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与别人合作,不管是与你的同班同学还是与你一道竞选校学生会领导班子的搭档成员?不管是与你的同事还是与你的上司?不管是与客户还是与你的竞争对手?不管是与政府还是与其他社会公共机构?你必须首先要学会与人交往,不会与人交往的人,谈不上整合资源。在整合资源能力中,人际交往我把他放在第一位。
据说目前谷歌(GOOGLE)全球高级副总裁李开复先生就是一位非常深喑人际交往之道的人,他曾经是微软中国区的总裁、微软中国研究院的首任院长(现在已经升级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全球高级副总裁。到了微软公司后,他非常注重人际交往,每天中午都与不同的微软公司管理人员共进午餐,几年中曾经与微软的600位中高层主管共进过午餐,所以他的整合资源能力很强,后来获派中国担任首席代表后,又积极地与中国的政府沟通,推进在中国的业务开展,后来晋升为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的七大智囊成员之一,再后来全球互联网巨头谷歌(GOOGLE)公司为了推进在中国的业务进展,不惜一切重金花了近两亿元通过猎头公司挖走,成为了全球有史以来最高的猎头酬劳。
有了人际交往能力,如果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还得要有社会活动能力。大家不要觉得这好像是政府部门当官的事儿,不仅仅是当官的需要,我们个人也非常需要,一个社会活动能力强的人,到哪儿办事都能八面玲珑,机会和幸运总是会垂青那些社会活动能力强的人。
最后,多方面的协调能力也很重要。现在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各个公司都在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不光如此,企业内部也都分工得很细,尤其是大型企业,世界500强的巨头企业,说得夸张一些就有点像卓别林的那部电影《摩登时代》描述的那样。所以,如今的社会和企业中,多方面的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相当重要。
只要认真地在校园和社会的人生经历中努力地锤炼,通过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多方面的协调能力,最终整合社会的各种资源,为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服务。
五、核心能力:撬动你实现人生梦想的支点
全球著名的社会交际学家卡耐基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个人的成功,85%来源于他的交际沟通能力,只有15%来自于他所从事的专业。”
卡耐基的话并没有错,不管他是否过度地夸大了个人的交际沟通能力在个人获取社会成功中所作的贡献或重要性,但我想说的是这15%虽然很小,但他就像人生的一个支点,用物理学家的话来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专业能力很重要,这是我们个人所要培养的核心能力,我们刚踏入社会,我们要靠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来谋生,这也是实现我们人生梦想的一个平台。平台没有了,光有三寸不烂之舌又有何用呢?只不过是一个会吹牛皮的人罢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口若悬河、夸夸其谈的人往往一事无成,而那些术业有专攻的人却成就斐然。
我们的社会中确实存在着不少多才多艺、无事不通的万事通人才,“无所不通”像一团鬼火,迷惑了无数有前途、有思想的年轻人,让他们一事无成。如果企图掌握好几十门职业技能,你就不会精通任何一门。
毫无疑问,当今的社会,职业的发展对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这种要求既是广度的,也是深度的。
梭罗说过:“判断一个人的学识,就要看他主动把事情弄清楚的程度。如果我们走进1000家航海罗盘制造工厂,我们都会看到罗盘指针在被磁化之前所指的方向是不确定的。但是当指针被磁石磁化具有特殊属性之后,它们就会永远指向北方——忠实于两极了。因此,一个人不会固定地指向一个方向——除非他能够树立一个精通业务的方向,渊博的知识才可能对其发展大有裨益。”
泛泛地了解一些知识和经验是远远不够的,你至少必须在某些事情上知道得比别人多。努力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一直到你比你的同学或同行知道得更多,做得比别人好。然后,借着经常练习和不耻下问的好奇心,强化你的专业领导地位。如果你不能比别人知道很多,就无法领先。
核心能力能够让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使自己变得不可取代。但是取得这种能力需要在职业生涯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之后便是长期的学习甚至是终身的学习和积累过程。一些人刚刚积累了一些职业经验和社会资源,经受一点诱惑或者一点点挫折就转换门庭,结果将自己长时间积累的全部资源弃之不用,核心能力自然无法形成。许多生活中的失败者几乎都在好几个行业中艰苦地奋斗过,如果他们的努力能集中在一个方向上,这就足以使他们获得巨大的成功。
我认识一位化学药剂师,他尝试着发明一种新的预防流感的感冒药,但是,在他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他却跳槽到了另外一个行业去搞了IT,因为IT公司给了他两倍于当时的薪水,于是他在完全可以获得精通的技术的情况下与成功失之交臂。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有“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人。他们都止步于成功的大门之外。他们的勇气在成为行业的专家之前就已经耗尽了。
这就是所谓“核心能力”,如果我们在职业选择上游移不定,就无法积累某个领域的核心知识和经验,就无法在个人竞争中形成自己的优势。
“核心能力”,撬动你实现人生梦想的支点。
(第三节)、如何培养成功的品格
我想,能够读本书的人或读者们,一定是正在读中学、或者正在读大学也或者是大学已经毕业,不管是那一类,你们其实已经在开始造车了,甚至可能是已经把车造好了。如果你的车已经打造完毕,那么让我们再把这辆花了我们大约四分之一的人生历程来造的车开到检测车间,让我们的师傅或教练帮助我们一起来检测吧!
首先,首当其冲的是检查“刹车”。刹车的重要性在前面的章节我已经说了,我在一次圆梦之旅中,途中遇见的三起交通事故都和刹车有关。
大家都有机会看过交通事故的现场吧,路面一片狼藉,玻璃碎渣,120急救车,公安交通警车,消防车,吊车,各方面都在忙碌着,围观的好心观众也来伸出援助之手,你是开车的司机,可能你已经昏迷正在接受医护人员的护理,也可能你一点没事幸免于难。但不管怎样,你都逃不脱事故责任的追究!
看看事故责任的鉴定现场,第一幕,交通警察拿出了皮尺或别的测量工具,他们想要干什么?他们正在进行事故责任鉴定工作的第一步,刹车痕迹测量。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2005年我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万起,近10万人死亡。这些交通事故三成是刹车失灵造成的,其他七成原因最主要是与肇事司机未能及时有效地采取刹车措施有关。因此,“刹车”是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
我们人生之路中,“刹车”也在无时无刻影响着我们的个人发展。刹车就是我们的品格。这一课不学好,重者是遗憾终身,轻者是影响发展。有的人为了一时的利益,不把自己的良好品格放在第一位,贪污、挪用公款,最终抱头痛哭为时已晚;有的人没有良好的心态,看见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就嫉妒,伤害他人最终也伤害了自己;有的人没有良好的习惯,从小爱占小便宜,或者不懂得礼让他人,或者不懂得节俭等等,最终致使人生不得志不顺利。
成功的品格=良好的诚信+良好的心态+良好的习惯
个人成功的品格都包括什么?如何才能拥有成功的品格?
我认为:总的说来,成功的品格=良好的诚信+良好的心态+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诚信:
南京电视台报道了一则新闻:女大学生小芳(化名)在应聘南京市六合区信用社时,笔试成绩第一、面试成绩第二,综合评分为第一名,但最终她落聘了。该信用社人事科长接受记者询问时说:“该同学的诚信有问题,不符合我们招聘的要求。”
后续报道使人们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去年10月,南京市六合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到小芳所在学校办了一场招聘会。小芳参加应聘,由于时间紧,学校还没有发放推荐表,小芳就凭个人的记忆写了份个人简历,交给招聘单位。今年元月小芳初试合格,2月8日,小芳在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参加第二轮笔试,以95.5分的好成绩在140多名考生中稳拿第一,两个月后,小芳参加面试,排名第二,结合笔试成绩,小芳的综合成绩得分排在第一。
随后,信用社要求小芳提供获奖证书原件。小芳送交证书原件时,主动对信用社负责招聘的人事科长说,当初因证书不在身边,记忆不清,简历上填写的一些获奖等级有误。其中一个“一等奖学金”应为二等,另一个“二等奖学金”应为三等。人事科长要求小芳重新提交了一份准确的简历。六合区信用社此次计划招聘4名大学生。综合考核成绩第一的小芳认为,她被录用是十拿九稳。但最后接到的通知是,她落选了。
该信用社负责人说:“我们当然不能用获奖证书不符来判断小芳的诚信是否有问题,但它毕竟是一个问题。这是大家的意见,改变根本不可能。”
小芳家在农村,父亲每月只有300元的收入,家庭生活贫寒,小芳从小学习刻苦,成绩一贯优秀。大学期间,她先后获得20多个奖项。本来准备考研的小芳,投简历被初选后,鉴于家庭经济压力甚至放弃考研。
小芳的故事留给人们的思考是深刻的。近年来,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给求职简历“灌水”者大有人在,根本没有考虑到把它与直接影响自己职业生涯的诚信问题联系起来。
社会进程的多元化,公民的个人诚信度越来越受到重视。有一个经常被人提及的小故事:德国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他到处找工作,可是处处碰壁。问及缘由,只因他有3次乘地铁逃票的经历被记录在诚信档案中。而在德国,逃票被抓的概率为万分之三。有此记录,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其难度就可想而知了。这个小故事说明了在德国诚信对个人工作、生活的重要性,但也从侧面见证了诚信档案在维护社会诚信、公平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我的一位朋友,他刚到美国后不久准备在美国租一间公寓开始在美国的生活,房屋的管理者要求我这位朋友出示一份个人诚信记录档案,如果自己没有,必须要通过当地常住亲属的担保。
许多欧美国家公民的诚信水平相对较高,这也并不是说明他们的道德水平有多高,只不过那些国家都建立了个人诚信档案,以之约束公民的行为。如果某人做出违反诚信的事,就有可能被记录在诚信档案中,他因此受的损失将远比因此而获得的利大。权衡利弊,他们也只能选择诚信从事。
今天诚信已经不是一项个人的道德问题,良好的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已经日益上升到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的问题。
2003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决定,2006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正式实现全国联网运行。截至2007年7月31日,个人征信系统收录的自然人数已达到5.8亿人,其中有信贷记录的人数约为8500万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不远的将来,每一个中国公民的诚信记录都将会被记录在案。
在我国中央银行的这套“个人征信系统”的诚信档案里,个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在银行的贷款记录、纳税记录、收入及财产等情况变得如此透明。
如今,电话用户拖欠话费的后果将不仅仅是停机,司机欠缴养路费不仅仅是扣车,个人未及时按期归还一笔信用卡消费刷卡欠款不仅仅是停止信用卡的使用,所有这些都将被记录进这套个人征信系统,其将来与相关企业或社会机构打交道时将会变得寸步难行,个人买房贷款申请按揭将因此而难获批准,个人购车贷款计划将因此而泡汤,个人创业贷款或风险资金融资机会也将因此而永远无望。中央银行的这套系统将会逐渐地与各个涉及到公民诚信的机构诚信平台相结合,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任何角落。