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不能“太老实”全集
3929500000016

第16章 舌不转弯吃大亏——老实人的说话(3)

喜欢直言直语的人一般都具有“正义倾向”的性格,言语的爆发力杀伤力也很强,所以有时候这种人也会变成别人利用的对象,鼓动你去揭发某事的不法,去攻击某人的不公。不管成效如何,这种人总要成为牺牲品,因为成效好,鼓动你的人坐享战果,你分享不到多少;成效不好,你必成为别人的眼中钉,是排名第一的报复对象。

所以,在人性丛林里,直言直语是一把伤人又伤己的双面利刃,而不是劈荆斩棘的“开山刀”,有这种直言直语个性的人应深思:

一、对人方面,少直言指陈他人处事的不当,或纠正他人性格上的弱点,这不会被认作“爱之深,责之切”,而会被看作和他过意不去;而且,你的直言直语也不会产生多少效用,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心的堡垒,“自我”便缩藏在里面,你的直言直语恰好把他的堡垒攻破,把他从堡垒里揪出来,他当然不会高兴。因此,能不讲就不要讲,要讲就迂回地讲,点到为止地讲,他如果不听,那是他的事。

二、对事方面,少去批评其中的不当,事是人计划的、人做的,因此批评“事”也就批评了人,所谓“对事不对人”,这只是“障耳法”。除非你力量大,地位高,否则直言直语只会替自己带来麻烦。如果能改变事实,则这麻烦倒还值得,如果不能,还是闭上嘴巴吧!如果非讲不可,也只能迂回地讲,点到为止地讲,如果没人要听,那是他们的事。

老实人随口就说“不会做”

老实人无论对什么事都作否定回答,即使是对上司也是一样。这样的部下确实让上司感到头疼。假如上司让你做一件你从来没做过的工作,你会怎样回答?回答:“不行,我从没做过,没有信心,还是找别人做吧!”或“我太忙了,请原谅。”这样上司会感到很失望。总是这样回答的话,上司以后无论什么工作都不会放心地交给你去做。相反,如果能这样回答说:“我以前没有做过,但请让我试一试。”或“我早就想做一次这样的工作锻炼锻炼自己,太谢谢了!”这样积极的回答,上司会认为你很有前途,以后有什么工作也愿意让你去做,你也就得到了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透过上面的对比可以知道:持肯定态度的部下会得到上司的信任和器重,和上司的关系也一定很融洽。相反,持否定态度的部下不会得到上司的信任,人际关系也不可能和谐。

要想和上司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就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那就是无论对什么事都要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当然,上司说的事也有不对的时候。有时你也会说出否定上司意见的想法吧。可是,绝不能误认为批评能迎合上司的期待。

在上司问到:“对这件事,你怎样想的?”如果用评判家似的语言说:“我觉得不行。”或“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上司肯定会感到不高兴。要是自己认为不好,应该想一想能够提高成功可能性的具体措施。上司想听到的不是批判性的批评,而是改善性的批评。认为批判性的批评能取悦于上司的部下,一定是一位低水准的部下,永远也不会得到上司的信任和赏识。

老说实话不一定受欢迎

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爱说大实话的老实人,什么事情他都照实说,所以,他不管到哪儿,总是被人赶走。这样,他变得一贫如洗,简直无处栖身。最后,他来到一座修道院,指望着能被收容进去。修道院长见过他问明了原因以后,认为应该尊重“热爱真理,那些说实话的人”。于是,把他留在修道院里安顿下来。

修道院里有几头已经不中用的牲口,修道院长想把它们卖掉,可是他不敢派手下的什么人到集市去,怕他们把卖牲口的钱私藏腰包。于是,他就叫这个老实人把两头驴和一头骡子牵到集市上去卖。老实人在买主面前只讲实话说:“尾巴断了的这头驴很懒,喜欢躺在稀泥里。有一次,长工们想把它从泥里拽起来,一用劲,拽断了尾巴;这头秃驴特别倔,一步路也不想走,他们就抽它,因为抽得太多,毛都秃了;这头骡子呢,是又老又瘸。”“如果干得了活儿,修道院长干吗要把它们卖掉啊?”结果买主们听了这些话就走了。这些话在集市上一传开,谁也不来买这些牲口了。于是,老实人到晚上又把它们赶回了修道院。听完老实的人讲述完集市上发生的事,修道院长发着火对老实人说:“朋友,那些把你赶走的人是对的。不应该留你这样的人!我虽然喜欢实话,可是,我却不喜欢那些跟我的腰包作对的实话!所以,老兄,你滚开吧!你爱上哪儿就上哪儿去吧!”

就这样,老实人又从修道院里被赶走了。

其实,故事中“老实人”的遭遇并不是偶然的,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类似的例子。

舞蹈家邓肯是19世纪最富传奇色彩的女性,热情浪漫外加叛逆的个性,使她成为反对传统婚姻和传统舞蹈的前卫人物。她小时候更是纯真,常坦率得令人发窘。

圣诞节,学校举行庆祝大会,老师一边分糖果、蛋糕,一边说着:

“看啊,小朋友们,圣诞老人替你们带来什么礼物?”

邓肯马上站起来,严肃地说:

“世界上根本没有圣诞老人。”

老师虽然很生气,但还是压住心中的怒火,改口说:

“相信圣诞老人的乖女孩才能得到糖果。

“我才不稀罕糖果。”

邓肯回答。

老师勃然大怒,处罚邓肯坐到前面的地板上。

人无论处在何种地位,也无论是在哪种情况下,都喜欢听好话,喜欢受到别人的赞扬。的确,做工作很辛苦,能力虽然有大有小,毕竟是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当然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承认,这也是人之常情。作为人办事的人,此时必然避其锋芒,即使觉得他干得不好,也不会直言相对。生性油滑、善于见风使舵的人,则会阿谀奉承,拍拍马屁。那些忠直的人,此时也许要实话实说,这就让人觉得你太过鲁莽,锋芒毕露了。有锋芒也有魄力,在特定的场合显示一下自己的锋芒,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太过,不仅会刺伤别人,也会损伤自己。

怎样理解真话有时并不被肯定的现象呢?

换一个角度我们便会看到,个体行为的一个基本规律是趋利而避害。可以设想,如果某甲对人总是以诚相待,直言不讳,人们因此认定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人,所以乐于与他深交,并在人前人后夸赞他,某甲也因此感到快乐和自豪。也就是说,某甲的真诚为他赢得了报偿,带来了利处,那么他又何乐而不为呢?如果情况与此大相径庭,比如某中认为同事小敏的衣服难看,便马上对她说:

“腿短而粗的人不适合穿这种裙子。”结果,小敏脸一沉,扭头便走,留下某甲发愣。或者某甲当着处长的面指点小张说:

“你的稿子里错别字很多,以后要仔细些。”

实话固然是实话,但不久后却隐约有人传言,某甲惯于在上级面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

倘若如此,某甲恐怕会意识到自己的真诚并不那么受人欢迎,既然这样,又何苦呢?

费力不讨好的老实人

“烦死了,烦死了!”一大早就听刘宁不停地抱怨,一位同事皱皱眉头,不高兴地嘀咕着:“本来心情好好的,被你一吵也烦了。”

刘宁现在是公司的行政助理,事务繁杂,是有些烦,可谁叫她是公司的管家呢,事无巨细,不找她找谁?

其实,刘宁性格开朗外向,工作起来认真负责。虽说牢骚满腹,该做的事情,一点也不曾怠慢。设备维护,办公用品购买,交通讯费,买机票,订客房……刘宁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恨不得长出8只手来。再加上为人热情,中午懒得下楼吃饭的人还请她帮忙叫外卖。

刚交完电话费,财务部的小李来领胶水,刘宁不高兴地说:“昨天不是刚来过吗?怎么就你事情多,今儿这个、明儿那个的?”抽屉开得噼里啪啦,翻出一个胶棒,往桌子上一扔,“以后东西一起领!”小李有些尴尬,又不好说什么,忙陪笑脸:“你看你,每次找人家报销都叫亲爱的,一有点事求你,脸马上就长了。”

大家正笑着呢,销售部的王娜风风火火地冲进来,原来复印机卡纸了。刘宁脸上立刻晴转多云,不耐烦地挥挥手:“知道了。烦死了!和你说一百遍了,先填保修单。”单子一甩,“填一下,我去看看。”刘宁边往外走边嘟囔:“综合部的人都死光了,什么事情都找我!”对桌的小张气坏了:“这叫什么话啊?我招你惹你了?”

态度虽然不好,可整个公司的正常运转真是离不开刘宁。虽然有时候被她抢白得下不来台,也没有人说什么。怎么说呢?她不是应该做的都尽心尽力做好了吗?可是,那些“讨厌”、烦死了”、“不是说过了吗”……实在是让人不舒服。特别是同办公室的人,刘宁一叫,他们头都大了。“拜托,你不知道什么叫情绪污染吗?”这是大家的一致反应。

年末的时候公司民意选举先进工作者,大家虽然都觉得这种活动老套可笑,暗地里却都希望自己能榜上有名。奖金倒是小事,谁不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肯定呢?领导们认为先进非刘宁莫属,可一看投标,50多份选票,刘宁只得12张。

有人私下说:“刘宁是不错,就是嘴巴太厉害了。”

刘宁很委屈:我累死累活的,却没有人体谅……

什么叫费力不讨好?像刘宁这样,工作都替别人做到家了,嘴上为逞一时之快,抱怨上几句,结果前功尽弃。冷语伤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所以,既然做了,就心甘情愿些吧,抱怨是无济于事的,相反,还会埋没你的功劳。

老实人不会“有话好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