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脉圈
4182300000012

第12章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人际“潜规则”(1)

在中国生存,不懂点潜规则几乎等同傻子。而潜规则可不是教科书上就能学来的,它是一些聪明绝顶的人在实战中摸爬滚打总结出的血泪教训。知道了这些,就会少走很多弯路。不知道这些,被人卖了还会甜滋滋地笑着帮人数钱!

要想钓到鱼,就要像鱼那样思考

做生意的人都知道人脉的强大功效,拥有强大的人脉资源,就好比掌握了超大功率的发动机,在前往成功的路上必定能够挥洒自如、如履平地,于是很多人对个人人脉的打造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和精力。

如何才能打造强势人脉,如何使自己的人脉更强化,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人脉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这些问题,成为困扰无数商人的“头等大事”。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搭建自己的强势人脉呢?

有句话说得好“你要想钓到鱼,就要像鱼那样思考”,你通彻了鱼的心理,了解了鱼的需求,悟到了鱼的目的、鱼的欲望、鱼的弱项,你就能投其所好,赢得“鱼”的好感,“鱼”这才肯于“上钩”了。

经营人脉资源与此道理相通,怎样建立起一个崭新的人脉呢?

首先,你要像对待尊贵的顾客那样,了解人脉对象的基本情况,比如他的家庭状况、教育背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生活习惯、职业理想等等各方面的细节,然后自备一个人脉档案簿,将必要的信息和数据纪录于其中;其次,你应该掌握人脉对象目前工作或生活中最急需的是什么,尽量是自己力所能及的、确实能帮忙解决的;第三,适时的赞美、肯定对方,赞美是一剂人脉的良药,一旦“良药入口”,对方就能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视和尊重,这样他才会格外的多看你几眼。

你与“鱼”之间往往是因为互为需要、互为被需要,于是你们间才有了良好的“钓”与“被钓”的合作关系,所以你在与之结交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互惠原则,看自己是否“能为对方所用”。当然互为的为对方 所用,绝不是世俗的“互相利用”,这里利己的原始动机是在帮助别人的利他行为中得到心理满足,对方给予自己的帮助,只是自己利他行为的客观报偿,也就是说,利己的目的不是要索取什么,而是从给予中达到欣慰。

禅师走在漆黑的夜里,夜很黑,路很滑,行人之间难免磕磕碰碰的,禅师也被行人连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前行,远远看见有人提着灯笼走过来,这时他听到有人说道:

“这个瞎子真是个怪人,明明什么都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

禅师也非常好奇,等到盲人走过他身边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

“您真的是盲人吗?”

那个人说:

“是的,我天生双目失明,对我而言,白天黑夜完全一样,灯光是什么样子的,我都不知道!”

如此一说,禅师更加迷惑不已,问道:

“既然你看不到灯光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你还打着灯笼呢?”禅师也怀疑这个人精神有问题了。

盲人说:

“可是我并不这样想,从别人的谈话中,我知道,每到晚上,哪怕双目正常的人,也会因为没有灯光而变成盲人,所以,我每次晚上出来,都要提着灯笼,照出一片光明。”

禅师,恍然大悟:

“原来,你这一切都是为了别人。”

盲人却说:

“不,我是为我自己!”

禅师再度陷入糊涂:

“为什么呢?”

盲人反问道:

“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别人碰撞过?”

禅师苦笑:

“就在刚才,我被三个人碰到了,溅了一身泥。”

盲人哈哈大笑:

“可是我却从来没被人碰到过,我的灯笼照亮了别人,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没有看到我,而误撞到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点灯照亮别人的同时,更照亮了自己。这就是助人为乐反助己的道理。生意场上我们要时时刻刻记得,帮人就是帮己,利他才能利己!

利人利己观念是以诚信、成熟、豁达的品格为基础,由于相信有足够的资源,所以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开启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与宽广的选择空间,共赢就是这样产生的;那些认为利人则必损己,利己则必损人的人,为了一己私利,置他人利益于不顾,最后往往落得一个损人害己、两败俱伤的下场。

所以在处理自己的人脉网络的过程中你要时刻考虑到对方的目的和需求,当你能够做到时刻像鱼儿那样思考的时候,你跟你的“鱼儿”的合作关系才有可能是日久恒常,你的利益也才有可能是日久恒常的。

事实上当你能像鱼一样思考的时候,就不会有“漏网之鱼”的存在了,所有的“鱼”都来为你服务,你的成功几率将会大大提高。

不要显示你比人家更聪明苏格拉底曾一再告诫他的门徒:你只须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对这个世界你还一无所知。

博学如苏格拉底,尚且认为自己一无所知,那作为常人的我们更有什么值得自高自大、自鸣得意的呢?可是看看平时我们是怎样一副大大咧咧、自以为是的行径吧:看一个人不顺眼了,立即暴露出蔑视和不满的表情,见一个人的长相有碍市容了,立即捧腹大笑,旁若无人;一个人讲话有纰漏了,立即大加嘲讽,以获得心理上满足和虚伪的荣耀感……这些绝对不是一个聪明的商人所应该有的行为。也许他真的长的甚不雅观,令人忍俊不禁,也许他的话真的错了,而且有很大的漏洞,但是你有必要表现出来或说出来吗?要知道,你一旦表现出来,就有可能会伤害到对方的感情,会严重打击到对方的自尊心,且这种做法无疑只会加重尴尬的气氛,使你们间的友情出现隔膜。所以即使指出对方的错误也要采取尽量委婉的方式,旁敲侧击或是私下单独告诉他,这样才是聪明人的做法。一个聪明的举动能帮你留住一个有日后可能帮到你的朋友,而一个自以为聪明的做法会让你失去一个朋友,乃至一个重大的机会。

所以永远不要说类似这样的攻击性的话:

“等着瞧吧,小样儿,我会让你知道你是错的!”这其实等于说:“我会使你改变观念,我比你更聪明。”这简直就是一次挑衅,在对错尚无结论之前,你已经自作聪明地向对方挑战了,这势必会加重你以后事业上或生活上的难度。

所以,与人交往时,我们更要注意自己态度的选择,你选择的态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会截然相反。既然我们掌握着事情的主动权,那么为什么不去选择那种好的结果呢?

对于同一件事情威尔先生的不同反应,就说明了态度抉择的重要性:

A请一位室内设计师购置了一些窗帘,等到账单送到他手里的时候,他被账单上的数字吓坏了:费用远远超过了他的预计。

过了几天,B来看他,问起窗帘的价格,A告诉他以后,他说:“什么?这太过分了!你吃了大亏了,真不明白,你怎么会这么轻松就上当呢?”也许他说的是实话。可是哪有人肯听别人否定自己判断力的实话呢?作为一个凡人,A开始为自己辩护了,他说:

“一分钱一分货,好货总有好货的价钱,你怎么可能以便宜的价钱买到高质量的东西呢?”

第二天,C也来拜访他,C大加赞扬那些窗帘,说他要是负担得起的话,也希望在家里布置上这样的窗帘,A的反应完全不一样了。

他说:“说实话,价钱太高了,我也负担不起。我后悔订了这些窗帘。”

他甚至为自己的坦白直率而自豪起来。

只是一个态度的问题,A对同一件事却做出不同的反应,足以说明你的态度抉择是何其重要,所以记住吧:永远不要显得你比别人更聪明,如果你这样做了,那么你就是最笨的那一个。

你在生活中一定也曾遭遇过类似的事情,你可以回想一下,是不是曾经有朋友向你说:我倒有一个建议,但就是不知道合不合适,也许挺荒唐的,不过我说出来大家参考一下……这时,你们可能反而会很认真的倾听他的建议,并且最后可能还采取了他的建议。这就是“委 婉式表达”的高明之处,话似无声却有力,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轻而易举的就改变了大局。

富兰克林便是一个谦虚谨慎、聪明做事的代表人物,他曾在自己的自传中说:

“我立下一条规矩,决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思,也不让自己武断。我甚至不准自己表达文字上或语言上过分肯定的意见。我决不用‘当然’、‘无疑’这类词,而是用‘我想’、‘我假设’或‘我想像’。

当有人向我陈述一件我不以为然的事情时,我决不立刻驳斥他,或立即指出他的错误。我会在回答的时候,表达在某些条件和情况下他的意见没有错,但目前来看好像有些不同。凡是我参与的谈话,气氛变得融洽多了。我以谦虚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但容易被人接受,冲突也减少了。我最初这么做时,确实感到困难,但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也许,50年来,没有人再听到我讲过太武断的话。这种习惯,使我提交的新法案能够得到同胞的重视。尽管我不善于辞令,更谈不上雄辩,遣词造句也很迟钝,有时还会说错话,但一般来说,我的意见还是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其实,富兰克林在这里并没有提出什么新的观念,这只不过显示了他聪明做事的风格。

那么我们何不也如此呢?语气委婉一点,态度谦恭一点,做人谦虚一点,事实上只需要做到这一点,你就赢得了很多朋友,你多出了很多支持者,你做事的成功率比以前大了很多。

让对方做主角,自己心甘情愿当配角一部电影中往往只有几个甚至一个主角,这个主角该由谁来扮演呢?自然是最合适的人出演,这样的话做主角的只是那么一两个,多数人都将出演配角的角色。然而主角配角,两者俱不可少,两者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完成彼此的人物,这便是演出的成功。

在社会交际中我们也常常面临着是做主角还是做配角的选择,当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出演主角,这是人的一种自我表现的本能。

但是你不可能永远做主角,或者是大部分你都将以配角出现。在一些特别的社交场合中,有些聪明的人,主动将主角让对方演,自己心甘 情愿当配角,这并不是一种失败,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决策性的胜出,他让出的只是一个主角的虚名,而赢得的却是一个真实的朋友。

聪明的商人总能一眼看出这其中的诀窍所在,其实在生意场上很多时候,你都需要这样做,比如你想与某个身份重要的人物结交,或是有件事情你需要朋友的帮助才能完成,或是一单重要的生意最后卡在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手里。这时你就需要把主角让给对方,使对方过一把主角瘾,对方心理上满足后,于是他就会配合你,一前一后,“兵来将走”共同将一出“戏”演的活灵活现。

生意场上的很多大生意往往都是这样做成的。

三国时期,有一单“生意”可称经典之作,那便是“三顾茅庐”。刘备听说南阳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于是亲身前往相邀。一顾茅庐,诸葛亮避而不见,张飞耍起了牛脾气,大骂诸葛亮是一村夫,可刘备制止了他;二顾茅庐,诸葛亮仍不相见,一向稳重的关羽也耐不住性子了,可刘备仍然留书,以表诚意;三顾茅庐,诸葛亮故意刁难迟迟不与相见,刘备等三位当世英雄拱立阶下几个时辰,最后诸葛亮才欣然出山。

这里刘备可谓给足了诸葛亮面子,心甘情愿做配角且毫无怨言,诸葛“村夫”过足了“主角瘾”。可刘备更是个聪明人,他做了一回配角,却赢得了三分之一的天下,可谓赚足了瘾。生意场上也是如此,人们都希望被尊重,特别是一些已经有了较高社会地位、有所建树的能人学者,往往其本身都有一丝清高和些许傲气。与他们交往时,就须礼让三分,让对方演一回“主角”,一旦你的诚心感动了他们,他们会加倍地信赖你,以各种形式来回报你的知遇之恩。死心塌地的创业同伙,做事专注的得力助手就是这样来的。

如何把主角让给对方且“让”得不露痕迹呢?这几点是你需要注意的:

1、主动为你的“上帝”服务

一个关键人物,可能就是改变你命运的“上帝”。当你遇到了自己的“上帝”,一定要抱着主动为之服务的心态,了解你的“上帝”的爱好、 习惯、性格等等,这是最基本的事情。在此基础上,为其量身打造一部主角的情节,对方就能很快入戏,你的“生意之戏”将进行的有声有色。

2、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如果你想把生意做成,尤其是一单大生意,你就得时刻保持着低姿态,表现的谦虚、平和、朴实、憨厚,甚至愚笨、毕恭毕敬,这样对方就会感到备受尊宠,心理上会有一种极大的满足。其实,你的低姿态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世界上第一流的企业家都是大智若愚型,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遵循了这条规律: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因此,要想把事办成,把生意做好,你不妨常以低姿态出现在别人面前。别人有了安全感,你才有安全感。

3、莫让他人丢面子

英格丽.褒曼因为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精湛演技而获得最佳女配角奖,但是在她领奖的时候,她却一再地称赞与她争逐最佳女配角奖的弗沦汀娜.克蒂斯,她认为真正的获奖者应该是这位落选者。

她十分真诚的对弗沦汀娜.克蒂斯说:

“原谅我,弗沦汀娜,我本来没有打算获奖的。”

褒曼获得了最佳女配角奖,然而她并没有喋喋不休地夸耀自己的辉煌成绩,而是对差点抢走自己奖杯的对手推崇备至,这既维护了对方的面子,也显示了自己豁达的胸襟。恐怕她的对手也会为她的胸襟深深折服。

这才是一个生意之大者应该具有的文明典雅的风度。

目中无人,让你一败涂地中国人在识人方面,一向有独到的眼光。古代的君子,与人相交绝不出“恶声”,即不论交情如何,人前背后绝不会恶语相加。可是放眼现下的人,不闻一名时受尽种种辛苦与凌辱,一朝翻了身掌权把势,则目中无人,狂妄自大。其实这样的人即使一朝得意,等到他的得意散去,他的目中无人只会让他一败涂地。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规律。

同时这也是我们在生意场上应该极力鄙弃的恶习,古人“君子之风”、“谦者之德”是我们应该倍加推崇的。一个生意人就应该讲谦虚、勤谨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做得成大生意的人无不是胸襟开阔,有容人之德的贤者。一个人无论如何不能狂妄自大,俗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山之外,更有一山”,比你高明的人大有人在。就算是狂妄自大,也远远轮不到你。

翻开历史我们就会看到,一个人无论曾经取得过怎样骄人的成绩,一旦变得目中无人、自满自大,则必为现实的车轮碾碎:三国时期的杨修,有盖世奇才,但为人恃才傲物,目中无人,到头来为曹操所杀,他能在历史上留名并不是因为他的盖世才华或杰出功勋,而是其目中无人所致恶果的教训。这成为长辈们对我们循循善诱之常谈;关羽,一代英豪,然而后来狂妄之风极盛,孙权派人向关羽求亲,希望关羽把女儿嫁给他儿子,关羽狂妄放言“虎女焉可配犬子”,孙权大受其辱。

后关羽败走麦城,终被孙权所杀。

所以在什么时候都不要狂妄自大,要知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你可能现在比别人强,比别人权大势大,可是十年后呢?你能保证十年后你依然权大势大吗?你能保证他人就不会超过你?等到别人超过你,你施过恩的,他人必当“滴水之恩当涌泉乡”;你贬斥过的,别人更会十倍奉还,你后半世都难得安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