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儿童骨与关节损伤
4152300000138

第138章 儿童胫腓骨骨折(14)

儿童第5跖骨基底撕脱性骨折相当常见,但需要与骨突骨化中心或籽骨(osvesalianum)相鉴别,后者位于腓骨短肌止点的近端。有时与骨突骨化中心鉴别有一定的困难,注意骨突的长轴与骨干相平行有助于鉴别诊断。一般在8岁之后骨突才开始出现,女性12岁、男性15岁时与骨干愈合。第5跖骨的外侧有一乳头状突起,称为第5跖骨粗隆,也是骨折的常见部位。

一般认为,因腓骨短肌突然剧烈收缩产生第5跖骨基底撕脱性骨折。Giachino认为上述学说并非准确,提出止于第5跖骨基底的小趾展肌、跖腱膜外侧束才是引起骨折的主要因素。这种学说可以解释为什么骨折只有轻微的移位,并且骨折线与骨干长轴相垂直。Dameron曾解剖21例足部肌肉的分布,发现18个足的小趾展肌止于第5跖骨基底。

根据儿童的年龄,决定短腿负重管型石膏固定时间一般需要3—6周。由于局部创伤反应和肿胀比骨干骨折轻微,早期不需要抬高肢体。在X线片上很难找到骨折愈合的证据,因此,局部肿胀、疼痛消失,足部恢复正常范围的活动并且没有疼痛,可拆除石膏。Dameron发现这些骨折一般在3周后症状多可消失,也没有长时间的疼痛或不适等症状。尽管不愈合者非常少见,文献资料中有1例11岁的女性儿童的第5跖骨基底骨折却发生了不愈合。

第5跖骨基底骨折在过去20年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强调根据骨折部位选择治疗方法。对跖骨干、干骺端和骨干-干骺端移行部位的骨折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所谓的Jones骨折是争论的主要内容,不同作者使用不同的名称。总结近年的文献报道,如果第5跖骨干骺端-骨干移行部位发生骨折,应该考虑应力反应先于骨折,有发生延迟愈合的倾向,实施内固定和骨移植治疗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Kavanaugh、Brower和Mann认为Jones骨折不是撕脱性骨折,而是足部受到垂直负荷和冠状面剪切应力联合作用的结果。坚强的韧带、关节囊将第5跖骨基底与相邻的骰骨、第4跖骨基底连接。当足部负荷时,由近端传导的过度应力引起Jones骨折。Jones骨折常见于年龄15—21岁,特别是运动员。Kavanaugh、Brower和Mann认为非负重管型石膏固定不能使骨折愈合。但是,Torg和Josefsson采取非负重管型石膏固定治疗15例急性骨折,只有1例发生不愈合。DeLee、Even和Julian对10例年轻运动员的急性骨折及时用髓内螺丝钉固定,骨折均顺利愈合。

在治疗之前,应该确定是急性骨折,还是应力性骨折。以前将没有疼痛或创伤的病史、骨折线锐利,特别是髓腔没有硬化应该归类于急性骨折;患者有反复的局部疼痛或者髓腔硬化应考虑为应力性骨折。只用非负重管型石膏固定治疗应力性骨折,不可能使骨折愈合。

第5跖骨基底骨折是否必须手术治疗,尚未明确。由于此种骨折多见于运动员,无论患者年龄大小,目前都倾向于急诊髓内螺丝钉固定。Torg在内固定的同时,进行自体骨移植,胫骨近端作为供区。但是,胫骨近端不适于作儿童骨移植的供区。如果儿童需要自体骨移植,从髂嵴切取松质骨最为理想。

三、应力性跖骨骨折

儿童足部应力骨折比较少见,Yngve复习儿童应力性骨折的文献,94例应力性骨折可确定部位,从病例数量上统计发病率,儿童发病率明显的比成人低。成人跖骨、跗骨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率分别为14%和13%,而儿童跖骨、跗骨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率均为2%。

儿童跖骨应力性骨折比成人少见,胫腓骨是儿童应力性骨折最常见的部位。Devas报道35例儿童应力性骨折,只有4例为跖骨应力性骨折。Childress报道1例7岁儿童典型的跖骨应力性骨折,主要症状是负重时疼痛,休息时疼痛近乎消失,肿胀轻微或没有肿胀,但局部压痛则非常明显。由于医生熟知这种骨折,以及疑似指标,将对诊断提供很多的帮助。核素骨扫描在鉴别诊断上有时也出现错误。突然增加活动量的成人和儿童容易发生应力性骨折。开始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骨骼发育成熟的年长儿童,为儿童应力性骨折的高危对象。

1.损伤机制

受到应力作用的部位,首先出现骨骼再吸收、矿物质减少,继之进入修复过程,骨膜产生层状新生骨。应力性骨折与突然增加运动强度的关系不仅在临床上得到证实,也获得实验的支持。Rubin和Lanyor用雄鸡作为实验对象,在增加负荷的第2周以后,雄鸡的尺骨才出现矿物质增加。这些实验结果与人体训练过程原因发生应力性骨折出现的症状有很好的相关性。

许多文献将第1跖骨短(Morton趾)视为田径运动员发生第2跖骨、第3跖骨应力性骨折的主要因素。但是,Drez证明应力性骨折的患者与对照组,第1跖骨与第2跖骨的长短比例没有明显的区别。造成应力性骨折的因素,虽然尚未阐明,但第1跖骨短并非是主要的发病因素。激素水平也是一个因素,有学者发现年龄在18—36岁的芭蕾舞演员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率比较高,其月经初潮的时间也晚于同龄女性。

2.X线检查

在骨折早期,X线片上没有异常。一般在出现临床症状后2周左右,在X线片上可见骨膜下骨痂形成。如果普通X线片上无异常,核素骨扫描则有助于诊断。如果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支持应力骨折的诊断,先用行走管型石膏固定2周。然后拆除石膏,摄取X线片,通常可见新骨形成。如果此时还不能确定诊断,再考虑进行核素骨扫描。

3.治疗

应力性骨折与创伤性骨折的治疗有所不同,因为创伤性骨折有确切的发生时间,从而可计算出需要固定的时间。应力性骨折却没有确切的发生时间,症状出现的时间只能作为参考。患者首次就诊时,骨折可能接近愈合,这种情况不需要石膏固定。一般根据症状轻重选择治疗方法。如果只有在参加体育活动时才出现足部疼痛,应该限制活动直至症状消失。在平常行走时出现足部疼痛,可用短腿石膏固定2周。当行走时疼痛、局部压痛消失后,终止石膏固定。限制跖趾关节的活动通常可缓解应力性跖骨骨折的疼痛,因此,在相当跖骨头的鞋底加垫,特别是年长儿童喜欢穿的休闲鞋底加垫,可实现限制跖趾关节活动的目的。也可用石膏固定。如果临床疑似应力性骨折,X线片上无异常者,可采取上述方法处理。2周后复查X线片通常可发现局部的愈合反应,局部压痛也明显减轻。通常不出现并发症,文献上也没有关于儿童足部应力性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的报道。

(第六节)趾骨骨折

儿童趾骨骨折通常为重物砸伤、足趾踢到硬物所致的直接损伤。X线片上可显示骨折部位和移位程度。

一般不需要复位,随着儿童骨骼发育成熟,可发生明显的塑型。趾近端趾骨骨折需要格外注意,外固定很难维持趾近端骨折的理想位置,采取经皮克氏针固定或者切开复位和克氏针内固定。多数病例可利用邻近足趾作为夹板,用胶布与邻趾固定,并在足趾之间放入纱布防止发生皮肤浸渍。注意防止旋转畸形愈合,保持趾的趾甲平面与其他足趾趾甲相互平行。通常在3周内骨折愈合,此时局部若无压痛,可终止外固定。如果儿童从事田径或踢球等运动,再予以预防性的固定2—3周。

(第七节)跖趾关节或趾间关节脱位

儿童跖趾关节或趾间关节脱位也比较少见,一般是用足踢某种物体所产生的损伤。足趾被迫过度伸展,关节囊和侧副韧带发生断裂,使近端趾骨或中间趾骨脱位至跖骨头或近端趾骨的背侧。牵引和手法整复容易将其复位。复位后用胶布将其与邻近足趾固定3周,以利于关节囊、侧副韧带愈合。

(第八节)足部开放性骨折

足部开放性骨折的处理与其他部位的开放性骨折,没有明显的不同。在患者送进手术室清创之前应该开始静脉输入抗生素。根据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过敏史,选择广谱抗生素并持续应用48小时。如果最后一次免疫接种已经过去了5年,还需要注射精制破伤风抗毒素。

选择抗生素和内固定的重要性远不及初次清创的质量。应该仔细切除所有被污染的组织,应用手术放大镜更有助辨认组织的活性。某些特殊结构具有重要功能,例如肌腱、骨骼、骺板及关节软骨如被污染或失去活性也必须切除。如果予以保留,细菌、芽胞菌可寄生在失活的组织内,而且静脉输入的抗生素肯定不能进入这些无血运的组织内。因此,清创这些失活组织是防止发生骨髓炎的重要步骤。避免发生感染对儿童的长期功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清创手术后,保持伤口开放。通常在损伤后2—5天后需要再次手术。一般根据伤口情况,决定处理方法。

如果伤口很清洁,可延迟缝合切口,或者采取其他方法消灭创面。如果组织的活性仍有问题,则需要再次清创。

关于应用内固定的最好时机尚有不同的意见。如果足部骨折很稳定,血管、神经束面临扭曲、牵拉等危险,在初次彻底清创切除失活组织后,就有应用内固定的指征。跨越骺板的骨折,在初次清创时可实施解剖复位,因此也是一期应用内固定的相对指征。除非受累的骨骼确实清洁,宁愿等待延迟闭合切口。为了防止发生骨髓炎,宁愿接受畸形愈合,甚至骺板提早闭合。因为骨髓炎不仅造成骨骼破坏,而且为了消除感染,还需要反复的实施手术甚至是破坏性手术。

(第九节)足部碾压性损伤

儿童足部最严重的毁损性损伤是汽车轮胎、农用机械所致的碾压性损伤。这些损伤的诊断与处理,需要医生具有相当的判断能力,因为在损伤的初期很难确定损伤范围。由于存在严重的污染,在压力的作用下,泥土、垃圾和碎削可卷入伤口内,因此,这种损伤的清创需要格外的细致和彻底。造成污染物卷入伤口内的压力,使用脉冲式冲洗方法也不能有效地清除这些异物,必须采取逐渐的机械切除。

足部碾压性损伤的治疗,一般需要相当的判断能力和经验,决定是保留损伤的部分,还是作截除手术。在损伤初期,最好实施彻底清创,保留所有不能确定是否失活的组织,并保持伤口开放。儿童具有保持损伤趾尖的活性已被充分的认识。在初期清创采取比较保守的处理原则是非常合理的选择。每2—3天检查一次伤口,直至伤口清洁或准备实施覆盖创面的手术。为了提供适当的皮肤覆盖创面,在初期清创时,有时需要整形医生会诊,为二期确定性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最近文献报道,强调继发于剧烈创伤所致损伤的严重性,需要用头孢类、氨基苷类和青霉素类3种抗生素联合应用。为保留成人损伤的足所建立的规则,对处于生长期的儿童显然没有指导意义。儿童足负重区的断层皮片移植可产生惊人的良好功能。Dormans发现碾碎型损伤,即使采取挽救性手术,预后也很差。无明显的撕裂型损伤预后最好。儿童割草机所致的足损伤,其截肢率约为70%。随着资料的积累,重要的问题是医生是否能够判断儿童足真实的损伤程度,根据清创手术确定组织的损伤程度,通常需要立即做出是否保留肢体的决定。随着肢体残断延长技术出现,将短节段的截肢与以前的结果比较,可能获得更好的功能。通过可利用肌腱移植、中足截除后,可产生一定的功能,而在过去认为这是一种最无奈的选择。

创面的覆盖时间和方法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既往通常用断层皮片移植覆盖创面,因为带蒂皮瓣往往伴有较多的并发症。近10年以来创新的带蒂皮瓣代替了麻烦的小腿交叉皮瓣。覆盖创面有很多选择,肌皮瓣可改善生物学环境,适用于条件较差的创面。皮瓣、筋膜瓣或复合组织瓣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局部组织瓣虽是一种理想的方法,缺点是往往面积不够大。从不同部位切取的游离皮瓣包括前臂、肩胛部、上臂和头皮可根据创面部位和大小进行选择,也需要有经验的矫形和整形医生操作。应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器或单臂外固定器使骨骼逐渐延长或骨骼转移也有很大的进展,为儿童严重足损伤的重建提供更新的手段和可能。

通过二期瘢痕愈合消除较大的创面虽然是过时的概念,有时,特别是修复非负重部位的创面,还是颇有吸引力的选择。

由于普遍存在污染和软组织广泛的撕脱性损伤不可能成功的进行足再植手术。但是,现代显微外科技术则可能挽救某些部分足截除。如果对这种可能性还存在问题,应将足截除的部分彻底清创和清洗放置在无菌的塑料袋内,再浸在冰块内。将足残端予以清创和冲洗,然后尽可能快的将患者转送到能够作足再植的医院。

(第十节)足的骨筋膜室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