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母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
4182800000036

第36章 名人母教ABC(3)

杨文很注重随机教育,随机教育是教育者在随机过程中形成的,不是每天都要设计一个大纲,今天给孩子上德育课,明天给孩子上美术课。随机教育是随机的,是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善于发现,把与孩子相处的机会,无论是德育方面,还是智力方面的启蒙,能做什么就做什么。

在孩子教育过程中,尤其是对社会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杨文非常注重儿子与别的孩子的交往,她很希望儿子与不同的人接触,人是要参与社会的,要有一个社会适应力的培养。

杨文有一个习惯,她每做事之前都要想一下,要观察一下在这段时空里面,孩子是否获得他应有的发展,他是虚度光阴还是有所发展。如果有所发展,就顺其自然,而不是让孩子按照她的意愿发展。杨文认为只要这段时空对孩子有益就好,要把每个时空变为孩子的优质时间,不浪费,让他得到有益的发展。比如杨文做家务,看到孩子在做玩具、画画,只要他按照自己的年龄阶段去玩就不去打搅他。

杨文说,所谓的“随机教育”,做什么是次要的,而是要通过做这些事情获得发展,这是主要的。比如他玩拼插玩具,他能在三小时将小颗粒般的零部件拼成一个飞机,在这个过程中,专注力的培养得到增加,他的耐力、成功之后获得的自信和成就感对他的发展非常重要,使他终身受益。

不管孩子看书、还是做家务,都要鼓励他去做,和孩子在一起,把和他相处的时间变成优质时间,不要看时间是否足够多,而要看质量是否足够高。

杨文说:我只要和他在一起,我都会拿出书让他讲故事、做游戏。有一次我在医院烤电,夏杨那时才七八岁,烤电的两个小时中,我就让他做智力题,不要让时间荒废,并让他在和别人沟通中学会与人交往。现在夏杨已经养成了节约时间、有效利用时间的好习惯。

即使在儿子成年后,杨文也不忘随机教育。

去年,夏杨带剑桥同学回来,杨文还同样注意对他进行随机教育,其中有一位外国男同学,夏杨已有另外的安排,但这位男同学想说服其他同学到别的地方玩,想和夏杨作对。夏杨向妈妈抱怨,杨文就对他进行随机教育:“你既然请他们来中国,他们就是客人,你接待这些事情,你就要承担这份责任,让他有责任感,为了顺利完成这件事情,要有承受能力。”

他们去西安玩,夏杨和同学说好一个人4000元,后来经过和旅行社谈判,优惠到一人3800元,夏杨动了小心眼,想把每个人省下的200元再花到他们身上,但是不告诉他们,可以给他们买其他的礼物和搞一些活动。杨文就对他进行教育:“这是诚实的问题,不要因200元,被别人发觉,这样投机取巧,不诚实地对待朋友,这对你的将来很不利,该退回去的东西退回去。”通过这些小的随机教育,对儿子进行道德引导。

“英语冠军”王乔之母徐显清——刻苦教育

2008年春节一过,山东省平度二中学生王乔荣获“ACT全国青少年英语口语大赛”中学组特别金奖(冠军)的消息就在平度盛传,一个县级市在国内英语领域能取得这般成绩,让人称奇。其实,女儿英语口语的成功之路,得益于其母亲徐显清。

今年44岁的徐显清原是山东省平度市造纸厂的工人。8年前,徐显清与丈夫双双下岗失业,家庭生活拮据,而最让她揪心的是,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王乔,英语成绩差,她心急如焚。此时,她发现自己根本就无法督促女儿学好英语。上中学时,她曾学过英语,可翻开女儿的书本,蓦然发现,自己几乎连英文字母都认不全了,还怎么检查作业呢?

起初,徐显清像一个监工一样,不断地催促女儿学英文。女儿看明白了,妈妈是“英盲”一个,就耍起了花招。你让我读英语,我就胡乱念一通。徐显清察觉出女儿在敷衍她,可无计可施。

痛定思痛,徐显清觉得应该从自身找出路,自己不懂英语,怎么能帮助女儿呢!只有自己学会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她跟女儿说,我拜你为师,跟你一块学英语时,女儿先是惊诧,后脸红地说,我都不会,怎么教你呢?妈妈说,咱俩一起学,一定行。

女儿基础差,再教一个连字母都认不全的老妈,结果可想而知。真是,“老师”讲得一塌糊涂,“学生”学的一头雾水。即使如此,女儿却开始对英语不那么排斥了,这使徐显清感到了一丝欣慰,然而心理负担却更重了。做女儿的学生的承诺不能食言,而要做到“学有所成”,光跟女儿学显然是不够的,也没捷径可走,必须从零开始,先学会26字母。

人到中年,琐事成堆,能不能学好洋码子,徐显清没有把握,她不敢将自己的“野心”告诉任何人,怕人家笑话。她先是偷偷地学,走在路上,嘴里咕噜着,别人不注意的时候,从兜里掏出纸看一眼,反复读单词。当有人知道她是在学英语时,嗤笑说,等你学成了,牙都没了。平时少言寡语的她更沉默了,索性将学英语公开了。在记住了一些单词后,她还学会了部分常用语,但仍然没有能力帮助女儿。

按常理,学英语应该有人指教,专门的英语学校很多,可需要钱和时间。徐显清没钱不说,在学校学习的都是孩子,哪有她这样的中年妇女。

有天,徐显清听说邻居家来了个退休英语教师,就厚着脸皮去“串门子”,虚心向人家请教,还用蹩脚的发音读英文给人家听。人家说她的发音不准确,应该先学音标。后来,只要听说那个教师来了,她就去“蹭”英语。渐渐,竟摸到了一点儿门路。不久,她又鼓起勇气,多次去找女儿的英语老师讨教。

一次,她发现女儿的老师与那位退休老师对同个单词读法不同,大为困惑。女儿老师说,英语有英式、美式之分,发音不一样。徐显清一听傻了,没想到学英语还这么复杂。女儿老师说,像你这个年纪,已不适合学英语了。徐显清心凉了,可转头又想,遇到困难就放弃,也不是我的性格。

她多处拜师,有人告诉她,当下的人,教的学的多是“哑巴”英语。要想提高,得多看资料,多听磁带,打通听力。她就多方打听,得知青岛有家外文书店,各种英文资料齐全时,就揣上了家中的所有积蓄,扛回了两大包书刊与音带,将家中那台老式录音机翻出来,经常边听边朗读。时间久了,她居然能够将英式、美式的发音对比着听,琢磨两者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此时,女儿早已成了母亲的俘虏,对英语乖乖地学了。

女儿有追星倾向,徐显清就到处收集英文电影、歌曲的宣传海报,张贴到女儿的房间里,女儿爱看动画片,母亲就购买了许多英文原版的动画,一同陪着女儿看。

为在家中营造一个“英语”环境,她不轮严冬苦夏,每天早上一睁开眼,首先拧开床头上录音机的旋扭,或一段英文歌曲,或一段短剧朗诵,或一段英语课文。她的宗旨是只要家里有声音,那就得是带英语的,打通女儿的听力,也打通自己的听力。此后,整个家庭都笼罩在一派英语之中,家里的一切都盖上了英语的烙印,丈夫懵懂了,女儿被赤化了。

女儿升入初中,其英语口语已熟如母语。亲戚朋友惊叹之余,才知孩子的背后默默地立着一位“英语”妈妈。徐显清说,这些年中,我俩用淹制咸菜的方法,不断加盐、使料、熏蒸,才使得两人脱胎换骨的。

一次,当她得知女儿在课堂上发言不积极,有点害羞时,母亲就特意多次领着女儿到人多的地方,和女儿一起大声地读、背诵英语,引来许多围观者。两人仍旁若无人、坚持不懈。后来,女儿彻底解决了脸红问题。大胆地开口讲洋话,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自然的英语人。

女儿成为全国冠军后,人们将目光投向这位“英语”妈妈,向她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徐显清说,如果自己什么都不懂,谈何教育孩子?做家长的就得多学点知识,能走在孩子的前面当然更好。只要肯学,年纪不是障碍。

现在母女二人的交流完全英语化了。女儿荣获“ACT全国青少年英语口语大赛”中学组特别金奖,而徐显清从对英语的一窍不通,成为50多名孩子的英语家庭教师。

培养四个博士的母亲李振霞——用心教育

在北京,有这样几姐弟:大姐金萤,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大弟金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现为国际石油巨舰——雪弗龙公司专家;二弟金侠,剑桥大学博士,现为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教授;三弟金延,中国航空研究院博士,美国四博士高科技咨询公司总裁。他们的背后站着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李振霞。

一家出了4个博士,在全中国都少见,他们的妈妈又是用什么法宝,点石成金的呢?

身为中央党校教授的李振霞说:“我并不刻意教育我的孩子一个个成为博士,我只是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只是用爱心、信心、恒心、苦心织了一张网,谁料到它们竟给我网回了四个博士。”

李振霞非常喜欢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的一句话:“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在四个孩子眼里,父母嗜书如命、忘情工作,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孩子和书是父母生活中的主角。孩子们成了博士,而他们的父母也成为业界翘楚,双双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无言的行动有力地传达出做人和做学问的真谛。李振霞的大女儿金萤说:“小时候,我们家很清贫,在物质上,父母给予我们的不丰厚,但他们给予了我们一个求学与做人的根本,那就是——健康的心灵。”

碰到孩子有错时,李振霞的原则是:不在饭桌上说,不在客人面前说,不在心情不好时说,不在全家人面前说。这方法看似普通平凡,其中却包含着多少爱心、苦心和耐心。

李振霞营造了一个适宜孩子生命生长的环境:氛围放松,关系和谐,心灵自由,对话,合作……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主体得以凸现,能成为博士家庭,就容易理解了。

李振霞始终教育孩子“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孩子还在襁褓的时候,他就在思忖着怎么样为他们打造一副终身受用的盔甲。那就是:让孩子先学会做人。

她把这些称为非智力因素,它们是孩子们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男孩子要有阳刚之气,她给儿子们看一些讲齐鲁英豪的书,让他们背《正气歌》,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熏陶,培养出了一种“硬骨头精神”。

要培养孩子这种独立的、勇敢的人格,首先就得尊重孩子的人格。她很少批评孩子,他家有一间小小的卧室,孩子们都喜欢把它叫做“谈话小屋”。如果哪个孩子出了问题,就把他领到小屋里个别谈话,也听听他们的反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把他们给说服了。

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李振霞教孩子“学海冲浪,取乎其上”这个道理,使他们懂得人生必须有宽广的事业和远大的目标。高二时,小三金侠的物理成绩老是落在班级最后,她就帮孩子找原因,而后坚持每天陪他学习物理。就这样,小三的成绩渐渐赶到了班级前十名。在高考填志愿时,小三选择了中国医科大的本硕连读班,那时全国只有30个名额,竞争十分激烈,结果他还是成功了。

还有一次,三兄弟一起听“美国之音”,上高中的两个弟弟翻译挺流利,当哥哥的金煜却有些支支吾吾。在李振霞的主持下,全家开了个家庭会,决定缩减开支,给金煜买个收音机和录音机。全家的支持就是无言的压力,半年的苦听苦读之后,金煜的英语得到了飞速进步。

想成才需要一种韧的精神,一种啃的毅力,在知识的海洋中,仅仅学会游泳是不够的,还要敢于在风口浪尖上拼搏。

李振霞就是靠用心教育,使自己的孩子一个个成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