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忠义英雄传
4036900000009

第9章 周后献乐偶遇光义 醉酒下手烛光斧影

公元九百七十七年,转眼端午节到了。照例,又是大宋皇帝大宴群臣,缅怀屈原的日子。李煜作为降臣当然也要参加,不过避免再次遭到大宋群臣的嬉笑,李煜谢辞了赵匡胤的邀请。李煜不外以身体抱恙为由,不便参加等来搪塞之。赵匡胤也并不介意,此时唐的大部分土地和民众都已归降。而且李煜的招降书果然管用,没出半年,宋军所到之处,唐军纷纷归降,百姓也不再抵抗。如今只有区区一些小州县仍然被占据在唐军手里。李煜再也翻不起什么大浪,赵匡胤任由他在家诗词歌赋。不过,小周后和臧云却还得进宫,奏“燕乐”以娱乐。

快到中午了,皇宫乐坊派遣的接送马车已经等在府外。小周后和臧云恋恋不舍的上了马车。不知道今天去皇宫等到的又是什么人的讽刺,什么人的调戏。每思至此,小周后总是眼泪涟涟,伤心不已。一旁的臧云也很无奈,只有安慰。

不多时,皇宫乐坊到了。小周后和臧云缓缓从马车上下来。乐坊的工人们,窃窃私语,谈论这次献乐的对象。据说是征唐前锋指挥使曹翰等一般大将,还有皇帝的一班近臣。

每逢佳节,赵匡胤宴请有功的大臣以及诸将们,显示自己的的仁厚以及功德。自从“杯酒释兵权”以来,禁军的统领们很多位置由一些文臣担当。所以退下来的诸将仍然是赵匡胤安抚的对象,以稳定他们诸人之心,共享大宋盛世。

大臣和诸将们酒过三旬之后,赵光义微微略醉,他此次参加这个宴会无非就是为了一睹小周后风采,以前几次进宫,自己都与她失之交臂。每天思之越深,念之越深。此时的赵匡胤也看出了大家的心思,示意王继恩乐坊可以开始了。没多久,八名手持琵琶的宫女袅袅仙姿坐定在大殿上。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前面一排靠右的宫女,只见她一身浅绿裙衫,发髻乌黑发亮,一簪斜插之中,面带一缕绿色的丝纱笼罩着面孔,一双醉人心脾的大眼睛显示着一丝幽怨,一丝无奈。

随着一场琵琶音乐盛宴开启,只见绿衫女子轻弹一弦,带动其她人,跟随她的手指韵律,如高山流水,忽高忽低;又如青鸟和鸣,忽前忽后;又如孔雀翩翩起舞,忽左忽右;又如串串珍珠的碰撞,忽上忽下,婉转动听,铿锵有力。赵光义听的痴了,眼望着绿衫女子,想着她究竟是谁呢?忽然绿衫女子四个手指一收,一曲作罢。其余人手也都放了下来。整个大殿空气被凝固了,如此音乐恐怕也只有皇宫乐坊才能奏得出。顿时,不知道谁拍起手来,大家赶紧鼓掌叫好。

接着演奏的乐坊宫人们需要摘下面纱以谢皇帝以及众大臣。只见绿衫女子缓缓抬起纤纤左手,轻轻的摘下了自己的面纱……坐在她右边的赵光义惊呆了,天下竟有如此美貌的女子……他看呆了,口水都留了下来。刚巧,小周后看了他一眼,内心讨厌至极。而赵光义却神魂颠倒。他说什么都要自己的皇兄把她赏赐给自己。以前几次聚会,赵匡胤把李煜的几个妃嫔们赏赐给了有功的大将们做妾。这次他要请求皇兄把这位貌美的女子赏赐给自己。还没等他晃过神来,乐坊宫人们都已经退下了。至于后面皇帝说了什么,赵光义什么都没听进去。他满脑子都是绿衫女子的形象,以及走时那一缕淡淡梨花香……

“王爷,王爷……”宴会已经散了,赵光义还坐在那,身旁的王继恩走了过来,把他从梦中拉了过来。他一拍脑袋,对王继恩说:“刚才那个领奏的绿衫女子是谁?”。

“王爷,她就是小周后啊……”,王继恩一脸坏笑。

“哦,难怪梨花带雨,倾国倾城”,赵光义喃喃道,没有去理会王继恩,去找赵匡胤去了。

“皇兄,李煜又没有什么用?杀了算了,留之无用!”赵光义建议着。

“光义啊,李煜不可杀,若杀之,就伤了投降的唐人的心,他们就会仇视我们。如果我们大宋不能保护投降的各国君主,朕的大宋威严何以立足于世”。赵光义却不在意。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小周后让他心里痒痒的。不杀李煜如何得到小周后?自己只能怏怏退出。

宫乐坊,小周后和臧云整理乐器工具准备回府。赵光义仍然恋恋不舍,在宫人的指引下,来到了宫乐坊门口。小周后的马车也在宫外等候。这时,小周后款款走来。等在门外的赵光义笑嘻嘻的迎上前来,“久闻周后娘娘美貌若比天仙,音律更是天赋异禀,久闻不如相见,今天实在让人大开眼界,不知娘娘可否赏光,借步到晋王府,一展琴音,让在下感受天籁之音…。。”。赵光义文绉绉的,也想在小周后面前展示自己的另外一面。小周后并没有作答,只是直直看着赵光义。

身旁的臧云早已看出赵光义的坏心。忙陪笑道:“王爷日理万机,我们区区命妇如何敢叨扰呢?”,说着浅浅一蹲,礼貌性的敷衍了他一下。扶着小周后就要上马车。

赵光义看着小周后本来就语无伦次了,强压自己的内心不满,还没有一个女子敢拒绝自己的要求,否则她不想活了。可小周后不一样,她太美了,即使再拒绝,他也不会放弃,快步赶上前去,又挡在小周后面前,还没等赵光义开口,身旁的小太监已说道“你们胆子太大了,敢拒绝我们晋王爷,你们知道我们晋王爷是谁吗?”。赵光义示意他住口,小太监不敢继续。

此时的小周后已已经非常恼火了,本来献乐就让自己羞愤不已。现在一个无赖王爷竟然又挡住了去路。强压自己内心的怒火。轻起朱唇,盈盈而道:“王爷何必急于一时呢?这个乐坊本就是皇宫私立,如果我们私自去晋王府献乐,皇帝不高兴,迁怒我们,我们如何自立?”说的不卑不吭。

刚才被小周后美貌搞得晕头转向的赵光义,现在听了小周后的话如醍醐灌顶,皇家乐坊是不能私自为大臣献乐的,否则宫人被砍头,大臣也要削职为民。不禁冒了一身冷汗。此时的臧云见状,赶紧挽着了小周后上了马车。一旁的赵光义也不敢继续追赶。

回到府中的赵光义看着自己的王妃以及诸侍女,没一个人比得过小周后,哪怕有小周后的十分之一。他不想再等了,他要得到小周后,他要得到那个座位……

赵光义想得到哪个座位呢?当然是龙椅。

回到家的小周后,仍然对刚才一幕心有余悸,还好自己用只言片语塘塞了过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早就听说晋王是一个色鬼,府中侍妾如云。现在他又把魔抓伸向了自己。如果跟他去,自己又如何逃脱呢?偏偏自己面前的李煜却又是一个懦弱无能,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骂他何用?冥冥之中,脑海又涌现了那个宽宽臂膀,面容清秀,为自己端茶倒水的将军。小周后陷入沉思中……如果自己不嫁入皇宫,自己会这样吗?一晚无尽地哀思。

话分两头,身陷囹圄的李明泊坐在天牢里,自己仍然坚信,皇帝会放自己出去。不说功劳,单说苦劳,也够了,皇帝不会因为曹彬的弹劾就怪罪自己吧?况且自己没有错。可他想错了。皇帝早已经下达了秋后处斩的圣旨,只是赵光义并没有告诉他。为的就是安抚他的禁卫三营,替换自己人。然后再告诉李明泊,以防近卫军作乱。

李通忙着四处打听,如何营救李明泊。经过多方探访,才从一名天牢侍卫那打听到李明泊关的位置。并且花了很多钱财,才让王氏她们进入探视。

李明泊看着自己的妻子,百感交集,不知道说什么好?王氏看着自己日益消瘦的丈夫,心疼的很。心里很是恨皇帝,“自己的丈夫为你鞠躬尽瘁,你不赏赐就算了,可还要给他牢狱之灾,现在听信谗言,却要杀他。”

当李明泊知道自己以欺君之罪要秋后问斩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不怕死,现在怕的反而是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如何办?如何让他们安心度日,如果自己去了,他们怎么办呢?李明泊只能安慰着自己的夫人。他出征前不好的预感袭上心头,一切应验了。

他不想自己的夫人和孩子看到自己砍头的情景,一面让李通带她们回府,一面嘱咐王氏不要再呆在府中,尽快离开京城,回老家去。可王氏怎么忍心自己的丈夫独自留在京城。千方百计的想法如何营救他。可她一个妇道人家,有什么好办法呢?京城的大将们明哲保身,没有人愿意沾上这种事情,都远观而避之。

近卫军的兄弟们听说这一切,大家也无办法。李通也已经被撤下,鹰字营被赵光义的亲近王超接管。虎字营张达本就是赵光义的亲信。豹子营唐树坚决服从皇帝的命令。现在是物是人非。一切大不相同了。赵光义步步蚕食着禁卫军。赵匡胤却没有察觉。

像往常一样,赵匡胤每天处理着奏章,摆在他面前的就只有汉这个国家急需要攻伐了。至于契丹的幽云十六州,大宋没有能力收回,契丹王国非常的强大。禁卫军的骑兵仍然无法和契丹铁骑相抗衡。只能徐图而进。他现在仍然忌惮汉。因为汉的杨家军仍然顽抗到底,战斗力非常强。而且唐的江州仍然不下,曹翰已经围困了数月。宋军死伤甚多。种种事情让他忧心不已。现在大宋的根基不稳,北有强敌,南不稳定,国家百废待兴。

转眼秋天到了。今年是个丰收年,风调雨顺。大宋国库也日渐富足。一切准备停当后,待来年春天,就能征伐汉朝,驱逐契丹,一统天下了。

赵匡胤看着各地上报的奏折,满心欢喜。十月的一天晚上,他酒性大发,让自己的弟弟陪伴自己喝酒。因为兄弟俩好久不能呆在一起痛饮,畅谈天下。兄弟俩喝的醉醺醺的。你一杯我一杯,不胜开怀。赵匡胤谈起从从军来,大小百仗,感慨天下得来不易。赵光义却另怀鬼胎,看着自己的哥哥,自己把黄袍加在他身上时,自己何尝不羡慕。也想着自如如何黄袍加身。今天他趁着酒醒,对哥哥说“皇兄,为弟的只想得到小周后,这点小事情哥哥都不能帮忙嘛?为什么千方百计的阻扰我?”

“光义,小周后沉鱼落雁,哪个男人见了不想得到,可我不能为了自己一己之私就不管大宋吧”,赵匡胤仍然清醒地解释道。

“大哥,区区小周后,李煜不会怎么样的,我们大宋现在兵强马壮,我们谁都不怕。如果我是皇帝,我定能扫平四海,驱逐契丹”,赵光义信誓旦旦。

赵匡胤虽然醉了,听到赵光义的话,用手指着他“你……你大逆不道”。

赵光义也感到失言,有点手足无措,连忙跪下,战战兢兢。

赵匡胤愤怒的看着赵光义,赵光义此时不知哪里来的勇气,又大声说道:“哥哥,母亲临终前让你照顾我,说您百年之后皇位传给我,不知道是否如此?如果我坐了皇帝,我一定比哥哥坐的好。”

赵匡胤听了面色大变。他曾经答应过母亲,自己以后皇位传给弟弟。可那是酒后失言,不能算数啊。现在光义提起,无言以对。

赵光义看着哥哥并不答话。知道他心虚,现在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让赵匡胤传位给自己,数落着赵匡胤,说自己亲手黄袍加到哥哥身上,哥哥已经做了如此多年,年纪大了,可以交给我了。而且慌称朝廷上下,很多人早已经拥戴自己了。

赵匡胤愤怒的拿下悬挂在墙壁上的一把斧头,要劈向赵光义,可他已经醉了。赵光义早已经秘密让王继恩在赵匡胤的酒里下了无味无色的毒药。赵匡胤感到自己的末日来临了。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死在这种情况下。不禁大笑起来,斧子落地有声,对着赵光义喊道:“好为之,好为之……”哈哈大笑起来。

突然赵匡胤倒地不起。宫外的宫人们并不敢靠前,因为王继恩吩咐不准前去。赵光义也害怕不已。因为这关系到自己的命运。弄好了自己黄袍加身,统一天下,弄不好,自己身败名裂,一朝下黄泉。

他赶紧拉起赵匡胤,扶着奄奄一息的他到了床上,放下蚊帐。踱步而出。王继恩早已守候在门外。赵光义在王继恩耳前附耳几句。王继恩点着头。赵光义离开了皇宫。赵匡胤寝宫静悄悄的。一点声响没有。王继恩封锁着所有的信息。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

回到开封府的赵光义心有余悸。刚才的一幕让他浑身冒汗..他命王超带领近卫军准备进宫,时刻准备着宫变。

这正是:

“陈桥兵变拥大宋,夺取天下征战难,

灭李叛乱释兵权,一代骄子丧黄泉”

究竟赵光义命运如何?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