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女人养颜先养阴
4041500000012

第12章 心阴虚:养阴安神才能面若桃花(1)

心血不足,心神难宁易失眠

中医把人体比作国家,所有的脏腑各司其职,周密运行。虽说肝是将军,是血库,藏血的,但是真正的兵权还是握在心这个“君主”的手上,心就相当于国家总统。血在它的统领之下,发挥营养和濡润作用,沿脉道运行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心藏神,其华在面,主血脉”,当我们绞尽脑汁琢磨事情的时候,就是耗伤心血的时候。当心血不足、心阴虚的时候,人体会常常表现为心烦失眠、神不守舍、头晕健忘、面色苍白、五心烦热等。

心血不足,人首先会出现心神不宁、头晕健忘等症状,而且脸色会变得苍白难看,这是因为心藏神。我们经常说精气神,如果把人体比喻成一个金字塔,“精”处于最底层,是物质基础,而“气”在中层,“神”就是高高在上的,所以它居住的地方是心。“神之舍,神无所养,津液不行,不能生血脉也。心之神,真气之别名也,得血则生,血生则脉旺。”心神要靠血来滋养,如果心血不足,神就没有办法在里面“安居”,就如同再舒适豪华的房子,没有吃的,你还待得住吗?

心神往外跑,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心神不宁,就好像我们人在屋子里坐不住,想出去的那种感觉。心神不安宁,心神往外跑,人的记忆力会下降,这时候人就会容易健忘,丢三落四。所以,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是连带的。

而且,这样的人往往容易失眠。因为心为火,肾为水,正常情况下肾水要往上、心火要往下,就像太阳虽然挂在天空中,却将阳光洒向大地,大地上的江河湖泊里的水才能蒸腾,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风调雨顺。这样人体就会自然健康,水升火降,水火既济,保持阴阳平衡的状态。可是,阴血虚,水不制火,心火会上炎,这时候人就会烦躁难安,入睡困难。

此时,很多人会选择安眠药,难道安眠药就真的是帮助睡眠的灵丹妙药吗?殊不知安眠药虽能让人睡着,却保证不了睡眠质量和健康。以下是它鲜为人知的一面:

1.宿醉现象,服药后安然入睡,但醒来后却头昏脑胀,无法集中注意力。

2.噩梦连连,睡不安稳,常做噩梦。

3.戒断反应,使用安眠药成瘾后,会不断加大剂量才有效,而停药后会出现“戒断反应”,比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

4.阿尔茨海默病(又称“老年痴呆症”),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记忆力逐渐减退,反应速度下降,甚至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

养心安神食疗方

牛奶小米助安眠,黄白两宝任你选

中医认为熬夜会伤阴。打个比方,蓄水池要蓄水,最好的时间就是雨天,而晚上是人体蓄积阴液最好的时间,所以晚上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很多女性都知道,睡前喝杯牛奶有助于睡眠,因为它会使大脑里产生五羟色胺,而五羟色胺可以使人产生困意,起到帮助睡眠的作用。我们也可以在晚餐时喝小米粥,因为小米中也含有丰富的五羟色胺,既可以暖胃安身,又可以让我们安稳入睡。

酸枣仁味酸甜,补中益肝又养颜

酸枣仁性平,味甘、酸。《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酸枣仁可补中益肝、坚筋骨、助阴气,有养心安神、敛汗补阴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盗汗等病症。若平时心烦不眠,可将酸枣仁15克加水1500毫升,煎至1000毫升时去渣,加入大米100克煮粥。每天晚餐时喝一碗,连续两三周,症状即可改善。

手机闪闪,影响睡眠

睡觉时不要把手机放在床边,更不要把手机放在头部周围。因为即使是手机待机指示灯微弱的闪烁光,也不利于大脑进入深睡眠。这样一来,即使睡眠的时间足够了,却仍然可能感觉身体疲惫。而且,为了减少辐射的伤害,手机也不宜离头部很近。

睡前摩腹深呼吸,调胃放松好入睡

每天睡前可仰卧于床,双手重叠,用掌心做36次摩腹。即以脐为中心,以顺、逆时针方向用掌各按摩36下,再按摩脐上的膻中穴、脐下的丹田穴各100下,同时配合缓慢深呼吸,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摩腹有助于调理脾胃,放松紧张的情绪。

说到这里,特别要提到集貌美与才学并存的宋美龄,她享年106岁,是如何保持冰肌玉肤的呢?秘方就是她坚持天天睡前按摩。她每天睡前,两名护士便轮流为她按摩,一般是从眼部、脸部开始,然后到胸部、腹部,再到下肢、脚背、脚心,一直到她困倦欲睡时,护士才悄悄地离开。

天王补心丸,滋阴养血非一般

很多女性睡眠不好时,都会到药店买同仁堂的天王补心丸,它在滋阴养血、宁心安神方面堪称“法宝”。关于药名中“天王”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古代金山寺有个和尚叫道藏,平时吃苦耐劳,因抄经卷,过度耗费心血,得了健忘失眠症。一日梦里遇见金甲神,送他一剂良方,并嘱他服下。道藏醒后,回想梦中金甲神,正是大雄宝殿上那个降魔天王!他按照药单服药,果然痊愈。因为药单是降魔“天王”所赠,后来人们便把这药叫作“天王补心丸”了。

外刚内柔,心神其实很脆弱

心是五脏六腑的“皇帝”,高高在上,发号施令。听起来好像很威风,但实际上却是最脆弱的,因为很多的事儿都让它操心、劳累、受伤。心和所有的君主一样,也喜欢听高兴的话。“心,在志为喜。”喜是心的正常反应。人逢喜事精神爽,碰到高兴事的时候,平时郁结的气也都散开了,心神会很愉悦。

心似莲花,微微绽放最美丽

我们经常说“心花怒放”,为什么要用花儿来形容心呢?也没人们说“肝花怒放”,原来这与心的形状有关。

中医说“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心是桃形,这大家都知道,其实古人也早就发现了。当遇到高兴事儿的时候,花瓣展开,血液循行通畅,人的面色就会很好。

但是,大家都知道有一个词叫“乐极生悲”,就是说一个人快乐到极点,就容易发生悲哀的事情。这也是中国文化所强调的,凡事不能太过,要掌握一定的度。过喜则气缓,此时的缓则指“涣散”,过于高兴,晕头晕脑,就像皇帝不在宫殿里处理国事,满世界乱跑,那可就麻烦了,国家失去了主心骨,迟早会出大乱子。

现在每逢过节,在外奔波的儿女回家后,父母往往高兴过度,突发心脑血管疾病,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所以中医说“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心最怕两件事,其中一件就是大喜过度,高兴得忘乎所以;其二是出大汗,汗血同源,汗出多了,心也会焦躁不安。

蒸桑拿,猛健身,汗出多了也伤心

蒸桑拿和运动过度而导致出汗过多,也属于伤阴。说到运动,现在人们常走两种极端,要么干脆不运动,要么运动就一定要大汗淋漓,挥汗如雨。其实,这两种都不好,如果非要达到大汗淋漓的程度,那还不如不运动。因为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正如明代名医李中梓所说:“心之所藏,在内者为血,发于外者为汗,汗者心之液也”因为汗为津液所化,血与津液又同出一源,因此有“血汗同源”之说。

李中梓,字士材,号念莪,又号荩凡居士,为明末大医家。他少年时博览群书,青年时曾应科举,后因痛感两亲子被庸医药误致死及自己早年多病,转而习医。他论述医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成为明清间江南一大医家与宗师,在中医学的普及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

李中梓认为其在出现血虚之时,应特别防止过度出汗。“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道理就在于此。汗是属于心血所化,汗出过多会耗伤心的气血,人体会出现心慌、睡眠差、记忆力下降等状况。由于汗出是阳气蒸发津液的结果,所以大汗淋漓也会伤及人的阳气。

很多女孩子运动后从冰箱里拿出一罐凉饮料,仰头痛饮,这是阴阳两伤的行为。那么,运动之后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不宜立即喝凉饮料

因为凉饮料会对胃肠产生强烈的刺激,造成胃痛和消化不良的后果,只会加重身体的疲劳感。

2.不宜立即大量喝水

因为锻炼后能量消耗很多,身体器官需要休息,大量喝水会加重胃肠道和心脏的负担。

3.不宜立即洗冷水澡

运动后马上洗冷水澡,皮肤会因受冷而使毛孔关闭,易导致发烧感冒。

夏当养阴最养心

夏天是最需要养心的。由于心属火,本身就需要水的滋润,可是夏季却是烈日炎炎,更加速了心火的上炎。所以,夏天的时候人很容易烦躁不安,心神不宁,热得睡不着觉。另外,汗是体内阴液的一部分,夏天容易大汗淋漓,体内的水分就会不足,身体就会处在一种火旺水少的状态。对心而言,夏季真是一个难熬的季节,很多人说夏天是“苦夏”,其实是“苦心”,所以夏天的时候大家要多喝水,让水火平衡。这里介绍几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让大家的心安然度夏。

生脉散防中暑,人参麦冬五味饮

据说战国名医扁鹊来到河北邯郸,路见一位病危的患者,家人叫不醒他,扁鹊为其诊脉,确诊为假死(休克)。扁鹊开了一个“人参麦冬五味饮”的药,灌给病人后,病者竟奇迹般苏醒过来。此方组成包括人参、麦冬、五味子。麦冬是寒凉的,制约了人参的热,以上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气充脉复,故名“生脉”。这个方子就是大名鼎鼎的生脉散,它常用于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和耗气伤阴的中暑。目前在临床上也常用于治疗心律不齐、冠心病、低血压等紧急情况。

心静自然凉,苦夏不苦心

古代一位诗人描写禅师在暑天参禅时,这样写道:“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不是禅师无热恼,只因心静自然凉。”我们在生活中也常说“心静自然凉”,但都只是说说而已,从来没有真正当回事,真正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其实,“心静自然凉”是有其科学依据的。人在心情烦躁时,脑电波会处于过分兴奋的状态,导致心跳加快,这样血液循环的速度也会加快,同时体温也会跟着上升,人就会感觉躁热难耐。

中医认为,心主火,肾主水,心静的时候,心火就能向下行,心火的下行可以使得肾水上升,这在中医叫作“心肾相交”,也叫“水火既济”。火是热的,水是凉的,如果心火往下走,肾水向上升腾,凉意自然就由心而发了。

其实,让心静下来的方式有不少。比如,夏天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去水里玩,水的温度比陆地要低,所以游泳可以让人感觉凉爽惬意。当然,也可以利用不同颜色对人心理产生的不同效果,把窗帘、沙发套、床单、枕巾等物品换成乳白、浅蓝、淡绿等冷色调,可以让人在视觉上和心理上感觉凉爽。还可以听听轻音乐,能让人仿佛置身于自然山水之中。

夏穿红衣最凉爽

大多数女性认为夏天穿白色衣服最凉快,其实夏天穿红色衣服才最防晒,因为红色光波最长,可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防止人晒伤,当然是最凉快的了。

一夏无病三分虚,苦味养阴正当时

夏天暑热最易伤阴,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夏季由于人体出汗过多,加上周围环境干燥,会损伤体内津液,容易导致身体阴虚;加上夏季睡眠普遍不足,也会耗损体内津液,导致阴虚;而且人们还喜欢在夏天的夜晚边吃烧烤边喝啤酒,这些燥热之物在体内也容易导致身体伤阴。心火过盛常表现为心烦面红、失眠口渴、口舌生疮、尿黄便秘等。所谓“苦入心”,是指苦味食品可入心经而降心火。中医自古就有“吃苦度夏”之说。如果出现上述心火过盛的症状,可以适当吃些苦味食物清心泄火。现代研究证实,苦味蔬菜确实具有消暑、退热、除烦、提神的作用,机理如下:

1.苦味可促进食欲。苦味清新爽口,能刺激舌头的味蕾,可以增进食欲、促进消化。

2.苦味可清心健脑。苦味食品可除心中烦热,使人头脑清醒。

3.苦味可泄热。中医认为苦味属阴,所以莲子心、苦丁茶等适用于夏季清热饮用。但是苦寒过度容易伤胃,所以脾胃虚寒的人要少喝。

烈火炎炎度夏季,少甜多酸食疗方

夏天盛产很多甜味十足的水果,但吃太多甜食,比如荔枝、龙眼、芒果、榴莲、蜜瓜等,都容易生成湿热,影响食欲,甚至还会出现咽痛、流鼻血、口角炎、眼痛等“上火”的症状。

“望梅止渴”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酸味有养阴的作用,所以即使只是想到酸酸的梅子,都能让我们的嘴里不停流口水,若是真的吃进酸味食物,则养阴效果会更明显。所以,对于夏天容易出汗丢失津液的人来说,柠檬、乌梅、葡萄、猕猴桃等酸味的水果能帮助我们生津解渴,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此外,因为夏天饮水多,易稀释胃液,所以炒菜的时候可以稍放点醋,能促进食欲,杀菌消毒,防止胃肠道疾病发生。

中医认为,夏天养心选红色食品为最佳,比如西红柿、西瓜、胡萝卜、樱桃、山楂、红苹果、水蜜桃等。红色在五行中对应火,与心相应,而且红色入血,能够补充女性丢失的血。夏天天气炎热,人们普遍都食欲下降,这时候在餐桌上多增加一些鲜艳的红色蔬果,还可以刺激人的食欲。

很多红色蔬果富含天然铁质,例如我们常吃的樱桃、大枣等都是贫血患者的天然良药。另外,红色食物中的西红柿所含的番茄红素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癌变危害、降低胆固醇、防止便秘、延缓衰老,故西红柿拥有“长寿果”之美誉。不过,番茄红素很有个性,需要加热和油脂烹调后才能很好地被人体吸收。因为加热可使西红柿的细胞壁破碎,番茄红素能得到充分释放。所以多吃加热烹调的西红柿,比如西红柿炒鸡蛋,对养心大有益处。

从中医角度讲,西红柿性凉,味甘酸,有健胃消食、生津止渴、润肠通便的功效,对发热烦渴、口干舌燥、牙龈出血、胃热口苦、虚火上升等病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这里特别推荐酸甜可口、解馋不腻的菜--西红柿牛腩。它可以增强补血功效,其中的牛肉含铁较丰富,遇到西红柿后可以使牛肉中的铁更好地被人体吸收,可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

还有一道补血的“三红汤”,对于月经过多,容易气血亏虚的女性来说,是非常好的补血佳品。

三红汤--女性补血简便方

三红汤的材料很简单,包括红枣5枚、红豆50克、红衣花生适量,将这三样共同熬汤,连汤共食之,补血效果非常好。特别是经期失血过多而出现头晕眼花、面容苍白等症状的女性,可以多喝三红汤,能够明显改善气血亏虚症状。

三红汤的三种材料都是红色的,红枣能补脾和胃,花生红衣能促进骨髓造血机能,有改善贫血的功效;而红豆性平,味甘酸,可补血健脾、利尿消肿。将这三种红色的食物放在一起煮汤,有非常好的补血效果,尤其是可以在女性每月的特殊日子之后,及时将失去的血补充回来,防止阴虚火旺。

在三红汤中还可以加入少量红糖。民间流传一句话“女子不可百日无糖”,指的就是红糖。“花生配红糖,赛过头婚郎”,意思是因为花生与红糖搭配食用,其味香美,就像新婚夫妇度蜜月一样。中医认为,性温的红糖通过“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来发挥补血作用。相对而言,白糖虽味甘,然其色白,性平,故其补血的效果远不及红糖。而且白糖过于纯净,几乎不含微量元素成分,其营养功效自然与红糖不可同日而语。但红糖虽好,阴虚内热者和糖尿病患者等不宜食用。

补而不燥西洋参,贵妃美容千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