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作业集
3936800000017

第17章 习题与模拟考试题参考答案(1)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A2.B3.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三、简答题

1.答: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主要矛盾所决定并反映时代基本特征,对未来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的问题。它是一个国家制定对内政策和对外战略必须考虑的前提和基础。

2.答: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即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3.答:世界发展问题是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关系不平等的问题,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繁荣和共同发展的问题。

4.答: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途径有:

(1)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积极推动裁军和军备控制,消除战争隐患。

(3)加大世界维和力量,促进和发展世界和平运动。

(4)健全和完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机制。

5.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的两极世界格局,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两极格局的对峙是以美苏为中心,两大集团、两大阵营的全面对抗,它反映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

6.答:国际秩序与世界格局的关系是一种内在的因果关系,世界格局主要反映国际各种力量对比及其配置结构的客观状况,而国际秩序则是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行为主体依据一定目标所建立的国际行为机制。因此,世界格局的变化,必然引起国际秩序的变化。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C2.A3.C

二、多项选择题

BCDE

三、简答题

1.答:所谓国际实体,必须具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与成员,代表某种利益集团,具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军事能力。

2.答:(1)君主立宪制是以君主(国王或皇帝)为国家元首的一种政治制度,国家保留君主,君主在宪法范围内拥有部分最高权力,或者没有实权仅有虚位。

(2)民主共和制是指取消君主制度,国家元首和国家权力机关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治制度。采用这种制度的国家叫共和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按总统和议会、政府的关系可分为议会制共和国和总统制共和国。

3.答:英国、日本的国家政体形式属于君主立宪制;美国实行的是总统共和制;印度则是议会共和制。

4.答:一般意义上的国际组织是指两个以上的国家间的政府、人民、民间团体,出于特定的目的,以一定协议形式设立的各种跨国界的多国集团。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C

二、多项选择题

CD

三、简答题

1.答: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它是指经各国协议或承认的,在国际交往中调整国家之间相互关系,具有一定约束力的原则、规章和制度的总称。

2.答: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国际法中得到各国公认并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行为规范。

3.答:(1)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力及自决原则为根据的友好关系,以增强普遍和平;进行国际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并促进对于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协调各国行动,制止侵略行为等。

(2)国际法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在《联合国宪章》中,这七项基本原则是:各国主权平等;和平解决国家间争端;各国忠实履行宪章义务;禁止以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别国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宪章等。

4.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

(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2)互不侵犯;

(3)互不干涉内政;

(4)平等互利;

(5)和平共处。

5.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它们紧密联系,互为因果,缺一不可。具体为:互相尊重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国家主权原则的自然延伸;平等互利原则是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关系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平共处是上述四项原则的基本目标,又是上述四项原则的必然结果。

6.答:(1)互不侵犯是指各国不得以任何借口对别国进行侵略或以武力威胁。简单地说,就是反对侵略。

(2)互不干涉内政是指任何国家都无权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的内外政策,不得强制他国接受本国统治者的意志、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这是各国和平共处的基本保障,也是建立合理、公正的国际秩序的基础。

7.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联合国宪章七项原则的继承和发展。相比宪章七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涵盖了国家间的政治关系,而且也涵盖了国家间的经济文化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四个“互”字包含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领域,包含多方面的合作、协调和谅解,体现了国家间关系的公平性、对等性和互动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更系统、更完整、更集中地概括了处理当代国家间关系的原则。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B

二、多项选择题

ABCDE

三、简答题

1.答:导致当代科技革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

(2)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

(3)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粮食危机等全球性问题。

2.答:科技革命的主要特征是:

(1)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速度大大加快,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更加突出,而原始性创新将成为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2)信息技术成为大部分科技成果的核心内容;

(3)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突破时间大大地缩短,科学知识呈现爆炸性增长趋势;

(4)所依据的主要科学理论是关于微观世界运动规律的最新的基础科学,包括现代物理学、量子力学、量子化学、分子生物学、生命科学、光学和微电子学等。

(5)新技术因素成为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和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3.答:当代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革命改变了国际关系的力量对比;

(2)科技革命引起武器系统的革命性变化;

(3)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国防安全等国家安全的影响。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D2.D

二、多项选择题

ABCDE

三、简答题

1.答: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类:

(1)庞大的国家垄断资本(政府推行国有化运动,并直接投资建立国有企业;国家把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转化为财政资本;国家通过中央货币控制货币流通,成了货币资本所有者。)。

(2)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合作。

(3)国家垄断资本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干预。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财政、税收、货币、金融行政、法律等手段。

2.答: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表现为:

(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频繁;

(2)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力较弱;

(3)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阶段性特点不如过去明显,交替时波动起伏较小。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B2.A3.B4.D

二、多项选择题

ABCDE

三、简答题

1.答: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的主要特征是:

(1)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生产资料的单一公有制,追求一大二公三纯;

(2)在经济结构上,以工业为主导,以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为优先;

(3)在经济管理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

(4)在经济运行方式上,主要靠行政方法,忽视价值规律的作用;

(5)在经济战略上,实行的是粗放型和数量赶超型经济。

2.答: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的弊端是:

(1)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模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模式,使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难以结合;

(3)不尊重客观规律,排斥市场的作用,缺乏竞争;

(4)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使各级机关出现了一批“传声筒式”干部。

3.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刻启示是:

(1)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

(2)必须坚持改革与发展和稳定相结合的原则;

(3)必须既要注意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又要重视法律规范和政策引导;

(4)必须坚持重点突破与综合配套、整体推进相结合;

(5)必须坚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循序渐进,必须精心设计总体方案,使改革有明确目标;

(6)必须注意发挥改革主体的积极性;

(7)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

1.B2.D3.C

二、多项选择题

ABCE

三、简答题

1.答:(1)南北关系是指北方的发达国家和南方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一个不平等的关系,其实质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剥削与被剥削、掠夺与被掠夺、控制与被控制、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2)南北问题也称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在战后国际关系中被称为南北问题。

(3)南南合作是指发展中国家之间为了求得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共同发展所采取的各种形式的互助和合作。由于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在南半球,常被称为南方国家,故他们之间的合作便被称为南南合作。

2.答:战后南北问题的提出和发展主要是围绕着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展开的。

3.答:南北问题的实质就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掠夺、控制和支配。

(第八章)

一、单项选择题

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BCDE

三、简答题

1.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逐渐出现的两种相互促进而又相悖的趋势是世界经济的区域化与全球化。

2.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欧共体成立以来影响最大的三个区域经济组织分别是欧洲联盟,北美、南美的经济联合,亚太经合组织。

3.答:冷战后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动因是:

(1)冷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多极化趋势促进了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2)冷战后世界经济竞争的日益加剧、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4.答: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对世界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产生着消极的影响:

(1)积极作用表现为:促进区域及世界经济的增长;促进集团内成员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成员国之间经济差距的缩小;经济实力的增强改善了集团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对国际资本、技术、人才和商品的流向产生重要影响;促进了世界和平与稳定。

(2)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国际竞争加剧;区域一体化使南北差距及南南差距拉大,加剧了国家间的不平衡。

5.答: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属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是商品和生产跨越国界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各国谋取超额利润、发展本国经济、提高国际地位而采取的制度行为。这两方面的动力决定经济全球化具有经济和政治的双重效用。

6.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2)经济越来越呈现政治化;

(3)市场经济全球化;

(4)经济信息化;

(5)货币流通的全球化;

(6)资本流动多元化;

(7)跨国公司迅速发展;

(8)经贸文化、人才呈现世界性的特征。

7.答: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两极格局解体,“半球化”扩展为全球化;

(2)西方国家经济政治的调整;

(3)新技术的创新和扩散;

(4)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自由化改革和开放政策;

(5)企业经营活动的国际化;

(6)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第九章)

一、单项选择题

1.C2.B

二、多项选择题

ABC

三、简答题

1.答:(1)政治体制一般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专政而采取的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有关的制度。

(2)“三权分立”是指把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利分别由议会、政府、和法院三种不同职能的国家机关去行使,互相制约,互相配合。

(3)两党制是指由两个主要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轮流执掌政权的一种制度。

2.答:美国国会对总统最有力的制约和监督手段是拨款权。

3.答:1945年以来,美国经济经历了以下三个持续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60年代,由于美国侵越战争引起军需急剧增加,带动美国经济持续增长106个月;第二个时期,在美苏大规模扩充军备,财政急剧增加的情况下,美国经济持续增长92个月;第三个时期是从1991年3月至2000年11月,美国经济持续增长116个月。

4.答: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即:

(1)有利的国内外形势;

(2)政府政策的促进;

(3)以计算机和软件为核心的信息产业的推动。

5.答:进入二十一世纪,美国外交战略的重点就是尽量维持美国独霸世界、垄断国际事务的世界格局,阻止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以及美国力量相对衰落而造成美国领导作用下降的影响。

(第十章)

一、单项选择题

D

二、多项选择题

ABCDE

三、简答题

1.答:西欧国家不论是君主立宪制还是民主共和制,其政治制度都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

2.答: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战后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初经济的恢复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初至20世纪70年代初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的经济低速增长阶段。

3.答:东欧剧变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

(1)在基本路线上,这些国家的共产党大多都没有能够很好地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制定一条正确的路线,领导人民去夺取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

(2)没有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维护本国的主权和利益,而是受外国的影响和控制,或者因丧失掉本国人民的真心实意的拥护,使得反对势力有可乘之机;

(3)没有能够做到既坚持又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是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或者是修正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使得马克思主义失去了活力,也失去了对人民群众的说服力和对敌对势力的战斗力。

4.答:欧洲一体化的加速,使其政治、经济、军事等实力进一步上升,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具体表现为:

(1)对世界多极化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

(2)欧盟综合实力将进一步增强;

(3)欧盟自主意识和防备能力的增强,将有利于其在国际事务中取得与美国平等的地位;

(4)欧盟充当“世界一极”的政治意愿将更加明确;

(5)反对美国建立“单极世界”;

(6)强调欧盟在联合国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第十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A

二、多项选择题

ABCD

三、简答题

1.答: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分别是:在经济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是:

(1)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

(2)实行排斥价值规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3)主要以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在政治体制方面主要表现为:

(1)建立高度集中的党的领导体制;

(2)实行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缺少有效的人民监督制度;

(3)在意识形态和国家精神生活上盛行个人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