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季羡林人生智慧书
395000000087

第87章 附录1季老年谱

附录1季老年谱

1911年8月6日

生于山东省清平县(今并入临清市)官庄一个农民家庭;六岁以前在清平随马景恭老师识字。

1917年(六岁)

离家投奔济南的叔父。进私塾读书,读过《百家姓》、《四书》等。

1918年(七岁)

进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附设小学。

1920年(九岁)

进济南新育小学读高小三年,同时学习英语。

1923年(十二岁)

考取正谊中学。课后研读《左传》、《战国策》、《史记》等书,晚上继续学习英文。

1926年(十五岁)

初中毕业;在正谊中学读了一阶段高中后,转入新成立的山东大学附设高中,在此期间,开始学习德语。

1928—1929年(十七岁至十八岁)

日本侵华,济南被日军占领,辍学一年。用笔名希道在天津《益世报》上发表《文明人的公理》、《医学士》、《观剧》等短篇小说。

1929年(十八岁)

转入新成立的山东省立济南高中。

1930年(十九岁)

翻译屠格涅夫的散文《老妇》、《世界的末日》、《老人》及《玫瑰是多么美丽,多么新鲜啊!》等,先后在山东《国民新闻》趵突周刊和天津《益世报》上发表。

高中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后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方向是德文。在清华大学四年中发表散文十余篇,译文多篇。

1934年(二十三岁)

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毕业。应母校山东省立济南高中校长宋还吾先生的邀请,回母校任教,担任国文教员。

1935年(二十四岁)

以中德交换生的名义出国留学。同年9月赴德国入哥廷根大学学习印度学。先后师从瓦尔德史米特教授、西克教授,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及俄文、南斯拉夫文、阿拉伯文等。

1937年(二十六岁)

兼任哥廷根大学汉学系讲师。

1941年(三十岁)

哥廷根大学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以后几年,继续用德文撰写数篇论文,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

1946年(三十五岁)

回国后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系主任职任至1983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除外)。

1951年(四十岁)

参加中国文化代表团出访印度、缅甸。翻译自德文的卡尔?马克思著《论印度》出版。

1953年(四十二岁)

当选为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4年(四十二岁)

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四十四岁)

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前往印度新德里,参加“亚洲国家会议”。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参加“国际东亚学术讨论会”;翻译自德文的德国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出版。

1956年(四十五岁)

当选为“中国亚洲团结委员会”委员;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翻译自梵文的印度迦梨陀婆的著名剧本《沙恭达罗》中译本出版。

1957年(四十六岁)

《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印度简史》出版。

1958年(四十七岁)

《1857—59年印度民族起义》出版;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参加在苏联塔什干举行的“亚非作家会议”。

1959年(四十八岁)

当选为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应邀参加“缅甸研究会五十周年纪念大会”;翻译自梵文的印度古代寓言故事集《五卷书》中译本出版。

1960年(四十九岁)

为北京大学东语系第一批梵文、巴利文专业学生授课。

1962年(五十一岁)

应邀前往伊拉克参加“巴格达建城1800周年纪念大会”;当选为中国亚非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翻译自梵文的印度迦梨陀婆的剧本《优哩婆湿》中译本出版。

1964年(五十三岁)

当选为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中国教育代表团,前往埃及、阿尔及利亚、马里、几内亚等国参观访问。

1965年(五十四岁)

当选为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1966—1976年(五十五岁至六十五岁)

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自1973年起,着手翻译印度古代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至1977年,终将这部鸿篇巨制基本译完。

1978年(六十七岁)

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大学复课,恢复职位,重新担任的东语系系主任;作为对外友协代表团成员,前往印度访问;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和北京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

1985年,北大与社科院分别办所后,继续担任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至1989年年底。12月中国外国文学会成立,当选为副会长。

1979年(六十八岁)

受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编委会副主任兼任南亚编写组主编;中国南亚学会成立,当选为会长;专著《罗摩衍那初探》出版。

1980年(六十九岁)

散文集《天生心影》出版。被推选为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成立后,当选为副会长。率领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赴联邦德国参观访问。应聘为哥廷根科学院《新疆吐鲁番出土佛典的梵文词典》顾问。12月被任命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散文集《季羡林选集》由香港文学研究社出版。

1981年(七十岁)

散文集《朗润集》、《罗摩衍那》(二)分别出版。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成立,当选为会长。

1982年(七十一岁)

《印度古代语言论集》,《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罗摩衍那》(三)、(四)分别出版。

1983年(七十二岁)

获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年被选为六届人大常委;在中国语言学会第二届年会上当选为会长;参加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筹备组工作。学会成立,当选为会长;《罗摩衍那》(五)出版。

1984年(七十四岁)

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受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当选为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学会成立,当选为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当选为副会长;《罗摩衍那》(六)、(七)出版。

1985年(七十四岁)

主持的《〈大唐西域记〉校注》出版;参加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印度与世界文学国际讨论会”和“蚁蛭国际诗歌节”,被大会指定为印度和亚洲文学(中国和日本)分会主席;组织翻译并亲自校译的《〈大唐西域记〉今译》出版。

作为第六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中国代表团顾问,随团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斯图加特参加“第十六届世界史学家大会”;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翻译自英文的印度作家梅特丽耶?黛维的《家庭中的泰戈尔》中译本出版。

1986年(七十五岁)

当选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应聘为中国书院导师;北京大学东语系举行“季羡林教授执教四十周年”庆祝活动;《印度古代语言论集》和论文《新博本吐火罗语A(焉耆语)〈弥勒会见记剧本〉1.31/21.31/11.91/11.91/2四页译释》,同时获1986年度北京大学首届科学研究成果奖;率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访日赠书代表团回访日本。

1987年(七十六岁)

应邀参加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的“国际敦煌吐鲁番学术讨论会”;主编的《东方文学作品选》(上、下)获1986年中国图书奖:《〈大唐西域记〉校注》及《〈大唐西域记〉今译》获陆文星——韩素音中印友谊奖;《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和政策研究优秀成果奖。

1988年(七十七岁)

论文《佛教开创时期一场被歪曲被遗忘了的“路线斗争”——提婆达多问题》,获北京大学科学研究成果奖;任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受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翻译奖”评委会委员;受聘为江西人民出版社《东方文化》丛书主编。应邀赴香港中文大学讲学。

1989年(七十八岁)

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从事民间文艺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授予“从事语言文字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

1990年(七十九岁)

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副主任;论文集《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出版;《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获中国比较文学会与《读书》编辑部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比较文学图书评奖活动“著作荣誉奖”。

受聘为《神州文化集成》丛书主编;受聘为河北美术出版社大型知识画卷《画说世界五千年》十套丛书编委会顾问;当选为中国亚非学会第三届会长;受聘为香港佛教法住学会《法言》双月刊编辑顾问。

1991年(八十岁)

受聘为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副主任。

1992年(八十一岁)

被印度瓦拉纳西梵文大学授予最高荣誉奖“褒扬状”。

1993年(八十二岁)

在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第二次会议上,被选为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获北京大学505“中国文化奖”;受聘为泰国东方文化书院国际学者顾问。

1994年(八十三岁)

主持校注的《〈大唐西域记〉校注》、译作《罗摩衍那》获中国第一届国家图书奖;赴曼谷参加泰国华侨崇圣大学揭幕庆典,被聘为该校顾问;获中国作家协会中外文学交流委员会颁发的“彩虹翻译奖”。

任《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主编纂。先后担任《传世藏书》、《百卷本中国历史》等书主编;应聘为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宝钢教育基金理事会顾问。

1995年(八十四岁)

《简明东方文学史》获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首届优秀著作奖。

1996年(八十五岁)

《人生絮语》、《怀旧集》、《季羡林自传》、《人格的魅力》、《我的心是一面镜子》、《季羡林学术文化随笔》分别出版。

1997年(八十六岁)

《文化交流的轨迹——中华蔗糖史》(上)、《朗润琐话》、《精品文?季羡林卷》、《中国二十世纪散文精品?季羡林卷》、《东方赤子》分别出版;主编的《东方文学史》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

《赋得永久的悔》获鲁迅文学奖;被山东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柳城师范学院分别授予名誉学术委员会主任、名誉校长、名誉院长。至1997年年底《季羡林全集》总32册已出版16册。

2006年(九十五岁)

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008年(九十七岁)

1月27日,获得印度国家最高荣誉“莲花奖”,这是中国人首次获得这一殊荣,印度媒体用“‘莲花奖’首次跨越喜马拉雅山”来形容这次特殊又迟到的授奖。

5月12日,日本学士院正式聘任季羡林先生为客座院士。季羡林先生成为百年来第一位获得日本学士院客座院士身份的中国籍会员。

5月15日,季羡林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20万元,帮助修缮校舍。“至少有三次,季先生合上双目,眼泪大滴大滴地滚落”。

9月27日,德国哥廷根大学颁发证书,授予季羡林教授、博士为哥廷根大学杰出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