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玩到5岁,学啥都不晚
4185100000028

第28章 5岁前的教养——孩子的创造能力要培养(1)

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儿童天生就有探索精神,什么都想试一试,而且不会顾虑会不会失败。桌上放着一只红红的塑料苹果,孩子一定会拿起来咬一咬,才能发现这只苹果是假的,于是学会事物不能只看表面:地上有积木块,孩子一定会拿起来咬一咬,扔一扔,然后明白,积木不好吃,但是摔不破……

孩子通过这些探索尝试去认识周围的世界,也借由这种探索精神,孩子勇于去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去创新、去创造。

试想一想,世界上有哪一件事物的发明,不是人们大胆尝试,不怕失败换来的?没有莱特兄弟冒着生命危险的几百次试验,哪来今天的机动飞机?没有哥伦布置生命于度外的冒险,哪来美洲大陆的发现?还有避雷针的发明,无线电的发明和应用,电灯、电话的发明,哪一个不是不怕失败大胆尝试的结果?

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需要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培养起创新精神。知识的无国界性,非独占性,无限供应性,使得知识经济必然是全球性的。谁拥有知识谁将是强者。而获取知识,主要取决于教育。前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在世界教育报告中说:“我们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子孙后代。”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要振兴,一个民族要自立,就要培养大批创造型的人才。有研究表明:3-9岁是人的创造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如果错过了这个阶段,以后就很难重新点燃创造的火花了。而3-5岁是这一阶段的启蒙阶段,可谓重中之重。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要在孩子表现出创造力的时候予以赞赏和支持

孩子创新的源泉是生活经验,孩子创新出相对自身的生活经验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家长就应该鼓励、赞许。切忌用成人的思维标准限制孩子,不要求孩子迎合大人的口味,达到什么所谓的标准,允许孩子的行为超出现有标准和常规。如:孩子用水在水泥地上画各种形状;孩子拿报纸来当围裙:把柚子皮扣在头上当帽子;钻进装电视机纸片箱要你滚动纸片箱来玩……这些在孩子看来是在做有趣的事情,可往往带来成人的呵斥。

其实,这都是孩子创造力的萌芽,家长应表现出欣赏。我们要对孩子“让我自己来”、“我要试一试”的行为予以鼓励。比如,孩子第一次试着爬到攀爬架的最高处,你很担心他的安全,你可以说:“你真勇敢,记住一定要抓紧哦!”孩子要试辣椒,就让他试,如果他被辣得呱呱叫,你可以说:“辣一下不要紧,喝点冰水会好一点。”孩子捡起石头来咬,我们可以问问他:“好吃吗?”孩子摸菠萝,大声喊:“好痛啊!”你可以鼓励他:“你真能干,发现了菠萝会刺手”;当孩子试着自己折飞机,可是飞机飞不起来,你可以建议说:“把头弄尖一点试试。”切记在孩子失败的时候讽刺挖苦孩子,那会使孩子的探索热情熄灭掉,也不要在孩子失败的时候可怜他,那会使他丧失克服困难的勇气。

方法二:要有意识的训练孩子想象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想象是创新之母,没有想象能力就没有创新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家长要有意识训练孩子的想象能力。多给孩子提供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书籍。如童话、科幻作品、神话、寓言等。

方法三:要想办法来和孩子一起创造

下面是一些利用家里的资源来进行的小创造,你可以试试看。

1、报纸做球。把用过的报纸卷成球状,用彩色纸包一包,变成一个个漂亮的纸球,和孩子一起玩踢球,丢球入篮比赛,扔远比赛等等。

2、信封做手环。把用过的信封剪成一个个的环,然后在上面涂上喜欢的颜色,或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装饰好了之后把它套在自己的手腕上,变成一个个漂亮的手环。

3、纸盒做拉车。用过的鞋盒、牙膏盒等纸盒,在前面打一个洞,然后穿上一条绳子,做成一部拉车。可以在车上放娃娃、货物等,在盒子下面装上轮子就更好。

4、巧用毛巾做游戏。用毛巾蒙住眼睛,爸爸妈妈拉着孩子的手,走到家用品前,让孩子摸一摸,然后说出这件物品的名称;或者拉他走到另一间屋子,问他现在站在哪里?也可以用毛巾遮住好吃好玩的东西,请他伸手进去摸一摸,“把花生摸出来”,“把球摸出来”等等。

这些游戏虽然简单,可是很有作用,孩子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长大,他的思维更活跃,脑筋更灵活,创意更多,快乐更多,自信也更多。

知识是一切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能力也无从发展。即使智商很高,也可能不会有创新能力,而没有创新能力的孩子是不会有长足发展的。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美国着名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并不聪明,但他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比如,他曾学母鸡的样子趴在草丛里孵蛋,因为他好奇母鸡为什么用体温能孵出小鸡,而人却不行?他看见小鸟在天空中飞翔,联想到家中做面包的发酵粉能产生气泡,让面包变轻变软,人要是吃了发酵粉,是否也能使身体变轻飞上天呢?

正因为他对大自然的种种奇观异象都充满好奇,所以,他从一架儿童玩具中得到启发,如果把照片连起来快速移动,就会在眼中构成连续的动作,因此发明了电影放映机。爱迪生这一生发明无数,像留声机、电灯、喷气机车、有声电影等。这些发明强烈地冲击着现代文明,使人类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

未来社会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多元化的社会,我们的后代会面临复杂的竞争环境。这需要他们用超群的想象力、大胆的探索精神去解决问题。而所有勇于实践的行为,都源于他们的好奇心和丰富的心灵底蕴。而我们的很多父母,常因担心孩子好奇心过重惹麻烦,阻止孩子的好奇行为。

茜茜是个聪明漂亮的女孩。一天,她问妈妈:“为什么别人都夸我漂亮?”妈妈说:“你每天喝一袋牛奶,牛奶最有营养,能让人漂亮健康。”茜茜立刻把一袋牛奶“哗”地倒进鱼缸里。妈妈见状,当即骂开了:“那是人喝的东西,怎么能给鱼喝?你看,这水我刚换好,现在又要重新换,你真讨厌!”

其实,茜茜只是想知道鱼儿喝了牛奶后,是否也会肤白体健。既然牛奶对人有好处,为什么鱼儿不能喝?她要亲自验证一下。这本是多么难能可贵的探索行为啊,但由于妈妈嫌麻烦,茜茜的探索行为受到制约。这件事的后果是,茜茜以后再有大胆新奇的想法,也不敢付诸行动了。

好奇心是孩子最强烈的心理活动。一个孩子是否具备好奇心,往往表示其思维是否活跃,心灵世界是否敏感和丰富。所以,家长们要从生活的各个环节入手,培养孩子无处不在的好奇心。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要耐心解答孩子的问题

蜜蜂用什么采蜜啊?冰为什么浮在水面啊?月亮上有人吗?故事里不是说嫦娥姐姐飞到月亮上去了吗?

3岁的凉凉问爸爸:“如果电视坏了,家里会不会淹水呢?”因为他看到电视中出现游泳池的画面。“即便电视坏掉,水和人都不会从电视中跑出来。”爸爸回答。

“为什么人会在电视中游泳呢?他们不是在电视里面吗?”“那些人在游泳池游泳时,由摄影机摄影之后,在传送到我们的电视里。在电视中有所谓的转播机器。”

“我能有个转播机器吗?我想把我自己放到电视里。”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他们的好奇心也在增长。他们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追根问底,不一而足,不断挑战家长的智商和耐心。从“我是从哪里来的”到“我怎么不能像鸟儿一样飞”,问题所涉及内容之多,范围之广,常使我们父母应接不暇,甚至感到为难。

对孩子的问题不要敷衍了事,特别不宜用神怪等不科学的内容灌注给孩子。孩子不能分辨真伪,往往信以为真,当他们一旦得知问题的真正答案,就会感到受欺骗,或许因此不再信任父母。

当孩子提出某个看来很荒诞的问题时,比如,我吃到肚子里的西瓜子,会不会在肚子里发芽?他们是认真的,并非故意与父母寻开心。如果父母的态度冷淡或打击讽刺,那会大大伤害孩子的自尊,使孩子再也不愿向父母请教了。这样等于扼杀了孩子的求知的信心,也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缺乏想象力等性格特点。

当遇到使父母也语塞的问题时,或者难于向孩子解答,或解答后孩子仍不理解时,应该明确告诉孩子:“这个问题,我也不明白,我们一起查查书吧。”这样做,并不会损害父母们的尊严,也锻炼了孩子求真求实的学习精神,提高孩子查找资料的能力,并养成有问题查资料的好习惯,而不是自以为是,或者胡乱猜测。

方法二:鼓励孩子去尝试

曾经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儿子不喜欢吃酸苹果,喜欢吃甜苹果,妈妈让儿子上街买苹果,并交待他偿一偿甜不甜以后再买。儿子把苹果买回来了,妈妈发现买回来的每个苹果都被咬了一口。便问儿子是怎么回事,儿子说,你不是叫我偿一偿甜不甜再买吗,所以我就把每个苹果都咬了一口,是甜的就买回来了。

这个故事如果发生在我们各位的家中,相信很多父母会把孩子揍一顿的。

我国大多数家长不约而同地有一种理想,那就是把孩子教育得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家长们不断地“设计”孩子的行为,规范他们的思维,不许他们有任何“出轨”的举动,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们丧失了天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和想象力。

孩子的好奇心是绝不该挫伤的,制止孩子一次奇想,就等于关闭了一次闸门,把那奔腾的思潮,变成一湾死水;然而鼓励一次好奇,哪怕是怪想、幻想,就等于放纵一群野马,他那无知脆弱的思绪,会得到强化,形成万马奔腾的趋势。也许有一天会发现,家长在不知不觉中当了一次三棱镜,儿女的智慧之光,透过折射,化为七彩霞光,绚丽辉煌。

方法三:父母应加强知识储备

父母的知识水平,也对增强和延伸孩子的好奇心,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壮壮问爸爸:“为什么手机没电线,也可以和别人通话?”爸爸说:“靠电波传送呗。”壮壮追问:“电波是什么?”爸爸挠挠头:“唉,我也说不清楚,你上学后自然会学到的。”壮壮的好奇心被爸爸微薄的学识阻断了。

其实,如果爸爸稍微懂点电子学原理,深入浅出地给壮壮点一下,他的心里就会早早烙印下物理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放飞孩子的想象力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总是生活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中,他们常常分不清想象虚构与现实的区别,或者是他们不想区分,他们乐于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世界里,以各种方式来表现想象的内容,表达他们对想象内容的理解,比如他们会表演,表演“彩色的乌鸦”,表演“白雪公主”、“美女与野兽”;或者是用游戏动作来表现想象内容。

想象力,作为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如果没有想象力,我们的生活将毫无乐趣可言。如果一个人的想象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不但不能成为诗人、小说家、画家、发明家,也不能成为科学家、建筑师、好的法官、记者、医生……甚至很难做出有创造性的成就,因为创造力的根源就是想象。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人感到吃惊,但伴随孩子成长的是,想象力、创造力慢慢地流失,而长大后成功的大多数人,都是想象力和创造力保持下来的人。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想让孩子长大后变成天才,就一定要栽树,没有种下幻想的苗子,长大了就没有幻想的丛林,在幻想能力、创造能力上就无法超越别人。

现实的情况是,对孩子想象力的培养更多地跌入应试教育的怪圈。孩子在三四岁时,就去学美术、音乐、舞蹈……这些技能非常重要,这一切都无可非议。但是,对教育来讲,这是非常可怕的,如果技能方面的东西,小时候没学会,长大后还有补偿的可能。但在想象力最活跃、最丰富的童年时期,没有想象力的教育,长大后就再也补不回来了。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不要用成人思维教育孩子

孩子们有着成年人所不具备的好奇与想象力,尽管他们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是在他们的世界里充满着无穷的想象力。孩子经常会有一些奇怪的想法和念头,这些想法也许看起来很荒唐,甚至不着边际,但这是孩子创造性的体现,是培养孩子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绝好机会。家长应该赏识和鼓励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践。如果家长认为孩子的怪念头,是在胡闹而阻止和训斥孩子:“这么脏,快扔了!”“别胡闹了,这样不行!”就会把孩子的创新意识扼杀在摇篮之中,让孩子不敢再有这些奇怪的念头,更不敢创新了。

在现实中太多这样的例子,家长不妨反思一下,我们是不是常常按照大人的主观意识,按照我们自己的社会经历和经验去要求、约束孩子们。一旦遇到孩子们超常的想象,就会批评、否定,指责他们没有遵循常理。其实,我们如今的社会太现实了,缺乏的正是想象力。作为家长我们要鼓励孩子不仅要有想象,还要敢于遐想,甚至于瞎想。一个对任何事情想都不敢想的人,还有可能付诸行动吗?

其实,我们应该容忍孩子的“不同常规”,因为孩子这样做有他们自己的道理,更应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从而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允许孩子在思维上“不听话”,这是合乎孩子独特的思维规律的。给孩子一点“不听话”的空间,就是保护他们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欲望。

父母应该对孩子的创新意识给予赏识和鼓励。当孩子产生新奇的想法时,告诉孩子:“来,把你的想法详细说说!”当孩子做的事情超出常规时,对他说:“你真不简单,做出了这么有创造性的东西!”这样才能鼓励孩子敢于幻想,敢于创新。世间有很多发明创造,都是有了所谓“痴人说梦”般的幻想才成为现实的。

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异想天开,大胆联想,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并鼓励他们付诸实践。

方法二:鼓励孩子编故事、讲故事

孩子在小时候,喜欢编故事、讲故事,有时讲给小朋友听,有时讲给爸爸妈妈听,有时还自言自语。父母应该看到这既是锻炼表达能力的好机会,也是发展想象力的好机会。因此,父母要积极鼓励孩子,不要冷言冷语,更不能随便阻止。可以引导孩子按照某个主题去编去讲,适时地给以赞扬,指出不足之处。孩子编得好的、讲得好的故事,让孩子用笔记录下来,不断修改。天长日久,孩子的想象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儿童想象力丰富来源于他们对实际生活的理解,思想活跃的儿童更善于幻想和虚构。对这种情况,父母们千万不要认为,他们是在编造离奇和不切合实际的故事而加以打击,而应对孩子的想象力加以鼓励。而且,在特殊情况下,也不能给孩子扣以“胡闹”、“白日做梦”等帽子,而应顺着孩子的想像去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