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玩到5岁,学啥都不晚
4185100000013

第13章 5岁前的教养——孩子的优良品质不能丢(5)

不知你有没有观察过,许多孩子在雨天里特别喜欢踩水潭,非要溅一身水才高兴呢!不管父母在身后如何指责、阻挠,也要看看水花是怎么往上溅的。要是下大雨就更来劲了,冲出屋子在雨中嬉戏玩水,淋得浑身湿透,毫不在乎。沙子和泥土对成人来说,也许是一些不受欢迎的东西,而它却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当孩子走过工地旁的沙堆和石子堆时,偏偏要从这“小山上”走过去,伸手捞点什么,然后再扔出去。有时候就索性蹲在沙土堆边,造起“小山洞”,挖起“小河沟”来。

为什么孩子都喜欢玩沙玩水呢?这些看起来似乎是很脏的游戏,究竟对孩子有没有益处?家长们也许并不理解。

沙和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变幻莫测地玩儿。水,可以静静地流过,也可以拍打着溅起水花;用手指画圆圈,会出现一个个小漩涡;从指缝里可以看到水一滴一滴往下流;把水灌进小瓶子里,能再倒出来;还可以玩水枪……

思考、探究、琢磨、联想层出不穷。同样,在沙堆上能造鸟窝、挖洞、建水库、筑堤坝,孩子们成了一个个小建筑师。孩子们在沙和水中,千变万化地玩个不停,带来无穷欢乐,并大大地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方法二: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把孩子们关在屋子里,不让孩子走进大自然,孩子就不会了解和体会春天的生机盎然、夏天的郁郁葱葱、秋天的丰收之喜、冬天的皑皑白雪。

春天来了,我们可以带孩子们去寻找春天的足迹,让他们知道,小草泛绿是春天,百花盛开是春天,农民伯伯忙着播种也是春天。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孩子们心中的春天便有了生命,有了活力,也有了可贵的童真。春去秋来,让孩子们去树林里拾掇飘零的黄叶,到果园里采摘丰收的果实,去田间地头抚摸那沉甸甸的五谷。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丰收,感受到秋天的诗意。

世界上再没有比大自然更好的老师了。我们不该让孩子远离它。让孩子懂得亲近自然、拥抱自然、热爱自然,让孩子投身到自然中,并在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像力,孩子对大自然的认识、对各种生物的了解也会越来越细致,而且对美的欣赏能力也会越来越高。

方法三: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对孩子有着莫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学龄前的孩子,他们更有着天生和自然亲近的本能,能够和大自然亲密对话,在他们的眼里小草是他们的朋友,蚂蚁是他们淘气的伙伴。我们不但带孩子们去公园春游,还利用散步和户外活动的时间,带他们到公园里去走一走、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使孩子们不但感到自由轻松,还沉浸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之中。其次,有条件的话,家长还应带他们去农村,参观农民种地的劳动,有的还可以主动参与到他们当中。

父母应常常带领孩子去爬山,放风筝,到绿油油的草地上找昆虫、做游戏等,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春风吹面的和煦,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感受。孩子们通过外出的种种感知与活动,确实感觉到春天来了,这比看几幅图片讲述要生动的多,形象的多。

在这一系列的感知过程中,孩子们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动眼,他们不仅领略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一些优美的词语:“美丽”、“绿油油”、“五颜六色”等。

我对女儿依依室外活动的安排主要分三种方式:每日的户外运动、每周的近郊游玩、每年的远足旅游。从可以把依依带到外面玩那一天起,我就尽可能坚持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带依依出去玩。等到她可以独自下楼玩耍了,户外活动就成了她作息时间表上,永远不变的一项内容。

每到周末,只要天气不错,我就带上依依去近郊游玩。或者步行,或者骑上自行车,在鲜花盛开的季节,和她一块上山采野花,编织美丽的花环。和她一起高吟着“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到广场迎着春风放风筝;在烈日炎炎的夏季,我带她去海边,听海鸥高歌,套上救生圈到海里畅游,或者赤着脚丫在沙滩上徜徉,捡拾贝壳、抓小螃蟹……

我还带她到河里摸鱼虾,尽情在溪水里嬉戏;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和她一起到丰收的果园里欣赏枝头累累硕果,和当地农民一起收割庄稼,感受丰收的喜悦;而雪花飞舞时,我带她去开阔地带堆雪人,在雪地上打滚、奔跑……

美好的大自然,不仅是人们追求美、创造美的动力,也是人们追求积极的健康的精神支柱。父母应该经常带孩子到野外去游玩,让孩子多见识山川、湖泊、海洋、森林、草原,多了解各种动物、植物与气象、季节变化的关系。让孩子亲手抚摸花草树木,让孩子亲眼见识花鸟鱼虫,因为它们不仅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带孩子在认识大自然事物的同时,也能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对大自然的情感。

孩子要知道孝敬长辈

而当今社会,一些孩子正面临着一种敬老缺失的危机。这些孩子的表现让人忧心。

有天我带着女儿依依去肯德基店吃快餐,无意间看到一个老太太带着个小姑娘坐在门边,很是醒目。小女孩穿着光鲜,老人却衣衫褴褛,花白的头发有些蓬松零乱。但引起我注意也让周围人纷纷注目的是,那小女孩吃的是鸡腿汉堡、喝的是可乐,而老太太自己却从随身带的布兜子里掏出一个馒头,边啃边就着一瓶矿泉水。老太太眼神茫然,吃的很艰难,但黑红的脸上现出安心的表情。这鲜明对比的场景的确很感人,却也让人堵心。我猜那个小女孩是她的孙女,但自始自终也没见她把吃的给奶奶分享一点,更没有体恤长辈和感恩的样子,一副习惯于此理所当然的表情,不由得让人寒心。

一个母亲也曾含泪讲述道:“那是夏天的一个正午,天特别热,孩子吵着要吃西瓜。我赶忙到菜市场去给他买。当我顶着烈日满头大汗地拎着西瓜走进家门时,孩子不但没高兴反而直冲我嚷:‘妈,怎么这么慢啊?我快渴死了!’我赶忙走进厨房,洗净后把瓜切开,顺手拿起一块咬了口,想尝尝甜不甜。这时候,背后突然传来孩子刀子样锋利的吼声:‘谁让你先吃的啊,你赶快给我吐出来!’你知道吗,我当时只觉心口像被重重击了一拳,我目瞪口呆地站在那,泪水盈眶,我简直无法相信这些话就出自我一直疼爱的孩子之口。孩子可能发现我哭了,就接着说:‘算了,这次原谅你,下次可不许你这样了啊!’他的语调斩钉截铁,俨然成年人般不容分说,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我没想到孩子会这样对待我,也不知道他怎么就会说出这样的话?”

孩子的表现的确令人心寒,发人深思。在震惊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孩子怎么了?什么时候成了对亲情如此冷漠的自私自利的人,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却是不可承受的沉重的现实。

东子一向愿意乐观地看待问题,但事实确比我们想象的要糟,因为现实生活中,那并不是个特殊的例子。想想在你的身边,你的亲戚、朋友、同事,甚至就在你的家里,是不是曾上演过类似的一幕呢?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给孩子补上敬老课

现在的家长最关注的是孩子的智力发展,从孩子一出生,就希望孩子是一个智商、天赋超高的天才,就不惜一切代价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可是却忽略了对孩子进行情感和道德方面的培养。

3岁以后,孩子发现了“自我”,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这是心理发展的自然现象。这时,父母应利用宝宝喜欢被表扬,被人夸的特点,鼓励孩子为他人着想,学会关爱孝敬老人。比如,买来宝宝喜欢吃的蛋糕,在吃之前,启发宝宝给奶奶爷爷(姥姥姥爷)爸爸妈妈都尝一口,然后再吃;妈妈(爸爸)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家门,爸爸(妈妈)可指导宝宝给妈妈(爸爸)拿来拖鞋、端来一杯水,或拉过一把椅子让妈妈(爸爸)坐,顺便问一声:“妈妈(爸爸),您累了吧,先喝点水、歇会儿。”次数多了孩子就知道随时随地地关心体贴长辈,孝敬老人了。

要让孩子从小学会关心体贴长辈,首要的一点是父母要处处做表率,言传身教。

记得小时候听妈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对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赶到一间破旧的小房间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盛一些残渣剩饭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快木头,就问孩子刻的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受此影响孩子也改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

同样作为家长的东子也没有忘记给孩子补上敬老这一课。

我的女儿依依是一个懂事、充满爱心的孩子。她对我、对妈妈、对爷爷、奶奶,不时以她孩子的方式表达着她的爱。几乎每天下班回家,她都会等候我,为我开门,给我送上一双拖鞋。如果她有什么好吃的,一定会留一份给我。

当然,孩子的这些表现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家庭教育的结果。平时我工作非常忙,休息日也很少有时间陪着女儿,但只要有空,我必定放弃大人的娱乐,陪孩子玩乐。可每次外出带回东西,我从不让孩子独霸,无论大人、小人总是一人一份,不让孩子滋长唯我独尊的优越感。现在,无论吃什么,孩子总是主动地说:“好东西大家吃。”

方法二:家长要起到表率作用:

如今,提起儿女孝敬父母尤其是独生子女孝敬老人,不少人都摇头叹息。言下之意,在蜜罐和溺爱中长大的独生子女,较之非独生子女特别是年长些的为人子女,在对父母尽赡养义务和责任、对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等长辈亲人行孝心方面,用一句歇后语形容,就是蚂蚁串豆腐——难提。

岩岩的妈妈对岩岩的奶奶很凶,总是不给奶奶好脸色看,还不让岩岩拿好吃的给奶奶。她对岩岩说,奶奶已经老了,不能帮我们干什么,还总给我们添麻烦。岩岩听多了妈妈如此说,也觉得妈妈的话有道理,并习惯了妈妈对奶奶使脸色,甚至自己也学会了对奶奶冷眼相对。

有一天,岩岩的舅舅来做客,给岩岩带来好多好吃的,岩岩的妈妈拿了其中一袋自己喜欢吃的刚想吃,岩岩就大哭起来,抢下妈妈手中的食品。妈妈骂岩岩太不懂得尊重孝敬长辈。岩岩反驳妈妈:“你孝敬奶奶了吗?”岩岩妈妈是有泪只能往肚子流。

孝敬老人、感恩他人等传统美德的确立,即与个人的主观因素有关,更与父母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就象植物栽种必须精心管理养护,才能种出好苗结出好果一样,孝心和感恩之心的培育更是如此。

大街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一个中年媳妇(或女儿)推着轮椅上,年迈的父母或公婆在散步,或者儿子(或女儿)扶着得了脑血栓的老人在练习走路,我想,他们用无言的身教,给自己的孩子树立了好的榜样。爸爸妈妈在孩子耳边说上几十遍长大要孝敬老人,恐怕都不如自己的一次亲身实践对孩子影响大。

当我们感叹或是埋怨孩子不懂得孝敬老人或缺乏感恩的美德时,也当反思一下,作为父母的自己身教和人格感染方面做得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