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西晋和东晋之交的祖逖(dI),字士稚,范阳遒(qiu今河北省定兴县)人。父亲早逝,他的生活由几个兄长照料。他为人豁落,讲义气,好打抱不平,常常以他兄长的名义,把家里的谷米、布匹捐给受灾的贫苦农民,深得邻里好评。但他的性格活泼贪玩,15岁时还没读进多少书,几个哥哥为此都很忧虑。
到18岁时,祖逖像是突然开了窍,开始励志读书,鸡鸣之时便起床舞剑,天亮后学习经书,四五年内,便已博古通今,武艺高超。他还常到京城洛阳去,向有学问的人求教,凡是见到过他的人,都不由赞叹说:“这个人将来一定是个‘经天辅国’的人才!”
祖逖24岁时,担任了司州(今河南洛阳一带)主簿之职。他有一个叫刘琨的同事,是汉朝宗室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这人也是一个有志气的青年,两个人因为意气相投,成了好朋友。他们经常谈论时事,谈如何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一谈就是大半夜,于是同床抵足而卧,常常是刚刚入睡,鸡便开始叫了起来,祖逖便叫醒刘琨说:“鸡都叫了,还能安稳地睡觉吗?”于是取过双剑,就在庭院中舞起来,刘琨也赶紧起床取了双剑,和祖逖对舞起来。
之后祖逖走上仕途之路,先为司州主薄,齐王同(jiang)大司马援)yuan,属员之意),累官太子中舍人,东海王司马越任为典兵参军、济阴太守等职。
这时的西晋皇帝是晋怀帝司马炽,他是个傻子皇帝,他在位期间皇后贾南风专权,不久爆发了“八王之乱”,中原一带经过多次战争的摧残,变得人烟稀少,永嘉五年(311),汉国刘聪又派大将王弥、刘曜攻陷洛阳,纵兵抢掠珍宝,焚烧宫室、庙宇,挖掘陵墓,杀晋太子铨及官吏、百姓3万多人,晋怀帝被俘,西晋随之灭亡。这时,祖逖带领亲族、邻里几百家人向南方逃难,几经辗转,来到淮泗(今安徽省境内)。一路上,他让老人和病人坐在自家的马车上,他自己则步行。所有的粮食、衣服、药物都作为公用。遇到散兵游勇搔扰,都是他带人去和他们纠缠,遇到土匪抢劫,是他带人去把他们打退。因此,他自然地成了这支逃难队伍的“总领队”,无论老少,都听他指挥。东晋元帝建武元年(317)3月,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晋王,第二年称帝,这就是东晋王朝。司马睿闻知祖逖流亡到泗口(今江苏铜山县),便派人任命他为徐州刺史。不久,又任命他为军谘祭酒,调他驻守丹徒之京口(今江苏丹徒县内)。晋元帝司马睿也是个平庸的人。当时北方中原地区大部已为汉国占领,司马睿只想偏安一隅,图取眼前安乐,不思北伐。祖逖向晋元帝进谏,说:“中原大乱,两京颠覆,都是因为藩王争权夺利,自相残杀,遂使戎狄有机可乘。现在中原百姓遭受异族掳掠,心怀激愤。大王如果能委派战将北上,一定能得到中原百姓的响应,那时不仅失土可复,国耻可雪,大晋朝也能转危为安了,请大王考虑。”
司马睿采纳了祖逖的建议,任命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支给他1000人的粮食,3000匹布,却不发给他铠甲,要他自己去招募兵士。祖逖只带了跟随他逃难而来的一百来个人,租了几只大船,横渡长江北上。船划到中流,祖逖站在船头,望着滔滔江水,不禁感慨万千。这时他已年过50,回想起青年时代与刘琨闻鸡起舞的情景,恍如昨日。而中原地区先是藩王混战,后受匈奴铁骑的蹂躏,山河一片破碎。现在虽受命去收拾旧山河,但豫州刺史是一纸空文,3000兵士是一个空诺,所有的就是眼前这三四十个青壮,一百来老少。但是,头可断,志不可灭。只要有当年的志气在,定能开辟一个新天地。祖逖拔出佩剑,敲着船桨,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廓清中原,决不返渡!”言辞壮烈,同行者都深受感动。
渡江后,祖逖带人停留在淮阴。他在这里铸造兵器,招募壮士,很快招募到2000人。祖逖然后带领这支2000多人的队伍北进,首先占领了谯城(今安徽毫县)。祖逖行兵打仗,除了善于谋略,还严于律己,生活也非常节俭。只要有人立功,他便立即奖赏,不等明天。在驻防地区,他不仅督促、帮助百姓搞好农业生产,还督促自己的子弟参加生产劳动,自己打柴烧。中原久经战乱,到处有无主尸骨,祖逖派人收葬,还进行祭奠。所有这些都使百姓深受感动。
当时北方主要的军事势力是石勒,他自称赵王,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县)。祖逖连续攻破了石勒军支持的堡、坞等割据势力,击败了石勒的援军,派部将韩潜进驻封丘(今河南封丘),自己则进驻雍丘(今河南杞县)。这样一来,整个黄河以南土地都被祖逖收复,重归于晋朝管辖。
祖逖仁厚爱人天下皆服
东晋时期的爱国将领祖逖生于北方一个官僚大族,祖上世代担任俸禄2000石的高官。西晋“八王之乱”爆发后,北方百姓纷纷逃亡到南方避难,祖逖也被迫与亲族等几百人南下淮泗地区。一路上大家风餐露宿,历尽千辛万苦,祖逖主动把车马让给老弱和病人,又把粮食、衣物和药品分给别人,和大家同甘共苦。他还常常想办法替大家解疑释难。人们既感激他,又敬佩他,一致推举他担任流亡队伍的“行主”。
西晋政权灭亡后,祖逖常怀“振复之志”。西晋愍(min帝建兴四年(316),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传檄(xi)约期北伐,祖逖欣然受命。经过一年多的苦战,祖逖攻占谯城,在豫州站住了脚跟,并打通了北伐的通道。正当祖逖以谯城为根据地且战且耕,逐步扩大战果时,发生了蓬陂坞主陈川叛归石勒的事件。
当时的陈川是号称“乞活”的流民集团的首领,这支流民武装曾经投降石勒,又受晋官号。陈川部将李头攻打谯城的时候,立过大功,祖逖非常地礼遇他。李头是一个非常爱马的人,被称为“马痴”。有一次祖逖获得一匹好马,李头看见这匹马后,非常地喜欢,很想要但是又不敢说。祖逖知道他的心思后,说道:“宝马配英雄。这匹马就给你吧!”便把马给了他,李头欣喜若狂。以后李头经常感激地说:“我如果能有这样的主人,就是死也是心甘情愿的。”
不料陈川听到后,勃然大怒说:“到底谁是你的主人,你竟然想投靠别人,真是该杀。”说完,就把李头斩了。李头的亲信冯宠就鼓动所属400多人投奔了祖逖,陈川更加怒不可遏,大掠豫州诸郡以为报复。祖逖便命令部将卫策在谷水伏击陈川,结果大获全胜,虏获了大量的车马辎重以及大量的人口。祖逖下令,将车马子女全部归回给原来的主人,军队一点也不截留。陈川大为惊恐,也失去了军心民心,最终于东晋大兴二年(319)四月投降祖逖。祖逖不但能受士卒爱戴,也能体恤民情,礼贤下士。即使是关系疏远、地位低下之人,他也能布施恩信,予以礼遇。将士“其有微功,赏不逾日”。而祖逖自身则生活俭朴,自奉节俭,不蓄私产,其子弟与战士一样参加耕耘、背柴负薪,他还收葬枯骨加以祭奠,因此,他率领的北伐军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一次,祖逖摆下酒宴,招待当地的父老兄弟,一些老人流着眼泪说:“我们都老了,想不到重又做了晋朝的百姓,死了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他们作歌道;“幸运啊!被遗弃的百姓免遭俘虏,日月星辰觉得明亮。是因为我们遇到了慈夫。一杯水酒忘劳苦,甜美如瓜脯,何以歌唱慈恩。让我们歌唱又跳舞……”东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光复中原,以致祖逖为国事民生忧愤而死。其死讯传出后,豫州人民痛哭流涕,谯梁百姓还自发为祖逖修建祠堂,纪念这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畏强敌、百折不挠的爱国名将。后来东晋朝廷追赠祖逖为车骑将军。
后勒示假隐真活捉王浚
东晋十六国时期,任东晋大司马的王浚在蓟城(今北京)都督幽冀诸州军事。此人在幽州骄奢淫逸,民心背离,原来依附于他的鲜卑和乌桓人也都离他远去。
这时大军阀石勒刚攻占了襄国(今河北邢台),力量大大加强,又被匈奴汉国昭武帝刘聪任命为散骑常侍,封上党郡公,便欲吞并王浚,遂自信满满地前去讨伐。
王浚的军力强大,石勒怕硬战不是他的对手。在双方交战之前,石勒想先派使者作实地观察,他征求右长史张宾的意见。张宾说:“王浚虽然是晋国的藩臣,但他一直想凭借自己掌握的军权而南面称帝,只是担心四海英雄不予支持。将军您已经威震天下,现在您可以用最谦卑的词语、最厚重的礼物去结交他,使他对您不猜疑。然后采用奇谋妙计,他也就不会防备您了。”石勒认为张宾说得很对,就派手下的王子春、董肇等人带了大批的金银财宝去蓟城晋见王浚,并上书劝他即位做皇帝。书上写道:“我石勒只不过是个小小的胡人,遭遇乱世饥荒,逃亡到冀州聚集些人马,只为了保全性命。而今晋国国运已衰,中原无主,百姓无所依靠。殿下是四海英雄仰慕的明公,能当帝王的除了您还有谁呢?我之所以舍弃生命,兴义兵诛暴乱,就是为了给殿下扫除障碍。切望殿下能应天顺时,早日登上皇位。”王浚正在为手下无将而发愁,听说石勒愿意归附,自然大喜过望。但他还有疑虑,便问王子春等人:“石公也是豪杰,占据着北方的许多土地,为什么对我称臣呢?”王子春回答说:“石将军确实如您所说的那样英明能干,力量雄厚。但与明公相比,就好像月亮比太阳,江河比大海啊!自古以来有胡人成为名臣的,但没有成为帝王的。石将军并不是不喜欢当帝王,而是因为帝王是不可以用智慧和力量夺取的,如果强取就一定不为天人所容。这也是石将军的智谋超过一般人的地方。希望明公不要多疑。”王浚听后非常高兴,便封王子春等人为列侯,还派使者带了土特产和财物给石勒作为回报。
不久,王浚镇守范阳的司马派密使投降石勒,石勒把密使杀了,把他的脑袋送给王浚以表示自己的忠诚。这下王浚就更加信任石勒了。一年之后,王子春等人和王浚的使者一起回到襄国。石勒把他的精锐部队和优良的武器装备全都藏匿起来,让王浚的使者看的尽是些空虚的仓库和老弱士兵。石勒对使者毕恭毕敬,面朝北方向他行礼,又恭恭敬敬地接过王浚的信。王浚送给石勒一个麈(ch6n)尾,石勒假装不敢拿在手中,把它挂在墙壁上,早晚向它叩拜,说:“我不能见到王公,现在见到王公的赏赐就跟见到王公一样。”他再派董肇(zhao)上表章给王浚,并约好日期亲自去幽州蓟城,要向王浚奉上皇帝的尊号。另外又写信给王浚的亲信,请他为自己美言,希望能任并州(今山西太原)牧,封广平公。王浚的使者回到蓟城报告说;石勒兵马很少,力量微弱,款待使者热诚真挚,毫无二心。王浚大悦,完全相信了石勒,对他再也不作防备。
当年三月,石勒率精锐部队抵达易水。王浚的督护孙纬发现后派人飞报王浚,说石勒有入侵的可能,同时准备迎战。王浚手下的将领听说后也都请求出击石勒,而王浚却大怒道:“石公这次前来,正是要拥戴我,谁再敢说要出击石勒,定斩首不赦!”大家不敢再说什么了,王浚便又下令设宴等待石勒。
第三日凌晨,石勒带兵到达蓟城,高声喊开城门。城门打开之后,石勒还恐怕里面有伏兵,先驱使几千头牛羊入城,声称是给王浚送的礼,实际上是要堵塞大街小巷使王浚无法发兵。
这时王浚才害怕起来,坐卧不安不知所措。还没等他想出主意,石勒已经来到王浚的住处,命人把王浚抓来,并命部将把王浚押解到襄国去。王浚半路上投水自杀,护送人员又把他从水中拖出,终在襄国街市上斩首示众,其下场真是可怜。
谢安镇定自若稳定人心
谢安是东晋时期的权臣,他遇事冷静、临危不乱的气度,一直是史上佳话。那时前秦在苻坚的治理下日益强盛,便经常用兵去骚扰东晋。面对强大的前秦军队,东晋军队在与其交战中屡战屡败,很令东晋君臣上下忧心。
到了东晋太元八年(383),前秦国君苻坚亲自率领百万大军南下,志在吞灭东晋。大军驻扎在淮淝一带。军情危急,顿时东晋朝野上下一片震恐,谢安受命于危难之中,被任命为征讨秦敌的大都督。
大敌当前,很多人都被吓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唯有谢安依然镇定自若,他先是派了弟弟谢石、侄子谢玄,桓伊等人率八万东晋士兵前去抵御。在临行前,谢玄向谢安询问后勤方面的对策,谢安只是简单地回答了一句:“我已经安排好了。”便绝口不谈军事。大家认为他都计划好了,便没有后顾之忧地上了路。
将士们行军走后,谢安便邀请朝中的一些主事大臣在山野之间游玩,丝毫没有忧心战争的样子,众人觉得战局仿佛早就已经在他的掌控之中了,也就没有太多顾虑。当谢玄率领的晋军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前秦的捷报送来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他看完前线的捷报,便随手放在自己座位的旁边,脸上没有任何喜形于色的神情,依然不动声色地继续与客人下棋。
客人憋不住问他前线有什么最新消息,谢安淡淡地说:“没什么,孩子们已经打败敌人了。”直到下完了棋,客人告辞后,谢安才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疾步走回内室,由于太兴奋了,门槛把木屐底上的屐齿碰断了,他都没有察觉。
其实谢安是做了周密的安排的,他让侄子谢玄训练出了战斗力很强的北府兵,并就如何对付前秦军队事先给出了部署和指挥方针,虽然他表面上不露声色,其实内心里却是十分忧虑的,他的不动声色,目的是为了稳住东晋朝廷上下的局面,使大家不致惊惶失措而自乱阵脚,所以他的沉着冷静,也是要稳住后方的局面,为前线打仗创造有利条件。
王羲之睡觉时成东床快婿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他出生于一个书墨飘香的世代豪门,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锲而不舍。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他这位中国历史上的书圣更世袭并且发扬了世代的“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