨房经常噼里啪啦地敲水壶和锅子、兴趣盎然地开关柜子门、稀里哗啦地把抽屉里的东西搬出来又装进去、把新买的玩具车拆卸开来……

我从不制止孩子的这些“破坏”行为,因为她的成长需要这种快乐的玩耍。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玩耍能促进幼儿体能的发展

当今社会家长们不惜重金为子女购买各种高档玩具:声控、电控、电子等技术玩具,在这种电子玩耍的世界里,幼儿虽然获得了广泛的信息,但更多的是给孩子们带来的负面效应:①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受到限制。②幼儿的积极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③缺少了在多维的人际关系中成长的环境。④缺乏锻炼,身体素质越来越差。

而孩子恰恰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因为他们长大后面临的是激烈的社会竞争,工作、学习、精神压力都很重,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怎么来融入社会、参与竞争呢?

带幼儿到户外玩耍,有助于增强幼儿身体素质。阳光、空气是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新鲜空气中有充足的氧和负离子,能促进新陈代谢,使幼儿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的功能得以提高,孩子们感冒咳嗽的少了,免疫力增强了。由于幼儿受年龄、性别、兴趣爱好不同的限制,其喜欢的玩耍也各不相同。我们可利用绿茵茵的草地,平整的户外活动场地,环境优美,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自然资源进行户外玩耍。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诉苦,孩子食欲不好,一口饭含在嘴里咽不下去,每餐要大人费很大的力气哄着孩子吃,很令家长们烦恼。

带幼儿到户外玩耍,消耗了幼儿的体能,增加了幼儿的食欲,促进了消化系统的发育。孩子们从室内来到室外,活动范围宽阔了,自然增加了运动量,消耗了幼儿的体能,使机体产生饥饿感,孩子们吃起饭来也就有滋有味,不用家长催促,吃得干干净净。也正是由于孩子们玩耍后产生的旺盛食欲,使食物被充分的消化吸收,促进了消化系统的发育。自此,孩子们吃得下,睡得着,身体越长越棒。

方法二:玩耍能促进幼儿各项智能的发展

①通过玩耍来发展幼儿的认知和感知能力。孩子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开始在玩耍中认识和感知世界,可以说,玩耍是孩子理解人生的开始。

感知能力包括看的能力、听的能力、闻的能力、尝的能力和摸的能力。感知能力是认识事物必须具备的能力,幼儿可以通过运用它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去辨别一些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区别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没有任何其它活动能比他们在玩耍中获得的感知更深刻的了。在玩耍中,幼儿通过眼看、耳听、口尝、手摸等各种感官的参与,来了解各类事物的性质,经过这样实践所感知的事物印象就深,记得也牢。如:花、草、石子、木头、苹果、土豆等等。

②通过玩耍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想象是创造开拓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很重要的一种能力。玩耍特别是角色玩耍,是发展想象的极好方式。如:玩“过家家”时,一般男孩子都喜欢当爸爸或孩子,女孩子则喜欢当“妈妈”,给娃娃“喂饭”、“换尿布”等。当孩子玩这些玩耍时,如出现一些不妥的行为时,家长千万不能讥笑或制止,因为这样会抑制孩子的想象力的发展。家长应当为孩子发挥想象力提供物质和安全条件,尽可能地激发孩子去模仿、去想象、去创造。

还有,玩耍能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模仿能力、思维能力,甚至还可以开发智力,促进大脑发育,提高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协调能力等等。

③通过玩耍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玩耍对幼儿语言的掌握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许多事实已经表明,我们决不能依赖大量说教来发展孩子的语言,因为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就在于使他们有机会以各种方式练习说话。在玩耍中,同伴之间的交流,能激发他们用在其它场合中,难以说出来的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种种想法。在各种角色玩耍中,幼儿以不同的身份相互对话,模仿了诸如老师、父母、医生、营业员以至警察等各种角色的对话,丰富了幼儿的词汇量及完整表达语言的能力。幼儿在不断的玩耍——观察——再玩耍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了自己的语言。

方法三:玩耍能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玩耍中很多游戏需要和他人配合才能获胜,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会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会学会如何和别人合作;但凡游戏都有规则,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无法顺利进行下去,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养成了遵守规则的习惯,日后生活中就有了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等等。

我们经常会见到,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性情比较孤僻,见到陌生面孔的人就显得很腼腆,很难跟不熟悉的小朋友相处和玩耍,而玩耍是幼儿通向真实世界的桥梁。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同其他小朋友玩耍,来改变幼儿的这种状态,在玩耍中让幼儿共同商定主题,制定规则,互相影响,互相监督,这样,不但加强了孩子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还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记得女儿依依3岁的时候,她妈妈带她到学校操场去玩。一个经常和依依在一起玩的小姑娘骑着一辆童车,在依依面前飞驰。依依向妈妈申请:“我也想玩!”可是当时她的童车不在身边,没有车子给她骑。她指着小姑娘的背影说:“我要骑那个!”她妈妈笑着说:“那你去问问小姐姐,看她能不能借你玩一会。”依依怯怯地走到那个小姑娘面前:“姐姐,能让我玩一会吗?等我的童车拿回来,我也借给你玩!”小姑娘果然答应了,依依高兴地骑上了借来的童车。

可是还没等她蹬出几步远,小姑娘反悔了。追过来抓住车把,非要依依下来。依依不高兴了:“你答应我的,我还没骑呢!”坐在车上不肯下来。两个人僵持着,谁也不让谁。只见僵持了一会之后,依依从车座上跳下来,但两手还是紧紧抓着车把,带着讨好地笑对小姑娘说:“姐姐,谢谢你,我就骑一圈,好吗?”小姑娘不动摇,依依继续“做工作”:“我的玩具给你玩,好吗?”

经过一番“交涉”,小姑娘终于松开了抓车把的手,依依欢快地跳上车,绕操场转了起来。那个小姑娘也接过依依的玩具欢快的玩起来。此后,她们就成了好朋友。

方法四:玩耍能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

①玩耍有利于培养幼儿勇敢的品质。玩耍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场所,一些胆怯害羞的幼儿在那些活拨大方的幼儿的带动下,逐渐加入到玩耍中,由原来的害怕到勇敢地表现自己。玩耍以它独特的魅力,让幼儿在活动中解放自己,锻炼了胆量。

②玩耍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孩子们常玩搭积木、拼积塑的玩耍,在玩耍时,他们动脑筋,比谁的手巧,搭一间和别人不一样的、漂亮的房子,送给自己喜欢的小朋友。虽然他们中有些搭得很简单,但是他们还是非常的高兴,互相说着房子里有什么,送给谁。这样,幼儿的自信心、独立性在玩耍活动中便悄然建立起来了。

③玩耍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及克服困难的品质。通过玩耍,幼儿既可学会利用线索与策略,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又可克服困难,锻炼意志,还可以发现和体验自己的能力,产生胜任感与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幼儿自信心与进取心的培养。

④玩耍有利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幼儿在玩耍中可扮演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父母、老师、司机、医生等熟悉的人物,通过模仿人物来进一步认识这些角色,在活动时,一些比较内向的、不太活泼的幼儿也会参加到活动里,并通过担任不同的角色,在各个方面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如开朗、活泼、友善、爱心、同情心等。

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所接触的生活面、知识面越来越宽,好奇心越来越大,随之就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产生一系列的幻想,幻想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样?自己在那里做什么等等,这就是玩耍的世界。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特点,来创造机会让孩子们玩耍,以便更好的发挥玩耍的积极作用,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使其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玩耍可以给幼儿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健康……

会玩的孩子更聪明

我们早就知道“智商”一说,如今人们口中多了“情商”一词,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有“玩商”,也就是孩子对玩耍的参与及收获。

每个孩子都喜欢玩具,每个孩子都爱玩。虽然已做家长,但是我们一定还记得自己孩提时代玩耍时的样子。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放学后的黄昏是玩耍的最美好时光,书包往家里的炕上一扔,人刺溜就钻出了门。大家三五成群聚到一起,春天玩扔坑、推圈、踢毽子,夏天去河里抓鱼摸虾,秋天到广阔的田野里捕鸟,躲到稻草堆里捉迷藏,而冬天好玩的游戏就更多了,坐雪爬犁、甩陀螺、打雪仗、堆雪人……一年四季,365天,几乎每天都要玩到星星露头,各家门口出现母亲的身影,响起:“回家吃饭了……”的呼唤,大家才玩兴未尽地散伙。

周末、假期要帮家里干农活。小学的时候,我干得最多的活是打猪草、拾牛粪、打柴禾。猪草自然用来喂猪,牛粪卖了换回买笔和本子的钱,柴禾自然用于生火做饭。虽说是干活,可是不乏玩的乐趣。垮着篮子邀约着伙伴一起去地里打猪草,你追我赶,边干活边唱着儿歌,任务完成了就把篮子找个地方放好,大家一起抓蚂蚱、扑蝴蝶、捉蜻蜓,直玩得一身土一身汗,才背上猪草回家。正是由于有了童年的丰富的玩耍生活体验,才有了今天东子的快乐教育理念。

想玩、爱玩、会玩,在传统中国人的眼睛里似乎并不是一件好事,最典型的解释就是“玩物丧志”。但是在儿童世界里,这套成人的逻辑并不管用——想玩是理所应当,爱玩是天经地义。然而会玩就不那么简单了——这要靠孩子自己的智慧。

会玩是儿童起于快乐,终于智慧的一种最佳学习效果。玩耍蕴藏着儿童的发展需要和教育契机。幼儿从玩耍中学习是一种自发的学习、自发的探索,能够接受更多的环境刺激,有助于促进脑的发育,启迪智慧,使大脑技能得到充分发展,因而也就更聪明。

瑞士着名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幼儿的玩耍要经历三个阶段:

1.练习性玩耍,在孩子出生后的两年内出现,这类玩耍的主要特点是对各种动作的重复再现。比如:一次次地把刚垒高的积木推倒重来,一遍遍地拖着小车来回走,乐此不疲。对幼儿来说,任何一种活动、任何一个玩具或材料,只要他还在不厌其烦地重复进行、反复摆弄,就意味着对他来说还有挑战性。

2.象征性玩耍,即模仿游戏,出现在幼儿时期,所获得的最主要的认知发展能力就是学会使用不同的象征。儿童常常模仿成人的活动,如“过家家”“小医院”“商店购物”等,装扮成想象中的角色。幼儿玩耍在象征性阶段正是想象力发展、社会性发展和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

3.规则性玩耍,从孩子4-5岁开始出现,意味着规则意识的萌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已经会选择玩伴,变化玩的方式(选择玩的时间,改变玩的空间和环境,约定、协商玩的方法和规则等),他们不再局限于那些固有的游戏,而更喜欢创造新的游戏,不断拓展游戏的空间。

看来,一个“玩”字里的讲究还真不少,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一步步变得更会玩、更聪明呢?

答案只有四个字——亲子共玩。爸爸妈妈只有多观察孩子,多为孩子创造游戏的氛围,多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才能引导孩子玩出智慧,玩出精彩!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要精心创设环境,鼓励孩子“想玩”。

问100个孩子想不想玩,100个孩子都会回答你“想”。但是这份“想”,有时候也会被你的期望、漠视和不耐烦所湮没,需要重新被唤醒。这时,家长要做的就是为孩子创设个愉快的游戏环境。

首先,在环境布置上要综合考虑颜色、形象、声音等各个方面。其次,要为孩子提供可直接接触的环境,一个能让他尽情玩的地方,比如:沙坑、水池、攀爬工具、仿真玩具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创设“玩”的人际环境:常常与孩子一起玩耍,采用孩子最易接受的方式,使孩子对各种各样的游戏产生兴趣并投入其中。

方法二:要细心关注孩子,激发孩子“爱玩”。

“爱玩”建立在孩子“想玩”的基础上,是外在主动性行为的体现。所以,家长必须先了解孩子在每个成长阶段最想玩的是什么,然后从中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和游戏,也就是关注孩子的活动需要,捕捉孩子玩耍的机会,并创设条件,提供刺激,诱发经验,使孩子在自身需要的基础上玩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千万不要代替孩子解决游戏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给他充分的时间、空间和自由,让他自己探究,才会使他玩得更痛快、更持久。当然,如果能够跟随孩子的进展,巧妙地提供一些玩具或者故意设置一些悬念,会让孩子玩得更加投入。

方法三:要融会贯通,引导孩子“会玩”。

探索是游戏的前奏,孩子爱玩,就是因为玩与探索密切相关。当孩子将他搜索到的东西糅合进游戏中玩的时候,就进入了“会玩”的境界。要做到这一点,家长就必须融会贯通地看待“玩”——把“玩”与孩子的健康发展联系起来,了解孩子游戏的需要及其所处的阶段,把握孩子好学、好动、好奇的特点,关注伴随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契机,在教育与孩子的发展之间建立平衡点,引导孩子在“会玩”中学习,在“会玩”中探索,在“会玩”中开出思维的花朵。

在与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探索,有意识地进行质疑、诱导和启发,激发孩子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欣赏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出的想象力、好奇心,以及对新鲜事物喜欢尝试、动手,产生疑问等有价值的探究行为。

游戏是孩子发展其人际关系最有效的途径。因此,鼓励孩子参加更多的结伴游戏和集体游戏,就是为孩子的情商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