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用现代医术保住了他的命,医院像锯木头一样锯掉了他半条腿。他还不花一分钱,得到了一条假腿,更不用说他那副光闪闪的灵巧的金属拐杖了。那辆卡车的单位负责了所有开销。这一切,都让老嘎多自愧不如。小嘎多也进了护秋组,拿着面铜锣在地头上哐哐敲打。两个瘸子在某一处地头上相遇了,就放下拐杖晒着太阳歇一口气。两个人静默了一阵,小嘎多对老嘎多说,你那也就是比较大的皮外伤。你的骨头好好的,不就是断了一条筋嘛,要是到医院,轻轻松松就给你接上了。去过医院的人,都会从那里学到一些医学知识。小嘎多叹口气,卷起裤腿,解下一些带子与扣子,把假腿取出来放在一边,眼里露出了伤心之色。老嘎多就更加伤心了。自己没有上过医院,躺在家里的火塘边,每天嚼些草药敷在创口之上。那伤口臭烘烘的,差不多用了两年时间才完全愈合。他叹息,小嘎多想,他马上就要自叹可怜了。老嘎多开口了,他没有自怨自怜,语气却有些愤愤不平:“有条假腿就得意了,告诉你,我们这么小的村子里,只容得下一个瘸子,你,我,哪一个让老天爷先收走还不一定呢!”
老嘎多说完话,起身架好拐,在哐哐的锣声中走开了。雀鸟们在他面前腾空而起,那么响的锣声并不能使它们害怕。它们就在那锣声上面盘旋。锣声一远,它们又一收翅膀,一头扎在穗子饱满的麦地里去了。
小嘎多好像有些伤心,又好像不是伤心,他也不会去分析自己。他把假腿接在断腿处,系上带子,扣上扣子,立起身来时,听到真假肢相接处,有咔咔的脆响。假腿磨到真腿的断面,有种可以忍受却又锐利的痛楚。他没有去看天,他没有想自己瘸腿是因为上天有个老家伙暗中作了安排。但现在,看着老嘎多慢慢走远的背影,他想:“老天要是真把老嘎多收走,那他也算是解脱出来了。”
他的心里因此生出了些深深的怜悯,第二天下地时,他怀里揣着小瓶子,瓶子里有两三口白酒。
到地头坐下时,他就从怀里掏出这酒来递给比他老的、比他可怜的瘸子。
整个秋天,差不多每天如此。每天,两个瘸子也不说话,老嘎多接过酒瓶,一仰脸,把酒倒进嘴里,然后,各自走开。
这样到了第二年的秋天,老嘎多忍不住了,说:“妈的,看你这样子,敢情从来没有想过老天爷要把你收走。”
小嘎多脸上的笑容很开朗,的确,他一直就都是这么想的:“老天爷的道理就是老的比小的先走。”
老嘎多也笑了:“呸!婊子!你也不想想,老天爷兴许也有个出错的时候。”
“老天爷又不会喝醉酒。”
说到这里,小嘎多真的才意识到自己还很年轻,不能这么年轻就在护秋组里跟麻雀逗着玩。
从山坡上望下去,村里健全的劳动力都集中在修水电站的工地上,以致成熟的麦地迟迟没有开镰。
他说:“妈的,老子不想干这么没意思的活,老子要学发电。”老嘎多就笑了,这是他第一次看见老嘎多脸上的肌肉因为笑而挤出了好多深刻的皱纹。于是,这一天,他又讲了好些能让人发笑的话。老嘎多真的就又笑了两次。两次过后,他就把笑容收拾起来,说这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值得人高兴的事情。小嘎多心上对这个人生出了怜悯,第一次想,对一个小村子来说,两个瘸子好像是太多了。如果老天爷真要收去一个的话……那还是让他把老嘎多收走吧,因为对他来说,活在这个世上好像太难太难了。而自己还这么年轻,不该天天在这地头上敲着铜锣驱赶麻雀了。
有了这个想法,他立即就去找领导:“我是一个瘸子。我应该去学一门技术。”
“那个嘎多比你还先瘸呢。”
“那个笨蛋,你们真要送他去学发电,我也没有什么意见。”领导当然不能让那个笨蛋去学习发电这么先进的事情。小嘎多却是一个脑瓜灵活的家伙。他提出这个要求就忙自己的去了。几天后,他得到通知,让他收拾东西,在大队部开了证明去县里的小水电培训班报到。
“真的啊?!”他拿着刚刚印上了大红印章的证明还不敢相信这竟是真的。他坐在地头起了这么一个念头,没想到过不了几天,这个听起来都荒唐的愿望竟成为了现实。“为什么?”
领导说:“不是说村里就没有比你更聪明的人,只不过他们都是手脚齐全的壮劳力,好事情就落在你头上了。”
小嘎多不怒不恼,临出发前一天还拿臂铜锣在地边上驱赶雀鸟,不多时他就碰上了老嘎多。这家伙拄着一副拐,站在那些歪斜着身子的草人身边,自己也摇摇晃晃一身破烂像一个草人。
小嘎多就说:“伙计,站稳了,不要摇晃,摇晃也吓不跑雀鸟。”
“呸!婊子!”
“不要骂我,村里就我们两个瘸子,等我一走,你想我的时候都见不着我了。”
“呸!”
“你不是说一个村里不能同时有两个瘸子吗?至少我离开这半年里,你就可以安心了。”说着,他伸出手来,说,“来,我们也学电影里的朋友握个手。”
老嘎多拐着腿艰难地从麦地里走出来,伸出手来跟他握了一下。小嘎多心情很好,他从怀里掏出一个酒瓶,脸上夸张地显出陶醉的模样,老嘎多的鼻头子一下子就红了起来,他连酒味都还没有闻到,就显出醉了的模样。他伸出去接酒瓶的手一直都在抖索。老嘎多就这么从小嘎多手里抓过酒瓶,用嘴咬开塞子,咕咚一声,倒进肚里的好像不是一口沁凉的水,而是一块滚烫的冰。
他就这么接连往肚子里投下好几块滚烫的冰,然后,才深深地一声长叹,跌坐在地上。他想说什么,但又什么都没说。他眼里有点依依不舍的神情,但很快,又被愤怒的神色遮掩住了。
两个瘸子就这么在地头上呆坐了一阵,小嘎多站起身来,假肢的关节发出叭叭的脆响:“那么,就这样吧。反正有好些日子,机村又只有你一个瘸子了。”
老嘎多还是不说话。
小嘎多又说:“等我回来,等到机村天空下又有了两个瘸子,老天爷看不惯,让他决定随便除掉我们中间的哪一个吧。”说完,他就往山坡下扬长而去了。他手里舞动着的金属拐杖在太阳底下闪闪发光。
等到小嘎多培训回来,水电站就要使机村大放光明的时候,老嘎多已经死去很多时候了。电站正式发电那天,村里的男人围坐在发电房的水轮机四周。当水流冲转了机器,机器发出了电力,当小嘎多合上了电闸,飞快的电流把机村点亮,他仿佛看见老嘎多就坐在这些人中间,脸上堆着很多很多的皱纹,他知道,这是那个人做出了笑脸。
报纸
报纸刚到机村头一两年,那可是高贵的东西。
那时,机村人眼中,报纸和过去喇嘛们手中的经书是差不多的。
不管你识不识字,能够拿起报纸来,一张张打开,那就真是机村有头有脸的人了。那时,工作组白天下地和大家一起劳动,要到晚上,或者下雨天,才把大家召集起来开会。念报纸可是会议最重要的内容。
工作组的干部从不亲手把报纸带到会场上来。会场不是在仓库就是在小学校的教室里。煤气灯把会场照得透亮,来开会的人各自找好了安置自己屁股的地方,女人们转动手中的纺锤,捻纺羊毛;男人们掏出烟袋,划火柴和敲打火镰的声音中,烟雾腾腾地升起来,灯光就显得浑浊了。
这时,工作组才走进会场。大家都抬起刚刚安放下去的屁股,干部把手往下按按,大家的屁股才落回到原处。干部坐好了,笑着环顾会场一周,伸出手,指着一个人,说:“你!”
被指的多半是一个年轻人,那个年轻人受宠若惊地站起来:“我?”
‘对,你!去拿报纸!”
这个人立即就跑开了,一眨眼工夫又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了,把一摞报纸放在干部面前。不能说是机村每个年轻人,但可以说至少是百分之九十五的年轻人都希望得到这个去拿报纸的机会。工作组很知道大家的心思,有时连着两三个会都叫一个人去,当这个人几乎把拿报纸这差事当成对于自己未来的一种承诺的时候,工作组又换人了。这个差使因此在机村的上进的年轻人中间造成了猜忌与竞争。
那时的村里有两份报纸:《人民日报》和《四川日报》。
机村的报纸不是天天来的,因为那时机村跟外面相距遥远。上面替村里订了以上两份报纸,邮政只把报纸送到乡上。那时的工作组一两个月就来一次,每次都把机村的报纸顺便带来。报纸是日报,就是天天都有的意思。但那时,却是十天半月才来上一次。来了,是包在邮政专用口袋里重重的一大捆。纸本是羽毛一样轻盈的东西,一点点风就能让一片纸飞扬起来,但捆扎在一起,就变得像石头一样沉重了。
会开起来,首先就是念报纸。早前有篇念过好多遍的报上的文章叫做《谁说鸡毛不能上天?》。
工作组说:谁说鸡毛不能上天?鸡毛就是能够上天!讲话的人小心地从报纸上撕下来小小的一角,举到汽灯热气蒸腾的上方,一松手指,纸片就歪歪斜斜地向上飞扬,直到飞到屋顶,这里那里飘浮一阵子,才从墙角落了下来。有眼明手快的年轻人追过去,不等报纸落下去,就一把抓到手里,赶紧交回到工作组手上。
工作组举着那片纸:“看见没有,不要说鸡毛,要是没有那屋顶挡着,这纸片也能飞上天!”
工作组见这么好的比喻居然没有什么效果,就叫这个年轻人再用机村话翻译一遍,但下面还是没有太大的反应。
于是,他的讲话就直截了当了:“只有集体主义的道路,才越走越宽!”
那时,小学校也教学生们一段童谣:“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
当村里唯一一个单干户石丹巴孤独地出现在村外的时候,一大群小孩子赶上去,在隔着一段距离的地方停下来,唱道:“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
不是石丹巴不愿意走集体主义道路。但他是麻风病。虽然麻风病院给他开出了病愈的证明,但大家还是害怕,不让他加入到集体中来。
人民公社成立后,机村除了生产大队,还有了党组织、团组织、民兵排和贫下中农协会,干部全部是这么些年工作组在大运动和小运动中在机村本地人中培养起来的。从此以后,工作组就一年比一年来得少了,机村人也有了好些会自己看报纸的人了。十天半月,总有人去公社一趟,带回成捆的报纸和偶尔会有的几封信件。虽然说,单张的纸片也能像鸡毛一样被风卷起,但成捆的纸,却像石头一样沉重。所以,后来,生产队要给几个工分,人家才肯把报纸从公社带回来了。也就是说,因为沾手报纸治使自己区别于他人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如今的报纸就是印着字的纸了。何况,机村成年人基本上都是大字不识三个的文盲。即便有人念出来了,听起来也似懂非懂。报纸的神秘感也就慢慢消失了。男人们开始用报纸卷烟。他们说,报纸卷烟好,不遮。不遮什么呢?不遮烟草的味道。刚开始用报纸卷烟的时候,他们小心翼翼地,注意不要撕到有字的部分。但后来,一场会开过,刚刚念过的报纸就被撕得差不多了。
既然报纸可以卷烟,也就有人敢用它来包裹东西了。
也有向往美好明天的人,把报纸上的图片剪下来,贴在墙上。虽然机村还是用牛耕地,但报纸上天天谈农业机械化,所以,也有很多拖拉机耕地、收割机收割的照片。贴图片的人相信,那种场景,就是机村不远的明天。那时的报纸上,有越南女民兵的照片,也有中国女民兵的照片。
谁也想不到,报纸居然把一个人送进了监狱。
这个人真是倒霉透了。那已经是大家都不把报纸当成报纸的时候了。夏天分群的鸽子在冬天又聚集起来。太阳刚刚出来,鸽群就在天空中盘旋。阳光从山口那边斜射过来,把高一些的斜坡地照亮,没被阳光照到的低洼之处阴影就越发浓重了。鸽群上下翻飞,一会儿,整个鸽群都倾斜着身子,斜剌剌地飞入了浓重的阴影,转瞬之间,它们又欢快地振翅飞进了阳光中间。飞翔的鸽群使阳光更加干净明亮。晴朗冬日里的每一个早晨,鸽群就这样一直在机村的天空中飞翔。太阳越升越高,所有的地方都被阳光照亮,冰冻的土地开始散发着一点温暖的气息。这时,鸽群就降落下来了。
它们降落在庄稼地里,在那些剩余的麦茬中寻找食物。
鹤群最繁盛的时候,能有两三千只之多。它们从天上飞过的时候,落下的影子像是稀薄的云影,可以遮住整个村庄,但那都是更早期的机村记忆之中的情形了。后来,机村人对什么东西都能开枪了,对这么漂亮的鸽群也不例外,村里甚至出现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猎枪。这种枪名字就叫做鸟枪,火药在枪膛里爆发,发射出去的不是一颗铅弹,而是一团细小的铁砂。这种枪没弯准星,不能瞄准。只要抬起枪口,对着鹤群的方向,轰然一声,一团铁砂子喷射而出,就会有好几只侧身飞翔的鸽子从空中跌落下来。鲜血从鸽子身上的某个地方滲出来,染红了白色的羽毛。
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地里的庄稼刚刚收割完不久。谷地里下着雨,山上却积起了雪。一场秋雨一场寒,雪线也一天天降低下来。到雪下到谷地里那一天,鸽群也要飞离了。
扎西东珠很兴奋,因为有人替他弄到了一枝鸟枪。鸟枪带来的兴奋是双重的。一重,自己也像村里大多数男人一样,终于有了一枝自己的枪。再一重,得到这枝枪,还有一种犯禁的刺激。政策有很多禁止的事情,但实际的情形中,不是犯禁的事情都不能做,能做不能做,犯了禁后受惩处或不受惩处,是一个微妙的空间。进入这个空间的人,都会有一种探险的刺激。除了民兵,政策也禁止其他人持有枪支。扎西东珠眼睛总是迎风流泪,两个眼角被泪水里的盐渍得通红。他也不大看得清楚远处的东西。这个人怎么可能成为民兵呢?怎么可能成为一个猎人呢?
但鸽群来的时候,像一片云彩飘来飘去,他还是看得见的。而一枝不用瞄准的鸟枪,对他来说,就再合适不过了。他想一枝鸟枪可不是想了一天两天了,终于到了美梦成真的这一天,一枝鸟枪来到了他的手上。弯弯的枪把,冰凉的枪管。扣动扳机,击发声清脆响亮。他把枪口刷地一下顺向前方,前方的景物影影绰绰。他是第一次拥有自己的一枝枪。但他知道,一枝新的鸟枪到手,都要先试一试枪。试试枪的准头,试试成团的铁砂射出去,在有效射程内会覆盖多大的面积。行话叫作看看这枪团不团砂。今天,他很高兴,遇见一个人,就举举手里的枪,说:“走,去看看这枪团不团砂。”
当他从村子里走到村外的时候,身后已经跟着十多个无所事事的人了。
他往枪里灌火药和铁砂,有人在一道土坎上画出了一个圆圈。当他举起枪来,只看见泥土的颜色从土坎上面浮出来,虚虚的,像一片光,那个圆圈却无法看见。沮丧至极的他,连把自己没用的眼珠掏出来踩碎在地上的心思都有。就是这个时候,有人说,靶子应该是跟鸽子一样的白色。于是,一叠从公社拿回来还没有打开过的报纸被当成靶子放在了五十米开外的地方。现在,扎西东珠他看见了。他对着那张报纸轰然就是一枪。
有人跑向了那张勒子,他站在原地,枪声震得他耳朵嗡嗡作响。嗡嗡声一响,整个人就跟这世界隔了一层什么东西一样。他隐隐听见自己在喊,打中了吗?“
隐隐传来回答打中了!”
“打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