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男人成大事的5种能力
4183100000014

第14章 办事懂方圆,行事要见机而动(4)

所说的话专从小处着眼,就家常小事,述其利弊,指其得失,根据经验,陈述办法,不尚理论,而在实际。这种话完全适合于现实生活,为一般人所乐道的。

第五种方式是质量。

说话者的态度十分恭敬,精神十分敦厚,既不肆高谈,也不婉转如簧,言语虽然朴实无华而言必有中,虽然简单而语必扼要,所有一个问题中重要意义,都用微言显示,都以约语表达,说话十分老实,朴而不文,直而不曲。

第一种说话方式,是以说话技术见长,完全外交辞令;第二种说话方式,是以忠实亢直见长,像是忠臣义士的辞令;第三种说话方式,是以学问渊博见长,是饱学之士的辞令;第四种说话方式,是以谙熟家常琐事见长,完全是富于生活经验的辞令;第五种说话方式,是以诚恳温厚见长,完全是忠厚长者的辞令。

你能兼擅五长的话,处世当很有经验,但谈何容易?既要受限于你的个性,又限于你的学问与生活经验,如此多的条件,那能做到?天性木讷的人,要学流利的说话,难若登天;天性审慎的人,要学亢爽的话,也觉得太难;至于天性直爽的人,要学周慎的话,恐怕会如骨鲠在喉般的难受;那些有学问的人,不屑去谈家常小事,也是人之常情了。

丢开了对方的个性不谈,就说话方式而论,第一种说话方式最讨人喜欢,为多数人所乐于接受。第二种说话方式,最是吃亏,往往反而使对方恼羞成怒;第三种说话方式,会使对方以为你是喜欢空谈,不脱书生本色;至于第四种说话方式,往往使有地位的对方,认为你俗不可耐;而第五种说话方式,却又会使对方以为你是忠诚有余,能力不足。

每个人都要走上社会与一般人接触,而接触的工具当然是说话,说话技术,与一生浮沉荣辱大有关系,凡是有心人士,都得把它当作重大课题好好地研究一番。

第一,与人说话,先要明白对方的个性,他喜欢婉转的,应该说流利的话;他喜欢亢直的,就应该说激切的话;他喜欢有学问的,那么就说高远的话;他若是喜欢琐事的,便要说浅近的话;他喜欢诚恳的,那么就应该说直率的话。说话方式能与对方个性相符,自然能一拍即合。

第二,明白了对方的个性,还是不够,还得估量一下彼此的交情,交情未到相当的程度,说话方式虽然合乎对方个性,但是说话是否能发生效力,仍是一个疑问。话是说对了,你的交情资格,还是不够,交情资格不够,就是犯了“交浅而言深”的错误。如果你说流利的话,却被对方以为你是华而不实,虚而无用,甚至认为你是别有用心,一旦有些反应,你所说的话便是等于零了。

第三,不同的话要对不同的人说。

你若是说了激切的话,对方可能以为你是气焰万丈,大有“肆酒骂座”之意,一定心中大不快意,认为你借题发挥,句句拂逆,声声刺耳,你是太不客气,太不留情了。有这种反应,你的话又等于零了。

若说高远的话,对方便以为你是大言浮夸,无有事实,不近人情,虽有引证,也不过是卖弄你的渊博而已。有此类印象,你的话,还是等于零!

然而若说浅近的话,对方却又以为你是鄙陋而庸俗,目光如豆,不足与言大事。有此类印象,你的话,当然毫无效果。

最后再说率直的话,对方反而以为你是观察不精,分析不细,只知大概,不知内容。有此印象,等于说你的话直如东风过耳,怎能受人重视?

其实这些都是对方的心理作用,而心理作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彼此的交往还未达到相当的程度,“不可与言而言,是以言聒之地。”聒耳之言,自然会使人觉得讨厌!送礼办事有门道:“礼”到“理”也到过年了,杨洋又开始犯愁了,过年必送礼,可是礼是年年送,早己送不出什么新意了,尤其是送礼给领导,送什么好呢?杨洋忽然想起一次领导说:“我不抽烟就是喜欢喝点。”杨洋眼睛一亮,有了主意,他去买了两瓶好酒,果然领导收了酒很高兴。

送礼的门道也是繁琐得很,这里让我们大概了解一下:

1.礼物的轻重选择以对方能够愉快接受为尺度

一般讲,礼物太轻,意义不大,很容易让人误解为瞧不起他,尤其是对关系不算亲密的人,更是如此。但是,礼物太贵重,又会使接受礼物的人有受贿之嫌,特别是对上级、同事,更应注意。除了某些爱占便宜的人外,一般人就很可能婉言谢绝,或即便收下,也会付钱,要不就日后必定设法还礼,这样岂不是强迫人家消费吗?如果受礼人家中不甚宽裕,无异于给人出难题。如果对方拒收,你钱已花出,留又无用,便徒生许多烦恼,何苦呢?因此,礼物的轻重选择以对方能够愉快接受为尺度,争取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多花钱办好事。送礼者可能手头宽裕,或求助心切,便经常大包小包地送上门去,有人以为这样大方,可以博得别人的好感。细想起来,其实不然。如果受礼者是爱占小便宜的人,他当面会说你好话,背后说不定会妒忌你的大手大脚说出坏话。正派的人,虽不会说什么,但却可能会怀疑你这样大方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而不再与你深交。另外,礼尚往来,人家必然还情于你,岂不也增加了人家的经济负担。如果选择重要节日,或是喜庆寿诞日送礼,则不会显得突兀虚套,受礼的收着也心安理得,两全其美。

2.送结婚礼物时,切忌送钟

送礼前应了解受礼人的身份、爱好、民族、习惯,免得送礼送出麻烦来。有个人去医院看望病人,带去一袋苹果以示慰问,哪知引出了麻烦,正巧那位病人是上海人,上海人叫“苹果”跟“病故”二字发音相同,送去苹果岂不是咒人病故。由于送礼人不了解情况,弄得不欢而散。

鉴于此,送礼时一定要考虑周全,以免节外生枝。例如,别人结婚时,不要送钟,因为“钟”与“终”谐音,让人觉得不吉利;给伊斯兰教徒送去有猪的形象作装饰图案的礼品,可能会让人轰出来;给意大利人送菊花,给日本人送荷花,给法国人送核桃,都会引起反感。

3.为心上人送去一条漂亮的纱巾

礼物是感情的载体。任何礼物都表示送礼人的特有心意,或酬谢、或祝贺、或孝敬、或怜爱、或爱情等等。所以,你选择的礼品必须与你的心意相符,并使受礼者觉得你的礼物非同寻常,备感珍贵。实际上,最好的礼品是那些根据对方兴趣爱好选择的、富有意义或耐人寻味的小礼品。比如,我们为住院的朋友送去一束鲜花,定能使其心情愉快,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为远方的同窗寄一册母校的照片,定能唤起他对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给爱好文学的朋友送上一套名著,必然使其欣喜若狂,爱不释手;为心上人送去一条漂亮的纱巾,她会含情脉脉地依偎在你怀由就礼物的质量而言,它的价值不是以金钱多少来衡量的,而是以礼物本身的意义来体现的。因此,选择礼物时要考虑到它的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纪念性等多方因素,力求别出心裁,不要落入俗套。

4.对家贫者,礼物要实惠些

家贫者,生活必不宽裕,你送去的礼物如是实惠的生活消费品,必于他有贴补之用。与其送去只是观赏性的工艺品,让其束之高阁,不如送上食物或穿用品让他即时消费,更令其心花怒放,他会对你“雨中送伞”、“雪中送炭”感激涕零。

5.对富裕者,礼物以精巧为佳

受礼者家庭消费水平很高,那么一般礼物很难引起他的兴趣。你勒紧裤带,花了半个月工资买下的礼品,在他那里可能是平常的东西。就如土耳其谚语说的:“把礼物送给富人,就像提水倒入大海。”可是,有时那份礼又不能不送,劝你还是从精巧上花些一思。比如,送去一枚你自己亲手刻制的印章,使其在绘画时可以做落印之用;或者送去一柄用山藤根雕刻的烟斗,既是件工艺品,又未花分文。这可能会引起受礼者的兴趣,他可能在赞赏你对他细致了解的同时,非常珍惜你的那份劳动。

6.有纪念性的礼物送给恋人

黄金有价情无价。恋人之间礼品赠予不决定于礼品的贵贱,而在于寄托在礼品上的那份相思与相知。你们第一次郊游时,你送她的那一片红叶,你们定情时,那一首小诗,你生病时,那一束鲜花,都会像那一串热吻,那一阵抚摸,那一番情话,深印在幸福的记忆中。

7.带趣味性的礼物送朋友

尤其是年轻朋友之间,生活本无牵挂,浪漫色彩浓厚,礼尚往来可以多在趣味性上想些点子。朋友生日时,送去代表他的属相的工艺品,可能会令其快慰;在他布置房间时,你送去用布缝制的滑稽小猴,置于沙发之上,会令其捧腹;她出国时,你送她一条签着全班同学名字的手绢,会令其激动不已。

实用性礼物适宜送给老人

可口的食品,舒适的衣服,急需的用具,可能会博得老年人的欢心,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极有好处,也融洽了两代人的关系。

9.对孩子,礼物以启智为佳

现在的孩子衣食住行都很充裕,作为孩子所企望的是他们智力上的开发。所以,智力玩具、图书画册、学习用品等能启发他们智慧的礼品会更受青睐。

10.特色礼物可送外宾

外国朋友自然对具有异国情调的礼物感兴趣,你不妨送些唐三彩、真丝巾、景泰蓝、剪纸、惠山泥人、龙井茶等中国的特产,以博其欢心。

11.送礼要送在前头

亲朋故旧,遇有佳节喜庆,酬以薄礼,以示祝贺,这对密切友情,是非常有益的。但是,送礼忌迟。若是没有赶上机会,不如不送。不送不过忘记而已,事后送去,双方尴尬,受礼人收了吧,佳时已过,算怎么档子事,不收吧,恐怕又驳了送礼者的面子;送礼人即使礼物再多,再贵重,总难消除忘记别人好日子的疏忽,那种“马后炮”的阴影是难以拂去的。为了避免这种过失的发生,应备一记事簿,将应酬馈赠之事详细记载,然后逐一去办,便不会有误,岂不快哉。

12.送礼时受礼人最好在家

送礼时一定要选择受礼人在家时前往,因为,把礼物交给邻居转送,实不礼貌,有时受礼人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接受礼物。再者,礼物只是交往的工具,重要的是通过交谈增进友谊。同时,一些现代化的物品,送礼者还应向受礼人讲清用途和用法,特色食品,还应介绍烹法和食法,这些问题,主人不在家无法解决。

13.切忌当着别人送礼

送礼最好在私下进行,人多眼杂时应当回避,尤其是给同事和领导送礼,更应注意。一来同事领导怕背个受贿的罪名,送礼者也不想落个巴结的印象;二来社会之大,无奇不有,红眼者,造谣生事者无处不在,切莫授柄于人。本来是正常的人际交往,摇唇鼓舌者使其蒙上一层不正之风的阴影,何苦来呢。

14.如果你送的是土特产品,你可说是老家人捎来的

如果你托词说是别人送的,或者是老家人捎来的,并没有特地花钱去买,一般来说受礼者那种因盛情无法回报的拒礼心态可望缓和,会收下你的礼物。假如你是给家庭困难者送些钱物,有时,他们自尊心很强,轻易不肯接受救助,你不妨说,这东西我家撂着也是闲着,让他拿去先用,日后买了再还回;或者这些钱拿着先花,以后有了再还。受礼者会觉得你不是在施舍,日后又还,会乐于接受的。这样你送礼的目的就会达到了。

15.送人情

有时送礼并不一定自己掏钱去买,然后大包小包地送去,在某种情况下人情也是一种礼物。比如,你能通过一些关系买到出口转内销、出厂价、批发价、优惠价的东西,在你为朋友同事买了这些东西后,他们在拿到东西的同时,已将你的那份“人情”当作礼物收下了。你未花分文,只不过搭上点人情和功夫,而收到的效果与送礼一般无二。受礼者因交了钱,收东西时心安理得,毫无顾虑;送“情”者无本万利,自得其乐。

求人办事难免受冷遇。

千万不要拂袖而去

司机小刘开车送人去做客,主人热情地把坐车的迎进,却把小刘给忘了。开始小刘有些生气,继而一想,在这样闹哄哄的场合下,主人疏忽是难免的,并不是有意看低自己,冷落自己。这样一想气也就消了。他悄悄地把车开到街上吃了饭。

等主人突然想起司机时,他已经吃了饭且又把车停在门外了。主人感到过意不去,一再检讨。见状,司机连说自己不习惯大场合,且胃口不好,不能喝酒。这种大度和为主人着想的精神使主人很感动。事后,主人又专门请司机来家做客,从此两人关系不但没受影响,反而更密切了。求人办事受到冷遇很常见。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或拂袖而去,或纠缠不休,或怀恨在心。这样的反应其实是不利于办事的,甚至有时会因小失大,影响办事效果。因此,了解受到冷遇的具体情况再作不同的反应是十分必要的。

若按遭冷遇的成因而分,无非以下三种情况:

(1)是自感性冷遇,即估计过高,对方未使自己满意而感到的冷落。

(2)是无意性冷遇,即对方考虑不周,顾此失彼,使人受到冷落。

(3)是蓄意性冷遇,即对方存心慢怠,使人难堪。

当你被冷落时,要区别情况,弄清原因,再采取适当的对策。

第一,对于自感性冷遇,自己应反躬自省,实事求是地看待彼此关系,避免猜度人和嫉恨人。

常常有这种情况,在准备求人办事之前,自以为对方会热情接待,可是到现场却发觉对方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采取了低调。这时,心理就容易产生一种失落感。

其实,这种冷遇是对彼此关系估计过高,期望太大而形成的。这种冷遇是“假”冷遇,非“真”冷遇。如遇到这种情况,应重新审视自己的期望值,使之适应彼此关系的客观水平。这样就会使自己的心理恢复平静,心安理得,除去不必要的烦恼。

有位朋友到多年不见面的一个老同学家去探望。这位老同学如今已是商界的实力人物,每天造访他的人很多,感到很疲劳,大有应接不暇之感。因此,对一般关系的客人,一律不冷不热待之。

这位朋友一心想会受到热情款待,不料遇到的是不冷不热,心里顿时有一种被轻慢的感觉,认为此人太不够朋友,小坐片刻便借故离去。他愤愤然,决心再不与之交往。后来才知道,这是此人在家待客的方针,并非针对哪个人的。他再一想,自己并未与人家有过深交,自感冷落,不过是自作多情罢了。于是又改变了想法,并采取主动姿态与之交往,反而加深了了解,促进了友谊。第二,对于无意性冷遇,应理解和宽恕。在交际场上,有时人多,主人难免照应不周,特别是各类、各层次人员同席时,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形是常见的。这时,照顾不到的人就会产生被冷落的感觉。

当你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责怪对方,更不应拂袖而去,而应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给予充分理解和体谅。这里不妨学习故事中司机小刘的做法,宽以待人,此种方法确比当面责备要强得多。

第三,对于蓄意性冷遇,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给予恰当处理。

一般来说,当众给来宾冷遇是一种不礼貌行为,而有意给人冷落那就是思想意识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予以必要的回击,既是维护自尊的需要,也是刺激对方、批判错误的正当行为。当然,回击并不一定非得是面对面地对骂不可。理智的回敬是最理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