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初中物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3967500000035

第35章 《压强》说课稿

(佚名)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压强》是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刚学习过的力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对另一类力的学习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本节课学习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

2、教材结构分析

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3、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b、过程与方法

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培养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1)压强的概念、简单计算及应用.(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通过概括实验结论,分析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人任教班级属农村乡镇中学,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压强是学生在生活中不太熟悉的,但可以使他们容易产生兴趣。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探究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前,学生的思维方式正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

教法: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讲授和讨论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法:1、学会观察生活中有关现象,通过对比,提出问题。

2、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能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方案。

3、学会自主选择器材,体验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利用杂技现象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趣味性。(落实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的理念)

(二)、新授内容

1、压力

(1)、压力的概念

教材没有给压力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我认为还是很有必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压力。利用几幅图片说明,哪个是受力物,力作用在哪里?方向如何?从而给出压力概念。并进一步扩展,加深理解进行练习。

(2)、压力的作用效果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进一步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提倡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①提出问题:观看思考书上的图片提出猜想,为了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设计了用手指同时夹铅笔的两端的小实验。

问:压力作用的效果一样吗?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让学生有所依据地提出合理猜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②设计实验

先让学生明确在多个因素影响物理量变化时,应采用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提示学生如何控制物理量设计实验(把学生们的设计思路用多媒体展示)。

因本节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所以,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学生实验填写的表格。

③实验方案

一、目的: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的关系。

二、实验方案:应控制不变,改变看压力作用效果是否发生变化。

三、选择实验器材

四、填写实验表格

实验次数压力

(填大或小)受力面积

(填大或小)压力作用效果

(填明显或不明显)

五、结论:

相同压力时,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

相同受力面积时,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

2、压强:

安排学生自己看书P76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得出:取相同面积上所受压力来比较,一般是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从而得出压强的定义。通过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充分体现了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突破难点。

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推理方法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结合压强计算公式,仍采用数学推理,得出压强的单位牛/米2(帕),且1帕=1牛/米2,说明其物理意义。接着列举实例对帕这一单位的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利用改动的例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练习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和应用情况反馈教学效果。

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安排学生自己看书P78想想议议内容。了解压强知识的应用,将它联系在生活中能加深学生对压强意义的理解。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计算公式可知决定压强大小的条件?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受力越大,压强越大,老师介绍每一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一限度,物体就会损坏,如:砝能承受的压强6×106pa,松木是5×106pa,花岗岩(120-260)×106pa。

请学生分析哪些事例是需要破坏物体表面(增大压强)的?而哪些事例中又是要防止物体表面被破坏(减小压强)的?

分析各用什么方法增大,减小压强的。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什么?

1、什么叫压力,压力的方向?

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并评价课堂中学生所进行的探究。

3、压强的公式及应用。

(四)、堂堂清

共5个题。第5题教师引导学生应用所受知识分析引入新课时设置的问题,首尾呼应,浑然一体,使人感到本节设计有一种图融的美。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压强

一、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二、压强:

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P=F/S

1N/m2=1Pa

1Pa表示1m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三、压强的增大与减小。

增大压强: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减小压强: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