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快捷记忆法
3928100000020

第20章 快捷记忆法的基本技巧(3)

与此相反,对数学中的基本知识,例如一条公式,你如果把它完全理解了,那就不管碰到什么样的应用题,也不会慌张。

假如把死记硬背下来的部分,作为具有某一广度的平面的全部,你又理解了基本的事项,那你只要记住该平面中的几个点就足够了。只要你抓住了重要的点,很快就可以把点利点连结起来求出平面。比方说历史考试当中,出了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哪个在先这么一道考题,你只要知道清朝在鸦片战争中败于英国,结果才缔结了南京条约,就会很容易记住哪个在先。然而如只记住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南京条约订立于1842年,那么一旦把年代忘记了,前后因果关系就不清楚了。所以,只要抓住了历史的“来龙去脉”,你就可以较快地理解其中一个个事件的意义了。

记人的名字也是如此,理解有助于记忆。如记外国人的名字,若能了解那个人的生活、家属、朋友、职业、趣味等,就能完全记住那个人的姓名。

十、触景生情能记得更住

闭门读史书,有时只是白读,产生不出什么表象来,这样的知识置之不顾,很快就会忘记。

你到过历史上有名的地方,比方说去过奈良,见过石头舞台吗?那个用大石头堆砌起来的古坟,只要是看过一次,不管谁都会深受感动,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时在历史上发生的有关苏我氏(大和朝廷时代的豪族)的一桩桩事件,就会在脑子里打转转。

我劝你们亲自到那样的地方去,脚踏实地亲自看看那些历史遗迹,把它弄个清楚,在那里去玩味从书本上得到的历史知识,想像当时的风景,缅怀历史上的登场人物如何行动,曾发生过什么事件。那里的小石头,也许就是那个登场人物踢过来的呢。只要站在那里,闭上眼睛,就可以心向往之,引起无限感慨。历史事件一旦和这种感慨结合起来,就会被牢牢地记住,什么时候都可以和实地观感一道回忆起来。

接触实物引起的这种现实感,能够加强理解和记忆。另外亲临现场看看,就会增加对历史的感情,回来之后,就会引起学习和研究有关历史的动机,并有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历史事实。

好奇心,大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哪怕是读一本历史小说,也会引起广泛的好奇心。为了满足这种好奇心,固然可以去翻阅各种文献,但如订立一个称为历史纪行那样的计划,去访问小说的广阔舞台,那就会使好奇心得到更大的满足,而且旅行的情趣也会增加。

十一、了解“遗忘曲线”,加强记忆力

记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趋于淡薄的,这是任何人凭经验都知道的。但是到底在什么情况下记忆才会淡薄下去呢?换句话说,遗忘的量同经过的时间的关系又是怎样呢?研究过这个问题的是19世纪末的德国实验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把实验结果绘成图表,这就是有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他用3个希腊字母构成“无意义”音节,以此作为记忆的对象。在心理学中作记忆实验时,使用有意义词如人、语言、男人、俏皮话、树梢等是不合适的。这是因为即使是同一个词也会在个人之间引起不同的联想。如用无意义音节,对什么人都是无意义的,所以唤不起联想。

他所使用过的无意义音节是PIJ或CAZ或VEC,在两个辅音之间加上一个元音,由3个字母构成音节,使发音容易一些。

把这些无意义音节8个作为一组,共分8组,把自己作为被试者,测定完全记住所需时间。其结果是用了约1000秒。而过了20分钟之后,把同样内容再反复记一道时,缩短为420秒。就是说快了580秒。这个快的时间,用百分率表示它就是“省时率”。所以20分钟之后的省时率为58%,反过来说,“遗忘率”为42%。

由此可知,20分钟后的遗忘率为42%,初期的遗忘率是很迅速的,而在这以后的遗忘率却是缓慢的,1个月以后的省时率约为20%,就是说1周以后也好,1个月以后也好,为了恢复最初时的记忆,只要最初记忆所需时间的80%左右即可。

这件事还告诉我们,遗忘是在学习之后急速进行的,要想防止它,必须尽早地加以复习。

十二、代价记忆记得更深

学什么东西的时候,如果老师杰出而且有善心,名声好,学费又便宜,那是再好也没有的了。

但是,真正想扎扎实实地学到点东西,到学费高的地方去求教,也是一种方法。到那种地方一定会在每一次听课中,对老师的每一个举动都会瞪大眼睛去看,对他的每一句话都去侧耳倾听,越是多花钱,听完课回来之后,越能认真地把所见所闻加以整理,反复去记忆。这种心情是自发的,比什么都难以买到的,这是出高额学费所得到的十二分报酬。

反之,如学费便宜,那么即使学得不出色,也觉得没啥关系。

在家庭中,常常看到哥哥教弟弟读书的情形,由于辅导者是家里人,所以被辅导的人总觉得不起劲。因为不需要另付学费,老师也不厉害,弟弟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结果十分被动,精力也不集中,对哥哥教的只是默默地听完了事。因此,无论如何也记不住本质的东西,要想理解事物的本质,首要的是靠学习者本人的积极性。

但是,要是弟弟必须对哥哥这位教者付出某种代价时,弟弟的态度也会变化,这时他要向哥哥问个一清二楚,另一方面,哥哥因得到了报酬,那就不得不一本正经地教。同样这个道理,也适用于读书。

非看不可的书即使是高价,自己也愿掏出血汗钱来买,因为不看不行,若是同别人借的或人家送给的书,那就是不读也不会耽心有损于自己。

想要记住什么,必定要作出某种牺牲,这种牺牲有时是时间,有时是金钱,有时是交友,要收回放心,专注于学习对象,预先就得付出牺牲。

在求知的好奇心旺盛的年轻时期,即使把三餐饭减为两餐,也是不在乎的,如果认定了此书对自己有用处,那就要买到手,哪怕是节衣缩食也在所不惜,这样弄到的书,即使他长时间放着不读,也是抱着总有一天要读的心情,若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书,连一页都不读就送还的也不乏其人。

十三、记忆效力在于“你可曾想起了我”

解难题和解谜之类的事似乎很流行,报纸的星期天版和杂志大体上都登载,电视的解谜节目也像是很得人心。

就拿我们解难题和解谜来说吧,不费劲就解得开的,很快就忘记了;那些老是得不出答案的问题,往往长时间地留在头脑里。

这是因为在面对问题时,尽管全神贯注,一旦解开就不在意了,心情随之松懈,所以也就忘记了。而解不开的问题,则要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开它,因而一直残留在脑子的某个角落里,那些完全可以理解的报纸的记事、人们的讲话等等,不如稍有疑难的问题记得牢。

像这种解答未遂的问题,强烈地留在记忆里的现象称为“蔡戈尼记忆效应”。因为这个现象的发现者是心理学家蔡戈尼女士,所以才取了这个名字。

她把被试者编了A、B两个小组,给他们出了一个简单问题,比如让他们用简易的加法解答问题。在这个实验中,让A小组一直做到全部解开为止,对B小组在计算的半路上突然下令中止其计算。然后指示B小组回忆先前计算的问题。

其结果是:半路上中止的B小组,在保存记忆方面比全部把问题解开了的A小组要好。

如果留意到蔡戈尼的这个记忆效应说就会明了:在想保存记忆的时候,最好是不要认为自己对那件事已经完全理解了,而要告诫自己说还差得远,自己的理解还是很不充分的。

所谓“临阵磨枪”的学习效果,实际上就是这个蔡戈尼记忆效应所致。因为心情紧张,所以记忆得好,而且总觉得那种学习不踏实,所以难忘,可是一旦考试完毕,就几乎全都忘掉。其所以如此,不外乎是他从一直支配着自己的紧张感中解放出来了的缘故。

而半路上中止下来的B小组,如以其取得的结果来测定其能力时,那么它就不如全做完的那个A小组记得好。这是因为B小组有一种把自己的不快记忆想尽早忘记的心理。

话扯远了一点,人类的愉快的经验,比不愉快的经验容易记忆。据E·N·亨达逊的实验,得出一个很有趣的结果:在一生已记住的100起事件中,有55%是愉快的,33%是不愉快的,其余的则是平常的。

十四、以阅读的4倍时间来记忆最有效

记忆的能力随着年龄的不同会有很大的差异,年龄越高的人,记忆的能力就越低,年龄大的人在学习外语时进步迟缓,这就是记忆能力较低的缘故。

我们在年轻时候所背过的东西,到了成年之后仍然能应用自如,因此,我们必须趁着年轻的时候,学会记忆最多事物的方法。

至于要用什么方法呢?以研究记忆和心理学而着名的杰兹博士曾做过下面的试验:将所有被试验的人分成4组,给每一组9分钟的时间,记忆16个毫无意义的拼字。A组以全部的时间花在阅读上;B组以3/5的时间阅读,2/5的时间记忆;C组以2/5的时间阅读,3/5的时间记忆;D组则以1/5的时间阅读,4/5的时间记忆。然后,再调查看看一组所能够记忆的程度。

一般说来,记忆的时间分配得越长,记忆量就越增加。比如,将全部时间花在阅读上的A组,读完以后,能够记忆35%的内容。而最后4/5时间记忆的D组,能够记忆74%,也就是比第一组多于1倍。

不仅如此,在4小时后,再调查的结果显示:以全部时间阅读的A组,能够记忆的只剩15%。而花4/5时间记忆的D组,剩下38?的内容,等于是还有一半保留在记忆里。而且,经时间越久,其间的差别也越大。

由此可知,在记忆上经一些时间,不但能增加记忆量,而且,还可以使记忆保持长久。根据杰兹实验的结果,以1/5的时间阅读,4/5的时间记忆,效果最好。

常常有人说:“记忆中文很简单,可是,要记忆英语就没那么容易了。”这是不正确的说法。我们往往会有一种错觉,总以为看起来很难的东西,就一定很难学会,事实上,英语也有一定的条理和法则可寻,所以,只要反复地记忆,必定能够学得很好。

十五、有意义的东西容易记忆

先把下面5组字各看两分钟,记一记各组的词:

1.铁,悲哀,呵欠,雨,睡,咖啡,忽然,猴子,爱,电车。

2.可撒,续斯,和唷,芦整,眉拿,塞,克意,由纸啊,内拉,米埃开。

3、是,6人,什么,为什么,几时,怎样,哪里,谁,我的,仆人。

4、1980,104,365、575、753。

5.627、293、38、7162、45。

结果会怎么样呢?尽管是同样数量的词,3比1更好记,2一点也记不住。在4和5的比较中,有人如能看出4中数字的意义,没有问题,一定在4上取胜。

当我们遇到陌生的事情,而要记住它的时候,它也等于是无意义的词。要想记住无意义的东西,只有专心念诵或者书写。

可见记忆无意义的东西实在是费劲。而且记得不牢,短时间内就容易忘记,一旦忘记之后,因为没有回忆的线索,所以就很难再想起来。

另一方面,将有意义的词进行联想,在脑海里容易描画出物象来,前例之3的各词之间存在有意义联系,1与4则仅仅各自具有单独的意义。所以只要发现和理解了它的意义,就可形成图像,成为引起记忆的“契机”。

当然,意义越是具体越好。比起“观念”、“创造性”这些抽象的词来,“弹弓”、“鳝鱼饭”这类词更易于构成表象。

因此,为了识记无意义的东西、不知道其意义的东西,就要把它变换成有意义的或意义好理解的东西,如能使它具有某种意义,那么联想到相似、相反、从属于它的东西,就会有力的唤起记忆。

外语单词,近于无意义的东西。因此,可以把dictionary(辞典)与“查字之书也”谐音,把发音与意义联系起来记忆,如果习惯了,就可把单词分解开来,从各部分的意义来理解整个单词的意义。

记数字的情况也是一样的。虽然不都像4那样尽是好记的数字,但如能设法同自己的电话号码、爱人的生日等等容易记住、难以忘怀的数字联系起来加以推敲,就会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相当的效果。

考试前那种通宵生吞活剥、死记硬背,过后就会忘得一干二净,为了杜绝这类情况,首先把想记住的东西,尽量变成有意义的、具体的东西,然后再去理解,这种做法,也为记忆莫尔斯电码以及盲文一类意义较弱的东西提供了线索。

十六、不必要的记忆是有害的

正在想记某种东西时,半路上去看一场好电影或好戏或有趣的书,那你就不能很好地记住想记的东西,因为这时兴趣和引起兴奋的事就会在脑子里纵横跳荡,使你的心静不下来,干扰你记住要记的东西。

我们的脑子据说平常只有1%在使用,所以我们的脑子的记忆量是无限的,但是不管脑子的记忆容量有多大,也不是随心所欲要记多少就能记多少,这是大家都有的经验。

尽管记忆容量绰绰有余,但作为接收信息的入口——意识却只有一个,在这个充当记忆人口的意识中,由于有无关紧要的信息干扰,再要把必要的信息扎扎实实地记住就困难了。

把记忆输送出来也是一样,若是记了一些不必要的信息,一旦需要输出必要的信息时,就会把多余的东西一道提取出来,内容就容易变得不明确了。

比如,想记起刚刚一周前会见过的人的名字时,却在脑子里反复浮现那天下了倾盆大雨啦、那个茶馆的咖啡不好啦等一些无关紧要的事,而要紧的东西,对方的脸相和名字却想不起来,若是通过一些事的联想帮助回忆起来也好,可是又未能作这种联想,尽想起些无用的事。

最初会面时,没有把对方的名字、脸相联想点什么加以记住,却把与此无关的事记住了,它们一件件孤零零地浮现在脑中。当然,如果记这个人并非重要,或者可以说只见那一面就够了,并不想再见,那自当别论。

归根结底,想牢记某一事情时,并且想使那个记忆再现时,注意不要让强烈地吸引自己兴趣的、引起自己兴奋的不必要信息也挤进来,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保持一个空白状态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