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1078年
4033900000005

第5章

马队共有八百多人,多是久经商道鞍马娴熟的镖师流。此次运送的货物皆是上好的布匹还有一部分做工精细的丝绸织件。大宋纪年熙宁九年九月某日的中午云庭突然叫商队全体下马休整,列队向着大宋东京开封的方向鞠躬。

大伙对此举不解,云庭也没有过多解释,作为一个现代人云庭所知道的史识超出他们近千年。大宋这一年这月,参知政事王安石二次辞相,从此富国强兵的新法几乎尽废,日后整个大宋治国之道反反复复政党拉锯之间帝国日趋没落最终导致崖山悲剧。

自丞相之后整个帝国没有人能提出有卓见远识的系统的扭转帝国困境的办法来。司马光之流的所谓“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此言今日看来纯属笑谈。

黄仁宇先生在《中国大历史》中即有论述:“在20世纪末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和深度不曾在当时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时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信用借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增长。”

“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这种扩张性的眼界与传统的看法不同,当时人的眼光将一切视为不能改变的定数,因此王安石与现代读者近,而与他同时代人物远。”

至于丞相的失败原因。黄仁宇先生有探讨:“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始终没有被王安石看穿,也很少被他日后的崇拜者顾及,即现代金融经济是一种无所不至的全能性组织力量,它之统治所及,既要全部包涵,又要不容与它类似的其他因素分庭抗札。”

“显而易见的,财产权之被尊重和分工合作的交换率所根据之客观价值,不能在某些方面有效,而在其他的地方无效。如果这当中产生两种条例和不同的习惯,则必生出罅隙,不仅引起争辩,而目将鼓励经济因素逃脱管制。”

“大凡金融经济生效,有关货币与信用的事物必须取得随时随地都可公平而自由交换的法定地位,此有如液体被封锁于油管或水管之内,而仍保持其赋有之压力。揆诸世界历史,迄今尚无一个国家可以不经过一段艰苦奋斗,而能构成此种组织之体系。旧有之系统,包括其中的既有利益必须铲除,然后所有的物资与所有的服务才能全面的交换,新的体系才能成立。”

无论如何丞相的改革是一场先进的改革,并且取得了先期的成效。个人品德方面更是无可挑剔。云庭太平坊逛一遍花费尤记得起,大宋高官俸禄虽高,但要养整个家还有一大班佣人家丁耗资皆不低,那些个高官经常逛青楼。

要么贪污要么放高利贷不然如何支撑得起这高消费?司马光本人家中也放高利贷。欧阳修那青楼名诗“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就在那放着,诗句写得着实不错,但这背后的品行就令人呵呵了。

这些高官自然讨厌丞相的法令了,因为“侵官”嘛。除了自己利益不被损害外,这些个高官读儒家经典出身,多少几分儒气尤在,虽不能赞同丞相法度,但不至于毁谤丞相本人。无论政敌司马光还是朝廷都对丞相品行认可赞誉有加。

某小丑捏造《辨奸论》一篇伪托苏洵所作,含沙射影百般诋毁丞相。莫说是伪托,如是苏洵本人写,也只能证明他无知兼心胸狭隘卑鄙。宋史大牛邓广铭先生在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中指出:《邵氏闻见录》“尤其卑鄙恶劣的则是假冒苏洵之名炮制了一篇《辨奸论》。”

所谓三人成虎,假说得多了都变成真的了,流毒不浅。传说中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事实上所谓的群众大多是人云亦云的愚夫愚妇罢了,所谓的雪亮只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的原因故,巨人不出来,所谓雪亮就是八卦的瞎说。

断章取义、道听途说、造谣生非这些手段一向存在于世,而且功效自古至今不减。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云庭坐于马上舒目四望,现在坝上草原草还是青绿的,一眼望去景色无比壮阔。不自觉念起了介甫罢相后知江宁府期间所填名词: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词中一片感叹,以一个伟大政治家的眼光于一片繁华之中看到了帝国的危机和没落: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不少人感叹过六朝兴亡事比如北宋张升在《离亭燕》中感慨道:“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这词中的“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中引用过,大约意为古来的历史事件多么动魄惊心也好后来不过是被人当故事笑谈品味而已。黄伟文在祖儿新歌小日子中有同曲异工之词:留名百岁,不过是为人家争取。

丞相虽也感叹六朝旧事如流水,但更多的是以政治家的眼光来担忧并且有用尽力气改革最后却被推翻的无奈和无力。二词背景和深意高低之间判若云泥。熙宁九年九月,介甫离填这首词不远了吧,云庭想着。

马队的大多是走商道的武夫,不通文墨为多,偶尔有几个识得几个字的也不通深意。云庭接着念张升《离亭燕》开始两句:“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既然大辽我都来到了。后来的历史可变亦未可知?想着云庭催促马队向前快马加鞭前进。

风掠过云庭脸上,天色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