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最好的自己
4125300000009

第9章 自立自强(3)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年轻时家境贫困,必须靠他一人养家糊口。一次,瘦小的松下到一家电器工厂去谋职。他走进这家工厂的人事部,向一位负责人说明了来意,请求给安排一个哪怕是最卑微的工作。这位负责人看到松下衣着肮脏,又瘦又小,感到很不满意,但又不能直说,于是就找了一个理由:“我们现在暂时不缺人,你一个月后再来看看吧。”这本来是个托辞,但没想到一个月后松下真的来了。那位负责人又推托说此刻有事,过几天再说吧,隔了几天松下又来了。如此反复多次,这位负责人干脆说出了真正的理由,“你这样脏兮兮的是进不了我们工厂的。”于是,松下幸之助回去借了一些钱,买了一身整齐的衣服穿上又返回来。这人一看实在没有办法,便告诉松下,“关于电器方面的知识你知道的东西太少了,我们不能要你。”两个月后,松下幸之助再次来到这家企业,说:“我已经学了不少有关电器方面的知识,您看我哪方面还有差距,我一项项来弥补。”

这位人事主管盯着他看了半天才说:“我干这行几十年了,头一次遇到像你这样来找工作的。我真佩服你的耐心和韧性。”结果松下幸之助的毅力打动了主管,他终于进入那家工厂工作。

后来松下又以其超人的努力逐渐锻炼成为一个非凡的人物。

在成大事者的眼里,失败不只是暂时的挫折,失败还是一次机会,它说明你还存在某种不足和欠缺。找到它,补上这个缺口,你就增长了一些经验、能力和智慧,也就离成功越来越近。世界上真正的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轻易放弃、缺乏进取。

个人进取心,是你在挫折面前继续前进的动力,它会使你进步,使你受到注意而且会给你带来机会。在那些成大事者看来,个人进取心可以创造机会。

巴尔塔是一位木匠的学徒,当他被派去建造衣橱时,他的周薪只有400美元。当完工后,看到客户对于他能善于利用空间以及对于他的制作工艺感到高兴时,巴尔塔想到了一个主意,他用从第一位客户那儿赚到的资金开了一家加州衣橱公司。

巴尔塔凭着当时深受欢迎的——“将拥挤的衣橱,转变成能有效利用的空间”的需求,在12年内就扩大成为全美拥有100多家加盟店的大企业。这引起了其他衣橱制造者一窝蜂跟进,所以巴尔塔便在1989年,将他的公司以1200万美金的价格卖给了威廉斯·索诺马。

巴尔塔可以作为一个木匠而感到满足,但他却能认清自己的能力,不满足于自己的处境,取得了其他学徒不敢想象的成就。

只有不断进取,才能终有所获。

贝斯和盖斯勒,是1960年费城一家电视公司的制作人。他们发现录影带比影片具有更强的市场适应性,虽然他们并非一流的制作专家,但他们决定开创自己的事业。

于是他们便成立了一家录影公司,由于他们无法制作一流的节目,便决定提供一些其他有价值的服务:他们提供最好的设备和空间,给其他制作公司使用。虽然他们很早就进入这一行,但是他们仍然面临竞争,为了占有市场,他们不惜冒风险和可能没有付款能力的人签约。

除了提供设备空间之外,他们还提供给客户一些最新技术,就像盖斯勒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我们告诉客户他们可能想都没有想到的技术,他们得到好评,而我们得到付款。”

贝斯和盖斯勒的公司目前除了制成一些表演节目之外,还为录影技术人员提供训练讲座,他们还为一些公司,像IBM、花旗银行等,提供公司内部通讯服务,也就是提供将位于纽约、洛杉矶等不同城市的人员连线以便召开电视会议的服务。

贝斯和盖斯勒,并非最先洞察视讯系统广阔市场前景的人,但由于他们有采取行动、制订计划、承担风险和提供他人没有提供的服务的积极进取态度,故使得他们成为这一行的优胜者,赢得了生存的优势。

进取心能不断促使你开始新的行动。

尽一切努力使你成功的计划付诸实现,并从错误中学习经验,别理会他人的闲言碎语。当卡内基决定将钢铁的单价从每吨140美元降到20美元,以此吹响他进入钢铁业的号角时,曾遭到许多人的嘲笑。而当卡内基成为美国钢铁业的霸主时,那些曾经嘲笑他的人早就对卡内基望尘莫及。

别让外在力量影响你的行动,你必须每天严格按照既定计划向目标迈进。用你对成功喜悦的美妙想象来滋养你饥渴的心灵,让你的热情不停地燃烧,随时提醒你立即采取行动,不可坐失良机。

不断地追求卓越

如果你不断地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所以我们只有尽力不断地想办法完善它。

日本企业将他们的成功归功于美国的管理大师戴明博士,日本最高的管理奖就叫戴明奖。

当年麦克阿瑟占领日本时,为了救助日本经济,指示盟军总部在日本大量购买日用品。在众多的采购中,有一批是电话总机,谁知交货装机后不能使用。麦克阿瑟认识到要振兴日本经济,首先就要改善日本的管理水平。

于是,日本的企业家联盟决心邀请戴明博士来教授企业管理。戴明去了后,发现听众是日本一些大企业的工程师和一线的管理者。他就问邀请他去的联盟:“你们日本是真的想改变,还是形式主义?”大家回答:“当然是真的想改变。”戴明说:“那好,那就请你们让各大企业的总裁来学习。”

此后,戴明博士在日本办了8期总裁班,基于这些贡献,他就被誉为日本战后复兴的第一功臣。

那么,戴明博士做了什么事呢?

首先,他要日本企业认识到高质量的产品不会增加成本,只会减少成本。为了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开始成本可能会高,但科学化、规范化后,成本就不会很高了,而且由于保证了质量,次品会减少,顾客也会更喜欢,所以成本反而会降低。

其次,戴明博士还认为检查不重要。当产品检查出来质量有问题时,已经太晚了。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找出问题、改善流程,只有通过不断地改善各个环节,才能保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所以检查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更重要的是,戴明博士在日本企业中倡导了一种精神:要永远不断地追求改善,每天进步一点点。现在这种精神已经成为了日本企业的标志。

永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以更大的热情去获取更大的成功,不断地给自己加压,不断地给自己创造成功的机会,永远不让发动机熄火,才能使自己的生命之舟驶向更广阔的天际。

由一个学徒工最终成为洲际大饭店总裁的罗拔·胡雅特,他的成功就在于他时刻不忘加长自己的“短板”,并最终获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认可,从而取得了后来的成就。

罗拔·胡雅特初到大饭店工作是当侍应生。由于接触的人多了,对饭店的事情也慢慢地有了深入了解。他知道,观光大饭店接待的是各国人士,因此必须有多种语言能力才能应付自如。但是,除了本国语言,他对其他国家的语言一窍不通。于是,他决定在工作之余开始自修英语。

三年之后,柯丽珑大饭店要选派几个人到英国去实习,胡雅特被录取,因为他的英文已有相当的基础。想不到三年的苦学,竟成了他进修的敲门砖。

在英国实习一年回来后,胡雅特由侍应生升为领班。接着,第二个机会又来了。德国广场大饭店想跟柯丽珑大饭店交换一个服务人员实习。胡雅特得知后,找到经理,申请这一工作机会。经理批准了他的申请。

这是对他未来事业影响最深远的一次转变。因为到了德国之后,他选择了一个对自己完全陌生的工作——招揽观光旅客。这使他对这一行的了解更上一层楼。

胡雅特到德国后不久,正遇上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观光客的人数也跟着锐减,大饭店的经营非常不易。

大家都认为,在这段时间里,观光饭店的生意不会有什么大作为,但胡雅特却另有看法。他认为在这段时间如果能多招揽观光客,才是表现自己的最佳时刻。假如大家生意都好,就显不出自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了。

于是,他利用广场大饭店过去的旅客资料,设计出一些内容诱人的信函,分别寄给旅客。通过这些措施,使广场大饭店平稳度过了这段艰苦的时期。

胡雅特回到法国之后,由于广场大饭店老板的极力推荐,经理把他调升到罗浮大饭店当业务部副经理。

在这段时间里,由于业务的往来,他发觉从事这种国际性的经营活动,如果不懂法律,会有很多不便之处。所以他在下班之后,又开始补习法律。这种老是感觉自己“缺乏什么”的念头,正是创造机遇的重要因素。

这时候,胡雅特已具备使用三种语言(英、德、法)的能力,也去过欧洲的几个主要国家,但他心目中一直向往的美国,却始终没有机会去。他考虑再三,决定请假自费到美国看一看。

胡雅特去美国,名义上是考察,实际上是想深入了解美国的观光事业。所以他一到美国,就去拜访华尔道夫大饭店的总裁柏墨尔,并把经理的亲笔信交给他,请求他给自己一个见习的机会,并要求从基层做起。

胡雅特从擦地板做起。他心里明白,要想深入了解美国的观光业,必须与基层人员打成一片,从他们的谈话中去了解真相。胡雅特的做法,给他带来了好运。

有一天,华尔道夫的总裁柏墨尔到餐厅部视察,看到胡雅特正趴在地上擦地板。他跟这位来自法国的青年已见过一面,印象颇为深刻,见他在擦地板,不禁大为惊讶。

“你不是法国来的胡雅特吗?”柏墨尔走过去问。

“是的。”胡雅特站起来说。

“你在柯丽珑不是当副经理吗,怎么还到我们这里擦地板?”

“我想亲自体验一下美国观光饭店的地板有什么不同。”

“你以前也擦过地板吗?”

“我擦过英国的、德国的、法国的,所以我想尝试一下擦美国的地板是什么滋味。”

“是不是有什么不同?”

“这很难解释,”胡雅特沉思着说,“我想,如果不是亲身体会,很难说得明白。”

柏墨尔注视了他好一会儿,说:“你等于替我们上了一课,下班后,请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这次相遇,使胡雅特更坚定了进入美国观光业的决心。开始,他担任华尔道夫的国际部副经理,后来,又升任主管部的经理。自此之后,胡雅特的事业蒸蒸日上,一直做到洲际大饭店总裁的位置,手下有64家观光大饭店,营业范围伸展到全球45个国家。

从胡雅特的成功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成功不仅仅在于积极进取、勤奋学习、增强自身竞争能力,更重要的是,胡雅特能够不断超越自己,永不满足地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