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第十三中学校梁振东
1、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1.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有三大特点:
⑴内容重要。光的反射定律是光传播的基本规律之一,是认识平面镜和进一步学习其它光学知识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知识价值,光现象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在实际中应用广泛,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光的反射规律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培养多种能力,所以它又具有较高的能力价值。
⑵教学要求高。原教学大纲要求理解光的反射定律,新课程要求学生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既有过程性要求,又有终结性要求。
⑶教学容量大。本节课不但介绍了光的反射现象,引入了“一点、两角、三线|六个名词,还要区分镜面反射、漫反射,知道光的反射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而且仅探究的内容就有三条,教学内容多,任务重。
1.2学情分析:再加上刚入初二的学生年龄小,经历探究的次数有限,实验时容易被器材吸引,丢弃探究目的,更谈不上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所以,怎样巧妙设计教学过程,既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进行探究,又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是我们这节课的最大着力点。
1.3本节课的重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
难点:引导学生有序进行探究。教学目标:
1.4知识与技能:了解光的反射现象和光的反射规律,认识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1.5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反射规律的过程,学习怎样明确探究思路,制定探究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探究。
1.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大胆实验,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意识。
2、程序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以下四步进行。
2.1游戏中形成猜想:
在这个环节上,我们以学生原有知识为基础,以游戏为载体,形成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猜想。
小学《自然》课中,学生对光的反射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这节课我们是从游戏开始的。一上课,教师就出示这个神奇的盒子,并介绍:这是一个方形盒子,上面的盖子上画有正方形的方格。在盖子的中心O’的正下方O处放了一面小镜子。请你把小光珠放在A处,眼睛靠近窗口A’,从小镜子中寻找一下,能看到小光珠吗?为什么能看到小光珠呀?学生看到了这个神奇的盒子,兴趣盎然,争着从A’向小镜观察,并很快找到了小光珠。对于能看见小光珠的原因,绝大多数同学知道是因为光的反射,不少同学还能够说出是因为光珠发出的光线经镜子反射后进入人人眼。这时,教师顺势画出光路图,介绍光的反射现象,并指出镜面、入射光线、入射点、反射光线。
接着、教师请同学们把小光珠放在盖子上任意一格,比如B、C、D这三个位置,寻找通过小镜子能看到小光珠的位置,想象光是通过怎样的路径进入人眼的?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光线被反射到的位置B’、C’、D’,并争相描述他们想象的光路。教师分别展示这几种情况下的光路图。通过上述观察和想象,学生自然的、逐步的勾画出了光反射时的路径,隐约形成了对光的反射规律的猜想。
第三步:教师把小光珠放在E点,请学生猜测从E发出的光线会被反射到哪一点?学生往往很容易就猜到了正确位置。教师用惊讶的语气追问:“大家为什么猜得这么准?你是怎样判断出光线会被反射到这个位置的?”学生在老师的追问下,积极思考、相互交流,通过对几种情况光路图的比较和归纳,能回答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对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O’对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O、O’的连线对称。”说明学生对入射光线将被反射到哪儿,已形成了自己的猜想。教师在肯定正确答案的同时,顺势引出法线OO’,并介绍反射角和入射角,“谁能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得更细致一些呢?”教师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说出光的反射定律的三条内容,并板书。
就这样,我们以学生原有认知为基础,以游戏为载体,在短短五分钟内,就完成了光的反射现象及有关名词的认识,自然引入法线,形成了有关反射定律的猜想,很快切入主题,并为后面的探究活动留下了宝贵的时间。
2.2讨论中明确思路:
新课程标准把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而学生科学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否发现问题,自己主动地去探究并解决问题,这正是目前探究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究其原因,是教师习惯于设定程序,让学生照着去做,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所以,在学生得出猜想后,教师一改前阶段活泼、轻快的风格,放慢语气,注视学生,这样引导:“然后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呢?要想知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是否分居法线两侧,我们只需;要想知道反射角和入射角是否相等,我们需要;要想知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我们应该。这三条猜想的验证,都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什么?你明确该怎样去验证了吗?同桌讨论一下。”教师用舒缓的、富于启发性的语言,用真诚期待的目光,再配以形象、直观的手势,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要解决的问题上,并启发学生隐约形成了探究问题的思路。再通过讨论,学生就清晰的认识到只要想办法把光路显示出来,把光线确定下来,看一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是否分居法线两侧,量一量反射角是不是等于入射角。看一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就可以验证猜想了。关于怎样展示光路,学生想到用烟、用雾、用水、用光屏等方法。明确了探究总思路后,就该具体进行实验了。
2.3实验中得出结论
这时,教师不是直接出示实验步骤,让学生按照步骤一步步去做,而是让学生从水槽、光屏、量角器、蚊香等物品中自选器材,根据自己的探究思路,边想边做,把实验的空间留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了探究的主人,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实践证明,学生在思路明确后想出很多想法,他们有的在水中做,从不同角度进行照射,验证了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从侧面进行观察,发现当法线被入射光线挡住时,反射光线也被挡住了,验证了三线共面。有的在烟中做,有的用光屏做,通过光屏B面的转动验证了三线共面。还有的同学把小镜子垂直桌面放置,用桌面来显示光路;更有同学直接用量角器显示光路。方法之简单,连老师也想不到。
2.4应用中培养创新
在这个环节里,我们课件展示反光衣、道路上的反光漆和交通导向牌,医生头带的小反光镜、潜水艇上的潜望镜,让学生认识反射现象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然后让学生观察平行光射到平滑镜面的反射光线和平行光射到凸凹不平镜面的反射光线,直接感受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利用课件展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光路,使学生感悟到两种现象的共同原因。然后出示汇丰银行采光系统的示意图,介绍汇丰银行是先利用平面镜阵列把阳光反射到水平方向,再利用凸面镜阵列使光线向下照亮大厅。“如果你是设计师,你认为怎样放置平面镜,才能使与竖直方向成30°的阳光被反射到水平方向呢?当阳光照射角度变化时,又该怎么办呢?”通过这一问题,把学生推到了设计师的位置上。他们确定了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找法线,研究太阳光角度变化时,怎样控制镜面的变化,思维非常活跃,巩固了光的反射定律,体会到该系统控制的巧妙,认识到物理规律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巨大作用。教师抓住这一时机,用鼓动和激励的语气说:“看来掌握了光线反射时的规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看了这么多别人的发明,你是否也有强烈的愿望,说出自的奇思秒想呢?”学生争相交流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有的说、有的说,思路之开阔,让老师都感到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