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问鼎天下
4152100000157

第157章 后记二真香囊代主葬马嵬,假贵妃瞒天渡东洋(2)

藤原,全名藤原正义,年过花甲,个头不高,颇有智者风范,随日本第八批遣唐使来华,长期从事大唐政体研究。日本古称倭国、倭奴国,中国唐朝时改名日本。公元646年,大唐贞观二十年,即日本大化二年元旦,日本孝德天皇发布《改新之诏》,参照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实行“大化革新”,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随后日本以大唐为师,在汉字的基础上造了日文,引进了大唐礼仪习俗等,直到今日还习惯穿着大唐服饰。藤原正义在上述诸多方面,都为日本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武田带着四个日本遣唐使推着独轮车走了,独轮车上的大木箱里装着杨贵妃的遗体。

武田,全名武田中臣,四十来岁,随日本第八批遣唐使来华,专门学习和研究中华武术,还精通汉诗,文武兼备。

马嵬坡一带突然来了禁军,且“安史”乱贼已近在眼前,民众早已四散。而禁军的全部注意力都在兵变上,谁也没有留意日本遣唐使,且日本遣唐使原本就随军行进,出入并无禁忌。而晁衡为了掩护藤原、武田等人,故意大张旗鼓在山坡上挖坑,装作掩埋尸体,草祭杨贵妃。藤原、武田等人终于顺利离开。

让人想不到的是,武田中臣等人刚刚走出二十里,木箱里传出微弱响声。起初武田中臣并未在意,后来又有了动静,武田中臣让车停了下来,打开木箱。就在这一望之下,武田中臣等人惊喜不已,险些晕厥。

如同后来传说的一样,杨贵妃死而复生了!

后人推测,当时缢杀杨贵妃时,高力士的手抖得厉害,加上他年事已高,所以力道不够,只是造成了杨贵妃暂时性休克,小车颠簸,把杨贵妃颠醒了。

武田中臣等人把杨贵妃扶下独轮车,跪倒在地,手足无措,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杨贵妃渐渐恢复了记忆,回想起她与唐玄宗的百般恩爱,但马嵬坡前,唐玄宗为了自己能再苟活几年,并未给她遮风挡雨,更不要说横刀救美。俗话说患难见真情,当面临生死抉择,正是唐玄宗把千古绝恋变成了千古绝情。唐玄宗还不如一千八百年前的纣王,纣王以自焚换取苏妲己的逃生,仗义殉情。杨贵妃仿佛经历了几个世纪的轮回,思前想后感慨万千,唐玄宗的音容笑貌渐渐模糊,最后变得虚无缥缈。经过这场恍如梦境一样的生死蜕变,杨贵妃已是心如止水。

杨贵妃自言自语道:“山盟海誓是世上最简单的事。”

武田中臣问道:“请贵妃娘娘示下,该往哪里走?”

杨贵妃反问道:“晁爱卿怎么说?”

武田中臣道:“晁大夫只说急危时刻,臣可决断。”

杨贵妃笑了一下,道:“时下就是急危时刻。”又笑了一下,道:“走吧!”

杨贵妃从此隐居!

至于杨贵妃的隐居地,如同她的籍贯一样,众说不一。四川营山县太蓬山,风景秀丽,山势险峻,被誉为“蜀北名山”,有人说杨贵妃生前隐居此地,去世后葬于太蓬山下。让人惊奇的是,山下正有一座古墓,被当地民众称为“仙女坟”,墓碑上刻有“杨氏之墓”四个字。很久以前,这个村叫“杨家村”,曾发现《安禄山题龛》石刻,也成为印证杨贵妃终老此地的重要物证。还有人说,杨贵妃隐居在四川崇州市三郎镇,去世后归葬于翠微山中,历史上传说杨贵妃“生于崇州葬于崇州”。翠围山中曾发现残缺唐碑,似乎在印证此事并非传说。

“安史之乱”五年后,杨贵妃去世。杨贵妃唯一的丫环“巧儿”,自缢于贵妃墓前。武田中臣带的那四位日本遣唐使,铭记着晁衡“宁可牺牲,严守秘密”的嘱托,在贵妃墓前切腹自尽。武田中臣泣告杨贵妃:“臣若死了,就没人给娘娘烧纸了,臣不能再去死了。”于是武田中臣在“仙女坟”前搭盖了两间草屋,无论春夏秋冬,天天扫墓,月月拜祭。武田中臣终身未娶,五十年后,九十五岁高龄的武田中臣在归天时刻,面呈微笑,道:“娘娘,臣去了,娘娘的秘密也随臣去了!”

杨贵妃断断不会想到,舍命相救并至死不渝为她终身守墓的,不是信誓旦旦同生共死的唐玄宗,而是这些来自异国他乡的人。君臣虽只数载,武田中臣等人却如此精忠,感天撼地,让人肃然起敬。哪天若能找到杨贵妃的真身墓葬,应该在墓前竖起一座高高的石碑,刻上武田中臣的名讳,让后人礼拜。

让杨贵妃更没想到的是,从此她与日本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日马嵬坡前,晁衡带着满腔悲愤去见唐玄宗。唐玄宗早早迎候于门前,高力士垂手恭立于其后。晁衡瞧见高力士那副太监嘴脸,顿时想起姜子牙的话。姜子牙在首创太监制度时就说,太监因身体残缺,心理极易变态,若不严厉约束,为祸不浅。像高力士这样有文化的太监更可怕!晁衡怒目相视,唐玄宗笑脸相迎,高力士连使眼色。晁衡突然想到此事必须假戏真唱,便轻叹一口,跪地磕头,道:“陛下……”

唐玄宗双手相搀,道:“朕适才看得清清楚楚,贵妃已随遣唐使离去。贵妃东渡日本,也算是一种归宿。爱卿为朕立下了不世之功,朕要重赏。爱卿有何要求,尽管奏来,朕都会答应!”

晁衡突然想大哭一场,摇了摇头,道:“臣没有要求。”

唐玄宗奇道:“怎会没有要求?”

晁衡道:“臣只有一求,请陛下颐养天年,早日平叛,还都长安。”

高力士满脸堆笑,扯着公鸭嗓子说道:“陛下该哭两声了,要掩人耳目啊。”唐玄宗据实说道:“朕哭不出来。”高力士道:“要不在眼上抹些辣椒。”

唐玄宗道:“贵妃远行,朕总得留些贵妃的随身佩带之物,权作念想。”转向晁衡,道:“晁爱卿,贵妃的香囊你可给朕带来了?”

晁衡道:“已葬于贵妃娘娘衣冠冢内。”

高力士喝道:“大胆晁衡,你已犯下欺君之罪!”

唐玄宗手指晁衡,道:“你竟敢不给朕留下一件念想之物。”

晁衡叩首再拜,道:“陛下息怒,衣冠冢内不能无物啊。”

唐玄宗面带愠色,哼了一声。

公元757年即唐肃宗至德二年12月,也就是“马嵬坡兵变”一年半后,“安史”叛军被驱离,唐玄宗回到长安,触景生情,追悔不已,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令宦官改葬杨贵妃。不过,宦官们并没有找到杨贵妃的遗骨,只给唐玄宗带回了杨贵妃生前佩带的香囊。《新唐书》《旧唐书》都说:香囊犹在。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穿唐玄宗的心思,就是想把杨贵妃的香囊取出来。

公元762年即宝应元年四月五日,唐玄宗忧郁而终,也就是说“马嵬坡兵变”后唐玄宗又活了六年。为了延续这六年的生命,唐玄宗不但亲手毁了一段本应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而且一直活在追悔之中,痛苦不堪。当年的太子李亨早已如愿成为唐肃宗,杨贵妃之事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唐玄宗从墓中取出杨贵妃的香囊,就是想聊以慰藉思念之情。

不料,杨贵妃墓中无人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立刻传遍长安的角角落落。李亨为了防止唐玄宗复辟,本已费尽心机,闻杨贵妃未死,如坐针毡,当即召来高力士喝问。高力士指天为誓,言说杨贵妃被其亲手缢死,不可能死而复生,遂一推六二五,说安葬杨贵妃的另有其人,此人正是遣唐使晁衡。

李亨传来晁衡,怒目盯视,过了半天才喝道:“你干的好事!”

晁衡心知肚明,却佯装不解,问道:“臣不知陛下所说何事。”李亨哼道:“马嵬坡你做了什么亏心事?”晁衡一笑,道:“原来陛下责问的是贵妃娘娘之事啊。”瞧了瞧跪在一旁的高力士,道:“当时臣奉高公公之命安葬贵妃,之后臣回到太上皇身边,再未离开过半步,现有高公公作证。至于为何墓中无人,臣也颇感蹊跷。”

高力士“那”了好几声,无言以对。李亨怒视高力士,道:“身为大内总管,安葬贵妃为何不亲临?禁军千千万万,为何独让日本遣唐使掩埋尸体?”高力士又“那”了好几声,已是百口莫辩。

李亨问晁衡:“贵妃遗骨会不会被盗墓贼盗去了?”

晁衡道:“断无可能!草葬贵妃之处,民间人士不会知道。就算知道,民间也会想到贵妃被缢杀于危急时刻,墓中不会有贵重物品陪葬。再者,倘若盗墓贼曾经光顾,哪里还会留下贵妃的香囊?”

李亨道:“以爱卿揣测,这其中会有何隐情?”

晁衡扫了高力士一眼,道:“臣以为其中定有隐情,至于民间谣传贵妃未死,因无凭据,难下断言。”

李亨点点头,冲高力士盯了半天,再未说只言片语。李亨料定高力士在其中做了手脚,日后找了个借口,把已是七十六岁高龄的高力士流放到巫州即今湖南黔阳。两年后李亨驾崩,唐代宗即位,高力士被赦还京,行至朗州,忽闻太上皇唐玄宗驾崩,对杨贵妃之事愧悔难当,面北哀恸呕血而卒。唐代宗谥其扬州大都督,准其陪葬唐玄宗泰陵。

1970年10月5日,在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的一个施工工地上,意外发现一处唐代宫廷窖藏,被考古学家称为“何家村遗宝”。出土有玛瑙器、水晶器、玉器、金箔、钱币和银饼等,以及朱砂、琥珀和钟乳石等十几种名贵药材,金器总重量14900多克,银器总重量195000多克。出土钱币达三十九种,既有大唐的开元通宝,又有西域高昌国的高昌吉利、日本元明天皇铸造的钱币,以及波斯的萨珊银币、东罗马金币等,时代跨度达千年,涉及地域上万里。窖藏之丰富之精美十分罕见,见证了泱泱大唐那段浪漫和璀璨。

让人讶异的是,杨贵妃的“香囊”居然也在其中。

杨贵妃香囊为金银所制,而不是人们想象中的丝织香包。香囊外壁银制,通体镂空,外径4.6厘米,香盂直径2.8厘米,链长7.5厘米,不论外部球体如何转动,中间的香盂总能保持平衡,里面的香料不会散落。尽管过了一千多年,香囊仍玲珑剔透,转动自如,令人叹为观止,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内。

那么,民间流传的杨贵妃东渡日本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当时在马嵬坡,藤原正义奉晁衡之命,同十五个遣唐使带着张不来、花大姐夫妇离开寺院。藤原正义让女扮男装的花大姐走在最前面,并故意露出些女态,估计唐玄宗已经瞧见,便匆匆去了。花大姐不愿意丢下杂耍工具,因箱子已装殓杨贵妃,只得包了几个包袱。藤原正义买了一辆大篷车,由张不来赶着,让花大姐坐上,其余人都骑着快马,起早贪黑赶往汉水,准备在汉水中游改乘小船,到达长江后再换乘大船,顺江出海。汉水即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古时叫沔水、夏水,隋唐时称汉水,全长1500多公里,从湖北武汉汇入长江。

这日,马车裹挟在中间狂奔,已离汉水不远。

花大姐从车里伸出手,拧住张不来的耳朵。张不来吃疼,道:“夫人,你不会轻点儿。”花大姐“嘘”了一声,小声问道:“你说这些人想把咱带到哪儿?”张不来道:“不知道啊!听这些日本人口口声声说贵妃娘娘如何如何,不知道是哪个贵妃死了,估计长相跟你有点儿像。”花大姐使劲掐了一下,喝道:“你才像死人!”

张不来疼得龇牙咧嘴,道:“可能就是因为咱知道一些贵妃娘娘的事,才把咱带走的。”花大姐“咦”了一下,道:“我长得会不会真的像贵妃?”张不来扭头朝她瞧了,想了想,道:“不错。”花大姐道:“嘿!没想到老娘成贵妃了。”忽又说道:“你说这帮日本人会不会把咱杀了?”张不来道:“难说。”花大姐一抖,道:“咱跑吧。”张不来道:“日本人看守甚严,怎么跑?”花大姐道:“你就不会想想办法?”张不来道:“只能等机会了。”花大姐道:“只怕等不到机会,咱就得先去见阎王爷了。”

张不来道:“或许不会,那个叫藤原正义的人看起来是个正人君子。”

花大姐“嗤”了一下,道:“名字里有‘正义’二字就是君子了?那名字里要有‘仙’字岂不会飞了?咱隔壁那老头儿还叫‘狗子’呢,咋不见他四条腿走路?”

张不来道:“俗话说‘相由心生’,藤原正义的面相就带着一股浩然正气。”

花大姐道:“藤原正义手下那俩人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张不来道:“你说的是‘龟五六’和‘猪头三’吧。”

花大姐喝道:“就是他俩!你说这俩‘小日本’咋会长成这样?”

龟五六是藤原正义的副手,来华主要是学习中华武术。这些年来,龟五六游历了中国名山大川,拜师学艺,现在已是武艺超群,武功精湛。因其生得矮小,长了一双龟眼,且发型奇特,总让人以为不是善辈。龟五六的头刮得锃明瓦亮,但留出三块未剃,各呈圆形,中间一块较大,像是湖中的三个孤岛。其实龟五六思维敏捷,颇有政治头脑。

“猪头三”是个绰号,本名“小野三郎”,身短头大,猪头猪脑,所以得此“雅号”。“猪头三”不以此为耻,反以为荣,索性把头发剃了,留出一撮毛,编成小辫垂于脑后,像个猪尾巴。“猪头三”胸无点墨,野性十足,武功颇高。

正当花大姐和张不来在马车上胡乱猜测时,龟五六飞马赶上藤原正义,道:“藤原君,怎么处置那两个,总不能一直带着吧。”

藤原正义道:“按晁衡君的意思,带回日本。”

龟五六道:“何必这么麻烦,一刀两断岂不干净!”

藤原正义道:“擅杀大唐子民,死罪。”

龟五六朝身后指了指,道:“一路上尸横遍野,被杀死的,饿死的,谁能数得清?杀此二人,无非是多两具尸体而已,荒郊野外,谁会知道?”

藤原正义除了研究大唐政体,还研究佛学,有一颗慈悲心,一路见闻,早已痛心疾首,闻言喝道:“胡说!”又叹道:“‘安史’乱贼杀人无数,罪恶罄竹难书,二贼不得好死。”

就在公元757年即唐肃宗至德二年正月初五夜,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伙同严庄、李猪儿,潜入安禄山卧室,在睡梦中的安禄山肚子上戳了一个窟窿,“肠从腹部流出数斗”,安禄山一命呜呼,卒年五十五岁。公元759年,史思明挥兵解安庆绪邺城之围,顺便把安庆绪杀了。公元761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把准备进犯长安的史思明杀死。史思明卒年五十八岁,葬在北京梁乡即今王佐乡。安禄山、史思明做梦也没想到,会惨死于自己儿子之手。

藤原正义叹了一口,道:“众生平等,安禄山、史思明纵然是乱贼,我也不该如此诅咒,只是我心感愤懑,中国是敬佛礼佛的国度,没想到竟也出了这等乱贼。”

“中国”一词,最早见之于西周。1963年,在陕西宝鸡东北郊的贾村出土了一件圆口长颈方体的“饕餮纹青铜尊”,因是何姓贵族所有的祭器,又称“何尊”,现藏于宝鸡市博物馆。“何尊”内底所铸的铭文记述了周成王营建东都洛阳的事,“中国”二字作为词组出现在铭文中,意思是“天下中心”,这是已知的“中国”一词的最早出处。大唐是继汉朝以后的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中华民族”等词语在唐时已普遍使用。

龟五六道:“藤原君,难道敬佛礼佛的国家就不会出乱贼了吗?我们日本人没有烦恼,没有不幸,不需要消极,更不需要逃避,所以日本用不着佛法,不需要佛教,应该提倡‘武士道’。”

当时佛教传入日本不久,持此观点的人为数不少,若不尽早予以纠正,势必涉及日本的未来和走向,藤原正义耐着性子说道:“不了解佛法的人总以为信仰佛教是为了逃避现实,这是一种极端谬误!‘武士道’是把‘双刃剑’,既能伤人,亦能伤己。佛法则能净化人心,净化社会,日本开化文明较迟,更应大力弘扬佛法。”龟五六不以为然,道:“佛教有很多清规戒律,礼佛有很多繁琐仪式,只会增加烦恼。”藤原正义道:“你看看那些信仰佛教的人,是不是活得更轻松了?信仰佛教乃是智信,入世而非厌世,兼善而非独善,敬佛礼佛是以智慧洞彻宇宙人生,探究生命奥秘,佛法中的大慈悲、大智慧……”朝龟五六瞧了一下,见他仍自懵懂,又道:“说了你也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