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把男孩培养成男人
4182700000016

第16章 把男孩培养成坚强的男人(2)

这样,即使是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也会想到,爸爸妈妈曾经对自己说,你能行,或许他会点点头,告诉自己,我能行,或许在潜意识,已经对自己说了我能行。这样就算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依然可以坚强的挺过去,因为曾经爸爸妈妈就是这样鼓励他的,他也会这样自己鼓励自己。

只要多多的给孩子肯定和鼓励,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相信自己可以,相信“我能行”。就算是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会垮下去,因为他有着强大的意志,他已经是坚强的男人了。

从一些成功男人的实例,我们常常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父母的一句话,或一件小事情改变了他们的观念,从而达到了今天的成就。所以不要吝啬,在您儿子的耳畔要时常响期“你能行”的话语,即便孩子最终没能都能达到最理想的目标,但这句话却可以让您的儿子变得坚强,变成一个真正强大的男人。

告诉孩子“不要怕”

人们对未知的事物,总是怀有恐惧情结的。尤其是孩子,上了小学的孩子,不再有幼儿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撞,他们开始渐渐明白什么是害怕,对很多事物都会产生恐惧。东子在各地作报告时,就常常有家长提问说,孩子拒绝自己睡觉怎么办?孩子胆子小怎么办?

恐惧心理每个人都会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想要一劳永逸的解决事情,就要寻找事情的起因,在起因上寻找解决办法。像刚刚提到的两个问题,简单的思考一下,就会知道,孩子是因为害怕胆怯。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我们就应该寻求解决的办法。

如果是在大人身上发生这样的心理问题,恐怕就要找专业的心理医生了,因为大人很难被说服,他们潜意识里面,会有一种逆反的思考,常常会在心里驳斥对方的话,不专业的人很可能起到反作用。可是孩子不同,孩子比较容易相信人,若对方是爸爸妈妈或老师的话,他们会更加容易相信。

所以,当孩子对某件事情产生恐惧的时候,家长应该有适当的安慰,告诉孩子事情的本质,鼓励孩子坚强的面对。而在安慰,鼓励孩子的话里面,最实用的一句是:不要怕!

案例——

9岁的聪聪是个很开朗的男孩儿,平时爱说爱笑,从来不打架,也不闹事,是个让家长很省心的孩子。

这天,聪聪的爸爸接到班主任老师的电话,叫他到学校来一趟。爸爸放下工作就往学校赶,听老师的语气,聪聪恐怕是在学校惹祸了,一路思量着爸爸来到了学校。老师见到聪聪的爸爸,很无奈地说:“这孩子的脾气可真大呀,谁也搞不了他,别的孩子都打完针了,就他不打。”爸爸一看这情形,赶忙给老师道歉,老师倒没有生气,只是叫爸爸赶紧去看看他儿子。

此时的聪聪,站在医务室的门口,一边用胳膊抹着眼泪,一边抽泣。也许是哭了太久,孩子的嗓子,只能发出哑哑的声音。爸爸赶紧上前去看看孩子有没有受伤,询问孩子怎么了。看见爸爸来了,聪聪像见到救星了一样,一把抱住爸爸哭个不止。爸爸问他问什么苦,还没等聪聪回答,旁边的同学抢着说:“他怕打针,吓哭了。哈哈哈!”

看见儿子被同学们嘲笑,爸爸心里很不是滋味,赶紧蹲下来帮聪聪擦眼泪,并安慰道:“儿子,不要怕,咱不比别人差。”爸爸又坚定地看着聪聪的眼睛说道:“我们聪聪最坚强的,是个小男子汉嘛,走咱们去打针去!。”

经爸爸这么一说,聪聪的哭声渐渐止住了。爸爸又和聪聪说了些护理的话语后,聪聪跟爸爸走进医务室。过了一会儿,打完针的聪聪走出医务室里,跑向了人群……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1.家长是孩子力量的源泉

看到这个案例,让东子想起10年前的往事。那年的“五一”,我的尊师携师母来访,为尽地主之谊,我陪同老师和师母游历长春南湖公园,4岁半的女儿一同前往。

一路上,性格开朗、活泼的女儿,总是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面。可是,就在要出园门时,一直跑在前面的女儿,突然惊慌失措地跑回了我身边,一脸惊恐地朝我喊:“爸爸,我们出不去了?”看着她惊慌的样子,我伸出了胳膊,女儿扑到了我怀里。我拥着她问:“怎么出不去了?”“大门关上了。”“噢,大门关上了。”我沉静地说:“那让我们看看有没有小门可以出去。即使真的出不去,我们还可以想别的办法。记住:有爸爸在,什么都不要怕!”女儿听了,像一下子长大了似的用力点点头。随后,从我的怀抱里挣脱出来,拉着我的手向公园门口走去……

这就是家长给予孩子的力量,就是孩子力量的源泉所在。

随着孩子的日渐长到,虽然已经对这个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他依然会对一些东西产生恐惧感,比如疼痛,或者看上去有些危险的事情。这个时候,他们所需要的是一种力量,让他们坚持下去的力量,让他们能够拥有面对的勇气。

而这种力量,恐怕只有孩子最亲近的人才能给予。就像案例中的爸爸,他对聪聪说:“不要怕。”虽然只是三个字,已经给孩子很大的力量,战胜了恐惧。不要怕,说明爸爸已经了解儿子的处境了;不要怕,说明爸爸告诉了儿子解决恐惧的办法;不要怕,传递了爸爸对儿子的信任;不要怕,传递了爸爸给儿子的勇气。虽然只是三音节,却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孩子仿佛有了支柱,所有的恐惧便不复存在。

有了来自家长的安慰和鼓励,孩子的内心变得坚强起来,由此一步步迈向成为坚强男人的路。

2.告诉孩子“不要怕”

当孩子遇到使之害怕的事物时,我们可以用眼神、语言告诉孩子“不要怕”。可是我们不能每时每刻都在孩子身边,就像聪聪打预防针,学校几乎每年都要打,可是也不能每次都让爸爸去学校鼓励他呀。所以,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就给孩子灌输“不要怕”的思想,让孩子自强自信。

比如给孩子举一些例子,包括家长曾经的经历。让孩子知道,不管什么事物,只要我们勇敢地去面对,就会战胜它,很多事情只是一个心态问题,越是恐惧往往就越失败,要想成功就必须克服恐惧心理,告诉自己——我不怕!

要让孩子知道,作为一个男孩儿,一个即将成为男人的男孩儿,不应该对未知的事物,产生没有由来的恐惧,不要莽撞,但是也不能胆子太小。孩子一旦了解了这一点,就会在潜意识里形成这种观念,遇到事情的时候,保持理智,也就不会产生恐惧感了。

在词义的感情色彩上看,“坚强”是一个褒义词,一个形容优秀品质的词,所以,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坚强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坚强几乎是必备的品质。

而这种品质,来自与男人还是孩子时的积累,那些经验,会通过潜意识驱使这他做出决定,所以,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坚强的品格,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对孩子说“不要怕”,让孩子摆脱懦弱的性格,让他的内心强大起来。因为只有一个真正坚强的人,才能很好的面对未来的世界,当那个曾经是男孩儿的男人,面对未知的挑战时,他一定也会记得,他的父母,曾经无数次的告诉他“不要怕”!

为孩子播下“坚强”的种子

每个人都有一块心田,上面播种着各种各样的“种子”,有的叫正直,有的叫懦弱,有的叫自信,有的叫勇敢……“坚强”也是这样一颗种子,需要播种、培育,精心养护。

很多没有干过农活的朋友,都会觉得,播种还不简单吗?不就是把种子撒到地里,埋在土里嘛。其实不然,播种是种地的第一道程序,也是最关键的一道程序,是很讲究的。

首先要考察土质,根据土质选择种植品种;其次要看准节气,根据节气选择种植时间;把种子播进地里,还要浇适当的水,这样,才算是播种完成。种一枚实体的种子,尚是难事,想要把“坚强”这颗心灵的种子植入心田,又怎么能是件简单的事情呢?

可是就算困难,我们仍要为孩子播下“坚强”的种子,让它在孩子的心中,开花结果、枝繁叶茂,从而让其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先从孩子能忍受身体上的小伤和生病带来的疼痛做起,孩子最直接表达这种痛的方式就是哭泣,告诉孩子要能忍受的住,要学会坚强。面对天灾人祸时,我们不可能去让孩子体会,可多给举一些这方面的实例,告诉孩子,面对灾难时如果选择坚强,那么就为活下来提供了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