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别毁了你的孩子:教育孩子父母最易犯的错误
3928400000013

第13章 培养孩子生活习惯时父母最易犯的错误(2)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经常向父母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一般情况下,父母如果认为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都会答应孩子提出的要求;如果觉得孩子所提出的要求不合理,父母就会不答应孩子的这些要求。但是,也有的父母明知孩子所提出的要求是不合理的,还会答应孩子的要求。或者开始时不答应,而当孩子哭闹或者搬来爷爷奶奶等“救兵”之后,父母也就答应了孩子的无理要求。这种答应孩子无理要求的做法是非常有害的。

现在孩子成长变化得很快,假如只是一味溺爱,事事顺从孩子,孩子以为你会满足他的所有要求,认为你可能有些怕他,所以他想怎样就怎样,他甚至会根本无视你的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无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懂得与他人合作。在过分溺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当他成人后,性格会变得有缺陷,一旦被人冷落,就会变得绝望、消极、抑郁,缺少竞争力。

孩子可能受父母的影响,从父母那里学到了命令别人的“本领”。有些父母认为,在家里面不用客气,因此在家庭成员之间常常用命令的口气讲话;有的父母常在孩子面前命令保姆等。这些都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教孩子学会了命令人。在这种孩子的心目中,自己就是中心,因此从来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

如果孩子在情绪不好的时候命令别人,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心里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可以慢慢说出来,用命令的口气说话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常常还会把不好的情绪带给别人,把本来可以办好的事情办坏。”

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全盘满足,是对孩子溺爱的表现之一。溺爱往往会造就脆弱的心理承受力。心理承受力差的孩子很容易被困难打垮,而一个坚强的孩子,往往能在挫折中找到成功的途径。父母要教育孩子必须能够接受失败,否则无法养成持之以恒的性格。教他从一开始就学会忍受失败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勇敢地面对它。为避免失败而逃避工作,是那些劣等性格中最顽固不化的。溺爱就像一头怪兽,吞噬着下一代人的意志、抗挫折力、勤劳节俭和敬老爱幼的美德、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独立自理的能力。

迷津指点

要想让自己的孩子适应未来,在未来的社会生存得更好,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这样能够经受住外界环境巨大的压力。父母一方面要杜绝对孩子百依百顺的错误做法,敢于拒绝孩子的不正当要求,敢于对孩子说“不”,做到爱严得当;另一方面,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要逐渐“淡化”父母之爱,逐渐拆除父母这把保护伞。让孩子学会独立地面对生活,并在生活的风风雨雨中锤炼成长,养成坚毅的性格,能经得起生活中的各种挫折。

1.要合理说“不”

父母任意地说“不”常常会使孩子的是非观念发生错乱,严重影响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并且还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例如,孩子做作业的时候铅笔没有了,孩子提出要买铅笔,父母却说:“不!”如果常常这样,孩子就会搞不清到底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孩子可能甚至会认为:“父母什么都不让我做,我就偏要做,看你们把我怎么样。”

2.要说明为什么“不”

可能孩子不一定能够理解和接受父母的说明或解释,但是最终孩子还是会明白的。例如,孩子想买一个很贵的玩具车,但是经济条件不允许。父母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买玩具车要花很多钱,我们没有这么多钱,钱首先要花在吃饭穿衣上……”

3.让孩子知道适量

孩子已有了许多东西,父母不再给他买同类的东西是不会伤害孩子的。如果东西买多了,反而对孩子不好,有时孩子还会出现厌恶情绪。

错误4:嫌孩子动作慢,因而总是催促

场景再现

场景1

“女儿今年10岁了,她长得很漂亮,学习成绩好,是老师公认的好学生。然而,女儿也有很多的缺点,譬如早上不爱起床,吃饭还挑食,做作业不专心等。我们每天都要说她好几遍,可是却没什么效果。

“最让我担心的是女儿那个磨蹭的坏习惯。每天放学回到家后,她总是慢悠悠地从书包里拿出书,接着摆在桌子上,然后又磨磨蹭蹭地拿出笔,就那么点事,她能用去半个小时。有一天,女儿放学回到家,我和她妈妈都出去了,只有奶奶在家。没有了我们在旁边督促,女儿更放肆了,刚写了几分钟的作业,就开始去找零食吃,吃完后又看了一会儿电视,然后再拿起笔,写了没多长时间,就又开始听音乐,边听边写,慢慢悠悠,写写停停,停停写写。本来一个小时就完全能做完的作业,结果她写了三四个小时。”

晚上,当王老师送走了补习的孩子们,路过教室时,看到数学老师还在帮几个孩子辅导功课,而其中就有方向,因为这孩子语文作业还没能交上来,看来他今天晚上不能早回家了。过了一会儿,方向的妈妈来了,她站在教室门口,等孩子出来。于是,王老师把方向的妈妈请进了办公室,就孩子的情况交谈了起来。

妈妈告诉王老师,面对这个做事拖拉的孩子,她很苦恼,最苦恼的就是每天晚上的家庭作业。其实昨天晚上的家庭作业并不多,方向却一直做到了10点半,而且是在妈妈不断地催促下才完成的。说他几句,他就规矩几分钟,不一会儿又开始左顾右盼了,做其他事情也都是一样。孩子每天起得倒比较早,但是吃半碗稀饭竟然要40分钟,直到妈妈把电动车推出大门,准备工作做好,他才吃完早餐。

其实,王老师年年都能遇到这样的孩子,多数都是因为父母大包大揽为孩子操劳得过多造成的。王老师对方向妈妈说:“今天晚上,你就不再催促他做家庭作业,随他做多长时间,到时间你就睡你的觉。明天早上,你把早饭烧好后,最多给他端上桌,其他的也不要理他,看他怎么办?不要怕他迟到,如果迟到一两次能改掉他拖拉的习惯,也是值得的。”

“我也想过这样的方法!可万一他真的不在乎怎么办呢?他对迟到无所谓怎么办呢?”妈妈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方向并不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孩子,他在很多地方表现得都很积极,我想他不会不在乎。我猜方向写日记时肯定不用太长时间,速度要快许多吧。”妈妈肯定地告诉王老师:“是这样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方向写起日记来会快很多。”

“因为他感兴趣!因为他在日记上享受到了成功带来的快乐!这几天,方向的日记由开始的不清楚到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有时还能简单地写出自己心里的想法。”王老师在班上多次读了方向的日记,并肯定了方向的努力。

方向的妈妈决定,按照王老师的方法试一试。

深度诠释

拖拉是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毛病。这种坏习惯是孩子逐渐养成的。家长在纠正孩子拖拉的坏习惯时,一定要找到病因,对症下药,有意识地去训练孩子有效利用时间的能力。在我们身边,像方向一样做事磨磨蹭蹭、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比比皆是,他们容易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如正在吃饭,窗前有只小鸟飞过,孩子就会放下饭碗去看个究竟。

做事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意力的集中与否。专家认为,小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他们在生活中碰到了不如意的事,或者是跟家长闹矛盾,或者是和同学吵架,或者是因为家庭经济拮据,也有可能是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总之,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时,他脑中一定有另外一个兴奋点,这就需要家长、老师耐心地观察,从孩子的行为中猜出他们在想什么。

有专家直言孩子太“慢”,是因为家长将成人节奏变成对孩子的要求,忽视了孩子成长阶段的特性。家长该做的不是逼孩子加快速度,而是自己放松心情,放慢节奏。到底是孩子动作太慢,还是家长太急?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各位家长反思。只有找到根本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改掉孩子做事拖拉的坏习惯。要想改变孩子的这些坏习惯,就要避免一味地责备,而是帮助孩子提高动作的熟练和敏捷程度,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提高责任心,教给孩子如何利用统筹方法提高效率、安排时间等方法。

迷津指点

1.培养孩子的协调性

在孩子做事情时,要保持一个安静的环境,排除与此事件无关的因素,如: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家长不要吩咐孩子去做其他事情。平时注意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家长可带着孩子打羽毛球、打篮球、游泳、抛接球等。

2.让孩子为磨蹭付出代价

如果做事拖拉成了孩子的习惯,就要适当让孩子尝尝苦头,付出一定的代价。例如孩子早晨起床磨蹭,有的家长急得不得了,又是嚷嚷,又是亲自给孩子穿衣,又是给孩子系纽扣,可孩子却一点反应也没有,他们总是觉得磨蹭点没关系,反正不会迟到,有爸爸妈妈呢。最后,家长还得赶紧把孩子送到学校。其实,家长这种做法正是促成孩子磨蹭的原因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可说:“再不快点可要迟到了,我可不帮你。”而且类似的话只说一遍,不要反复唠叨。如果孩子迟到,老师肯定会询问迟到的原因,孩子挨了批评,在受到几次惩罚后,就会认识到磨蹭给自己带来的害处,第二天就会自己加快速度。

3.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

要想让孩子改变磨蹭的毛病,不能靠大嗓门,更不能打骂。要帮助孩子认识时间,树立时间观念,让他们认识到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它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快又最慢,最容易丢掉却无法复得。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因为珍惜时间取得成功的故事来激励孩子,可在墙上贴名言警句来提醒孩子。

家长可以从孩子的实际状况出发,增加一些计时性游戏。如跟孩子一起开展计时阅读、计时记忆、计时答题、计时劳动的小竞赛,事先设定好时间,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保质保量地完成。此外,家长还要与孩子一起评价,调整要求,并夸奖他今天比昨天又快了几分钟。这样,孩子会有很高的积极性,下次会做得更好。

4.给孩子留下空闲时间

爱磨蹭是很多孩子比较常见的毛病。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有一个形成的过程,不是某天突然开始磨蹭的。孩子学习、生活中爱磨蹭有几种情况:第一,学习兴趣低落,硬着头皮应付,能拖就拖,缺乏自信,不负责任;第二,“慢性子”,行动迟缓,慢条斯理,紧张不起来,任你催促,依然故我;第三,缺乏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不知道时间的重要性。因此,家长根据孩子磨蹭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才是关键。

一般情况下,孩子都希望完成任务后马上出去玩,但多数父母却会让他们继续做其他练习。由于孩子看不到玩的希望,所以就想出了磨蹭的招数。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要懂得给孩子适度的任务,留一定的空闲:最好告诉孩子:“就这些题,做完了你就可以自由安排时间。”通过多激励、少催促的方法,孩子肯定就会加快速度了。

错误5:不考虑孩子的意愿,总是为孩子包办一切

场景再现

场景1

燕燕已经12岁了,妈妈却还把她看成是个什么都要父母管的小孩子。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不顾燕燕喜欢不喜欢,妈妈总是把一切都安排得好好的。燕燕有时也不同意妈妈的做法,妈妈却说:“小孩子懂什么,妈妈都是为了你好。”

妈妈给燕燕买了很多衣服,并且多数是燕燕不喜欢的红颜色。燕燕向妈妈提出建议,妈妈却说:“你不懂,买什么衣服你就穿什么衣服吧。”燕燕感到好委屈。

燕燕说:“我知道妈妈很爱我,可是我很快就要小学毕业了,妈妈还不让我处理自己的事。我自己的事自己就是无权做主,在这个家里,怎么老没有人尊重我的意见?”

场景2

一位面容憔悴的妈妈,带着满脸的疲惫来到老师的面前,诉说她的疑惑。她的女儿叫甜甜,小学三年级,一直有丢三落四的毛病,不是忘记带作业本,就是把课本放在家里。为了不影响女儿的学习,为了女儿不挨老师的批评,她每天都要按课程表的安排为孩子整理书包。哪天要上美术课,带上彩笔;哪天要上体育课,换上运动鞋;哪个作业本要用完了,赶快买;哪本书破了,急忙粘好,她比女儿都清楚。妈妈有时工作忙顾不上,没有把相应的书本准备好,女儿就会和她发脾气。几乎每星期她都要去学校给女儿送东西,耽误了许多工作,面临下岗。为此她和女儿发生了多次冲突,可是女儿就是改不了。女儿已经四年了,妈妈痛苦地说:不知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尽头。

场景3

王静从一所着名高校本科毕业后,留校攻读硕士学位。从研一的暑假开始,王静就独自前往北京中央一家媒体实习,虽然在北京举目无亲,但她的努力和敢于吃苦,深得指导老师的好评,研究生即将毕业的时候,这家门槛很高的媒体向她展露了笑颜。

与此同时,上海的一家高校也给她抛来了绣球。看着手上的两份通知,王静左右为难,去北京,意味着多年来的梦想触手可及,但也有随之而来的艰苦生活;留上海,则是与学了六年的专业擦肩而过,却拥有安定的日子。

当王静将犹豫告诉家人时,母亲给了她坚定且不容反驳的答复:放弃北京留上海。父母的理由很简单也很充分,上海离家近,有熟悉的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便于家人照顾。“北京那么远,你让妈妈怎么放心?”在母亲声泪俱下的劝慰中,王静最终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这次报到,母亲为她准备了全套的生活用品,大到床垫,小到针头线脑。王静的父母还专程请假到上海陪她报到。

由于报到的部门比较分散又没有电梯,烈日当空,看着母亲的头发逐渐被汗水浸湿,王静几次欲上前帮忙,都被母亲制止:“你站在这里不要动就是最大的帮忙!”

好不容易办好了所有手续,王静拿到了宿舍钥匙,刚一进门,王静就被一名正在拖地的中年男子吓了一跳,原来,同屋女孩也是今天报到入住,她的爸爸正在帮她打扫宿舍卫生。两个刚刚成为同事的女孩子很快便熟识起来,搬了凳子到阳台上聊天,房间里,两家的老人开始为她们今后的日常生活忙碌起来。

深度诠释

有人曾对某小学的学生做过调查:遇到困难怎么办?97%的小学生回答:找父母和老师。在中国,孩子从小到大,处处依赖父母。从幼儿园到上学,孩子依赖父母的照顾习以为常,甚至孩子升学、就业,也是父母走后门、拉关系,奔走操劳,替孩子选学校、选专业、找工作,不辞辛苦,一包到底。等孩子长大成人,父母又要为他们操办婚事,替他们抚养孙辈。父母尽心尽力的“包办”,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养成了孩子凡事依赖父母的习惯。

而在西方国家,父母常常让孩子自己照顾自己。孩子两岁半以后,上厕所都由孩子自己处理。尽管大人事后要检查,但十分注意让孩子自己去做该做的一切。由于他们从小就重视独立精神和独立能力的培养,因此,西方的孩子大多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