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物理知识篇》(上)(科普知识百科全书)
4026300000003

第3章 力学奥秘(3)

早在19世纪末,就有一位物理学家对猫的空中翻身绝技产生了兴趣,他通过高速摄影拍下了猫的整个下落过程,发现猫在下落时仅用1/8秒就翻过身来了。我们知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原来不转动的物体是不会转动的。猫在开始下落时没有转动,在下落过程中又不受外力作用,它应该一直保持原来的姿势着地。那么,猫是怎样在空中完成翻身动作的呢?于是,有人把这完全归功于猫尾巴的功能。认为猫在下落过程中,快速地向一个方向甩动尾巴,由于力学中的角动量守恒原理,猫的身体就会朝另一个方向翻转。但是,通过计算人们发现,如果猫的空中翻身仅仅依靠尾巴的甩动,那猫的尾巴在1/8秒内至少要转上几十圈才行,这岂不是与飞机的螺旋桨一样了?

于是,一些物理学家又忙碌起来,他们又是摄影又是录像,并且从理论上提出模型,用电脑进行计算。得出的结论是:猫在落下的过程中,是通过它的脊柱依次向各个方向弯曲来实施转体。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双手握住猫的四肢,将手松开时,猫的角动量等于零。猫在下落的过程中,尽管受到重力的作用,由于重力作用在质心上,因此外力矩为零,所以,猫在下落过程中的任一时刻,都要保持角动量等于零。当猫从高处落下时,猫会本能地旋转身体,这时,猫的尾巴伸展并且朝着相反方向甩动,以保持猫的总角动量为零。由于猫的脊柱比较灵活,它在旋转身体的时候,还可巧妙地使身体和四肢收缩、伸展,调节整个身体的质量分布,保持角动量为零,以达到转身的目的。

在体操和跳水比赛中,运动员要在腾空后短短几秒钟内,完成各种空翻加转体的高难度动作。虽然这些动作比猫翻身复杂得多,可道理却是大同小异。航天员在太空航行时,由于处于失重状态,身体会飘浮在空中。也必须学习猫空中翻身的绝技,用同样的办法来完成前进、后退、转身等一系列动作。

不沉的滑水运动员

看到滑水运动员在水面上乘风破浪快速滑行时,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滑水运动员站在滑板上不会沉下去呢?

原因就在这块小小的滑板上。你看,滑水运动员在滑水时,总是身体向后倾斜,双脚向前用力蹬滑板,使滑板和水面有一个夹角。当前面的游艇通过牵绳拖着运动员时,运动员受到一个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同时,运动员站在滑板上,并用力向前蹬滑板,运动员就通过滑板对水面施加了一个斜向下的力,而且,游艇对运动员的牵引力越大,运动员对水面施加的这个力也越大。因为水不易被压缩,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水面就会通过滑板反过来对运动员产生一个斜向上的反作用力,正是这个反作用力支撑着运动员不会下沉。当然,这个反作用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又会成为运动员向前滑行的阻力,但是,游艇的牵引力可以用来克服这部分阻力。

因此,滑水运动员只要依靠技巧,控制好脚下滑板的倾斜角度,就能在水面上快速滑行了。

飞上蓝天的风筝

在风和日丽的时候,许多人都喜欢到郊外或公园去放风筝。当五彩缤纷、造型各异的风筝在蓝天上翱翔,人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这对放风筝和看风筝的人来说,都是一种美的享受。

那么,风筝为什么能飞上蓝天呢?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风筝总是迎风而飞,而且风筝的“身体”总是斜向下的,这就是风筝能飞上天的关键。首先,风筝总是迎着风飞,风吹在风筝上,就会对风筝产生一个压力,而且这个压力垂直于风筝的面。因为风筝的面是斜向下,所以迎面吹来的风对它的压力是斜向上的。风筝的分量很轻,空气的这种向上的压力足以把风筝送上蓝天。在风很小的时候,放风筝的人常常牵着风筝线迎风奔跑,或站在原地不断地拉动风筝线,利用勒线来调整风筝面向下倾斜的角度,这都是为了增大空气对风筝的向上压力,使风筝飞得更高。

风筝有大有小,形状也是各种各样的,它的下边往往还加了一些纸条或穗做成的尾巴。从物理学角度来说,这是为了使风筝的重心向下移,可以提高风筝的平衡性能,使它飞得更加平稳些。

无需方向盘的火车

天空中的飞机,海洋中的轮船,它们转弯时靠的是舵。

陆地上奔驰的汽车、无轨电车,它们转弯时,靠的是方向盘。但是在铁轨上高速行驶的火车,既没有舵,又没有方向盘,为什么也能顺利地转弯呢?

我们知道,有轨电车也没有方向盘,它是循着铁轨的弯道而转弯的。看过有轨电车的转弯,就能帮助我们理解火车转弯的道理。有时骑自行车的人,一不小心,把轮子嵌在有轨电车的轨道里,他的轮子就循着轨道前进,再也不听“驾驶员”的操纵。当失去平衡,车子就倒了下来。这就是轨道能控制车轮的道理。

火车的轮子与其它车轮不同,它的最外面一圈叫“轮箍”。“轮箍”上有一圈高出部分叫做“轮缘”,火车上车轮的“轮缘”始终是嵌在两道平行钢轨内侧的。当火车行至弯道时,因离心作用,使弯道外侧车轮的轮箍紧贴钢轨,这时,外侧钢轨给轮缘一种侧压力,即向心力,迫使车轮循着钢轨行走。我们再仔细地看一看火车的轮箍,就会发现在轮箍与钢轨的接触面上,是有斜度的,靠外侧倾斜1/10,内侧倾斜1/20;这样在同一轮子上,就形成了一部分是“大轮”,另一部分是“小轮”。当火车进入弯道时,由于车轮紧靠弯道外侧,就形成了“大轮”走弯道外侧钢轨,“小轮”

走弯道内侧钢轨。这正象一列横队转弯时,外圈的人步子走得大一点,内圈的人步子走得小一点,就能同时整齐地转过弯来。正因为火车车轮的“轮箍”有个斜度,所以能使同一车轴的两只车轮顺利地通过弯道。

在直道上,两侧车轮都正压在钢轨上,加上火车的重心低,火车高速运动时,就能使车轮的中心和钢轨的中心保持一致。

我们再看看火车头的车轮,为什么有的做得很大,有的做得很小呢?由于这些轮子的作用不同,大小也就不一样。

最前面的一对或两对较小的轮子,叫“导轮”,顾名思义,就是说这一两对轮子是起引导作用的。中间几对大轮子,叫“动轮”。后面较小的轮子,叫“从轮”(也有不用“从轮”

的火车)。“导轮”和“从轮”都设有转向架,它可以不受车架的限制而自由转向。当机车在直线上运行时,转向架的中心线与主车架的中心线一致。在弯道上行驶时,因车轮靠向弯道内侧,转向架就带着中心盘转向弯道内侧,这时转向架的中心线与车架不在一直线上,就可利用复原装置将主车架前端导向内侧,使机车沿着曲线转向,待通过弯道后,又利用复原装置的复原力,使转向架恢复中心位置。因此火车不论是在直道上或弯道上,都能既快又稳地高速前进。

荷叶上滚动的水珠

你曾注意过这样的事情吗?夏天,荷叶上溅了水滴,水滴会变成一颗颗晶莹透亮的小水珠,小水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就像盘子里滚动着的珍珠一样。

荷叶上的水滴为什么会变成滴溜滚圆的小水珠呢?原来,水滴表面分子受到内部分子的吸引力,产生了向内部运动的趋势。这样一来,水滴的表面就会尽可能地缩小。缩小到什么程度呢?我们知道,水滴的体积大小不变,只有在成为球体的时候,它的表面才是最小。所以,小水滴就变成球体的小水珠了。

我们再来看看小朋友爱吹的肥皂泡。肥皂泡里包着空气,肥皂泡的里外两个液面也要不断收缩,直到把里面的空气压得不能再小了,它才不再收缩。这时候,肥皂泡就变成一个滴溜滚圆的小球。

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受到内部分子的吸引,而使液体表面缩小的这种趋势,会使该液体表面相邻的部分产生相互吸引,这种相互吸引在物理学上被称为表面张力。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看看这种表面张力。

用一个铁丝的框框,上面系一根不是绷得很紧的细棉线,把它放在肥皂水里蘸一下,铁丝框上就会有一层薄薄的绷得很紧的肥皂膜。试着将棉线一侧的薄膜用针刺破,另一侧的薄膜就会立刻缩小,棉线因为失去了一侧薄膜产生的表面张力,而在另一侧薄膜的表面张力作用下,呈现弯曲的弧形。

任何液体的表面都存在着表面张力,在这种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液体表面就好象蒙上一层绷紧的膜。夏天,水面上常有许多小虫自由自在地跑来跑去,就是依靠水面上绷紧的这层水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