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败俱伤
【释义】俱:都。争斗的双方都受到损伤。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
曹操于公元208年,统率二十万大军南下,准备消灭东吴孙权、西蜀刘备的势力,为他统一大业画上句号。在此种情况下,诸葛亮应刘备之命出使东吴,商议共对曹操的办法。
东吴的大都督周瑜是位名将,但他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总想借机把他除掉。诸葛亮很了解周瑜的心思,可是为了顾全大局,只好与周瑜一起共事。
有一次,诸葛亮接受了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到时交不出十万支箭,就要被斩首。
周瑜暗暗高兴,料定诸葛亮不能完成这个任务,到时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他除掉。他还暗中吩咐造箭军匠故意拖延时间,不给诸葛亮准备所需要的材料。
诸葛亮知道这些情况后,没有作声,他另有妙计,他偷偷地从鲁肃那儿要了20只快船,船上要求有30名士兵,并且船上扎放一千多个草靶,须用青布遮盖。
一天、两天都没有动静,周瑜认为这次诸葛亮必死无疑。不料到了第三天凌晨,诸葛亮趁江面上笼罩着大雾,下令将草船驶近曹军水寨。他和鲁肃一面在船中饮酒,一面命令士兵在船上擂鼓呐喊,装作攻打曹军的样子。
曹军大惊,以为敌人趁早晨大雾来进攻,由于江面上看不清楚只好用弓箭来迎故。
等到太阳初开、雾散之后,诸葛亮下令各船迅速驶回。这时,二十只船的草人上已经挂满了箭,远远超过十万支。他又让各船士兵齐声高喊“谢丞相赠箭”。等曹操明白真相时,诸葛亮的草船已经驶了二十多里,无法追赶。曹操懊悔不已。
鲁肃把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以后,周瑜大吃一惊,感慨万分地叹道。
“诸葛亮灵巧的心思已达到神奇的程度,我不如他。”
伯乐一顾
【释义】比喻受到重要人物或专家的赏识与肯定。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
春秋时期,伯乐以善长相马而闻名。有一天,有个人拉了一匹骏马到市场上去卖,心想卖上个好价钱。没想到那些买马的人不但没买,甚至连过来看的人都很少。
卖马的人心里纳闷,不知是什么原因,但他想,第二天总会有人来买吧!可是后来又连着两天都还是那样,人们都不认为那是匹好马,要么是问个价钱,摇摇头走开,要么就是看了看马,连价钱都不问就走了。
卖马人万般无奈之下来找伯乐。伯乐说:“我能帮你什么忙呢?”卖马人说:“我也不敢劳您出大力气,只要您明天早上到市场上去看看我的马,离开时再回头看一眼,就行了。”伯乐也想看看那匹马,就答应了。卖马人一听伯乐肯帮忙,心花怒放地走了。
翌日,伯乐按卖马人的要求来到了马市。想买马的人都认识伯乐,就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伯乐身上。他们都知道,伯乐一见到好马,就会眼睛发亮,就会多看几眼,于是他们都盯着伯乐的眼神,看伯乐对哪匹马感兴趣。
伯乐在市场上转了一圈,对其他马都是不屑一顾的样子,而到了那位卖马人牵着的马面前时,伯乐停了下来,围着那匹马前后左右看了一遍,还不时地点头,看完以后,伯乐就走开了。走了几步,他又回过头来看了那匹马一眼。其实,那匹马还真的是匹好马。
众人一见伯乐都这么关注这匹马,就都认定这匹马一定是匹难得的骏马,于是呼拉一下全围了上来,争着要买这匹乌。卖马人赶紧大声说:“我只有这一匹马,谁出的价钱高我就卖给谁!”
就这样,卖马之人在伯乐一顾之下,顺利地把马卖掉,而且价格不菲。
助桀为虐
【释义】桀:古代暴君。助暴君作恶,指帮助恶人干坏事。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刘邦的军队先攻到秦国京都咸阳城下。秦王子婴看到大势已去,就派人把印交给了刘邦,然后就投降了。刘邦率领兵马进入咸阳后,看到秦朝宫殿十分壮丽宏伟,宫中富丽堂皇,无比壮观,宫中又有无数的金银珠宝,无数的妙龄美女,于是,就想留居宫中,尽情享乐一番。刘邦手下大将樊哙反对刘邦的这种打算,劝他到秦宫之外居住,刘邦想不通。于是,刘邦的谋士张良劝道:“秦朝十分残暴无道,因此,您才能推翻秦王朝,来到这里,您想替天下老百姓消灭残存的恶人,就应该彻底摒弃秦朝的奢侈与淫乐,以艰苦朴素号召天下,决不能像秦王那样骄奢淫逸。现在,您刚刚推翻秦王朝,接着又想像秦王那样贪图享乐,这就等于助桀为虐。应该知道,忠诚之言,听起来虽然很不顺耳,但对于端正人们的行为却是很有好处的;良药喝起来虽然觉得口苦,但对于治病却是很有益的。希望您能够听从樊哙的劝说。”
刘邦听完张良的议论,认为言之有理。于是撤出咸阳,驻军霸上。
含沙射影
【释义】原指动物“蜮”的特性,比喻隐射或暗中攻击别人。
【出处】春秋·佚名《诗经·小雅·何人斯》。
传说在古时候,有一种动物,样子长得像鳖,只有三条腿,人们称它为“蜮”。蜮平时藏在水中,见有人来,就含上一口沙子朝人身上喷去,人因此便会生疮、得病。即使是喷到人的影子上,人也会害病。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听了这个传说后写了一首诗,诗中说:
含沙射人影,
虽病人不知。
这种动物的神奇本领当然是没有的。但“含沙射影”却成了一句被后人引用的成语。
听人穿鼻
【释义】牛鼻穿绳任人牵引,比喻听候别人指使摆弄。
【出处】唐·李延寿《南史·张宏策传》。
徐孝嗣是南朝的一个贵族,他缺乏主见,遇事没个主意,总是听齐武帝的话。
公元493年,齐武帝去世,由皇太孙萧昭业继位。武帝临终时,相信徐孝嗣的忠心,嘱托他辅佐嗣主,第二年,皇族西昌侯萧鸾企图谋夺帝位,他得知徐孝嗣受了托孤之命,而且了解到徐孝嗣为人没有主见,胆小怕事,便想依靠徐孝嗣的作用实现他的野心。为了试探一下徐的反应,萧鸾便派心腹暗地里告知徐孝嗣自己的阴谋,以讨取意见,徐孝嗣得知西昌侯生性残暴,不敢得罪,也不加反对。
但这件事被乐豫知道了,乐豫是徐孝嗣好友,他瞒怨徐孝嗣说:“你如此不忠,对不起武帝。”
徐孝嗣不言,他明知乐豫讲得有理,却又害怕萧鸾。乐豫走后,他一个人在屋里徘徊。
这时,正好萧鸾驾到,徐孝嗣不敢怠慢,忙起身迎接。萧鸾把篡夺帝位的具体步骤告知了徐孝嗣,并要他一起协助完成篡位之事,徐孝嗣思考再三,还是答应了。在他的帮助下,萧鸾派人杀死了皇帝。
皇帝死后,国不可一日无君,萧鸾怕自己现在篡位会引起公愤,便想借用太后名义立15岁的新安王萧昭文为帝,自己可在暗地里操纵新帝。徐孝嗣便取出早就拟好的太后诏令,满足了萧鸾的心愿。
同年,萧鸾又相继诛杀了齐高帝、齐武帝的子孙,借皇太后的名义再次废去萧昭文的帝位,自己称帝,史称齐明帝。
四年后齐明帝去世,他的第二个儿子萧宝卷继承皇位。萧宝卷比其父萧鸾更加残暴专横,整天吃喝玩乐,不理朝政,一不称心就要杀人。朝廷大臣谁也不敢多言。徐孝嗣本性怕事,他虽已担任尚书令,但仍不敢进谏,只是听任暴君胡作非为。
后人把徐孝嗣的软弱无能的行为,称之为“听人穿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